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满足于合格
我们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点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将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当你工作时,应该这样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可以努力达到艺术家的水平,就不要甘心沦为一个平庸的工匠。
中国人信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讲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无完人”而不去追求接近“完人”,因为“有过”就不去减少自己的过失。往往是我们抱有“错误难免”的心态,做起事来才失掉了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总认为,要干事就难免做错事。这种错误难免的思想先入为主,占据了我们的脑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不好的习惯。
在荣事达集团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每人都有一只皮带扣护套,它是为了防止皮带金属扣划伤产品外观而特意设计准备的,这也是该企业推行“零缺陷”管理的一个细节。“零缺陷”管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产品达标的质量保证体系。荣事达在开始推行时,曾有许多职工想不通,认为每天在生产线上忙碌,出一两个次品在所难免。后来企业在郑州亚细亚商场举办一次促销活动,连开三箱洗衣机都因一个小划痕无法让顾客满意,尴尬的场面让全体职工幡然醒悟。此次活动让职工们认识到,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避免犯错误的。只要每个职工在自己负责的生产环节和质量控制点上尽心尽责地按生产规范、质量规范、安全规范工作,那许多缺陷就可以避免。
工作的任务、范围是有限的,但工作的内容是无限的。你可以无穷尽地扩展工作的内涵,将工作内容细分、细分、再细分,任务完成得精美、精美、再精美。久而久之,你就会显出与众不同的品质和价值。
不满足于现状,坚持做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让这一信条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会将你推上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位置。
不要只是完成任务
任务是一个执行假象,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当你以为你自己是在执行的时候,其实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执行,因为你没有结果!
某公司老板要求办公室主任通知各分公司经理到总部开会。结果开会时间到了却有一名经理没来。老板追问办公室主任:“你到底通知了没有?”办公室主任说:“我通知了”“那为什么没有来?”“我不知道”。
后来查明,办公室主任向这名经理发了一份传真,告知他当日下午来总部开会。结果这名经理由于忙别的事务一天没有到办公室去,自然也没有看到这份传真。当然也就不知道有开会这件事了。
这个故事中,办公室主任是否已经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完成了!那么结果呢?结果是一名经理没来!因此,完成任务不等于有结果。
环视周围,有不少组织,他们对于每一种流行的管理方法都认真学习,积极采纳,可是在结果上并没有多大改进和提高。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思想上总是有清醒地认识,可是一到了行动,就往往要打折扣。任何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理念和想法,如果不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所有都是妄谈。
所以,对于领导者而言,整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其实就是以“追求结果”为导向。落实应该以“追求结果”为导向,而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完成任务”上。如果要任务,那么多半得到的是借口,因为完不成的借口有成千上万,欲找借口,何患无辞?如果只要结果,那么多半得到的是方法,方法决定想法,思路成就出路。
所以说,完成任务不等于有结果;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行为;结果是目标,行为是手段。落实永远只有一个主题,要结果,而不要只是完成任务。让我们看一组在企业管理界被广为赞誉的行为格言: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不是落实型人才?因为当我们以为我们在落实的时候,其实是在完成任务。因为任务是一个落实假象,因为你没有结果!
没有结果的努力,是无用功;没有结果,意味着我们将回到起点,一切从零开始。我们靠结果生存!
当事情都做完了,你有一千、一万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在工作中,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工作的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某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完成任务≠结果!
请记住,组织最迫切追求的是结果,也就是员工劳动的结果,而不是劳动!你的努力过程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努力的结果才有价值。也就是说,功劳是价值,苦劳却不是价值!
如果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强大落实力的团队,如果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落实型人才,那么请记住,落实永远都只有一个主题:落实是要做结果,而不是仅仅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