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具备良好的作风。良好的作风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落实、人民的利益得到实现的关键。领导干部要切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简单粗暴的作风,不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必须把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对群众的利益关不关心、对群众的疾苦焦不焦心、对群众的困难上不上心、对群众的冷暖操不操心作为衡量干部思想作风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
③保持廉洁从政的本色。廉洁从政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党政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绝不是攫取私利的工具,这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党纪要求,也是党政领导干部政治道德的体现。保持本色,从党性原则上为党员领导干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保证,要求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境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耐得住清苦寂寞,做到廉洁奉公、从政为民。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多样化,从而带来了利益的多样化。但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必须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1)代表人民的利益就是代表党的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利益观的基础。这一主要论述,包括以下几层意义:
第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力图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第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最紧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第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重视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第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突出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2)代表人民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政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很突出也是经常性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各种实际利益。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它不是要否定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广大人民的个人利益,而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一,要正确认识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决定事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的全部责任和任务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现阶段,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既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满足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利益需要;又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可靠政治保障。
实践证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能够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那种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出路就是走私有化的道路,甚至认为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必然会搞政治上的多元化,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也是我们绝不允许的。
第二,要正确认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我们党不是代表任何局部利益的小集团组织,而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每个党政领导干部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损害了全局利益,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后局部利益也保不住。因此,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不允许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不允许损人利己和搞宗派主义。在改革开放中,有些领导干部随着权力的扩大和受小团体利益的驱动,把局部利益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对中央的方针政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大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甚至采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损公肥私的手法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等等。这些都是对全局利益的严重损害,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严重损害。
第三,要正确认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新分配。改革在使绝大多数人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会出现部分群众的利益暂时受到影响的现象。这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为了长远利益而影响眼前利益的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才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和企业负担,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最终必然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不能因为目前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暂时受到影响,就动摇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强调眼前利益必须服从长远利益,并不是不考虑人们的当前利益。如果没有必要的当前利益,也不能保证长远利益的实现。为此,当前首先要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尤其要下大力气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受灾地区群众、被长期拖欠工资等困难群众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摆脱困难。在这方面,各地方、各部门,党和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四,要正确认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策,目的是为了加速经济发展,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就是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两极分化。我们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继续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时也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有效防止和切实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要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积极保护合法收入,严格取缔非法收入,以有效抑制不合理收入差距的拉大。实践证明,只有既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保证共同富裕的原则得以实现,才能在宏观政策上保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之,党政领导干部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在各种物欲和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才不会脱离群众,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克己奉公、品德高尚、有益于人民、被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
3. 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权益
身为党政领导干部,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始终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
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力量,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之本,成功之路。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毛泽东常常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做鱼与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鱼没有水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是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这是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严重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人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广大人民群众,也从切身利益切身经验中,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革命和建设是自己的事业。
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维护群众权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约束自己。
(1)树立群众观念党政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最广大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根本利益不可侵犯的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对人民群众无限的忠诚和热爱,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质朴的警语作为座右铭,抛弃当官做老爷、把自己看做群众的主人、摆架子耍威风的官僚主义作风。领导干部要始终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牢记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强化群众观点,实事求是地为人民排忧解难。
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把最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依据。
(2)要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领导干部只有切实关心和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群众才会真正拥护我们。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政,多办利民之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人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决不能漠然置之。关心群众,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特别是要为困难群众谋好利益,因为他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矛盾集中的地方,我们领导干部越是要经常到那里去。能不能富有成效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衡量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实不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好不好的重要试金石。
(3)要改进工作方法首先,要走下去。要改变机关作风,走下高楼,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人群众,尤其要经常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去,送情送暖,解忧解愁,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急民所急。
其次,要请上来。广开言路,让群众与领导干部直接对话。让群众把自己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当面提出来。
领导干部要当好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所满意,必须走群众路线,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当好人民群众的学生,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尺度。
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蹲点跑面、调查研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冷暖,诚心诚意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
对于我们每个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我们最神圣的职责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最需要发挥的政治优势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最崇高的志向是始终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最可怕、最危险的就是脱离群众,与群众离心离德,与民争利,以权谋私。
4.立志为民做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
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党政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并要重点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三是通过各种方式扶助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四是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民如何增收问题;五是逐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城乡人民收入差距、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边疆少数民族和内地省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差距问题。还有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官员腐败、执法不公等许多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
在深化改革中,帮助失业职工、毕业大学生、失地农民工解决就业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需要我们党政领导干部动员全社会力量、花大力气解决的突出问题。应当建立政府就业责任体系,积极发挥政府在社会再就业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督促企业严格遵守有关法规,规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保障职工的劳动权利。要通过市场调节和行政推动相结合,发展劳动力市场,拓展再就业的渠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要满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调查研究,把他们的实际困难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收入不高的情况较为突出,这已成为党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矛盾。为此,各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带领群众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改善生产品种,同时探索农村经济合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帮助和组织农民学会把握市场动态,适应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开辟新的致富途径。
在改革中出现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东西部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和内地省份经济发展的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早已提出,要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些都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