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黑儿本想在医院里多住几天,躲过麦收季节,可是事与愿违。在医院里住了一、二十天院,就回到了巨山农场,而且还是赶上了麦收。因为北京的季节比四川要晚一些,要到6月左右才开始麦收。收割麦子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天不见亮,就开始下地割麦子。然后,还要用马车把麦捆子运到农场中心广场,由脱粒机脱粒。一直要干到深更半夜,才能收工休息。
收工后,浑身麦芒,头发上灰扑扑的,感觉非常难受。吃过夜宵,草草的洗洗脸,抹抹澡,躺到床上一会儿,郭黑儿就进入了梦乡。
还好,这样的艰苦工作没有干几天总算结束了。
部队分到一些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歌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出的两幕芭蕾舞剧《山姑娘》节目票,分队长给郭黑儿一张票。
郭黑儿拿到节目票,心里非常高兴。这毕竟不是一般的演出,而是外国人演的芭蕾舞剧。看外国人演出,而且还在人民大会堂,对郭黑儿来说,这是开天辟地第一次。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是中国人民最忠实的朋友。这个山鹰之国,在恩维尔.霍查的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以前,郭黑儿看了一些阿尔巴尼亚电影,像《山鹰之歌》、《海岸风雷》、《第八尊是铜像》什么的,给人的感觉还不错。观看阿尔巴尼亚芭蕾舞剧还是第一次,怎么不令郭黑儿感到高兴呢。
吃过晚饭,郭黑儿和战友们乘坐军车来到人民大会堂观看阿尔巴尼亚芭蕾舞剧《山姑娘》。
郭黑儿是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一上东门台阶,郭黑儿精神倍感抖擞,有一种作为警卫战士的无比自豪。进入东大厅,一阵凉意扑面而来,也许是这里的中央空调在起作用。大厅里,花岗石地板,华丽的水晶大吊灯,令人目不暇接。
走进大礼堂,只见里面座无虚席。礼堂是一个鸡蛋型建筑,舞台部分小,观众席越往后越大,在礼堂各个不同的位置都能清楚地观看到舞台上的节目。
舞台很大,据说可供几百个演员同时在舞台上表演。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就是在这里演出拍摄的。
舞台前面是一个地下乐池,可供庞大的乐队演奏。音乐从乐池发出,能产生非常美妙的共鸣效果。
礼堂的顶部好像一个灯的世界,她的中间是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她的四周是无数个圆形小灯,就像众星捧月一样繁星闪烁,照得整个大礼堂如同白昼一般。
《山姑娘》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前后。当时,阿尔巴尼亚被剥削被压迫的山区人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领导下,人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分得了土地。吉尼的女儿没有接受过洗礼,她以山姑娘的名字而永葆青春。牧师一方面引诱姑娘回到上帝的道路,另一方面又策划阴谋,散步流言蜚语,对山姑娘进行诬蔑。山姑娘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使她倒退。她反对一切旧的风俗习惯,传播科学知识,宣传党的教导。把山姑娘视为仇敌的匪徒们决定杀死她,她与匪徒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揪出了牧师,粉碎了匪徒们的阴谋。
《山姑娘》的布景非常简洁,偌大的一个人民大会堂舞台上只有一块象征着旧势力的忏悔石,一棵没有几片叶子的人造树。
女演员们一律穿着裙子,给人一种阴柔之美;男演员们一律穿着裤带下有三条在裤裆底部交差的黑道道紧身裤,阳刚之气十足。他们伴着优美动听的阿尔巴尼亚民族音乐,翩翩起舞,用肢体语言,展示了一副恢弘的反压迫反对旧势力的画面。
郭黑儿是第一次观看芭蕾舞剧,看到阿尔巴尼亚演员穿着那么暴露的服装,特别是男演员们那棱角分明的紧身裤,当时真不知道做何感想。总之,芭蕾舞剧的音乐是美的,舞蹈是美的,演员们的形象舞姿是美的,郭黑儿真正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