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有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己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兽类中有种猴子叫猱,身体很轻,动作敏捷,善于攀爬,一对爪子尖利无比。它常向老虎献媚,讨老虎的欢心。
老虎觉得头皮发痒,就让猱不停地给他挠,结果挠出了一个洞,而老虎没有察觉,觉得还挺舒服。猱就把爪子伸进去,一点一点掏老虎的脑浆吃。吃够了,就把要扔的渣子奉献给老虎:“我偶尔弄了点荤腥,不敢自个儿吃,拿来孝敬您老人家。”老虎感激地说:“你对我真是忠心耿耿啊,宁愿自己饿肚皮,也想着要给我吃。”说罢,一口吞了下去。
时间长了,老虎的脑子被掏空了,头疼欲裂。它这才发觉自己上了猱的当,便挣扎着去找猱算账。可猱早已躲到高高的树上去了。老虎暴跳如雷,大吼两声,倒在地上死了。
猩猩嗜酒选自《贤奕编·譬喻录》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森林里住着一群嗜酒的猩猩,还喜欢穿着草鞋学人走路。山脚下的人选了一块空地,放上几坛甜酒,摆了大大小小的酒杯,旁边还放了一串草鞋。猩猩一看,知道是人设下的圈套,就坐在高高的树上,指名道姓地骂人祖宗十八代。骂着骂着,觉得喉咙有些发干,一阵阵酒香直往鼻子里钻。有只猩猩忍不住了,就说:“为什么不去尝它一点呢?咱们不多喝,就一小杯,不喝醉就是了。”于是猩猩们就一同拿起小杯喝起来,喝完了就骂骂咧咧地扔掉。这样喝了几次,觉得小杯太费事,就换了大点的杯子。越喝越觉得满嘴酒香,甜滋滋的,最后,干脆捧起最大的酒杯往嘴里灌。一会儿工夫,猩猩们就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个发起酒疯来了。它们挤眉弄眼,追逐嬉闹,还把草鞋套到脚上。这时,埋伏在山脚的人突然冲出来扑向猩猩。喝醉的猩猩顿时乱作一团,相互践踏,却被脚下的草绳绊倒,一个个都被捉住。
南岐安瘿选自《贤奕编·譬喻录》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有个叫南岐的地方。那里的水很甜,水质却不好。常年喝这种水的人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地方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是大脖子。
一天,有个外乡人来到南岐,当地的小孩和妇女都跑来围观,讥笑说:“真怪呀,他的脖子怎么那么细,干巴巴的,难看死了!”外乡人听了,就说:“你们的脖子才有病啊,鼓鼓的凸出在脖子上,是大脖子病啊!你们不去治病,反而讥笑我的脖子,岂不笑死人!”当地人说:“全村人都这样,哪里用得着治啊!”
执泥绘像选自《贤奕编·譬喻录》
歙俗多贾,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吏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
安徽歙州一带的人大都经商。当地有个读书人,他的父亲年轻时就到陕西、甘肃一带去经商,离家一去三十多年,只在厅堂上保存了一幅年轻时的画像。
有一天,他父亲回来了,他却怀疑来者的真实身份,暗暗与画像上的人作比对,觉得没有一处是相似的,便把人拦在门口,说:“我父亲的画像又白又胖,而你却又黑又瘦;我父亲胡须很少,而你却长着这么多胡子,连鬓角都是白的;而且你的穿戴跟这画像一点也不一样!”这时,他母亲走过来一看,也说:“是啊,果然和画像差远了。”
随后,他父亲与他母亲谈起过去的许多事情,还提到当年画像的画师的名字和绘画经过。他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这是我的丈夫。”读书人这才上前施礼,认了父亲。
猫号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为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蔼蔽天,风倏散之,云固不如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坚,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齐奄家中养了一只猫,自认为非常奇特,经常抱着它在客人面前炫耀,对客人们说这是“虎猫”。客人们就议论起这只猫来:
“虎虽然勇猛,但不如龙神奇。我看应该叫‘龙猫’。”
“龙虽然神奇,但是没有云气托住,龙升不到天上,所以应该叫‘云猫’。”
“云气遮住天空,一阵狂风就可以把它吹散。我建议叫它‘风猫’。”
“大风确实威力无比,可只要有堵墙做屏障,便可以挡住。风哪比得上墙?不如叫‘墙猫’。”
“墙虽然坚固,可老鼠能在墙上打洞,所以应改名叫‘鼠猫’。”
这时,东乡的一位老人讥笑他们说:“哎呀,逮老鼠的不就是猫吗!猫就是猫,搞那么多名堂干什么!”
客套误事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于啴子与友连床,围炉而坐。其友据案阅书,而裳曳于火,甚炽。于啴子从容起,向友前拱之,作礼而致词曰:“适有一事,欲以奉告,谂君天性躁急,恐激怒于君;欲不以告之,则与人非忠,惟君宽假,能忘其怒,而后敢言。”友曰:“君有何语,当谨奉教。”于啴子复谦让如初,至再至三,曰:“时火燃君裳也。”友起视之,则毁甚矣。友作色道:“奈何不急以告?而迁缓如是?”于啴子:“人谓君性急,今验果如此也。”
于啴子跟朋友坐在一起,围着炉子烤火。朋友伏在案上专心看书,衣服的下摆拖到了火炉边,结果被火烤着了。于啴子慢条斯理地站起身来,拱手正立说:“有件事情想告诉你,但你生性急躁,怕你发火伤了身体;不告诉你吧,是对朋友的不负责任。你答应我一定心平气和的,决不发怒,我才敢说。”朋友说:“你我是好朋友,有什么事情就说吧,我一定虚心听取意见。”于啴子又连连作揖,再三请朋友不要发火,朋友多次作了保证后,他才不紧不慢地说:“炉火正烧着你的衣服呢。”朋友急忙跳起来一看,衣服下半身全烧着了,登时变了脸色说:“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反而无故罗嗦半天!”于啴子却说:“你瞧,都说你性子急,现在原形毕露了吧!”
酷爱奉承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粤令性悦谀,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谀,惟阿主不然,视人誉蔑如也耳。”其令耳之,亟召吏前,抚膺高蹈,加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昵之有加。
广东有个县令,爱听奉承话。他每发布一道政令,都要求下级称颂一番,这才高兴。
有个衙役想讨他欢心,故意趁他在旁边时装作没看见,跟人说:“但凡做官的人,都爱听奉承话。只有我们这位主子不理这套,别人称赞的话,他看得一钱不值。”
那位县太爷听了,马上召见他,手舞足蹈地表扬一番,并且说:“了解我真实心境的人只有你啊!”从此对这名衙役越来越亲密。
牧竖拾金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有牧竖子,敝衣蓬跣,日驱牛羊牧冈坰间。时时扼嗌而歌,意自适也,而牧职亦举。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散逸不扰矣。
有个牧童,衣衫褴褛,光着双脚,蓬乱着头发。每天赶着牛羊到郊外的山冈上放牧。他常常放开喉咙唱歌,心情愉快,尽心尽力地放养牛羊。有一天,牧童捡到一小块金子,把它小心翼翼地藏在衣领里。从此,他的歌声渐渐消失了,因为无心放牧,牛羊也四散跑掉了。
自知而搔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从前有一个人身上发痒,就让儿子帮他挠痒,他儿子找了三次都没能找到痒处。又让妻子帮他挠痒,妻子找了五次也未找到。这个人生气地说:“老婆儿子是我最亲近、信得过的人,你们为什么这样难为我呢?”一气之下自己亲自去挠痒,结果一下就挠到了痒处。
这是什么原因呢?身上哪里发痒,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知道哪里痒,然后伸手去挠痒,怎么会找不到痒的地方呢?
僧在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一里尹管解罪僧赴戍。僧故黠,中道,夜酒里尹,致沉醉鼾睡。己取刀髡其首,改绁己索,反绁尹项而逸。凌晨,里尹寤,求僧不得,自摩其首髡,又索在项,则大诧惊曰:“僧故在是,我今何在耶?”
有个里长押解一个获罪的僧人到边疆服役。这僧人非常狡猾,押解途中,一天夜里他请里长喝酒,里长被灌得叮咛大醉,酣睡不醒,僧人乘机找来刀子剃光了他的头发,解下拴在自己身上的绳索,反系在里长的脖子上,然后逃跑了。
第二天一早,里长醒过来找不到和尚,就摸摸自己的头,发现光秃秃的,随后又见绳索套在自己脖子上,不禁大吃一惊,说道:“和尚还在,可我到哪儿去了呢?”
奈何姓万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汝有田舍翁,聘楚士训其子。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请谢去。”逾时,其父拟征召万姓者饮,令子于晨起治状。久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在汝州有个土财主,家财万贯,但几辈人都不认识字。
这一年,土财主决心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就花钱从楚地聘了一位先生教儿子识字。先生开始教他儿子握笔临帖,写了一画,说这是“一”;写了两画,说这是“二”;写了三画,告诉他这是“三”。刚教到这里,那孩子就兴高采烈地跑到父亲面前,说:“孩儿已经会了!孩儿已经会了!不必再麻烦先生,浪费学费了,把他辞退了吧。”财主听了很高兴,就依他的话,备好银两打发先生走了。
过了些时日,财主准备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大清早起来就让儿子写请帖。可儿子在房里写了很久不见出来,财主就过去催他。没想到儿子生气地说:“天下的姓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姓万?我从早上一直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兄弟争雁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从前,一对兄弟出去打猎,看见远处飞来一只大雁,两人就拉弓搭箭准备射雁。哥哥说:“大雁射下来煮着吃好。”弟弟不同意,说:“大鹅煮着吃好,大雁还是烤着吃香。”两人争执不下,一直吵到村里长辈跟前,请老人定夺。老人给他们出了个主意:射下来的雁一分为二,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兄弟俩都同意了。等他们再回去射雁时,那只大雁早飞到天边去了。
瞎子之苦选自《贤奕编·应谐录》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有个瞎子过一条干涸的小溪,不小心从桥上掉下来。他两手紧紧攀住栏杆上的横木,料定自己只要一松手就会掉进万丈深渊。过路人告诉他:“不要怕,只管大胆放手,下边是地面。”瞎子不相信,抓住横木大哭起来。
等到力气用尽,失手掉下来触到地面,瞎子这才笑话自己说:“唉,早知是地面,何苦为难自己这么久呢?”
道路本是平坦的,但陷入空想,抓住某点感受,就自恐命危的人,看到这则故事可反省一下了。
刳马肝选自《雅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