当战胜困难,利用挫折,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困难时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当你面对一个新的困难,新的挑战的时候,你微微一笑,你要大声地说:“太好了,机会来了!”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永远也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托给别人
一场大雨过后,洪水开始淹没城市,一个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身体了,突然一个救生员驾着小艇跟神父说:“神父,快!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头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桌子上。这时又一个警察开着小艇跟神父说:“神父!快!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来,丢下绳梯之后,飞行员大叫:“神父!快!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还是意志很坚定地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神父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后,见了上帝就很生气地问:“你是怎么搞的呀?这样你的子民还会相信你吗?”
上帝说:“你到底想怎么样嘛?我已经派了两艘小艇和一架直升机去救你了,难道你要航空母舰才坐呀?”
神父坚信上帝会拯救他,他期待神迹,后来我们知道上帝是要救他的,只是所用的方式不一样,是不是我们常常用自己的价值观硬套在别人身上,我们希望对方这么做,我们要求对方那么做,或者应该说,我们以为对方应该怎么做,却没体会到。对方其实都在做了,对方都有在付出,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也因为彼此的行为模式不同,造成双方的误解。
生活中有许多人,不相信自己,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以为别人总比自己强。殊不知,这些希望并不只是依赖别人,而是要靠自己,用你的勤奋与努力去实现。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即使对方信誓旦旦地答应的事情,也不一定能按你预想中的结果出现,因为这个过程把握在别人手里,你的命运把握在别人手里。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去为自己做事情,才能真正对自己负责。靠人人会倒,靠山山会崩,最后造成的后果只能自己承担。在自己没有能力一个人站稳的时候,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但必须努力让自己独立起来,靠自己的力量立足于世界,才能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从而游刃有余地处理每件事情。
有这样一个阿拉伯故事,在一个严冬的早晨,寒风凛冽,一个光头赤脚也不穿棉衣的人走到了街上,心中想,我托靠了真主,他肯定不会让我受冻,这人认为,只要心中托靠了真主,一切人为的行动都没有必要了,那么后果可想而知,他冻死在了街头。
有的人不劳动,说是托靠真主,真主自会供养他,有的人拒绝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说既托靠了主,谁也帮不上忙。这几种行为无异于等着馅饼落下来的人说:我已托靠了真主,他绝不会让我挨饿。显然,这些行为并不是对真主真正的托靠,而是将懒惰和推卸责任披上“托靠真主”的外衣,这种人往往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常会将错误完全推于真主。
一个游牧人露宿野外,临睡时,心中托靠真主看护他的骆驼,却未将骆驼缰绳拴好,次日早晨,骆驼早已走失,他将这件事询问穆圣,穆圣说:“你当首先托靠真主,并拴好你的骆驼”。还有一段圣训是这样说的,“心中像飞鸟寻食一样托靠真主的人能入乐园”。意思是说小鸟早晨空腹飞出寻食,晚上饱腹而归,如果你们真实恳切地托靠真主,他便如供养飞鸟一样供给你们。由此不难看出,飞鸟托靠真主,但也不停止于寻觅,因此我们有求于真主时,首先要托靠真主,之后也不能停止行动。就像生病后不能只托靠真主,而不吃药一样。
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这河水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无用,反而添了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拿破仑拿枪逼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该由自己负责的,惟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所以西方谚语有:自助者天助!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自己先把自己打败,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了。假如现在你正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那么,请丢掉幻想,自己解救自己吧,这个世界锦上添花的总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你软弱,就很少有人会来扶助你了。
生命的战场不是没有同盟,只是这些盟友只能做我们精神上的啦啦队,帮你加油,使你自信。而一切比赛却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能完全依赖别人。许多从艰苦环境中奋斗出来的人们,他们并不比我们多一些天赋,所多的也只是战胜自己,坚持独立,自求多福。即使我们最终没能达到彼岸,但只要我们努力了,用自己的力量征服痛苦,渡过难关,也是一种快乐。
父母的庇护不是永远的,家里的金钱也不是永远花不完的。所以,不要有依赖别人的习惯,自助者天助。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永远都是不保险的,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成长,永远也扔不下拐棍独立行走。
当你有一个想法之后,请立即行动
要把建功立业的秘诀用到生活中,首先要养成一种“习惯”。“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伟大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这样说过。人是被习惯所支配的,而你可以选择或养成好的习惯,只要你应用“自我发动法”。
那么,建功立业的秘诀是什么呢?促使你应用这一秘诀的自我发动法又是什么呢?
建功立业的秘诀就是“行动”。自我发动法实际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无论何时,不管什么时候,当“立即行动”这句话从你的下意识心理闪现到有意识心理时,你就该立即行动。
平时就要养成一种习惯:用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对某些小事情作出有效的反应。这样,一旦发生了紧急事件,或者当机会自行到来时,你同样能作出强有力的反应,立即行动起来。
假如你有一个电话应该去打,当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进入你的有意识心理时,你就会立即去打这个电话。
又假定你把闹钟定在早上6点。然而,当闹钟响时,你睡意仍浓,于是起身关掉闹钟,又回到床上去睡。久之,你会养成早晨不按时起床的习惯。但如果你听从“立即行动”这一敕令的话,你就会立刻起床。
威尔斯是掌握了建功立业秘诀的多产作家。他力图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当他产生了一个新的灵感时,他便立即把它记下来,哪怕是在深夜。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对他来说,这就像是你想到一个令人愉快的念头时,你就不觉地笑起来一样。
许多人都有延宕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变他们整个生活进程的良机。历史已经记录了有些战役的失败仅仅是由于某些人延宕了采取得力行动的良机。
把失败转变为成功,往往只需要一个想法,紧跟以一个行动。
芝加哥北密契根大道的一个地区现称为“富丽哩”。1939年,那里的办公楼群可说是日暮途穷了。一座楼出租了一半就算是幸运的。这是商业不景气的一年,消极的心态像乌云一般笼罩在芝加哥不动产的上空,那时,你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论调:“登广告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钱”等论调。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抱着积极心态的经理进入了这个地区。他有一个想法,并立即行动起来了!
这个人受雇于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来管理一座大楼。他开始担任这件工作时,这座大楼只出租了10%。但不到一年,他就使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还有长长的待租人名单送到他的面前。这其中的秘密就是:新经理把无人租用办公室作为一个挑战,而不是作为一个不幸。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始末。有一个人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办公大楼,可是这座大楼90%的办公室都是空闲的。然而,在一年内这座大楼100%出租了。现在,就在它的隔壁左右,仍有几十座大楼是空荡荡的。
这之间的差别就是大楼的经理对这个问题所持的不同的心理态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好的!”
如你所知,这座大楼的经理所面临的问题发生在萧条时期。当他在1939年解决这个问题时,事情仍然是十分棘手的。但在这之前,事情还要恶劣得多。
“忙”“烦”是现代职场人士说的最多的两个字,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除了客观原因例如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市场瞬息万变等等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工作拖延。
并非所有的拖延者都是不负责任、懒散工作的人,相反,在拖延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工作勤勤恳恳。他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他们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弄不清自己该去做什么,时而做做这,时而做做那,结果什么都没做成。很难分辨一件事情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每碰到一件事,都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而结果是,他总是有着太多的事情去做,但却没有办法去完成,只好不断地拖延,并试图找出一条路来解决自己造成的混乱。
拖延是一种恶习,但令人懊恼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地拖延过。拖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只有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开拓;反复修改计划,有着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该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虽然下定决心立即行动,但就是总找不到行动的方法;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法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做事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以致问题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人生的憧憬。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拖延是一种相当累人的折磨,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压力反而与日俱增,这会让人觉得更加疲惫不堪。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可想而知。
更严重的是,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饶——拖延”。为此,我们会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力自拔,结果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