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提早起步。为了不失时机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情境教学主张语言训练提早起步,提高起点。从一年级起,在识字的同时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以词句训练为主,并同时开设口头写作课,包含着简单的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从二年级起写观察日记到三年级情境写作,有词句段的训练,也有布局谋篇的训练。这就克服了过去“字→词→句→段→篇”单一训练的弊病,从整体出发,各年级有所侧重,螺旋上升,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八)“非指导性”写作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首创者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这种写作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情绪的表达,决不为任务而忽视情感,也决不为目标而压抑情感;第二,注重教学过程的主体性;第三,注重整体性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学;第四,注重个性充分发展。“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改革应用于中学作文教学,具体做法为:
1.以学生情感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
以学生情感作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再是写作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中学生活动的天地大多是学校和家庭,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感知范围,要想让学生写出或写好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使他们有大量感知了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众多的表象,所以必须在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另外要出一些开放型的写作题目,例如,给出一个范围(不定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题目进行写作,教师给一个“母题”,如《马》,学生可以据此确定一个有关“子题”写作,如《马的说明》、《马的故事》、《马的构造》或《马的贡献》等。
2.学生自定写作目标
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诸如文体、材料选择、表达手法运用、表达技巧的借鉴等方面,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标准。一般来说学生“自定”的目标总是较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且正因为是“自定”的,若目标含有一定的挑战性,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征服心和自信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让学生变换题目写,对于同一事件,学生从不同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进行写作,如“登山”,可按中心、时间、人物、事件、感受等方面进行写作。二是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从多角度认识和表达,如“校园”,可写校园的景色宜人、过去的校园、未来的校园、校园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的辛勤劳动等。三是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技巧写,可按顺序写,也可用倒序写,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等。四是对课文进行补写、续写等。
3.写作过程开放
在写作过程中允许学生自己完成,也可自由讨论;可以一次性定稿,也可一人写多篇。总之,只要学生在“写”,教师对“写”的方式、过程尽可能不加干预。只要学生“写”的目标达到了,手段由学生自由选择。这一原则下具体的做法有:一是让学生建立自由的创作交流组织。如写作小组:每4人为一组,可在课外就某个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开展调查、实验、查阅图书,然后再写作。“作者——编辑——读者”群体:组成3人小组,在课后一人任作者,一人任编辑,一人任读者。二是教师要有民主的指导方式,促进学生大胆准确地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并容忍学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如《一件……的事》,学生一般都从正面写,其实还可从“反面”写,如后悔的事、伤心的事、想起来令我汗颜的事等等,又有学生写《我的母校》总是写校园如何吸引人,生活如何难忘,其实也可写一些令自己伤心的事、令自己生气的事,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此,教师应予肯定。
4.对学生习作的“因材施评”
在写作评价时,不要使用统一标准(正规考试除外),而应进行弹性的评价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指导方式;不同阶段同一学生的评价指标也不相同;评价指标只求反映学生的进步,而不只求反映水平。教师首先应是学生写作的忠实读者,对学生多加鼓励与批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等重要。评价时要恰当评分,分数有“客观评定”和“激发动机”的双重功能。只要是好文章,或者尽管还有某些问题,但已很好地达到本次学习目标的文章都可给高分,甚至满分。同时,评语要具体,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什么问题及怎样修改,例如:传统评语中“写得欠具体”、“层次不清楚”,不如改为“对××我们都想知道得更多,对其再作一些描写好吗”、“你写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内容,如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我们一定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可否试着改改”等。另外,要与学生共同评赏,对学生写作,每次可选出进步较快的1篇-2篇让全班学生找其中的优点。学生仔细阅读,发表意见,教师尽可能多吸收学生的意见。
建国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写作教学模式的各种探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二是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写作分步训练和写作素描训练);三是开始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写作教学也在发生着转变,有效写作的教学策略的转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由“写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向“写作问题”的转变。今后的写作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由重视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向重视解决教学系统和过程中的问题转移。
2.由“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过去的许多写作教学设计都是以“教”为中心,面向教师的教,而很少考虑到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理论是以“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因此,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会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写作是一个需要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使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体现出首创精神,使他们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完成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并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3.由“个体式”向“合作式”教学设计转变。目前,传统的写作教学设计是由教师独自一人完成从诊断、分析、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即处于一种“个体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虽然也有部分设计是基于协作开展,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媒体专家等等。但是,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多是在知识分析、内容选取上给出一些建议,对于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科专家、媒体专家还无法给予太多的帮助,主要的设计任务还是由教师一人承担。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急切需要转变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由“个体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向“合作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转变。通过在中小学教师之间、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专家和教师之间进行合作研究,来高效地完成繁重复杂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