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迁于蒲(今山西永济),故又称蒲人。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大乐丞,后贬济州(今山东长清县)任司库参军。张九龄执政,被任命为右拾遗。九龄罢相,在蓝田置辋川别墅,过半官半隐生活。官至给事中,曾出使塞上。后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善诗文,工书画,通音律,能熔诗歌、绘画、音乐于一炉,故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誉。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注本,1961年中华书局重加校订出版。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鉴赏】
这是诗人王维给他的挚友裴迪的一封邀请信。王维是唐代一位多才多艺的名士,他能诗善画,尤工于山水诗,是当时诗坛上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晚年隐居辋川山庄(今陕西省蓝田县南)。裴迪也是一位山水诗人,《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九辑有他的诗二十九首,虽然他的知名度和诗歌成就都远不及王维,但作品情趣和风格颇为相似,可以说他与王维是志同道合的诗友。据历史记载裴迪曾到过辋川山庄,与王维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此次王维给他写信,是邀请裴迪再次访问辋川山庄,重享同游乐趣。信中描绘了辋川佳景,借以勾起裴迪的回忆,而且由景生情,信中还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封信可分为两段,一段写冬景,一段写春景。信的开笔第一句点明季节,“近腊月下”,即指阴历十二月末尾。有了这一句的交代,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均为冬景。“景气和畅”说明此时虽属冬令季节,但不是寒风凛冽,而是温和舒畅。这样的时令和气候是值得前来一游的,但是考虑到裴迪正在温习经书,准备赶考,因此就没有马上邀请他,而只好自己独自出游了。
王维是写景的能手,下面就显示他写景记游的本领。“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这是出游的路线和时间,作者从北面渡过幽深的灞水,此时一轮清朗的月亮映照着整个城郭,环境十分空旷静谧。接着写登上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的华子冈,居高临下,眺望辋水,水面微微泛起波纹,水与月好像连在一起,形成水天相接的美妙境界。远处山村的住户,还亮着灯火,在树林的遮掩下,灯光闪闪烁烁。水、月、山村、灯火,均是静态之景;下面引出动景:深巷寒犬吠声如豹,山村夜舂与寺院缓慢敲击的钟声混杂在一起,听起来很热闹。作者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法,更映衬出山村冬夜可怕的静寂。随即由景及人,写出对故友的无限怀念:“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作者由眼前景物引起对往昔的同游情景的回忆,写出这些往事,也是为了打动对方,彼此进行情感交流。描写冬景,作者把审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并运用时间推移与空间跳跃的手法,真切地传达出他热爱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另一部分则是描写山村春日美景。上面写冬景,是实写;此处写春景则是虚写,即想像中的景色。“当待春中”一句即说明写的是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辋川山庄将要出现的景致。作者惜墨如金,只用了六个短小的排比句,共二十四个字:“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把满山青翠,万物复苏,宇宙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全部准确地摹画下来,简直就是绘出了一幅《山村春色图》:这里草木迅速滋生,山色一片青翠,小白条鱼在水里欢快地嬉游,不时有一两条跃出水面,矫健的白鸥在晴空中展翅自由自在地飞翔;雨露润湿了青青的田禾,雉鸟早晨在麦地歌唱。总之,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随着春天到来,恢复了它们的活力,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欢快活泼的场面。这里同样运用了静态美和动态美互相烘托映衬的方法,“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是静态美;“轻鯈”下四句,则是动态美,动静结合更显出春的活力和春光明媚。
作者为什么着意刻画隐居处蓝田辋川的冬春美景,其目的就是希望老友能重访山庄,共同出游,这也是写这封信的真正意图。
在表达邀请之意时,作者写得也很委婉恳切。“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作者用了一个非肯定的设问句,采用商量的口吻,意思是“你能同我一起出游吗?”这样就不会使对方觉得非来不可感到为难,而是有一个回旋、考虑的余地。接下去补充一句:如果不是了解您的超尘出俗、情致高雅,怎么能用这种并不重要的事来邀请您呢?最后又特意提醒一句,这里面确实有真趣在。王维与裴迪之间的深厚友谊,正是建立在这种真趣的基础上的。
王维写景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表现力均高人一筹,因此才能创造出文中有画、文中有诗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