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紧不慢的印度人,喜欢做两件中国人已经少做的风雅之事:一是仍然喜欢阅读哲学、文学和灵修之书,并且常常作为朋友互赠的礼物;二是仍然愿意把时间浪费到辩论这件美好而无用的事上。与中国人比起来,印度人的生活真是慢到了让人恨不得要猛抽一鞭子的地步。
德里很多的中产阶级家庭,早起后,先泡杯印度早茶,再从信箱里取出《印度时报》或《印度斯坦时报》,不紧不慢地从头读到尾,不时与家人讨论一番政治局势、股市走向或明星八卦。然后再进早餐,然后再出门上班。
他们的作息时间表,基本上是中国上班族+2:八九点早饭,一两点午饭,八九点晚饭。
这是德里人多年不变的作息时间表。尽管全球化的大潮一样冲刷着这个古老的国度,尽管印度精英们常常忧心忡忡于“中国速度”,但德里人就是不愿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
这种对“慢”的坚持,相较于对“快”的崇拜,跟让我觉得难能可贵。
如果你与印度人深度聊天的话,还会发现,印度之“慢”还要分三六九等呢。
孟买人喜欢嘲笑新德里的慢,说新德里官老爷太多,效率太低!新德里人则反唇相讥:在孟买,进地铁不用自己走,自然有人把你挤进去,这样的生活有何乐趣。加尔各答人则在一旁冷笑说,新德里和孟买都是被现代化和全球化污染的地方,在加尔各答这座诞生了泰戈尔和特蕾莎修女,随处可遇见智者哲人的城市里,享受原汁原味的印度慢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灵皈依。
我渐渐明白,这是一个把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的国度,效率从来不是它的第一追求。因此尽管统计数据上看,它算不得一个十分成功的国家,但它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尽管外表看起来乱哄哄吵闹闹,但大部分人在心底却是舒适有依的。
离开印度前,一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里的作家告诉我这样一句话:“成功是容易的,因为可以靠人力争取;幸福才是困难的,因为只能靠妙手偶得之。”闻之,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