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被困苦所吓倒
奥运冠军的风采
艰难中炼就的佩剑“将军”
第22届奥运会最后一场佩剑决赛,在莫斯科体育场内泛着刀光剑影……这是一场无比精彩的格斗!一位身穿白色击剑服的运动员自如地挥舞着手中的佩剑,那剑在空中上下翻飞,犹如出水的蛟龙,闪转腾挪,招数新奇,变幻莫测,使观者眼花缭乱。他那优美绝伦的娴熟剑法使人赞叹不已。只见他忽而佯败后退,忽而疾步向前;有时凌厉反攻,有时又虚晃一枪。那招数粗犷、豪放、娴熟,佩剑挥舞得风不透、雨不漏。突然,只听一声大吼,如雄狮暴叫,空中寒光一闪,他的利剑直刺对手暴露的胸部。这致命的一击使对手败下阵来。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喝彩声。
他熟练地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刚毅、英俊的脸,那剑眉下明亮的眸子里闪着晶莹。
他叫维克多·克罗沃普斯科夫,是一位曾多次荣获国际比赛和奥运会个人佩剑冠军的前苏联功勋运动员。在这场比赛中他又一次登上了佩剑冠军的宝座。
1948年9月27日,维克多·克罗沃普斯科夫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普通工人家里。在人们的印象中,小维克多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自幼爱好体育,尤其是击剑运动常常令他着迷。去观看精彩的击剑比赛是维克多幼年时期最大的乐趣,他常常会欣喜若狂,甚至手舞足蹈起来,以致久久难以忘怀。
有时,他也跃跃欲试,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在击剑场上显露锋芒!
终于有一天,千里马遇到了伯乐,维克多被莫斯科青少年体校的列夫·柯列什科夫教练一眼看中了。
柯列什科夫将维克多视为一块难得的璞玉,认为只要精心雕琢,这块玉一定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关心和培育着小维克多。正是由于有了柯列什科夫这样的教练,维克多走上了正式的击剑运动之路。在教练的精心指导和慈父般的关怀下,维克多将全部身心倾注到击剑训练中来,击剑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维克多读中学时,母亲突然病倒了。面对艰难的生活,维克多没有沉沦,而是在邮局找了个送报的差事,挣钱补贴家用。维克多要一边上学,一边工作,每天都十分忙碌,但无论多忙多累,他都要挤出时间来练习剑术,从不间断。
冠军小传
维克多,男,1948年出生,前苏联击剑运动员。在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他第一次夺取奥运会金牌;1980年第22届奥运会上,他又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维克多赢得了“世界第一佩剑”的美称。
体育运动本来是十分消耗体力的,击剑运动更需要持久的耐力,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营养补充。然而困窘的经济条件使维克多无法补充营养,他越来越感到体力不支,精神不佳。
晚上训练时,经常是头昏眼花,浑身虚汗。这使得他的剑术进步极慢,几乎停滞不前。维克多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和困顿中。
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善良的柯列什科夫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常常和维克多促膝谈心,鼓励维克多振作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他还帮助维克多找到了一份在健身房做运动器械保管员的较轻闲的工作,使维克多能够坚持半工半读。此后,维克多的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维克多便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了更艰苦的训练中。
1968年夏天,维克多被一所工学院录取,但为了更好地学习击剑技能,他毅然转入了体育学院专门学习击剑。在体育学院的正规化训练下,维克多对击剑的兴趣更浓,信心也更足了。
辛勤换来胜利的金果,汗水浇开成功的奇葩。在不久后的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佩剑个人决赛中,维克多荣获了个人冠军,在国际剑坛崭露头角。当年轻的维克多第一次登上冠军领奖台,面对那久久不息的欢呼声时,他感到自己简直是在梦里。
后来,经过柯列什科夫的热心推荐,维克多得以投师于著名剑杰特施勒门下。不久,他又拜特施勒最得意的门生马克拉基塔为师。马克拉基塔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马克拉基塔比维克多年长10岁,就像他的兄长一样,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更在事业上指点他。经过马克拉基塔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维克多的剑术日益见进,逐渐成熟,并慢慢形成了自己干练、勇敢、凶狠的风格。
然而,前进的道路总是那样曲折而又漫长。整整5个年头过去了,维克多却没有叩开国家队的大门,只能做左手握剑的西佳克的陪练员。对此,维克多也有过迷惑和彷徨,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坚持就是胜利。维克多后来终于进了国家击剑队。这与其说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倒不如说是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国家队中高手云集,都是技艺超群、名扬天下的剑坛豪杰,相比之下,维克多自然成了无名小卒。但好强的维克多并不是哀叹自愧不如,而是决心勤学苦练,凭借自己的实力跻身于强手之林。
从进入国家队的第一天起,维克多便开始了每天进行长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而且从不马虎。除此以外,每周他还要参加3次一般性的体育锻炼,每次2小时,他把这种锻炼也看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在平常训练中,维克多总是喜欢用重剑来磨练自己,他认为如果拿惯了重剑,比赛时就更有信心,更有把握。
“宝剑锋自磨砺出”,维克多的剑锋渐渐闪出了锐不可挡的寒光。在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维克多所向披靡,击败了一个个剑坛名将,包括他的队友纳兹雷莫夫和西佳克,第一次赢得了奥运会金牌。
然而就在维克多再接再厉,持剑挺进的时候,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1977年,在一次佩剑国际循环赛中,他不幸受了重伤——跟踺断裂。医生诊断说:“这种病即使医治好了,也会留有精神上的后遗症,病人会对自己丧失信心的。”
“不幸只会导致弱者的沉沦,对强者来说,却能激起更强有力的搏击和奋进!”不久,维克多就以惊人的毅力出现在了击剑场上。他那英勇无畏,灵活轻健的身影,使人们在赞叹中又多了几分注意,“这真是一个神奇的人!”
当维克多再次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时,他赢得了“世界第一佩剑”的美称。
奥运冠军的人生启迪
1、坚韧卓绝,历经磨难成大业
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逆境是品格的试金石。正如一些香草需要被捣碎才能散发出醉人的芳香一样,有些人也需要通过磨难的经历来唤醒他们的优秀品格。
纵观奥运历史,那些最伟大的冠军无一不是苦难的学徒,无一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成就辉煌的。苦难往往最能锤炼和磨砺人的性格,苦难也往往能激起人们行动的勇气。若没有困难,人们也许会疏于行动。
在某种情况下,天才如同生铁需要敲打一样,也需要经历苦难才能成长、成熟;而在安于逸乐的环境中,却易于枯萎和凋谢。
1993年,张国政准备出战七运会。从未参加过这种全国性大赛的他对此充满了憧憬。然而就在比赛前的一个月,张国政拉伤了右臂,后来左手也受了伤。两只手几乎同时“废”
了,七运会自然是没戏了。失败后的痛苦郁闷让张国政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经过没日没夜的挑灯夜战,张国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1994年,北体大在全国招收两名举重体育生,张国政就是其中之一。张国政在北体大继续坚持训练。那年暑假,学校的训练场装修,张国政一个人拖着100多公斤的杠铃和装修工人玩起了捉迷藏,装修到哪儿他躲开哪儿,就这样练了近两个月。
冠军小传
张国政,男,1974年出生,中国举重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冠军。他的这枚金牌来之不易,是带着严重腰伤的一次艰难夺冠,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
夜以继日的拼搏训练,张国政终于在1999年进入了国家队。可是却没有一个教练愿意要他。在国家队的教练眼中,张国政年龄偏大,已不存在发展的可能性。这一下,性格开朗的张国政近乎崩溃了。后来还是蔡炎书教练接受了这个失意的年轻人,当时的张国政感觉就像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一样幸福。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严重的腰伤又向他袭来。医生诊断:腰椎骨裂,必须卧床休息3个月。躺在床上,无奈的张国政哭了一次又一次。躺到第三天,倔强的张国政爬下床,愣是一步步地挪到训练场,又开始了训练。一个月下来,训练是达标了,但腰椎的后遗症却永远落下了。张国政的腰经常错位,每到这时候,3个队医连拉带拽,“嘎吧”一声后,张国政若无其事地继续参加训练。
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尼凯亚举重馆里鸦雀无声,张国政抓举领先,挺举到了第三次,张国政刚刚举起杠铃,就摔倒在地。他那腰椎错位的老毛病关键时刻来找麻烦了。当他躺在地上知道自己拿下了金牌,还是坚持站了起来,双手捂着腰走上了最高的领奖台。赛后张国政对关切他的人们说:“不要紧。别说受伤,就是为金牌把腰拼断了,今天也值。”
西方有这样一句名言,叫做“到天堂之路,必经地狱”。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成功者历经的磨难与考验。
中国有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也是要求人们克除自己的欲望,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当然,“做得人上人”的思想是不对的,但“吃得苦中苦”的思想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这句俗话所包含的先苦后甜的道理也是正确的。荀子说:“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隋代王通说:“不勤不俭,无以为上人也。”朱熹说:“如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但亦是合当如此者。”他的学生问他:“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他回答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无论古今,成就事业总应克制私欲,吃苦在先。因为欲望会瓦解人的意志,而克制欲望也就是吃苦。
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对你的别样馈赠。
没有困难,也就没有努力奋斗的需要;没有痛苦和不幸,也就不会受到忍耐和顺从的熏陶。因而,挫折和失败,困苦和不幸,并非完全是坏事,而往往是成功最好的力量源泉。
磨难常常能揭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
一些胸有大志的人,一旦置身于困境和需要担负责任时,他们就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品格和力量,生机和自我克制。
一位波斯圣哲指出,苦难往往是经过化装了的幸福。或许它是隐藏生命之水的源头。苦难是令人心酸的,但它也是有益于身心的,唯有经过它的教导,我们才能够学会承受,才能够变得坚强。历经风雨磨难是人生的应有之事,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像奥运冠军那样战胜这些艰难险阻,靠顽强的毅力到达成功的圣堂。
2、决不向逆境和命运低头
试想,要是自然界没有风雨,也许所有树木都是软木质的;要是生活中没有坎坷、挫折,任何人都不会拥有刚强的性格。正是风雨,培育了顶天立地的栋梁;正是坎坷、挫折,造就了堪当重任的强者。
人生路上,风风雨雨,几番摔打,几番迷蒙,几番行色仍匆匆。
年轻的生命,就像春天的草木,抱着理想,抱着希望,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只是有的由于骨子太嫩,脑子太稚,还不能经得起风雨的吹折。
最能壮行者,唯有人生的风风雨雨。
在1992年冬季奥运会颁奖仪式上,美国国旗徐徐升起,卡萝尔和丈夫吉姆山口看着爱女克利斯蒂·山口领取金牌,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要知道,这块金牌实属来之不易。
克利斯蒂出生时,是严重的内八字脚,双脚的脚趾相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压垮卡萝尔夫妇,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女儿能正常走路,克利冠军小传
克利斯蒂·山口,女,1971年出生,美国单人速滑运动员。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单人滑金牌。
斯蒂穿了4年矫正鞋,6岁时才能正常行走,但卡萝尔不满足于女儿能正常走路。她说:我希望任何要靠两条腿的事女儿都能做。她为女儿选择了滑冰。不久,小女孩就央求母亲准许她在溜冰场上有更多练习时间。从此,卡萝尔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送女儿去冰场。在苦练了15年之后,年轻的克利斯蒂·山口终于代表美国参加了奥运会比赛并夺得了金牌。
人生的强者都是从风雨中走出来的。
透过风雨中迷蒙的雾霭,能看得到成功和幸福的折光在哪里闪烁。人生的风雨其实是一种跋涉于泥淖之中的境遇。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荆棘丛生。”一样的,人在事业上的奋斗道路也并不总是洒满阳光、充满诗意,常常也会遇上沼泽、寒风或面临荆棘丛生的小道。一时陷入逆境,应该是人生的一个必修课题。也许你一心报国而伤身毁容,却遭女友的绝情遗弃;或者屡考大学不就,招来周围的闲言碎语。也许你呻吟床褥,病魔缠身,陷在深深的孤独之中;或者思改前咎,奋力向前,不仅不为人所理解,反遭冷落挖苦。也许你叛逆旧的生活方式,向恶习旧俗挑战,一时得不到安慰和支持;或者身遭陷害,命运莫测,受尽委屈。此外,经济的拮据,错误的处置,意外的灾变,都可能使你处于一时的不幸之中。
事业上的逆境是一部深奥丰富的人生教科书。它吞噬意志薄弱的失败者,而常常造就毅力超群的成功者。司马迁“出于粪土之中而不辞”,发愤著述,终于写成《史记》
这样的旷古之作。贝多芬的数部交响曲,都是他忍受着失恋的伤痛,用理智战胜情感,靠着对事业追求不息的生命支撑点谱写而成。安徒生一贫如洗,常常流浪在哥本哈根的街头巷尾,但却成为世界文坛的名流豪杰。物理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当过学徒卖过报,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却百折不挠,创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人类敲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逆境并非绝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具有“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这样的豪迈气派,为科学和文明作出贡献的前驱者可谓满目皆是。
首先,逆境可以使人拥有“时间优势”,能集中精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应酬八方,事务羁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从而降低时间效率。相比而言,身处逆境却有“时间优势”,能置世态炎凉、人情暖冷于不顾,集中精力,数年如一日地进行思索追求。而且逆境还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去珍惜利用。逆境能激起人挣脱与挑战的紧迫感。一个人如想尽快摆脱事业上的逆境,往往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平时蓄积的生命势能,加快生活节奏,增强“潜能散发效应”,努力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
其次,逆境可以使人产生清醒的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我的行为进行反思往往需要时间与环境,在逆境中,人常常能“冷眼看世界”,相对比较冷静,因此能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利弊长短、成败得失、优势和不足,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选定聚焦突破的方向。已经付了的“学费”,比较容易转化成对生活理解的真知灼见。因此,逆境是一所学校,它教人聪明,给人学问。
再则,逆境能培养人难能可贵的意志力量。长期的逆境生活可以锤炼锲而不舍的精神;凝就毅力的持久性;培育出耐心、恒心、韧性和悟性。在事业的搏击中,毅力往往比智力更宝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飞瀑之下,必有深潭”,事业的成功只有持之以恒,穷追不舍才能获得,而功在不舍的精神,常常在逆境的磨炼中才能造就。身处逆境者应该时时想到,思想的波涛已到了悬崖口上,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宏伟壮观的瀑布。以此不断自励,终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此外,逆境还能加快人的各种必备素质重新组合的速度。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自信性、自主性、决断性、创造性等素质,在逆境的条件下,这些素质会一个接一个对身处逆境者提出挑战,进行考验。如何超越历史的陈迹、超越环境的束缚、超越社会的不如人意处、超越自身的弱点等,这些人生的价值选择都必须让你面对,需要你在孤独的沉思中作出判断抉择。因此逆境不仅能培养出人的各种素质,而且能使现代人的素质重新组合速度加快,并产生新的素质组合的合力。
奥运冠军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能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磨难,才能够谱写出美丽的人生诗篇。
3、在逆境中坚韧地磨炼自己
有价值的生命,一定是一个有着可以主宰、统治、调遣其他一切意志和念头的能力的生命。没有这种能力,生命的火车是不能向前奔跑的。
坚定的意志,远大的目标,是人的生命的有力护卫或保障;它能使人抵御逆境,而不至于当人生的逃兵。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当英国赛艇选手斯蒂夫·雷德格雷夫连续4届登上奥运会的冠军宝座时,他曾发誓:“如果有谁再看到我接近船艇时,就开枪打死我。”然而,4年过去了,2000年9月23日,在悉尼男子4人单桨无舵手的赛场上,人们又看到了他的身影。这次比赛,已经38岁的雷德格雷夫和队友齐心协力,以5分56秒24的成绩险胜夺取冠军。这是雷德格雷夫第5次参加奥运会,第5次获得冠军。
冠军小传
雷德格雷夫,男,1962年出生,英国赛艇运动员。曾连续5届获得奥运会赛艇项目的冠军。英国安妮公主亲手为他挂上了金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还授予他一枚特制的金质纪念章,表彰他在体现耐力项目中所创下的史无前例的纪录。
为了这块金牌,雷德格雷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世纪最后的3年,他一直在与糖尿病做斗争,几乎每天要注射5次胰岛素。他曾几次想离开这项他所喜爱的赛艇运动,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随队医生安娜给了他动力,鼓励他战胜病魔,继续参加比赛。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坚定意志为自己创造了人生奇迹。
颁奖仪式上,英国安妮公主亲手为他挂上了金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还授予他一枚特制的金质纪念章,以表彰他在体现耐力项目中所创下的史无前例的纪录。
凡是有着坚强意志的人,一定是个积极的、有建设与创造本领的人。每个人都会向往一件事,希冀一件事,但真能做事、成事的,却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的人。
你是以怎样的态度来对付逆境和困难的呢?面对逆境和困难,你是疑虑、厌恶、犹豫、害怕的吗?你是抱着“试着看”的怀疑态度躲避它,还是抱着无畏的气概、坚强的意志战胜它呢?
披荆斩棘、破釜沉舟,不惜任何代价、任何牺牲都要达到目标的意志,是可以生出一股无畏力量来的。
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在社会中一定能够占得重要的位置,并为他人所敬仰。
4、走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蓝天
或许你已经失败过多次,所以觉得再试也是徒劳无益;或许你已经跌倒过多次,所以以为再站立起来也是无用。但对于意志坚定永不屈服的人而言,绝没有什么失败!不管失败的次数怎样多,他们永远对胜利充满期望。
总以为乱石尽头就是悬崖峭壁,不曾想走过去却是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总以为雷电过后就是急风骤雨,不曾想暴雨过去却是碧空如洗,风和日丽;总以为……其实,在船行不顺时要想到一帆风顺;在大雪封山之时要想到雪过天晴。
当我们把目光拉回人类曾经走过的历程,就会看到人类总是在冲出困境付出代价之后,才赢得了新的文明的到来。
我们作为这个世界的一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以其固有的法则,无一例外地赐给人们五花八门的不幸和困境,人们则从转逆为顺的搏击中,获得人生的一种滋味、一种境界、一种价值。走过去,前面是片蓝天!
你听过海耶士·钟士的事迹吗?他是1960年跨栏比赛的风云人物,他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打破了许多纪录,名重一时。他顺理成章地被选为参加当年在罗马举行的奥运会的110米跨栏比赛选手,全世界都认为他能赢得金牌。
但出乎意料的是,钟士并没有得到金牌,只跑了个第三名。这当然是个极大的挫折。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怎么办呢?我或许该放弃比赛。”要再过4年才会有奥运会,而且他已经赢得所有其他比赛的跨栏冠军,何必再受4年更艰苦的训练呢。看起来唯一合理的出路是退出比赛。
但是海耶士·钟士却不能安于这种想法。他又开始了训练。
1964年,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钟士参加了60米跨栏赛。赛前他曾经宣布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室内比赛。每个人都情绪紧张地看着他。他赢了,平了自己以前所创下的最高纪录!钟士跑完,走回跑道上,低头站了一会儿,答谢观众的欢呼。然后3万名观众都起立致敬。钟士感动得落泪,很多观众也流下眼泪来。一个曾经失败的人仍然继续坚持下去,决不放弃,而爱他的人们就爱他这一点。
后来钟士参加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在110米栏赛中跑出13、6秒的成绩,得了第一名,终于赢得了奥运金牌。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即使是常胜将军也是如此,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呢?如果你把失败看作是对自己的否定,从此一蹶不振,则你便是彻底的失败者;如果你把失败看作是成功之母,学会从中吸收促进你成长的合理因素,那么失败就能促使你成功。
爱马森说:“成功人士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有坚韧的意志,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他的初衷与希望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将最终克服阻力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跌倒以后,立刻站立起来,向失败夺取胜利,这是自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人虽然已丧失了他们所有的一切,但他们并不放弃追求,他们仍然以不可屈服的意志和永不颓丧的精神奋斗努力把自己从过去的失败中拯救出来,终于获得了成功。
5、穿越苦难,做生命中的强者
斗志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斗志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很多功成名就者,都是凭着无坚不摧的斗志在苦难中创造了奇迹。
一个真正勇敢的人,愈为环境所迫,反而愈加奋勇,不战栗不逡巡,昂首挺胸,意志坚定;他敢于对付任何困难,轻视任何厄运,嘲笑任何障碍,因为艰难困苦不足以损他毫发,反而增强了他的意志、品格、力量与决心,这使他成为所有人中最卓越的一个。
对于这样的人,命运无法阻挡他们的前程。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经历苦难的磨炼,激发出他们体内潜伏着的力量,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创造了奇迹。
每个人都应好好向这些榜样学习,做一个永远充满高昂斗志,不畏逆境和艰险的人。
在中国体操史上,马燕红是第一个奥运会女子体操冠军。由她独创的高低杠下法,被国际体操联合会承认并命名为“马燕红下”。她是开辟新中国体操事业并使之走向辉煌的第一人。
马燕红从小活泼爱动,7岁时进入什刹海体校练习体操。马燕红训练十分刻苦,教练们都喜欢她。
冠军小传
马燕红,女,1964年出生,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她是中国第一个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得冠军的女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上,她获得高低杠比赛金牌,她所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绷杠后空翻转体360度下,被称为“马燕红下”。
马燕红的身体条件并不出色,腿部的力量较弱。马燕红10岁进入八一体工大队,针对她的身体特点,教练周济川让她主攻对腿部力量要求较低的高低杠。后来马燕红和周济川一起进入国家队。练体操要严格控制体重,如果不身轻如燕,那些眼花缭乱的体操动作就做不好。为了减肥,马燕红与队友们努力控制食欲,到了晚上,哪怕饥肠辘辘也要硬扛着,等待睡意战胜饥饿。
1979年12月,16岁的马燕红第一次参加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这次比赛成为她一生命运的转折点。初出茅庐的马燕红顶住压力,以绝对的实力和完美的表现,赢得了中国体操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鲜花掌声簇拥着马燕红,这些荣誉的突然降临,对年仅16岁的马燕红来说有些太快了。面对这铺天盖地的赞美之词,年少的马燕红有些不知所措。
天津市特意安排了一场体操表演赛,马燕红表演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新动作,结果失手从杠上跌坐到地上。舆论的指责让她的心理无法承受,事业曾一度陷入低谷。
最终她战胜了自己,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辉煌。
历经波折的马燕红喜欢梅花,有一句咏梅的诗句“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她多年体育人生的真实写照。
奥运冠军马燕红的人生经历充分说明:苦难是成功之母和必经之路,只有面对苦难依然斗志昂扬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苦难与障碍并不是我们的仇人,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恩人。正是苦难与障碍的出现,使得我们体内克服障碍、抵制苦难的力量得以发展。森林里的橡树经过千百次暴风雨的摧残,非但不会折断,反而愈见挺拔。正像暴风雨吹打橡树一般,人们所承受的种种痛苦、折磨和悲伤,也在磨砺着人们的心志,锻造着人们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