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希特勒先生一个人是无法以个人的思想来决定千千万万人的生死问题。你们在这里所有的人需要考虑你们即将来临的本地与全国选举中有所选择,所有的人需要对和战问题表达意见,并不决定。是的,你们也会考虑到一个情况,你们在这个情况中的思考是正确,是错误,就会影响千千万万人的福利,也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决定未来一千年世界与其文化的命运!
胡适任驻美大使时巡游演讲场面。
所以为少数特权阶级的我们大学男女,严肃的和胜任的把自己准备好,以便像在今日的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每日从事思考和判断,把我们自己训练好,以便作有责任心的思考,乃是我们神圣的任务。
有责任心的思考至少含着三个主要的要求:第一,把我们的事实加以证明,把证据加以考查;第二,如有差错,谦虚的承认错误,慎防偏见和武断;第三,愿意尽量彻底获致一切会随着我们观点和理论而来的可能后果,并且道德上对这些后果负责任。
怠惰的思考,容许个人和党团的因素不知不觉的影响我们的思考,接受陈腐和不加分析的思想为思考之前提,或者未能努力以获致可能后果,来试验一个人的思想是否正确等等就是智识上不负责任的表现。
你们是否充分准备来做这件在你们一生中最神圣的行动——有责任心的思考?
【点评】
大学生的与众不同,是受过高等教育,即受过严格的思维和实验方法的训练。保持这种与众不同,比与大众连成一片更重要——旨在不丢下脑力思维和方法训练,保持自由独立的思考,把自己铸造成器。
大学教育重在思维方法训练,而非所谓的知识。这个习惯需要保持一生,渗透到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具体就是:客观的态度,批判的精神,实验的方法,不主观偏见,不迷信轻信、不轻下结论,不附庸他人,不受人惑。独立思考,客观判断,充足证据充分证明后再下结论。
有客观和批判眼光的人,对没有证据的事情心存戒心疑惧,不会落入传统或权威的欺骗陷阱。他/她怀疑不是喜欢怀疑、较真,而是要证实一下,以健康的渠道,来建立或重建自己追求的真理和信仰。
大学教育教人客观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实际就是教人负责任地思考。胡适认为,这种训练是一种知识上的训练,是人生最神圣的行为。
毕业后最怕犯懒,丢掉科学思维,安于现状,流于平庸,懈怠了思考,丢下科学实验方法。而有意识保持的人,一定会走在众人前面,脱颖而出。一旦建立起科学思考和研究的习惯,人生就会有个新高度。
为避免慵懒,胡适建议:带着问题走出校门,并解决它,以不丢失在大学所受训练,利于长远发展。不妨列个问题清单。有问题,不失好奇心,不灭兴趣爱好,精神情感有寄托,从而提高生活情趣和质量,减少生活的烦恼苦闷。最重要是有能力应付事情,解决问题。
胡适建议学生,要在乱世自己判断,自己决定,选举时投自己的票,尽自己本分做人做事;提高警觉,避免邪恶舆论的宣传渗透;相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有言论和出版自由,保护自由的思想和信仰;不受不良思想的迷惑,保持独立思想,不做奴隶式顺民,不做别人思想和知识的机器。
人生最神圣的一件事情,就是“有责任的思考”,这需要三点:证明事实,考查证据;有错虚心改之,谨防偏见武断;对自己言行负责。而缺乏独立分析,就是不负责的表现。今天的大学生乃至国民,独立思考也许不成问题,但有几个是有责任的思考者和践行者呢?
【链接】
忍不住参政的胡适
胡适自言“二十年不谈政治”,但他仍不失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在国家需要他时,他当仁不让,积极救世。
事实上,胡适从来不是一个埋头做学问的书呆子,他个性活跃,兴趣广泛,在那个时代,他作为知识分子的担当和使命感更强烈。当时很多知识分子没办法旁观,现实主义者胡适更是如此。
九一八事变不久后,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等知识分子也坐不住了,1932年,他们在北平创办《独立评论》,发表政论文章,评论时事,希望以此抗日救国,发出自己的声音。《独立评论》持续五年,当时影响很大。
当然,在学问与政治之间,胡适也经常纠结。在1937年12月写给女友韦莲司的信中,记录了他46岁生日当天的忙碌:为国事写长信给华盛顿要人,参加哲学俱乐部的讨论活动,听杜威讨论逻辑,忙过半夜才歇下。并说:“我现在头发已经斑白,我觉得我不能再浪费自己的生命。谈战争,谈国际政治,这是何等的浪费啊!”心系学问,但多难的国家让他难以静心治学,难脱责任。
胡适是文化名人,悠游于政、学两界。虽然做学问更近他的性情和志趣,但生逢乱世,他难脱政治责任。他曾说过:“我参政只是实行我那’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我自信这是和我的思想一致的。我谈政治,只是实行我的实验主义,正如我谈白话文也只是实行我的实验主义。”
从1938年起,胡适频繁地穿梭在美国各地演讲,51天内讲演57场。6月,他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驻美大使,胡适考虑了七天才接受此任命。接着,胡适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影响,行程万里,讲演百场。他拜会美国总统罗斯福,希望美国改变中立立场,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
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罗斯福亲自打电话给胡适:“胡适,我要第一个告诉你,日本人轰炸珍珠港了。”对此,有美国学者甚至说,美国对日本开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罗斯福受了中国大使胡适的“鼓动”。
胡适还差点儿当上了总统。1948年3月30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蒋公意欲宣布他自己不竞选总统,而提我为总统候选人,他自己愿意做行政院长。”并写道:“我也承认蒋公是很诚恳的。他说:’请适之先生拿出勇气来。‘但我实无此勇气。”次日的日记又写道:“我接受了。此是一个很伟大的意思,只可惜我没有多大自信力。”但第三天他又反悔了,写道:“昨天是责任心逼我接受。今天还是责任心逼我取消昨天的接受。”最终因党内反对,蒋介石让贤的美意没能实现。
胡适是忍不住参政的。正如他1947年9月21日在天津公能学会的《我们能做什么》的演讲中所说:“我民国六年回国,当时立定志愿不干政治,至少二十年不干政治。虽然真的过了廿一年才干政治,但是不到二十年我却常常谈政治,先后我参加或主持过《每周评论》《努力周报》《独立评论》和《新月》等政治性的杂志。因为忍不住不谈政治,也可以说不能不问政治,个人不问政治,政治却时时要影响个人,于是不得不问政治。”
在这篇演讲中,胡适总结没有军队支持,没有学派协助的人能做什么,个人如何对政治产生影响,他总结为三类工作:“第一是消极的研究、讨论,来影响政治,个人、团体都能够做;第二是要不怕臭,努力扒粪、调查、揭发,总会使政治日渐清明;第三是以团体的力量做大规模的调查和教育工作,直接推动了选举,积极促进了政治。”
6.把自己铸造成器——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题解】
本文是1929年6月胡适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收入1929年7月《中国公学毕业纪念册》一书中。
1905年,日本公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引起中国留日学生强烈抗议,陈天华愤而蹈海,大批留日学生退归上海,在上海自发组织并创办了中国公学。
胡适曾于1906年至1909年在中国公学读书。看他的《四十自述》,可知这段学习经历对他的深远影响。
1926年7月,胡适借出席伦敦“中英庚款委员会议”之机,做环球旅行。
1927年4月,当胡适意欲回国时,国内政局大变,时局混乱,兵祸党狱,几成恐怖世界,言论尤不能自由。当时胡适出国访问,暂时无法回到北大,只好先回到上海,就任光华大学教授并在东吴大学兼课。
1928年3月起,中国公学风潮大起,校长何鲁愤然离任。公学董事会先后推举于右任、蔡元培出任校长,均未如愿,理由是“于、蔡二人道德学问虽好,可惜兼职太多,恐不能专心办学”。万般无奈之下,关心公学事务的人们想到了正在上海著述、教书的胡适。
1928年4月,胡适应王云五等人盛情邀请出任中国公学校长。他以“无为而治”治校,使学校“养成各人自动自发工作精神”(当时副校长杨亮功回忆)“不轻易做一件好事,也不轻易做一件坏事”,胡适每月只领100元车马费。
刚上任时,全校才三百多学生,分散于四个学院十七个系,且经费困难。胡适只设文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以及中文系、外语系、哲学系、数理系等七个系,而裁掉其他系。为了沟通文理,他亲自兼任文理学院院长,让志于数理的人学点文史,让志于文史的人学点数理。此方法很成功,如国际知名科学家吴健雄学的数理,但兼修文史,作文还曾得了100分,她对胡适很感激,胡适也以她这个学生而自豪。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是胡适得意门生。
当时,胡适还聘请高一涵、梁实秋、郑振铎、冯沅君、叶公超等名学者,甚至还大胆聘用没学历不擅言辞的沈从文(促成了他和张兆和的婚姻),可以说胡适继承了北大兼容并包之学风。
经胡适的努力,中国公学学生激增至1300人。后来一位学生曾致信胡适:“中国公学我不敢说它好,但我可以说它奇特,为什么呢?思想自由。”
【原文】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点评】
“不要抛弃学问”,是胡适给学生们的赠言。为什么?学问可把人铸造成器,所以不要抛弃。千万不要说没时间,强调客观原因而怠惰学习。否则,难以立身处世。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所以胡适说:时间不成问题。每天看十页书,一年看三千六百多页,三十年就可读十一万多页书,一个学者就产生了。时间是挤出来的。耽于玩乐和学习的结果肯定不同,“业精于勤,荒于嬉”。
“你的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胡适引用易卜生的话,勉励人们不忘学习,学习一生,把自己铸造成器。梦想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你想成器,才能成器。
学问可铸人成器,其他事业也如此。做任何事,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难成大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梦想再大,也要脚踏实地,一点点做起,培养起无人可代替的能力,才能最终构筑自己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