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桫椤,人们自然会想到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与恐龙同处一个时代的它在《侏罗纪公园》中展示了其原始的风貌。而在遥远的国度,在千万年之后的中国赤水,同样有着高大密布的桫椤群落,这是一片绿色宝地。这是世界上罕见且绝无仅有的——远古的桫椤,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颠簸了如此之久,与不幸遭到灭顶之灾的恐龙不同,它有幸躲过冰川的洗劫,经历无数风雨,保存了源自两亿多年前的记忆,成为地球“爬行动物时代”的重要标志,再现两亿年前地球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恐龙霸世纪年代的生存环境。
桫椤,又叫山卡崂,飞天擒罗,是一种蕨类植物。在植物界里,林间道旁,甚至花盆里,都随处可以见到蕨类,毫不夸张地说,蕨类植物是一种毫不起眼的植物。也许你会惊奇地问:对于那些不开花、不结果、没有种子的蕨类植物,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原来它是靠藏在叶片背面的孢子繁衍后代。蕨类植物的各类非常多,现今,全世界约有12000种蕨类植物,其中,绝大部分是属于草本植物,而植物界大名鼎鼎的老者——桫椤则是蕨类中唯一的木本植物。
没有桫椤,恐龙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恐龙灭绝6500万年之后的今天,桫椤却依旧顽强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虽然所剩无多,甚至可以说是已处于濒危状态。按一般的说法,地球上曾出现过的生物有300亿种,但是,在经历了地球生命史上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这几次著名的生命灭绝事件之后,其中的99.9%都已经消失了影踪,因而,可以说每一种存活下来的生命都是一个奇迹。而曾经与恐龙同处一个时代的桫椤,更是称得上奇迹中的奇迹。每一株桫椤,都是一件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恐龙是动物之王,而桫椤是一种高大树蕨植物,生长得十分茂盛,与恐龙共生共荣,共同统治着当时的星球,桫椤成为当时地球植物的重要标志。时光流逝,恐龙经历了灭顶之灾,而桫椤在地球上却有少数低纬度地区的树木残存,成为珍稀孑遗濒危植物,科学界称其为“活化石”。
在世界各国的国花记载档案中,新西兰的国花就是桫椤。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桫椤虽然有幸幸存,但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地方已经罹难,而只有在极少数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闽南侨乡南靖县乐主村旁的一片亚热带邸林就是其“避难所”之一。这片亚热带邸林虽然是中国最小的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区,却是“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亚热带原始雨林”。在那里,就能够追寻到珍稀植物桫椤的踪迹。
作为蕨类中唯一的木本植物——桫椤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树蕨。在神话故事中,也常常有它的身影,“月宫神树”、“摩诃婆罗树”就是指的桫椤。它形如巨伞,状若华盖,亭亭玉立,如害羞的少女,站在溪旁,等待情郎。单株成景,双株联袂,株株如画;当月上梢头,影入溪流时,“月中古树落尘埃”之感顿生,时空交错,如入幻境。
中生代侏罗纪时期,桫椤的繁茂程度让科学家们叹为观止,到今天,虽然桫椤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是极其罕见,但是也有相对比较集中的“桫椤王国”的存在。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桫椤王国”——金沙沟去看看。在这里,桫椤的数量多达四万余株,种群分布集中,生长良好,结构典型,类型多样,以树形优美多姿,苍劲挺拔蜚声海内外;并且,在金沙沟,双株并生桫椤、主干双叉、三叉等奇异株型桫椤随处可见。属于蕨类中木本植物的桫椤植株高大,一般株高为1米-6米,最高时可达10米。主干一般不分枝,叶项生,形如巨伞,状若华盖,树形优美,四季常青,享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
2010年,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必定是上海世博会了。在中国馆的“同一屋檐下”展区,被誉为中华“植物大熊猫”的红豆杉悄然登场。无独有偶,在与“东方之冠”相依偎的31个国内省区市馆中,有“植物恐龙”之称的桫椤,也被请进了“家乡”——世博园区云南馆,实为云南馆增添了许多色彩。
桫椤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种类繁多,在全世界共有6属500余种。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我国有2属14种和2变种,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山区。中国桫椤属又称木桫椤。
而桫椤具有多种价值:实用价值、研究价值、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然而桫椤面临的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濒临灭绝。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坏,桫椤的种族濒临灭绝,分布区也大幅度收缩,仅残存于热带、亚热带脆弱环境中“避难”,这引起我国植物学家及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焦虑。
根据专家们的试验和观察,桫椤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虽然成年桫椤株每年产生的孢子数量多,但是存活率极低,呈高死亡率。
在自然界,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需时长达1年以上,湿度、温度等任何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萌发孢子的生死存亡或延迟以后的发育进程。
桫椤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胚胎等过程对环境要求严格,发育对环境严重的依赖性,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区域生栖繁衍,而成年株在周围5米范围内也限制了生长桫椤幼株,因此适宜生长的区域更小了。尽管桫椤偶尔也能侵入并幸存在新的森林区域,但它竞争不过当地迅速生长的植物。
桫椤是木本生植物,生殖周期很长,生殖过程在离体情况下进行,发育进程完全受变化的环境控制,不利于生存发展。
桫椤无完善的根系,很难适应现存变化较大的生态环境。
由于原始森林逐年破坏,桫椤赖以生存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土层肥厚和排水良好的环境受到毁坏或消失,桫椤本身也就受到威胁或毁灭。
人为直接砍伐,使生长数年的或几十年的桫椤毁于一旦,近年来,不法分子盗挖盗卖桫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由于桫椤随时有灭绝的危险,更由于桫椤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和地壳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所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桫椤科的全部种类,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红皮书)中,成为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保护,而中国也在贵州赤水河、四川自贡建立了桫椤自然保护区。
知识小贴士:
桫椤,又叫山卡崂,飞天擒罗,与其他蕨类植物不同的是,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由于地质变迁、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对森林的破坏,桫椤已变得极为稀少,极为珍贵,堪称国宝,已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这种称得上古老蕨类家族后裔的桫椤,也有很大的实用性,除了具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之外,还可以将它们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
桫椤的茎直立,株高一般为1米-6米,最高时可达10米。胸径10厘米-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
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具窄而色淡的啮蚀状薄边;叶柄长30厘米-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边同时轴和羽轴具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具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米-2米,宽0.4米-0.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对-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厘米-50厘米,宽14厘米-18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对-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厘米-12厘米,宽1.2厘米-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具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具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对-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孤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具钝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公叉,基部下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侧脉分叉处,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