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目标,造就一流的人生;追求人生卓越的大目标,会让生命之火燃烧得更旺。实现人生的大目标,需要锲而不舍地努力,需要永不言败的执著,需要矢志不渝的毅力。拥有人生的大目标,就会拥有无穷的成功机遇。
因为梦想和现实总有距离,所以你的“梦想”可以不必过于“真实”。哪怕有人认为你的想法只是“痴人说梦”,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毕竟超越了现实的梦想才值得我们用心去追逐,也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我们的潜能。目标越远大,意志才会越坚强,没有远大的目标,一生只能是别人的陪衬和附庸。
先有方向,后有目标
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工作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一个做事总是摇摆不定、变来变去的人,只会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无法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也就无法超越他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刚刚大学毕业时的曾钢,有着同龄人所特有的积极进取心,个人素质很高,工作能力也很强。他周围的许多同学和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但是,在后来的10年中,他制定过许多人生目标,却没有一次是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的。一天到晚,不是忙着考托福就是考注册会计师,今天想出国,明天想开公司。年轻人的那股冲劲和激情全部被他挥霍在工作周围的事情上了。
眼看着那些有些“愚钝”的同龄“老黄牛”被公司重用,而自己的诸多梦想却没有开花,他除了抱怨世界之不公外,似乎应该还有另外的收获。
日本有句谚语叫做“滚石不生苔”,所谓“滚石不生苔”是指不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而一直四处打转的话,就不会得到现实的收获。这里的“苔”指的是经验、资产、技巧、信用等等。
美国著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的口号是:“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司经营,而且适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这是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的结论。事实的确如此,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多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年轻人在事业的开端有多个目标是很正常的。这好比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被磁石磁化而具有特殊属性之后,才成为罗盘。同样,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最终必须确定一个自己发展的目标。如果确定的目标被证明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像卫星导航船一样,坚定不移地为目标而奋斗。
一个人不断地转换工作目标,这个过程中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多年来积累的资历、职位、经验和人际关系网络等等都有可能被浪费掉,也就是说,过去花费在这份工作上的时间成本可能变得完全无用了。另外,人都是有行为定式和心理惰性的,到了一定的年龄,经验增长了许多,锐气却也消磨了不少,这是一种资源损失,会使很多人缺乏面对新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目标要清晰
有一个广泛流传的管理故事,说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那片树林才是需要他们去清除的!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自己需要砍伐的那片树林。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而且,在设立目标的时候,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否则你付出的努力再多也是白费。这就如同一个弓箭手,如果无法看清靶心,姿势摆得再正确,弓拉得再满也没有多大意义。
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少走弯路,是你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的基础。清晰的目标会维持和加强你的行动动机,让你总能有足够的动力推进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
某商学院的学生集体到野外登山,老师想让这次活动更有意义,于是预先将一面红旗插在隐蔽的地方,对学生们说:“在这座山上我插下了一面红旗,你们现在就出发去找到它。最先找到的人就将拥有这面红旗。”于是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出发去寻找了,可他们越找越累,最终失去了兴致,都在山石上坐了下来。老师鸣哨集合,对大家道:“现在我把红旗放在了下一座山头的山顶上,从这里到那儿有四五条路径,你们分成三组,各选一条路,哪一组能率先到达,哪一组便拥有这面红旗。”于是三组学生各自推选出了一名队长,这三位队长向远处遥望了一会儿,各自选了一条路,于是一齐出发了。
他们先后接近山顶,就在他们即将到山顶处时,都发现了一面红旗,结果是每个队都得到了一面红旗。老师告诉大家:“山上的红旗是目标,你们的行动要用明确的目标来指引,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到处乱跑。”
那么,如何树立明确的目标呢?
首先需要你在自身需求定位上做出准确的判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你必须配合自己的需要、希望,看什么需要留意。同时,随着外界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个人的欲望和需要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你必须经常审视、反省自己的需要,修订自己的目标与活动清单。
其次,清晰的目标应该具有“聚焦性”,而非包罗万象,涵盖一切。如果你的目标过于笼统,就会限制你的执行能力,因为不管你多有能力、才华和知识,如果你大面积撒网,不把它们集中到特定的目标上,你的有限精力就会被过度分散,从而降低你的执行力和工作绩效。
再次,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你还需要具体的实施计划才能实现目标,只设定了目标是不够的,因为设立目标时考虑的只是“什么”的问题,而实现目标则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盯住目标,认真执行。盯住目标,将全部精力集中于目标的完成,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为自己画一张目标地图
目标的达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计划和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走好我们的每一步,需要有一个短期计划和长期目标的平衡,需要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整合,需要我们把自己的目标画一张地图,把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步骤都标清楚,在我们行动的过程中,要时不时地瞄一眼我们的地图,以免偏离自己的目标。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计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同时,班菲德博士发现那些失败的人都只有短期的观念。他们几乎不做长期计划,他们更关心眼前的利益而非未来的成功与成就,看重短期的欢乐而非长期的经济保障及成功。因为这样的态度,他们选择短期计划,而导致长期的困苦生涯。
为了让我们的忙碌不再盲目,不妨为自己的目标画张地图。将实现目标需要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列出来,明确实现目标所必须经过的步骤,将对实现目标无益的要素去除,为那些有必要完成的步骤安排先后,为自己规划一条实现目标的最佳路线。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目标绘制过地图:
他们声称要开办有特色的连锁茶馆,但是目前却每天忙碌地做着公司文员的工作。
他们声称要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但是目前却每天忙碌地面对电脑做数据分析。
他们声称要完成公司的业绩指标,获得升职机会,但是目前却每天忙于发牢骚、嫉妒同事、责怪老板。
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如此忙碌,环境又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心中始终有一张目标地图,才能够帮助自己无论面对多少生活琐事都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才能够帮助自己从复杂的情况中提炼出简单的行动计划,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目标细分化、具体化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而达到目标的路程却是漫长而又艰苦的,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丧失信心,我们需要将目标分解,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
1968年某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菲利普表达了自己的构思:“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间的伊甸园。”
菲利普问舒乐预算多少,舒乐博士坚定地对他说:“事实上,现在我一毛钱都没有,所以对我来说,1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并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来。”
教堂最终敲定需要的预算是700万美元。这个数字不但超出了舒乐博士的承受能力,甚至也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其他人也都对舒乐博士说“这似乎不可能”。
但舒乐博士却想出了一个化整为零的方法。他在一张纸上写着“700万美元”,然后在这个目标下面写道:
1.找l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5.卖出教堂1万扇窗户的署名权,每扇700美元。
在这神奇的化整为零的方法作用下,舒乐博士历时一年多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据说,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资2000万美元,但是在舒乐博士将这宏伟的目标化整为零之后,奇迹般地募集了足够的资金,让这个大教堂成为了加州胜景。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对他所谓的“智慧”都有些迷惑不解。10年后,他在自己的自传中道出了这个“智慧”的真相:“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