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14400000039

第39章 飞蛾扑火,至死方止

临终之际,一句“肯定能成佛”再次给人们留下十足的想象空间,丁玲就是丁玲,其个性至死不变。从“废姓”到“废名”,丁玲一生都不走寻常路,她的后半生之路百转千折,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岁月蹉跎,她却能永葆青春的心态,光凭这份勇气与从容,就足以让后人仰望。

我肯定能成佛

1985年10月9日,丁玲因糖尿病引起并发症,被送进北京协和医院。这一次住院之后,丁玲就再也没有出来。

据当时任丁玲秘书的王增如回忆,1986年2月8日农历除夕这天的下午,为了安慰丁玲,鼓励她战胜疾病,陈明给她写了一封信,让孙女小延将这封信读给奶奶听,信中写道:“此刻,我们全家人的心都贴在你的心上,同你一起,和往年一样,欢迎新春的来临……你能关心自己便是对我们大家最好的关心和最大的安慰。”丁玲听完,笑了笑,拿过笔来,不戴眼镜,凭感觉颤抖着在信下面的空白处歪歪扭扭地写道:“你们大家高兴吧,我肯定能成佛。”陈明看到这句话后,流着泪问丁玲:“为什么说成佛呢?我们还要在人间携手奋斗呢。”丁玲回答道:“以后我什么事都不管了,只写我的文章,还不是成佛吗?”

后半生已经皈依马克思主义的丁玲在临终前却喊出来“成佛”的口号,这就像牛顿最后断定上帝必然存在一样充满戏剧性。而生平波澜起伏,性格争强好胜的丁玲转向“成佛”也更让人觉得滑稽,佛教讲究的是六根清净,与世无争,这与丁玲的志趣可谓大相径庭。或许,在政治风浪里坎坷一辈子的丁玲在临终前终于厌倦了,或者说大彻大悟了,对于她来说,也许只有到了极乐世界,才能真正安下心来写自己的书。

2月14日上午,因为气管中痰液太多,影响呼吸,丁玲被迫要切开气管,考虑到丁玲切开气管后将失去语言能力,一众亲朋好友陆续去看望她。丁玲看到陈明后,激动地对他说:“你再亲亲我”,此刻,她的每一个字都有千钧之重。陈明俯下身子,深情地亲吻了妻子的前额、脸颊。金人元好问词中写道:“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或许此情此景,就是对词义最好的解释。

之后,丁玲安静了一会儿,想咳嗽却咳不出,憋得满头大汗,她艰难地对陈明说:“死,是这样痛苦啊。”这句话成了丁玲人生中说的最后一句话,一辈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她,以这样一句真实而又伤感的话结束了自己的话语权。

1986年3月4日,丁玲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丁玲死后没有召开追悼会,这源于她去世前两个月,老友胡风的追悼会在其故去七个月之后终于举行。病入膏肓的丁玲从报纸上和电视里收看了胡风追悼会的新闻之后,感慨地说:“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开那个会没有什么意思,许多想来的人来不了,不想来的人还得来!”老太太在对待死的问题上又玩了一把个性。

丁玲逝世后,生前富于争议的她死后风波犹未止,官方为她所发的《丁玲生平》初稿中有“丁玲同志是受‘左’的错误迫害时间较长、创伤很深的作家”一句,作协坚持要取消,陈明则坚持要写上,双方互不相让,火药味十足,那些准备给丁玲料理丧事的人只好等待着尘埃落定。直到习仲勋发话,认为此句“不应删去”,告别仪式才于3月15日举行。丁玲也许没有想到,即使是死人,在政治问题没有弄清楚之前也不得安宁,她“成佛”的愿望为此还得往后推迟好些天。

陈明希望告别仪式上丁玲遗体要盖党旗,但是最终组织上以级别不够拒绝了这一请求。最终丁玲遗体上所覆盖的是“丁玲不死——北大荒人献”的硕大红旗,上面的字由范曾书写。

联想到现在连侯耀文之流去世后都可以光荣地在灵柩上覆盖党旗,这让九泉之下的丁玲情何以堪?

从废姓到废名

本书第一章就讲述了丁玲年少时的一场“废姓”的惊人之举,在上海平民女校就读时,丁玲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姐妹为了表示革命者的决绝,索性把自家的姓革掉了。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还要补充讲丁玲晚年的一个“废名”故事。

1985年秋天,有一个报社的记者到丁玲家里采访她,两人相谈甚欢。临别之时,这位记者希望丁玲能给自己题字、签名以示纪念,他认为刚才老太太对自己那么热情,这一点小小的要求肯定不在话下。不料丁玲却不假思索地拒绝了,经旁边的陈明提醒,记者这才知道,原来现在的丁玲从来不为任何人题字和签名。

这个故事表面上体现的是丁玲的高风亮节,慈善家往往靠捐钱而立名,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某某大楼、学院冠以某富豪的名字;而文人墨客立名不仅不捐钱,往往还要收钱,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某某酒店、大厦的匾额上有某作家的墨宝。在这一点上,丁玲值得我们称道。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这件事视作丁玲的一种“废名“之举,或者说一种对个体主义的放弃。“废姓”是强调自我的存在,而“废名”反过来则是强调自我的不存在。事实上,丁玲的一生都在为此苦苦挣扎,政治要求她放弃自我,而文学又要求她必须关注自我,这两者的矛盾塑造出了一个无比动人的丁玲。

如果从生命本身的意义来说,有一条主线一直贯穿了丁玲的整个人生,那就是她对心目中光明的追求。从湖南到上海到延安到北京到北大荒,历经秦城的牢狱之灾和山西的归隐生活,最后又重返北京,旅途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内心的信仰。

1983年春,丁玲去云南个旧参加一个作家间的笔会,期间,一个青年拿着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向丁玲讨教,丁玲一看这些文章都是描述人生和命运的悲惨无助的,她顿时皱起了眉头,说道:“年轻人,在纷纭的大千世界中,你为什么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过几天,作家们参加当地的植树,丁玲一眼就认出了这个青年,她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你转过头去,看看自己面前有什么东西。”青年愣了一下,若有所思的说道:“有小草、新土,刚刚浇了水的小树苗,而这一切又被我的身影覆盖着,颜色暗淡……”

丁玲打断他的话,说:“好啊,你终于懂得了谁背向太阳,谁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别人歌颂光明的时候,丁玲暴露黑暗,只是为了不让黑暗掩盖光明,而在别人暴露黑暗的时候,丁玲又歌颂光明,其用意同样如此。只是,丁玲的举动往往都是逆着社会的主流而动,这让她显得如此另类和悲壮。

时过境迁,许多人对于丁玲所追求的“光明”大不以为然。有人甚至攻击她为政治所俘虏,一种脱离时代环境的苛求无疑是十分可笑的,换成批评者自身,在当时的环境中未必会比丁玲做的更好。就像林贤治说的那样:

丁玲是一个具有巨大的文学才能而为政治所吞噬的作家,一个未及完成却因意外打击而几近碎裂的作家,一个忠实于文学事业并为之苦苦挣扎奋斗的作家。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她的写作事业,以及她的坎坷一生?……我们在经受了十年劫难之后走到了今天,已经学会了宽容,可以不再计较强暴、伪善、卑劣和无耻,却不想放过一个弱势者,一个长期受怀疑,受歧视,以致备受打击的人。那是不公正的。只要了解了这位女性作家的受难史、抗争史和创造史,我们将会为曾经对她作过的右或者左的责难而感到难堪……(《左右说丁玲》)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此乃明教草创之时的教义。要引领别人走向光明,自己必须先扑向光明的火焰之中,并引来烈火焚身的阵痛,这大概就是瞿秋白所称丁玲的“飞蛾扑火”精神吧。

丁玲与定陵

1984年4月27日,中国各界妇女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酒会,欢迎随同里根总统访华的总统夫人南希,丁玲作为文艺界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了。

席间,一位美国女士忽然走过来,操着生硬的汉语问丁玲:“打扰一下,我想问您,‘丁玲’和‘定陵’有什么关系?”丁玲和定陵除了发音相似,其他方面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定陵虽然是皇帝的墓,但是终归是坟墓,这在一个垂垂老人听来肯定不太吉利,看来这个美国女士不是初学汉语就是故意挑衅。旁边的人有的忍俊不禁,有的为之愕然,有的深感不满,大家都略带紧张地望着丁玲,不知她如何回答。

丁玲笑了笑,机智地答道:“当然有关系了。定陵是坟墓,每个人最终都要走向坟墓的。”提问题的美国女士惊讶地说:“啊呀,这可是两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欢乐,而那个世界谁都不愿意去。”丁玲仍然微笑着:“在这个世界里也有不愉快的事,也会有烦恼,但那个世界却是谁也逃不掉的。”周围的人听后都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宾主其乐融融。丁玲的从容与坦然也被众人传唱。

半年后的10月12日,是丁玲的八十岁寿辰,八十为大庆,而一生多次大难不死的丁玲更值得庆祝。在北京,亲朋好友早就在积极筹划着丁玲的八十大寿。林语堂说,中国人跟美国人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美国人恐惧老,而中国人渴望老,老年时的每次大寿更被很多中国人视为一种巨大的荣耀。然而,丁玲却不太喜欢这种荣耀,她选择了逃离,10月8日离京,到武汉去参加学术研讨会。

在武汉,丁玲同样回避了自己的年龄问题,有人问及此,她就微笑着告诉别人自己永远8岁。八十高龄的丁玲至少在心态上还没有老去,在武汉大学广场的万人集会上,已到耄耋之年的她竟然被师生们欢呼的浪潮打动了,和众人一起连续跳跃了起来。负责拍照的学生记者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场面,一下子傻眼了,等到他缓过神来这经典的一幕已经过去了。台上的丁玲兴之所至,指挥万人合唱红歌,歌声此起彼伏,宛如山呼海啸,丁玲挥舞着节拍,对身边的陈明说:“我又回到了延安。”

62岁时,孔子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样的话来形容自己。当时孔子的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能实现理想,还险些为此丧命。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仍然乐观向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已经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孔子成为万世师表,除了他的学问,也在于他的这种精神,他的这种可爱。

从这个角度来看,丁玲不也是如此可爱吗?!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本书全方位、多角度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和珅。其实,和珅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也很珍视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感情,也有他善良的一面。
  • 禁烟英雄——林则徐

    禁烟英雄——林则徐

    本书讲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热门推荐
  • 两个世纪

    两个世纪

    鱼木跟夏风是两个世纪的人,他们会有交集吗?风吹的很劲,他们在各自的世纪完成了他们的梦想。在两个世纪的他们会演绎什么?他们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看看他们的世界
  • 剑行路

    剑行路

    剑行江湖路漫漫,何处是尽头?回头望过去,已然诀别。一人秉一剑,站立在江湖之上,残求在阴谋之下。
  • 邙山几多丘

    邙山几多丘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收因结果应有事,总累得庶民流离失所、白骨皑皑!
  • 唯愿此生淡如风

    唯愿此生淡如风

    大龄剩女一枚,唯爱至上,送了性命也爱你,飞蛾扑火的爱情追求,重生在八零后,她,是否会选择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 丞相夫人养成记

    丞相夫人养成记

    阿苓生于官宦人家,却因变故长于市井之间,后来,她遇到了一位贵人,从此便开始了在丞相府蹭吃蹭喝,撒娇打诨,哦,不,为非作歹的幸福生活。日常上房揭个瓦,下水摸个鱼,哄哄白老夫人,撩撩白清弦,众人苦不堪言。然而,白老夫人偏偏宠她护她,于是她越发无法无天。唯有一人可治,那便是白清弦了。阿苓每次见他就怂,但又偏看不惯他那副自视清高的模样,所以,天天想着法儿跟他作对。后来发现,坑着坑着,怎么把自己坑进去了……
  • 黑白色年华

    黑白色年华

    晴天。善杰。尾萤。他们就像很多我们普通高中生一样,做着我们曾经做过的事。逃课,打架,一件又一件温馨的浪漫。那些用生命点燃的烟花,那些被烟花映红的笑脸,我都记得。耗去了大半时光的青春,虽然有过伤心地泪水,但更多的是最自由,最开心的笑容。我们都会坚强勇敢的走过人生的每一站。但是很多时候,看不清去路,也找不到来路。能选择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却左右不了是怎样的一个结局。我们感叹这是命运。最后的最后我才懂得那是一种成长,只是那段黑白色的年华,永远的不敢再被记起。
  • 博河之韵

    博河之韵

    本书分上篇“古韵”和下篇“新咏”,上篇选录的是东晋以来历代名人赞美德安秀丽风光和厚重人文的诗词歌赋,下篇选录的是当代德安儿女以及曾在德安工作的人士讴歌时代、赞美乡土的诗歌、散文。
  • 言止于君

    言止于君

    虽然我不能修炼,但我依然很强。我为自己带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始至终都是遗憾

    从始至终都是遗憾

    我们还会错过吗?“怀染,我昨天在商店看见他了他回来了没告诉你吗”“他跟我没关系了”怀染轻声道路灯下“怀染好久不见”“你……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