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明,男,1948年生,措皮施贡氏族,云南宁蒗人,初中文化,小教一级。1960年初中毕业后,先后在宁蒗加泽完小、格瓦完小、拉伯中心完小任教,担任过校长职务。1993年被评为云南省第四届优秀教师,1995年获省人事厅、省教委、省教育工会颁发的“在小凉山教育工作三十年”的荣誉证书。退休后,热心于普米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收集整理普米族民间歌谣三十多首、民间手工艺品10多种,参与了普米语拼音文研究,在云南丽江东巴谷先后开办普米语拼音文培训班四期,擅长普米族礼仪,精通普米族、汉族等多种民族语言。
尹善龙,1949年生,云南兰坪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5年5月出任《怒江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通独龙、怒、傈僳、藏、白和纳西族等民族语言。工作42年间,他在中央级、省级和地州级71家报刊、电台发表了350万字的新闻作品和近千幅摄影作品,出版发行4本专着。他采写的27位汉族、独龙族、怒族、白族、普米族、彝族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先进事迹材料,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和省劳模的殊荣。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剪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报纸、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独龙族、怒族、普米族和傈僳族的新闻报道与文艺作品资料4万余件,拍摄了有关独龙族、怒族、普米族和傈僳族的一万余幅珍贵资料照片。扶持并培养了17位当地各民族干部走上了新闻写作与摄影之路。尹善龙同志对怒江州的宣传、新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42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地州级奖励。
麦色·偏初里,1959年生,云南宁蒗人(原籍四川木里)。偏初里出生于韩规世家,为第27代韩规传人。偏初里通晓普米族历史文化,不仅掌握有韩规教全部仪规和祭祀程式,而且还有较高的文化、书画艺术素养,能较好地书写韩规经文文字、绘画木牌画以及制作宗教祭祀中所用的各种面塑。同时,还知晓佛教、笨教仪礼。是目前川滇地区普米传统宗教韩规教中享有较高声誉的祭司之一。
偏初里热爱普米族传统文化,积极传授韩规文化相关知识。为传承普米族传统文化,2000年以来,在普米族干部胡文明、胡镜明、马红升、胡忠文等人的倡导下,偏初里义务在宁蒗县新营盘乡牛窝子村(为宁蒗县境内普米族人口最多的村落)创办了普米族韩规文化传习班,10年共招收三期29名传习班学员。麦色·偏初里给每期学员制订了3年的学习计划:第一年为教藏文的识字阶段,学会拼读字母并朗诵经文;第二年学作一般的道场仪式、捏面偶、习诵经书;第三年为跳神、坐经、受戒、出师,主持大的道场,方可毕业。目前,共有27人顺利毕业。
此外,麦色·偏初里还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普米族宗教研究》《普米族韩规古籍译注》等课题的研究、翻译工作。鉴于麦色·偏初里为抢救、保护、复兴韩规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受到当地普米族人的认可和尊敬。2006年,他被列为丽江市首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代表人物。
曹新华,1956年出生,贡氏族,云南宁蒗人,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大学学历,曾任云南省歌舞团民族声乐团团长。曹新华是普米族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外闻名的歌唱家,云南省歌舞团一级演员。1975年春,曹新华从宁蒗彝族自治县文工队被选拔到云南省歌舞团,此后,在云南师范大学(原昆明师范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获得大学学历。曹新华先后参加过中国艺术节、上海艺术节、云南省艺术节及亚运会艺术节的演出,演唱了《远方的朋友,请到普米族花床上坐一坐》等歌曲,在舞台上再现了普米族人民的生活形象。曹新华还曾到缅甸、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过演出,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还曾出演表现中国55个少数民族服饰艺术的《东方彩霞》一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尖子独唱演员”。在少数民族青年歌曲大奖赛、首届长江歌会民歌比赛、全国首届海峡同乐优秀民歌大奖赛等赛事中获奖。
胡忠文,又名尔钦品措,1952年生,云南宁蒗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云南省民委副巡视员。政协云南省第八、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科学决策研究会会员,云南省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民族学会普米族研究会会长等。
在担任云南省民族工作队队长期间,长期蹲点民族宗教问题的“热点”地区,为解决新形势下民族热点和难点问题协调民族关系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显着成效。如:有效化解了云南“黑树林地区”长达240多年民族矛盾纠纷的历史问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协调民族关系的重要经验并介绍推广到全国,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并指定拍摄成大型纪录片向国际国内传播。在解决武定“宗教热点”工作中,成功地探索和总结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开发路子,为当地有效开展民族宗教工作作出了示范。同时,他先后组织策划拍摄了反映滇西北少数民族风情的电视系列片《女儿国的故事》《香格里拉纪事》及《大山之子》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查报告及理论文章30余篇。部分优秀论文被收入《21世纪人才库》《政协委员风采录》《中国当代改革者》《世纪之光》和《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大典》。此外,担任主编创办了《普米研究》刊物、主编出版了80万字的《普米研究文集》和60多万字的《和谐的使者——云南省民族工作队化解“热点”工作纪实》。
熊胜祥,1955年生,云南宁蒗人,中共党员。现任云南省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正厅级),云南省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2003年3月,熊胜祥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民宗委委员。2005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他曾主持编纂了《普米族故事集成》和《普米族歌谣集成》,获云南省故事歌谣集成优秀奖。他还与云南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杨学政共同主编了60万字的《宗教知识丛书》,并被评为2005年度云南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奖。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地州级刊物和杂志上发表论文26篇。其中1988年撰写的《民族文化断想》一文被云南省文化厅评为优秀论文;1990年撰写的《论少数民族超生对策》一文获云南省《纪检监察》刊物优秀论文奖;1988年撰写的《加大扶贫力度,建成全国最好藏区》一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并收入云南省纪念真理标准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年理论研讨论文集中;1999年撰写的《弘扬民族文化、建设迪庆香格里拉文化区域》一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并收入西北文化丛书。他还曾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了16篇文章,其中1998年撰写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迪庆经济发展》一文获《云南日报》二等奖。
曹新文,男,1958年10月出生,扎巴氏族,云南宁蒗人,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人事司民族干部处调研员。
1972年在宁蒗县第二中学初中部读书,1974年8月入选云南省体委男子排球队,1979年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全国青年男子排球比赛,获得第六名(云南省青年男子排球队历史最好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个人三等功;1983年参加第五届全运会男子排球比赛,进入总决赛(自云南省排球队成立以来唯一一次进入全运会总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个人三等功;1984年参加全国男子排球甲级联赛,获得第六名(云南省排球队历史最好成绩)。在云南省排球队期间,还先后担任一队、二队队长及团支部书记,多次被云南省体委评为优秀团干部、新长征突击手;1986年代表云南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1986年在云南省体委体育运动学校担任男子排球队教练。
尹海涛,1962年生,云南宁蒗县人,1989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现任云南省文化馆研究员、《云岭歌声》杂志执行主编、云南省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主要着作有《普米族谚语》《普米族风俗歌》《哥是茶叶妹是盐》等民间文学专着5部,散文集《遥远的山村》《一个民族的脊梁》《走出远山》等四部,诗集《火塘边的歌》《普米族风俗志》以及《普米族音乐论》等专着。
杨国梁,1962年生,云南兰坪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国家二级演员,现任兰坪县三江艺术团团长。1984~1993为兰坪县民族文工团(现三江艺术团)独唱演员;1993~1994在云南省艺术学院进修声乐;1994~1998为兰坪县三江艺术团独唱演员;1999年任兰坪三江艺术团团长。2008年7月被云南省艺术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二级演员。
和英贤,1963年生,云南兰坪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国家二级歌唱演员。198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83年退伍,198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专业。现任怒江州文化局副局长兼怒江州民族歌舞团团长。1994年8月参加第二届云南歌王歌后“金利来”杯荣获民间歌手特别奖;1995年获云南省第三届青年演员比赛三等奖;1997年4月在广西荣获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孔雀奖演唱奖;2003年组织、参与、策划大型普米族舞蹈史诗《母亲河》剧目,该剧目荣获“云南省新剧目展演”金奖;2004年3月参加了大型普米族音乐舞蹈史诗《母亲河》剧目中男声三重唱演唱,整台剧目荣获上海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200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西部民歌大赛,其歌曲《普米酒歌》再获铜奖;2005年在云南民族民歌舞乐展演赛中该曲再次荣获金奖;2008年组织策划大型傈僳族音乐舞蹈诗《傈僳人》剧目,荣获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一等奖,七个单项一等奖;2009年荣获上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铜奖等等。
胡文明,1964年生,云南宁蒗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政史系政治专业,大学学历,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任丽江市委党校、丽江市行政学校、丽江市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办主任、副教授。兼任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特约教授、丽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云南省民族学会普米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丽江市民族文化研究会、纳西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丽江市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等社会职务。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昆明机床厂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跟踪调查》、云南省院校合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子课题《丽江城镇社区综合管理改革》、四川省委党校系统重大调研课题《关于川滇四市州经济联动的调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普米族韩规古籍调研》、国家民委文宣司与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子课题《普米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研究课题。
茸芭莘那,女,云南兰坪人,1995年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校,国家二级演员。2008年1月,当选云南省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特长:吹奏树叶、弹口弦、弹四弦、民间舞。演唱歌曲专辑有:《怒江大小调》《怒江情人夜》《唱出心中歌、喝尽坛中酒》《美丽的大羊场》《普米人的规矩》《峡谷人》《搓嘎拉》《兄弟一条心》。获得的主要荣誉:2005年12月,荣获云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三等奖;2006年7月,荣获第12届CCTV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组铜奖;2006年9月,荣获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2006年12月荣获“云南省优秀青年演员”称号;2007年2月被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