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吃饭是件很寂寞的事,也可以是件很快乐的事。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要继续,一个人的日子,就从习惯吃饭开始。
一个人别凑合
“随便”和“凑合”,是很多独居的人最常说的两个词。反正好也罢,坏也罢,没有人欣赏也没有人挑剔。所以吃饭的时候凑合一下,不再讲究色香味俱全;屋子随便收拾一下,反正也没有人用来招待。久而久之,人也变得越来越懒散,越来越凑合。
词作家阎肃有“四不”人生感悟,叫“不忽悠、不糊弄、不折腾、不凑合”。因为,人生最怕的就是“凑合”二字。人一旦凑合,标准就低了,心气儿就没了,凑合就成了窝囊、消沉、颓废的代名词。
谁说一个人就不能有精致生活?谁说一个人就没有更高的追求,一个人的时候不需要取悦,不需要迎合,为自己而活,一样可以过得很精彩。
“我睡觉的时候被子必须盖在肚脐眼正上方5厘米处。”
“我月经期不能闻油烟味儿,否则就会上吐下泻精神崩溃。”
“床必须摆在朝阳的地方,不然床单上的缝的小花就该枯萎了。”
……
是啊,在现在这个社会,似乎没有怪癖反倒成了最大的怪癖。晓敏一边窝在床上看电影一边在心里默默地这样想。但是,怪癖之所以称之为“怪癖”,是因为有人觉得它怪。就像演员在演电影,有了观众才会觉得演得更起劲。
那些有怪癖的姑娘们,大多会在自己“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表演中,遇到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你这样的女人”等等宠溺之词的男人,并乐意为她们买单,所以她们也会演得乐此不疲。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配角,那一个女人即使再有诸多的矫情,也只会被人称为“怪”,而不是“可爱”。
这样一想,晓敏也就原谅了自己作为女人太不够精致的这个事实了。因为,她身边恰恰没有这样一个“怪癖观看人”。
因为工作的关系,晓敏虽然和父母住在一个城市里,但却分住在城市的两端,只在周末的时候才会回家看看。与其说是为了节省在路上的时间,不如说是逃离家里那沉闷的空气。前不久,家里又给她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是一个刚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男人,本市户口,无房无车,相貌平平,现在还没有正式工作。要在几年以前,这样的条件她连看都不会去看,但现在居然家里人竟一致认可!当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时,连一向站在自己这边的爸爸都叹了口气,说“你都三十好几了,反正你也有房子,找个差不多的男人,凑合凑合相互也有个照应……”
虽然晓敏是个什么怪癖都没有的女人,“凑合、凑合”也经常是她的口头禅:早上上班起晚了,没时间做早饭,凑合凑合吃点剩饭也就饱了;秋天的风衣一件上千元,不舍得买,凑合凑合买个便宜的,秋天也就过去了;想去听演唱会门票难买、人太多,凑合凑合看看现场版也可以……但是这次,听到“凑合”这两个字她却觉得无比刺耳。
是啊,如果这些都是可以凑合的话,这样的男人确实也是可以凑合过一辈子的。没有爱情可以凑合,再凑合凑合有个孩子,一步凑合步步凑合,凑合凑合一辈子就过去了,但过得幸福不幸福,就是另一码事了,但这样凑合的人生未免太可怜了一点。
为什么我就非得凑合不可呢?晓敏心里越来越不忿,虽说她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但也绝不认可自己“剩女”这个称号,在她看来,“剩女”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存在,比如说“剩菜”吧,菜本来是给人吃的。别人没吃,那就是剩下来了;比如说“剩货”吧,货物本就是卖的,没有卖出去,那就是剩了。所以,剩女,这个概念的前提,就是:女人必须要嫁人的,过了适龄的年龄没人接收,那就是剩下了。但是,谁说女人必须要嫁人?这个前提是不是不可动摇的真理呢?
即使自己的人生还没有那样一个“怪癖观看人”,但她决定自己给自己规定人生中第一个怪癖:“决不能再对自己凑合!”为了配合这一决定,她一回到家就把家里的所有东西来了一个大清扫,一股脑把那些虽然夹脚但凑合能穿的鞋子、虽然变形但凑合能穿的内衣、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一直凑合扔在家里的破破烂烂……都清了出去。
看着清清爽爽的家,她觉得自己的心也重新活了过来,似乎那些其他人的话语都从心里消失了。虽然活了这许多年,却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为了讨所有人的欢心,却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但一个人又怎么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呢?
某些人的碎碎念并不是真的为了你好,而只是她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你以为凑合的嫁了一个人,就能终止这些声音,那就大错特错了,生娃,闲言碎语;没工作,闲言碎语;出轨了,闲言碎语;离婚了,闲言碎语;婆媳关系,闲言碎语;孩子有病,闲言碎语;配偶劈腿,闲言碎语……反正怎么都是闲言碎语,又管它闲言碎语做甚?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凑合的选项存在,可能是一份鸡肋般的工作、一个糟糕的小区,抑或是一顿极简的饭菜,心里总想着要“换一换”但又总是瞻前顾后,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拖了下去,其实,那不是不愿,而是不敢。害怕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害怕生活的改变。
对于有些人来说,虽然自己有梦想,有追求,但追梦的路太苦,太远,于是便在一个众多的人生选择中,选一个看起来还不错、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选项,看起来似乎是最轻松的。但是,刚开始最轻松最后往往更难走。凑合到最后,发现自己也被生活凑合的抛弃了。
对于生命中的有些东西,该讲究就要讲究,该换就要换。人生也不过就这么短短几十年,没有必要委屈自己,难道不是吗?
自己做饭最健康、省钱
一个人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做饭是件太寂寞的事。因为,即使做得多么美味,也没有人夸奖,于是便没了做饭的兴致。每天,一个人手忙脚乱的起床,匆匆忙忙的喝杯牛奶或吃块饼干,这样的日子,总让人心生倦怠。
打电话的时候,妈妈说:“好好吃饭,吃饱了就不会想家了。”其实,一个人的好好生活,就要从好好吃饭开始。亲自下厨做一顿美食,打开电脑看一部美剧,胃里满足了,心里也就暖和了……
有时一天的好心情来得特别简单,譬如早上亲手做的一顿早饭。
如今很多年轻人不爱吃早饭,究其原因,一是起得晚,晚上熬夜到一两点,早上宝贵的时间全用来补觉了,没时间吃;二是嫌麻烦,懒得自己费工夫,还不如去街边买个煎饼省事。久而久之,肠胃似乎也接受了“没有早饭吃”这个残酷的现实,不吃早饭也不会觉得饿。即使明知道会有害身体健康,但也没想着去改变。
不过,齐洋洋却是80后年轻一族中的反叛者,她虽然年纪不大,却最崇尚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点之前一定要上床睡觉,早上六点半一定要准时起床。因为这个习惯,虽然之前找过几个朋友合租过,但彼此的生物钟过于迥异,终以失败告终,还是自己一个人住舒服。
每次跟朋友们出去聚会,她多半会中途退场,被大家笑称为“十点钟的灰姑娘”,甚至有人怀疑她“金屋藏娇”,笑着打趣她,她也懒得解释。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个人幸福的标准不一样,为何一定要用统一的标尺去度量呢?
在自己住了一年之后,齐洋洋的生物钟变得异常精确,每天早上六点半她都会准时睁开双眼,然后静静地等上一分钟,闹钟才会珊珊地响起。有时甚至连醒来的时间都分秒不差,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因为早上起得早,也就有了充裕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自己做早餐。虽然这件事听上去很“贤妻良母”,但她也不会做很复杂的早餐,经常做的就是“自制三明治”:从超市买来新鲜的切片面包,最好是原味的。然后用平底锅煎一个简单的荷包蛋,再切上几片黄瓜,几片西红柿,然后把这些材料都夹在面包里,一个简易的健康三明治就做好了,平均耗时不超过五分钟,一般一袋切片面包可以吃三四天,可谓经济又实惠。
而对她来说,自己做饭的乐趣还不止这一个,她还有一个更大的快乐来源:黄昏菜市场。虽然小区门口就有无数的蔬菜超市,但那些摆在箱子里精神抖擞的蔬菜却一点让她提不起兴致,仿佛T台上的模特,虽然好看,但却少了一丝人间的烟火气质,味道就变了。
每天下班回家时,她都会提前一站下车,绕到菜市场去转一转。而市场的周围,经常会有一些住在附近的农民在卖自家种的蔬菜菜市场,扎好的一把大概八两重的各种各样的菜,一把1元,1.5元,2元,3元,最贵不过3.5元——多半是些当季的萝卜、南瓜、豆角、青菜等家常食材。长得也造型各异,却新鲜非常,看上去就有一股新鲜的生命力。
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关系吧,她对泥土似乎有着一种天生的亲切感,似乎只有这时,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一个空中楼阁。慢慢挑选完后,可以在落日的余晖或者路灯的斑驳中,慢慢地走回家中,那种别致的充实感就是生活本真的味道。
中国自古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不管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不管你生活得好与不好,每天都要吃饭。经常有参加工作几年的人抱怨,说发福了、变胖了,究其原因,就是经常在外边吃饭,每天朋友聚会、公司应酬接连不断,而外面的饭油水多,脂肪多,胆固醇多,焉能不胖?
而对于刚刚开始一个人生活,毫无厨艺可言的人来说,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膳食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譬如将常吃的方便面换成简单的挂面,煮的时候放上一把青菜或一个鸡蛋;没有食欲的时候给自己煮上一碗白粥;另外还可以学着熬高汤,一次吃不完可以用保鲜盒冷藏起来,下次可以直接用来煮面等等,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给自己带来一次新生。
一个人的懒人自制早餐:
1.蔬菜粥(材料:米、胡萝卜、洋葱、黄瓜、姜、火腿、盐、香油)
制作方法:将米洗好放入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将所有的材料切丁,姜切成末,米煮开后要经常搅拌,煮了10分钟以后,放入洋葱丁和胡萝卜丁,搅拌煮5分钟后放入火腿肠,再煮5分钟,最后放入黄瓜煮5分钟左右,煮粥的时候适时添加水,临出锅的前3分钟放入盐搅拌均匀,关火。最后滴入香油搅拌即可。
2.蛋炒饭(材料:隔夜饭、鸡蛋、盐)
制作方法:鸡蛋打散,冷米饭稍加打散;炒锅烧热,用油充分润锅后控出;放入米饭,用炒勺压散并炒热;淋入蛋液快速翻炒,使蛋液均匀包裹住米饭;撒上胡椒粉(可用可不用)和盐炒匀,起锅装盘。
3.葱花鸡蛋饼(材料:鸡蛋、面粉、水、盐、葱花)
制作方法:鸡蛋加盐打匀,加入面粉,添水,至浓稠度适中,加入葱花,搅拌均匀,锅内抹少许油,将面糊倒入中央,然后在蛋饼未成型前,以缓慢的速度慢慢的转动锅底,形成圆形,待面糊定型之后,翻面再煎一会儿即可。
4.西式早餐(材料:鸡蛋、牛奶、火腿片、芝士片、黄油)
制作方法:把鸡蛋打散,加一点牛奶;把火腿片切碎、热锅,黄油化开后倒入蛋液。一开始用中火,等蛋液在锅里开始固化后转小火。
蛋液凝固到一半,表面还很液体的时候,把芝士片和火腿片放在其中的一个半圆范围内。必要时可以提前把芝士片切条方便摆放;接着在芝士上面摆切碎的火腿片,等蛋液已经凝固到可以移动的时候,把没有放芝士和火腿那半圆的鸡蛋盖过来。两边都再煎一会儿,等里面的蛋液也熟了就可以起锅了。
健康的素食
以前自己一个人住,吃饭多是和朋友聚餐或者去快餐店解决。每次听到有人说自己吃素,都会觉得她“矫情”、“不可思议”。而自己,向来是无肉不欢的,如果一天没吃到一点荤腥,嘴里就有一种寡淡的感觉。
直到自己开始一个人住,与朋友们外出吃饭的机会少了,我才开始试着亲自“洗手作羹汤”。肉类的不会做,便用些青菜豆腐做些简单料理。时间长了,竟也把素食吃出了很多不一样的滋味,胃肠清爽了,连体重都下降了。再出门吃饭的时候,竟对满桌的肉食有了腻烦的感觉……
何怡的第一次吃素体验是在一次很偶然的经历中。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她偶然接到了很久没联系的初中同学的电话,问能不能来她这借住两天。虽然很突然,但何怡还是很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反正也是自己一个人住,多一个人也不妨事,何况还是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呢!
等到见了面,何怡才知道,原来老同学这次是来给北京周边的一个寺庙做义工的,还邀她一起前往。何怡也觉得这是个难得的体验机会,便欣然同意了。
虽然何怡在北京已经算是老北漂了,但从来不知道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竟还有如此清净的所在:寺庙坐落在一座山的半山腰,因为来得早,游人并没有很多。在通往正庙的桥上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山脚的朦朦白雾,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经常可以看到有松鼠在树间一闪而过的身影,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因为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对义工的活动并不是很清楚。在朋友的引导下,经过一系列“挂单”(术语: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登记等常规流程,何怡被分派到斋堂服务,负责为大家分饭。
这天的午饭是豆角和炒空心菜,主食有馒头和粥,还有一个餐后水果。吃饭的时候,几十名信众们分坐在长桌的两端,有寺院的义工举着“止语”的牌子在过道上来回巡视。虽人数不少,却并不闻碗箸之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虔诚的表情。虽然只是些粗茶淡饭,却让一向无肉不欢的她第一次感到素食的美妙。
义工工作结束后,吃了几天素食的何怡再重新吃肉,竟然有些不习惯。她这才知道,原来,吃素并不是像她认为的那样,只是像苦行僧一样吃一些青菜豆腐,而是有全素、半素、乳蛋素、奶素、蛋素、果素等多种分类。如今,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素食一族,对于更多数人来说,素食无关信仰与宗教,更代表了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是,何怡的吃素之路开始之初却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其中最尴尬的时候就是聚餐。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大快朵颐,只有她象征性地吃一些豆豆菜菜,要是相熟的朋友还好说,否则在整个饭局上就要被不断地询问:“你是回民?”“你信仰佛教?”“是不是在减肥?”似乎显得自己特别矫情不合群一样,最后她终于想出了一个杀手锏——“医生不让我吃!”才总算渡过了这一难关。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她要对抗的就是自己的食欲。刚开始吃素的时候,因为肚子里的油水一下子变少了,所以经常会觉得饿,看见路边的熟食店都会眼睛发直。但坚持了两个月后,素食的好处却慢慢显露了出来,最明显的就是身材好了,人变美了,不仅体重从原来的60公斤降到了55公斤,长久以来晦暗多油的皮肤也变得清爽起来,让身边的朋友大为惊叹,和网上素食小组的朋友一交流,原来很多女孩吃素就是为了它的美容效果。
现在很多女孩皮肤长痘、出油、粗糙,就是因为吃肉太多,使体内的乳酸成分上升,这种乳酸成分随着汗液来到皮肤的表面,就会不停地侵蚀皮肤表面的细胞,使皮肤松弛、失去弹性、长出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