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身体的温度、纬度极端之外,我还特别让自己体验贫富的极端。之前在《秘密副作用》书中提到,我在网络上收到好几次朋友转发过来的迪拜帆船酒店照片,觉得很美,就把它设为我计算机桌面的图片(那时候《秘密》还没出版,所以还没有愿景板的概念),七天后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一家旅行社希望我能帮他们写公司的形象文案,并在邮件中留了一个网址。结果我点进去一看,刚好就是那张我贴在计算机桌面上的图,原来他们正是迪拜帆船酒店的台湾代理旅行社,于是我提出以文案交换一夜迪拜帆船酒店,结果换到的是七天阿布扎比与迪拜之旅(有三天住在帆船酒店)--我一直是这么相信的:只要自己在文案领域继续精进,就能为我带来更多的旅行机会,这就是以才华创造出梦想的生活的秘诀。
文案如下:
旅行,是一种生命分配的艺术一趟难得的人生应该分出十天在瑞士在英王爱德华七世曾爱恋过的L’ IMPRIAL PALACE HOTEL倚着阿尔卑斯山安能希湖畔的琉璃意境中睡着。
应该分出七天在迪拜在望向阿拉伯海的七星级帆船饭店与情人共享三夜王储之梦体验此生无憾、羡煞全世界的幸福奢华。
应该分出十天在布拉格白天享受波希米亚的写意纵情晚上选择一个古老的身份参加中古世纪豪华的扮妆晚宴。
旅行,就是以独特创意、绝佳勇气,把生命花在应该体验的地方。
正因为生命如此珍贵,体验如此难得,加利利,将你的每次旅行都当成是你这辈子首次的唯一经验,依你目前生命阶段与步调,量身设计出符合你需求的旅行方式:
帮你规划在法兰克福罗曼蒂克大道上的早晨,东非马赛马拉草原上的午后时光,在新西兰俯瞰坎特伯利平原的古堡之夜……让你拥有说也说不完比电影更真、比梦更美的兴奋情节。
不再让你只带回一沓与别人大同小异的观光照片,更不让劣质旅行的扫兴抱怨,毁了你对一个国家难得的体验--我们找的是生命旅行家,而不是到此一游的观光客。
加利利,用心规划每趟旅行的完美记忆:
首创第一家以完美时间学,规划主题式体验的旅行社将每分每秒都设想进来,让你享受全程完美的淋漓尽致。
当我住在将近160多平方米、一望无际阿拉伯海景观的跃层套房里,享受身边有管家随叫随到的奢华生活,我开始研究在这座当时全球最贵的酒店,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大家愿意到温度高于40摄氏度的沙漠中来体验奢华之旅。于是这趟迪拜与阿布扎比之旅的创意启发,除了让我顺利写成了《创意云世纪》,启动了我开始思考“金钱的意义与价值”,也让我在日后写CNEX纪录片基金会《开眼见钱》的征件文案时,有了比较深刻的视角。
2007 CNEX影像文件展·征选主题:开眼见钱谁给钱?谁收钱?
谁有钱?谁没钱?
谁存钱?谁花钱?
谁捐钱?谁骗钱?
谁分钱?谁抢钱?
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财富的流通工具,也是权力的交换、爱情的承诺、美丽的资本、自由的代价、幸福的指数、成败的关键、自尊的强弱、未来的保证。
钱在凡尘里流通,就像血液在身体里流动,顺畅就能神气活现,阻塞了就百病丛生。
所有悲欢离合的起因都不在金钱本身,而是人对于钱的贪舍态度。
二十年之间,钱的来源从“省来的”、“赚来的”到“借来的”,财富的用途从“用来存的”、“用来还的”到“用来花的”。
钱因人心的明暗,辐射出“创意多产的富足天堂”与“纸醉金迷的欲望深渊”, 交织成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
赚钱,为了何人?花钱,为了何物?
缺钱,又是为了何事?
2007年让我们一起向钱看,以文字、图片、影像、论述,思考钱的价值、观察钱的曲线、追踪钱的流向、目击钱的事件、记录钱的传奇……除了体验极富裕的迪拜奢华之旅外,极贫苦的旅行也稍稍体验过。我曾在印度菩提伽耶住在一晚不到20元人民币的“钉子户”,就是房子周围都在施工,只剩我们这栋在中间吸四面八方尘沙噪音的那种极脏、极简的房间;我也曾到印度贫民窟亲眼去看那些贫困的小孩老人,见到他们在垃圾堆里翻东西吃,只能靠乞讨为生,一天可能连半毛钱都没有……自己很惭愧平常还挑食或是浪费食物。所以我在看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时特别有感觉,那些当初震撼我的贫民窟气味与画面就立刻显现在面前;贫民窟对我而言,是真实的亲身经验而不只是电影画面。当我回到家,看着自己已有栖身之地、冰箱里有食物的幸福,之后就再没有什么理由或借口抱怨,更懂得惜福,对金钱也有了另一种看法:我的闲钱,可正是那些贫民窟孩子的救命钱;自己笔筒里的一堆笔必须要捐出去,因为他们连笔都没有……这趟印度之旅,让我35岁以后的人生有了重大的翻转与反省,就像是虚拟了一趟“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极贫乏的生活环境中该如何求生、如何坚定生存意志……以及我目睹了这个世界贫富差距如此巨大,从而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建议大家在还没开始进行“极端贫富”之旅前,可以多看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旅游探险频道里那些“富豪生活之旅”以及“省钱、不花钱去旅行”这两种极端体验的节目,可以让你现在的生活触觉往大贫大富两个端点拉开,如此你才有机会跳脱两极之上,看到上面那个不动的原创点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