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战:不按常理出牌
超越一切界线和限度的战争,简言之:超限战。如果这一命名能够成立的话,那么,这种战争意味着手段无所不备,信息无所不至,战场无所不在;意味着一切武器和技术都可以任意叠加;意味着横亘在战争与非战争、军事与非军事两个世界间的全部界限统统都要被打破;还意味着已有的许多作战原则将会被修改,甚至连《战争法》也需要重新修订。
--乔良、王湘穗《超限战》
一、奇正相生的辩证哲学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对中共领导人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周恩来的华尔兹舞是第一流的,刘少奇的舞步像数学一样准确,朱德的步伐像是长征,而毛泽东的舞步则常常出人意料,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跳舞。
毛泽东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他的战争哲学同样体现着这种逻辑,比如他根本不相信什么战略战术理论,说:“打仗没有什么神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战略战术,无非就是这四句话。”
简单来说,毛泽东兵法的精髓就是超越一切理论的界限和尺度,完全根据战争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这看似招法凌乱,却无处不透露着中国式兵法的精髓--奇正相生。
在中国,最早提出奇正辩证观点的是老子,他在《老子·五十七章》中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而将奇正辩证观点运用于战争实践的则是孙武,他在《孙子兵法·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在战争中,常规战法是“正”,非常规战法是“奇”,善于运用奇谋往往会出奇制胜。
适应一切战争形式的兵法理论是不存在的,兵道奇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东西。战法的变化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海一样永不枯竭。
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并非只有中国才有,在西方的战争史上,拿破仑也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伟大战略家。
当时拿破仑的普鲁士敌人是一支以“正”闻名的军队,士兵们都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章法严谨,军队的移动像机器一样精准,因为普鲁士的将军们认为,战争就要像数学一样精确。普鲁士士兵军事理论丰富,战术技巧娴熟。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军事素质过硬的军队,硬是被拿破仑打败了。
和早期的中国红军一样,拿破仑的军队看似就是一支乌合之众,但是拿破仑认为战争和战役不是策划出来的,真正的军事天才应该能够娴熟地应付战争中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普鲁士军队虽然强大,但是由于整个军事系统过于庞大,太追求体系和严谨,反而不能对当下的形势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反应,军队的行动像机器一样僵硬,在战争中无法表现出应有的敏捷和速度。
而拿破仑的军事天才则表现在他不尊重传统,完全抛开一切僵化的理论和教条,总是能够根据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及时更新思维和策略,不断采用新的方法作战,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击败对手。
战争需要想象力,战略不是一套无往而不胜的规则,更不包含必胜的魔法,所有固定的理论、书中的技巧、曾经成功的模式、昂贵的武器都只能提供一种可能性。战术也没有永恒不变的陈规俗套,正如孙子所说,“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胜利是不可重复的,只有因形而变,才能永远处于不败的境地。
我们总以为缺乏的是知识,实际上缺乏的是思想;我们总以为决定胜负的是正确的理论,实际上真正的关键在于把握恰当的时机;我们总以为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实则经验是用来被打破的,也就是毛泽东所谓的“不破不立”。
所以,理论对于战略家来说实则是一种思想的毒素,一旦嵌入人的思想,就会增加思想的阻力,使之对变化失去应有的敏感,对新事物和新观点失去必要的接受能力,因为大脑的空间完全被无数书本中的思想、观点、经验、教条填满了,反而对实践这一最好的教科书无动于衷。依赖书本上的理论和经验,永远创造不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战略战术。
知识、经验、理论、体系像环环相扣的锁链,在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中往往会成为最大的累赘。在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中就曾上演过这样一幕:曹操用锁链将战船相连,却被东吴军队载满硫黄、火石的小舟乘风而破。锁链锁住的不是战船,而是战争指挥官的思想。其实,没有任何理论、经验和体系能够保全自身,体系越庞大完备,缺点就愈致命,就像“铁布衫”总有“罩门”一样,一旦被击破,失败将是全局性的。
因此,优秀的将领和战略家永远是战争理论的创造者,而非继承者。面对变化莫测的形势,他们总能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思想上的调整。不遵守任何规则,就是最有效的规则。只有随机应变,充分利用当下形势中的有利因素,打破一切僵化的章法和规定,向神圣的律法和教条宣战,才能保持持久的机动和灵活,在复杂无序的战争中永远领先一步。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军事还是营销,都遵循着同样的道理:事物永远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不可能用一套战略或一种理论打天下,也没有永远有效的模式。循规蹈矩、按常理用兵虽然为“正”,但是所谓的规矩往往是强者制定的游戏规则,弱者按照这样的游戏规则来玩必然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若不跳出固有的模式,就会永远被对手牵制。
所谓奇谋,就是要打破一切固有的界限和尺度。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克敌制胜。
二、超越一切界线和限度,打响营销超限战
解放军空军大校乔良和王湘穗合著的战争理论著作《超限战》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战争经典著作,书中将“超越一切界线和限度的战争”称之为超限战。
他们认为:“战争意味着手段无所不备,信息无所不至,战场无所不在;意味着一切武器和技术都可以任意叠加;意味着横亘在战争与非战争、军事与非军事两个世界间的全部界限统统都要被打破;还意味着已有的许多作战原则将会被修改,甚至连《战争法》也需要重新修订。”
在当前世界,战争已经超越了武器的范畴,并在各个领域蔓延伸展,其中也包括金融和营销领域。世界战争越来越倾向于在非军事领域的战场中出现。战争转向非军事的经济领域就是一种超越界限和尺度的表现。西方国家在发起货币战争,偷袭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金融体系的时候,是根本不遵守任何规则的,只有在他们得手之后才会叫嚷着建立规则。
规则永远是强者欺负弱者的一种语言游戏。
如果我们还抱着僵死的经典理论不放,将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视为金科玉律,尤其是局限于西方强权国家为我们设定的游戏规则中,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货币、金融、营销的战争时代,中国企业若想以弱胜强,就必须跳出西方强权国家的理论陷阱,建立以我为主的游戏规则。
正如乔良和王湘穗在《超限战》中所提出的:“超限战要突破的军事界线和限制,正是西方强权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因为只要游戏规则对强权有利,强权一般就不会轻易打破它,而只会强迫他国接受并跟着这套游戏规则走,以确保强权永续不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超限战是中国中小企业面对强势企业,甚至中国企业面对西方跨国企业的以弱胜强之道。
在当代中国的管理学界、营销学界,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非常严重,照抄西方管理学、经济学和营销学理论的风气甚嚣尘上。即使是所谓的创新,也无非是拿国外所谓大师们的理论框子来套中国的企业的案例。西方国家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的教科书还被我们的营销管理学界捧为圣经。如此循规蹈矩,焉能不败?
营销如战争,战争的结果只有胜利和死亡,营销的结果也只有成功和被淘汰,存在任何侥幸心理都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下场。只有超越一切营销的界限和尺度,按照自己的规则出牌,才有可能快速成长,成为行业黑马,迅速跻身于强势品牌之列。
超限战的战略是什么,就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综合考虑战争的一切内外因素,如自己部队的人员数量与素质、粮食、弹药、武器的先进性、作战的经验与能力,以及敌人哪里防守最为薄弱、哪里的敌人力量最强、哪个指挥官比较昏聩等等。在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之后,再最终决定战术方案,在哪里动手,以及如何动手。
“奇”的战术与“正”的研究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在对战争的内外因素通盘考虑之后,才能制定出克敌制胜的奇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发明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战等经典战术,就是超限战的代表之作。
营销战争与军事战争是一样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对手、市场竞争环境、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有效打击对手、发展自己的营销战略。营销战术的运用也才有可能有的放矢,产生效果。
关起门来,从书本中找营销战术是最愚蠢的,盲目听信大师们的“金科玉言”也是不理智的。奇谋从来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教科书上从来也不会有记载,它是严酷的竞争环境激发出来的。
超限营销不是一种新的理论,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指导思想。具体的营销战术,只能来源于一线的实战经验。
超限营销是“尖刀营销”的极致运用,永远瞄准市场的空白和对手的薄弱环节,将80%的精力放在产品推出之前的调研工作上,锁定目标市场和目标群体后,采用非常规的营销手法,果断出击,迅速俘获消费者心智,占领市场,攫取巨大的市场利润。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本土营销力量已经开始在各个方面消解传统的4C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求: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4P理论的权威性。网络游戏《征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席卷网游市场,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这是什么营销模式呢?房地产行业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用按揭的方式将人们未来的生活在当下销售,这是什么营销理论?医药保健品行业已经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种种理论、主义、模式漫天飞,到底何种营销方式能主宰市场沉浮?还有草根、博客、“超级女声”……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催生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招法,一切界限和尺度都消弭于无形。这还不能令那些死守着经典理论的中小企业们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