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假托直言拒绝法
假如某报社的推销员登门拜访,建议你订阅他们刊行的报纸,可是你并不想订阅。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谢谢。你们的服务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经订阅了其他几家报社的报纸了,真不好意思。”这就是假借拒绝法,换句话说,就是以非个人因素作为借口去拒绝别人的方法,即假托直言。
但是采用这种拒绝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当遇到敏感的问题或难做出承诺的要求时,首先应向对方诚恳地表示尊重、理解和同情,其次绝对不要焦躁,要沉着冷静。对于无理的要求或挑衅的问题,既可采取以主动出击的攻势,也可采取以防卫为主的守势。也就是局势由我们主导,进可攻,退可守。
对于合情合理但目前还无法做到的要求,可以“拒此应彼”,即在拒绝对方要求的同时,为了补偿他,减少他的遗憾和失望,可以真诚地为对方提些合理的意见,建议他改变方法,另作其他的打算。
即使对方乐于接受你的建议,最好也及早向他说明你拒绝的原因,以便他另作安排、打算。如对方承受“逆境”的能力很差,最好是用商量的方式委婉地告诉他,让他自己发现到已被你拒绝了。
如对方是你的上级、长辈,与其让他一再催促你做出答复,不如你主动登门拜访说明原因,委婉拒绝,以免有失礼貌。如对方是你的下级、晚辈,即使所提的问题不便回答,所提的要求不合理,也不宜当众耻笑、训斥,而应耐心解释或暗示拒绝的原因。
如对方对拒绝的理由仍存疑惑,还想纠缠你,不妨再加上一些“证据”,让你拒绝他的理由更有可信度。
当然你在拒绝的时候应该给对方以希望,使对方感到虽这件事无法完成,但工作还是有意义的,生活还是美好的,从而发现你有乐于助人的“侠义心肠”。
如果是实在不能接受的要求,那必须做到不迁就、不犹豫,一定拒绝,言词绝不含糊。切忌模棱两可,使对方产生误解,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口气要委婉。
拒绝时,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委婉方法,才能做到拒“事”不拒“人”。
修辞
20世纪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仍很少有人能读懂他的著述——“相对论”的意义。一次,有人要求爱因斯坦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相对论”。
爱因斯坦是这样解释的:“你与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体验过的真切感受来解释高深玄妙的相对论的原理,简单明了,这就是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技巧。“这是我的狗”与“这是我的爱犬”描述的是同一个事实,但前者是客观描述,而后者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描述。上述两种情况,前一类称客观性言辞,后一类称感情性言辞。
客观性言辞有准确、可靠的优点,但也有直接、单调的缺点,因此,常常需要用感情性语言来弥补它的缺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感情性语言表现了客观事实,如果把它改为“一夜北风吹雪下,树枝上落满雪花”,虽准确可靠地描述了客观事实,但诗的神韵却没了。可见,言辞的“着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谓言辞“着色”,就是指以感情性言辞代替客观性言辞。正因为感情性言辞的存在,语言之树才会长出绿叶,开满花朵。
谈话中常用的语言修辞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
在演讲和谈话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喻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可以给语言涂上一层斑斓的色彩。运用比喻,可以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使真理变得浅显通俗,易于理解和接受。
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的重要原理时,有人嘲讽他:“这个又有什么用处呢!”
法拉第诙谐地说:“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就是用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最普通的事实打比方,告诉他们电磁感应像新生婴儿一样前途无量的道理。
比喻,作为口才表达的一种技巧,的确能够加强表达能力。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运用得自然贴切,富于创造性,切忌滥用,否则,就会落入老生常谈的俗套。正如第一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是天才,但第一千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则是蠢材。
2.比拟
一位演讲者在题为《国家、民族与正气》的演讲中谈到:“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不仅用笔写下了悲壮的诗篇,而且用生命写下了壮丽的史诗,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们民族的千古绝唱,弹奏出了属于我们民族的正气之歌。”
“写”诗和“弹奏”乐曲,都是人的动作,但这位演讲者却给它们赋予了“生命”,这种手法在修辞学上被称为比拟。
这种修辞格以联想为基础,富于启发性,而且又常常能把静态拟成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因此,在说话中恰当地运用它,不仅会使自己的表述生动、具体,而且还便于表达感情。
3.借代
在中国的语言瑰宝中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不直接说出该人或该事物,而借用与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如“目不识丁”,借“丁”字代全部文字;“鸡犬相闻”,借“鸡犬”代鸡犬之声;“兵革既未息”,借“兵革”代战争,因兵器皮甲是战争所凭借的物质条件。
说话中灵活运用上面这样的方式和技巧,不仅会使说话人的话语更生动,还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不但说到了某人或某物,而且还把与某人或某物有密切关联的东西也说出来或暗示出来了,所以,这样的话更能引诱听众去作联想,因而也就更能吸引听众。
4.夸张
说话时,合理地运用夸张技巧,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既能加强说话的感染力,又能“启动”听者的想象力。
有一次,马克·吐温坐火车到一所大学讲课。因为离讲课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十分着急,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于是幽默家想出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办法。
当列车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这位列车员也挺幽默,故意仔细打量了他半天,说:“真有意思,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哩。”
幽默大师回答:“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时还是孩子。”
火车开得很慢的确是事实,但绝不至于慢到让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这种无限制的夸张,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为之捧腹。
夸张虽可言过其实,但不是浮夸,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无中生有、信口开河。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另外,说话运用夸张技巧时,人们要注意分寸,要让听者知道你在夸张而不是写实;不要单纯为了猎奇而强行夸张,像作报告时或介绍经验等场合就不能随意运用夸张技巧。
5.双关
语意双关幽默术存在的前提是语言的多义性,利用这种多义性,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很强的幽默味。
传说李鸿章有一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却热衷科举,—心想借李鸿章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他在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无法下笔。眼看要交卷了,便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下(“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戚)”,指望能获主考官录取。
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发现他竟将“戚”错写成“妻”,提笔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娶”与“取”同音,主考官针对他的错字,来了个双关的“错批”,既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又极富情趣。
语意双关幽默术作为一种实用幽默技巧,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帮我们摆脱困窘。如果你想成为聊天讨论的主角,就要熟练掌握它。
6.对比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面貌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使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等更加突显,并且鲜明地表现出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鲁迅在《战士和苍蝇》一文中这样说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不过是苍蝇。”这里鲁迅把“战士”和“苍蝇”拿来比较,犀利地讽刺了那些诬蔑革命者的所谓正人君子,以坚定的决心支持着那些投身革命的勇敢战士们。
7.反语
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当众供认和韩信谋反的罪行,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词,便用正意反说的方式,先数落了韩信的“十罪”,接着又列举了韩信的“三愚”:
韩信收燕、赵、三秦,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
蒯通明为数落韩信的罪状和愚蠢,暗则为韩信呜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了众人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烹杀。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反语的修辞格,来摆脱不利的谈话环境。
当然,使用修辞手法要把握分寸。
言辞“着色”必须有一定分寸,失去分寸就会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