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我不断创新的能力
奥运冠军的风采
用大脑“谋杀”对手
1956年,在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奥运会上,头号新闻人物是来自苏联的弗拉基米尔·库茨。
在这届奥运会之前,库茨已是田坛知名人物,多次创造了长跑世界纪录。但是,6月19日在挪威卑尔根的5000米比赛中,英国的戈登·皮里——一位在比赛中常吃败仗、绰号为“倒霉的皮里”的运动员专程来到了挪威。皮里想战胜早已名噪田坛有着7次夺冠经历的库茨,借以去掉那个不愉快的绰号。比赛开始后,库茨一路领先,皮里不快不慢,紧随其后。两人保持一定距离,一圈又一圈地跑着,第11圈,皮里突然像发了疯似的一下跑到了库茨的前面,并奋力向前疾跑,等到库茨意识到这一切,时间已经晚了。皮里获得了胜利,并以13分36秒8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冠军小传
弗拉基米尔·库茨,男,1927年出生,苏联田径运动员。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夺取5000米长跑、10000米长跑两枚金牌,并打破了这两个项目的奥运会纪录。
当库茨踏上澳大利亚国土参加第16届奥运会时,报刊对他有颇多嘲讽之语。一家报纸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机械人’能否战胜有头脑的运动员呢?
不,在较量智慧的斗争中,像库茨那样的运动员是不可能获胜的。”显然人们把库茨当作了不讲战术、没有头脑的“机械人”。
库茨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的5000米、10000米两项赛事。库茨是否会像新闻媒体所说的只是一部跑步“机械人”呢?人们拭目以待。
11月23日进行的是10000米比赛。参赛的选手中有匈牙利的约·科瓦奇、澳大利亚的阿·劳伦斯等世界名手,自然还有库茨和皮里。发令枪响后,库茨一马当先,皮里紧跟其后。人们猜测“卑尔根现象”会再次出现,新闻记者也纷纷认为报刊的赛前分析和预言是准确的。但是,跑过5000米时,赛场情况却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库茨采取了破坏性的战术。他先是用极慢的速度跑着,奇怪的是皮里没有超过他,依旧用固定不变的跟随战术紧贴库茨身后。库茨减速,几次请皮里上前,为了看清皮里的脸色,他跑至第2道、第3道、第4道,有趣的是皮里也跟着跑到了第4道。库茨索性走了起来,然后又突然加速。多次变换速度的赛跑,使皮里不但摸不清库茨的意图,反而拖垮了身体。当库茨看清了皮里的脸色后,按照原定计划,使用了最快的速度,在观众的狂呼声中,飞跑过了终点,创造了奥运会纪录。
库茨的“变速战”打乱了皮里的计划,使他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体力消耗很大,连科瓦奇、劳伦斯等都一个接一个追过了他。库茨夺得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而皮里只得了第8名。
11月28日的5000米赛跑,库茨再一次获得金牌,而皮里虽然得了银牌,但他到达终点的时间却比库茨晚了11秒。赛后舆论大变。一个记者写道:“库茨是一只猫,而皮里只是老鼠。”
“库茨不是机器……他的思维像他的身体一样健全。”皮里则说:“我被他‘谋杀’了,这种跑法简直是一种苦刑。”
奥运冠军的人生启迪
1、激发创造思维,冲破人生瓶颈
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缩手缩脚。如果我们把同一问题换一下角度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从而尝试到新的成功。
创造性思维对人生成功极为重要。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与失、是与非、安全与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思维方式和标准已经僵化,这使得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来想问题。
冠军小传
查尔斯·帕克多,男,1900年生,美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在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以10秒8的成绩获100米短跑冠军,他以独特的冲刺动作,为世界短跑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1920年8月16日,第7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正在进行,有位运动员身材不高,有些胖,尽管起跑慢了一点,然而在接近终点还有几米远的时候,他突然上体前倾,两手高举,腾身冲过终点线,获得了冠军。他的成绩是10秒8,平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这种独特的前倒冲刺动作被人们称为“豹跃式冲刺法”,以后被短跑运动员广泛采用。
这位运动员名叫帕多克,刚刚过完20岁的生日,他来自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从小喜欢体育。在本届大赛上,他与队友合作还拿下了4×100米接力的金牌,并创造了42秒2的世界纪录,他还在200米比赛中获得了亚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解决问题时时常会遇到“瓶颈”,这是由于人们只从同一角度看问题造成的。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有所改观,创意就会变得有弹性。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困难,有时只要能转换视角,就会有新意出现,就会产生令人惊奇的效果。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虽然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可要把这种潜能从内心深处唤醒,并在生活中自如地掌控它、运用它,则需要进行长期的学习和锻炼。人如果想要得到一件东西,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时候,都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获得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
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锻炼和掌握创造性思维需要了解思维科学的一般规律和知识,需要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其次是要掌握科学思考的技巧和方法,并注意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直到它们成为你精神躯体的一部分。
其实许多有创意的解决方法都是来自于换一下角度想问题,在对待同一件事时,有时甚至需要从相反的方面来解决问题,最尖端的科学发明也是如此。所以爱因斯坦说:“把一个旧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创意的想像力,这成就了科学上真正的进步。”
2、标新立异者方可独领风骚
人生之路千万条,总是踏着别人的脚印前进的人,他的一生会碌碌无为。只有敢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独辟蹊径,才有发现成功的可能。
俗话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这句话是成功的精髓所在,换句话说就是标新立异可以独领风骚,只有那些能不断创新的人才可以不断获得成功。模仿与抄袭也许可以成功一时,但绝不能永久发达。当形势与环境发生变化时,唯有标新立异的人才可以从一个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即使暂时遇挫,也会东山再起。
现代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参加400米或400米以下的径赛项目时,都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势。那么,蹲踞式跑姿是谁发明的呢?1887年,美国著名田径教练玛尔菲从袋鼠后腿弯曲向前跃动的姿势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蹲踞式起跑技术。可惜的是,当时这项最新、最科学的技术受到人们的嘲笑,未能得到发展。
9年后,美国人托玛斯·伯克抛弃世俗观念采用了这种跑姿,从而将其永远地发扬光大。
1896年雅典奥运会上,100米比赛即将开始。当托玛斯·伯克“蹲”在起跑线前时,引起了观众的窃窃私语甚至嘲笑。在所有参赛运动员的起跑姿势里,只有伯克的姿势有些“滑稽”:其他运动员或直立,或弯腰,或双手摊开,唯独伯克弯腰前倾。更有意思的是,别的运动员身穿长衣长裤,而伯克偏偏身穿背心和裤衩,使观看比赛的女性甚至掩面不敢正视。
尽管到处是好奇和哄笑,但伯克对此置若罔闻。他以12秒的成绩获得100米冠军后,又以54、2秒的成绩获得400米冠军。从此,“蹲踞式”起跑技术开始在全世界推广。
生物学知识给出了蹲踞式起跑姿势合理的科学解释。通过对蹲踞式起跑姿势和站立式起跑姿势进行生物力学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起跑姿势的肌肉用力顺序是不相同的:蹲踞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蹲踞式起跑时获得的水平后蹬力,要大于站立式起跑时所获得的水平后蹬力,这将使加速过程增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速度。
伯克获得的成功证实了蹲踞式起跑姿势的优越性和科学性,推动了这项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蹲踞式起跑姿势成为现代田径运动中短跑项目的标准起跑姿势,人类的短跑世界纪录也在这种科学起跑姿势的帮助下不断得到了提高。
3、人类因创新而不断前进
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创新,人的生活和成功同样需要创新,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能够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福音,是人类获得新的幸福的永恒动力。
人是创新的主体。社会的创新、民族的创新、国家的创新、事业的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是人在创新。
生物种群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压力下,经过漫长的进化逐渐变异出了种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新的生物种群,但这种变异绝不是创新,因为这只是自然规律作用下生物的一种无意识、不自觉的本能。而创新必须是一种自觉、自知、主动的实践活动,这只有“人”才能做到。
因此,可以这样说,“创新”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创新”是人类的根本特性。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作为人的活动对象的自然界,就开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然界已经不再是亘古未变的洪荒世界,它到处都打下了人类意志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创造的王国里,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国王,是人在创造着历史。
2000年悉尼奥运会告诉我们的是:新世界纪录的背后是创新。
奖牌体现成绩,纪录体现水平。奥运会上,人们对比赛的结果,更看重的往往是金牌。然而,从推动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永远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角度看,能在奥运会这样残酷的大赛上发挥出最好水平,打破世界纪录,更显难能可贵。1996年奥运会一共打破了23项世界纪录。
悉尼奥运会开赛仅一天,就刷新了9项世界纪录,其中游泳5项,举重3项,射箭1项,第二天又5次刷新了4项,包括游泳3项和自行车1项,为历届奥运会所罕见,着实为比赛又增添了一道风景。
在运动成绩越来越接近极限,而且在兴奋剂检测越来越严格的今天,打破世界纪录已变得越来越困难。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体坛反兴奋剂的力度明显加大,各项目破纪录的数量曾一度减少。但悉尼奥运会经过严格药检,仍在一开赛就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原因何在?
第一、观念创新引发技术突破。
悉尼奥运会的头两天,刷新纪录的情况既有共性,亦有不尽相同之处。
游泳首日共进行的4项比赛,全部打破了世界纪录,还包括克利姆4×100米接力头棒打破100米自由泳纪录。第二天4项决赛,又有2项世界纪录被刷新,此外荷兰霍根班德和澳大利亚索普还先后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先后刷新世界纪录。悉尼奥运会之前除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传统强国外,荷兰、瑞典、南非等国的选手也频频打破游泳世界纪录,依靠训练和技术形成了又一轮破纪录的高潮。本届奥运会仍是这新一轮破纪录大潮的继续。
在排除药物因素之后,破纪录的背后只能是科学的训练和技术的更加完善。目前,游泳训练正悄悄地经历着一场观念上的更新和进步,这就是从加大推力到减小阻力。游泳是水中项目,不同于陆地,减小水中阻力,是提高速度的又一重要途径。随着这样一种新的训练思路,在技术上、训练上,乃至服装上,都在产生崭新的突破。这方面,澳大利亚在科研、实践和借鉴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是概念、训练和技术上的创新引发了游泳大面积新纪录的诞生。
而韩国射箭队为了备战奥运会,适应悉尼的海风,曾两次前往悉尼赛场实地考察和训练,寻找切实有效的制胜方法,并创造性地专门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下肢力量训练,提高了稳定性。这对他们打破团体世界纪录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设备创新带动成绩提高。
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运动员采用了最新研制的鲨鱼皮泳衣。他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泳衣对于减小水中阻力,提高成绩具有一定作用,而且打破纪录的运动员,多数都穿了这种泳衣。无独有偶,韩国射箭队则在比赛前的训练中,将过去长期使用的美国和日本弓箭全部改换成称为“翼矢必”的国产弓箭。这种弓箭准确度高,拉弓时的感觉和稳定性都要优于国外产品。设备的更新往往引发技术和成绩的大突破,长野冬奥会拖板式冰鞋的出现更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当然,再好的设备也必须有运动员本身技术的支撑。“鲨鱼皮”
泳衣并非打破纪录的唯一因素。但澳大利亚人是穿着“鲨鱼皮”打破世界纪录的,韩国人是手执新型弓箭刷新世界纪录的,设备的创新从来是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打破世界纪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天才,需要刻苦,需要科技,需要机遇,集众多因素于同一时空,并能充分发挥,就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愿未来的奥运会特别是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有更多的世界纪录诞生。虽然金牌有限,但勇士们创造新世界纪录无限。
英国哲学大师罗素这样说:“是我们创造了价值,是我们的欲望授予了价值。在这个王国里我们是国王,如果我们向自然卑躬屈膝,我们就降低了自己的国王身份。应该由我们来决定高尚的生活,而不是由自然来决定。”
人类因创新而伟大,人生因创新而精彩。
4、创新思维:用大脑改变人生
创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你的大脑越有创造性,你的观点和想法就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一句拉丁格言说:“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你通过自己每天做的许多选择创造你自己和你的命运,塑造你的个性,就像一位雕塑家通过一刀一斧,慢慢地使其手里的泥土成为艺术品一样。你每天所做的选择要受你的思想指导,为了把这些思想变成活生生的、有创造性的观点和想法,你需要让你创造的冲动影响你的思考,让这些有创见的观点自由地在天空翱翔。你的思考越有创造性,你的观点和想法就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奥运冠军告诉您在体操项目中,不敢攻坚创新只有一种结果——失败。
实际上,有创造性的生活,能给你提供更多的取得成功的机会,而不是表面的满足。创造性能给你的身体和灵魂注入需要的活力,使你过着一种充实和满意的生活。创造性的思考是有见识、直觉、内在的力量、启发和想像力的源泉。创造性的行为为你提供了体验新奇的机会,使你重新确定你生活的意义;不断地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新的思考,迈开生活的新步伐。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样做能使你坦然面对新的挑战,提高你的应变能力。相对于那些喜欢墨守成规的人来说,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人能以更强的自信和意志力面对新环境。
创造性能以许多不同的方式丰富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达到生活中和谐的平衡。创造性能使我们胸怀世界,展现自我。长期以来心理平衡与和谐一直被看作是健康人格的一个标志。从苏格拉底到西格蒙德·弗罗伊德,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始终强调达到个人和谐和平衡的重要性。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包括永远不停地朝着个人内心的统一、一体化或协调的方向努力。”创造性是一种生命力,它能帮助你使你的人格一体化,使你生活的每个方面都达到平衡。
创造性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不应该被看成是一个偶然的现象,终生只会显露一次。相反,我们应该把创造性看成是人的天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并终生有用的才能。
创造性是征服世界的基础,你需要有创造能力!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日趋复杂,节奏加快,生存和发展的最好方法就是善于适应它快速的变化。虽然赫拉克利特(“一切皆动”)和鲍伯·笛兰(“你最好开始游泳,否则你就会像一块石头沉下去/时代在变”)生活在3000年前,但他们两人均阐述了这个基本思想。创造性能帮助你朝着未来迈进时,摆脱固定的常规,而不至于沉湎于过去而不能自拔。
创造性为你开启了接触新的可能性的机会,使你能对新的选择有所把握。
创造性也是一种疗法,能使你身心放松,帮助你解决问题,避免生活的挫折。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我们不得已而忍受着许多方面的压力,创造性的能力能给你提供一个减低这个喧嚣世界音量的方法,以及专注于你的追求不受外界干预,而静静地倾听你内心独白的机会。
创造性也能丰富人们日常的交往,两颗有活力的心相摩擦,有时能产生出耀眼的思想火花。正是这些互相作用的创造性的火花把我们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尽管我们还有差异。在这些创造性的力量面前,人们没有了彼此的防范心理,大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创造性发现世界上以前未发现的美,创造以往没有的奇迹。
5、开启创新能力,攀越成功巅峰
一个成功者,必然是一个内心时常涌动着创造冲动的人,必然是一个时常燃烧着创新欲望的人。没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便无从谈起。
创新意识虽然非常可贵,但最初它总是非常微弱和模糊,甚至稍纵即逝,往往难以战胜人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创造潜能,除了创造的勇气,还必须培育自己的创新意识。
创新要求人们必须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一个人才能够洞悉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发现自己内部的长短与优劣,才明白哪些地方需要改造,哪些东西需要坚持。具备自知之明,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
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勇气。因为创新意味着改变,意味着风险。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稳定的生活,这种习惯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桎梏,打破它需要勇气。同时,创造出新的变化后,也极可能引起社会的反对和抨击,此时此刻则更需要非同寻常的自信和勇气。但一旦拥有创新能力,你在生活中必会如鱼得水。
第19届奥运会的跳高比赛,引起了20世纪70年代跳高史上过竿技术的一场革命。美国选手21岁的大学生理查德·福斯贝里以他独创的“背越式”过竿技术跨过了2、24米的横竿,夺得了金牌。尽管他在冲击2、29米的新的世界纪录高度上失败,但观众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跳高场上的奇兵出现。然而,人们更感兴趣的还是这种过竿姿势的来历。
冠军小传
迪克·福斯贝里,男,1947年生,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以2、24米个人最好成绩获得男子跳高冠军。被誉为“跳高的革命者”。
福斯贝里念小学的时候,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带领同学练习跳高。轮到他跳的时候,他正好面对老师,背对横竿,他突然想起在教室里老是背着课桌椅跳上去的动作,结果他原地跳起,头、上体、腰部、腿依次而过,这个滑稽的动作让同学们笑声不止,但背越式跳高的过竿姿势就从这里开始起步。
以后,福斯贝里与教练不断琢磨,技术更趋完善,他的跳高成绩以惊人的速度在提高。18岁那年,他就越过了2米大关。20岁跳过了2、13米,进入了美国优秀运动员的行列。在全国选拔赛上,他又以2、21米的成绩获得了进军墨西哥的资格。
当时,福斯贝里只希望在奥运会上能拿块奖牌,没想到比赛的结果使他喜出望外。这位曾经被人责骂为“神经病”“赶时髦”的人竟然成了奥运会上的英雄,他竖起了田径跳高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被他舒展而优美的姿势征服了,人们把背越式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称为“福斯贝里式”。这是田径跳跃项目发展史上首次以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一项技术。
人类对运动极限的突破有时仅仅是因为改变一下运动姿势的结果。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改变,其中包含着人体动力学、生物力学、运动仿生学等多学科的深奥理论。
6、培养锻炼创新能力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展现创造力的过程,你的创造力决定了你人生的成功与否。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努力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挖掘出自身的潜力来创造成功。
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挖掘想象力,大胆设想
想象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形式,是大脑突破固有知识束缚的非逻辑性重组。当年英国科学家赫胥黎面对新发现的巨蜥龙化石,大胆地提出了鸟的起源可能与恐龙有关的设想。这在当时的确与一个笑话差不多,但如今,鸟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这一学说经反复研究已得到世界科学界的普遍认可。爱因斯坦想象自己以光速运动,魏格纳在地图面前想象几个大陆板块分离后慢慢地漂移……这些想法都非常大胆,但他们的理论最终开创了新时代。这说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像力。人们只有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才可能提出新的设想,从而实现新的发现与创造。
(2)勤于思考,深入思索
蜘蛛吐丝结网的现象太平常了,谁也没有在意。法国人卜翁却由此开始思考人类造丝的可能。经过深入研究,人造纤维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落地电风扇的立柱可以伸缩升降高低,这好像很简单。一位上海小学女生却很用心地思考这一结构还可以有什么用途。
结果,她结合上体育课的需要发明了升降式篮球架,产品很畅销。这些发明创造说明:看似寻常的事物,加以充分思索就可以产生新的创意。
(3)创新思维,改变方式
要努力打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就需要采取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方式思考问题。
(4)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
要打破思维定势,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就必须学会抵制那些促使你顺应社会习俗的各种压力。
要打破思维定势,别人或许会认为是离经叛道。然而,要自己思考问题,就要准备付出敢于挑战世俗的代价。人们可能会说你别出心裁是为了标新立异;“正常”人可能不赞许你,甚至会孤立你。我们并不希望破坏社会秩序,只是希望在维护社会秩序的情况下,挣脱那些毫无意义的“必须”、“应该”的条条框框,使个人得到更多的自由。即使是合理的法律与规则也并非能完全适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环境。我们不必总是严格按规矩办事,不必时时刻刻考虑社会环境的需要。否则,我们就会变成毫无主见、随波逐流的人。
日常工作中并不缺少创新点,我们经常因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而发现不了它们。但只要我们能努力改变思维方式,在人生中都可以发现创新的机遇,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的思维创新入手,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