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何其多?
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很多人成为倦鸟一族,下面就先看几个倦鸟的例子,看有没有你的影子。
持续高压情绪焦灼
孟飞28岁业务经理
“如果我每月不能做到一定数额的利润,我的业务就无法运转下去。”孟飞在通信业奋斗了6年多,现在每天都要面临这个问题。
5年前,孟飞只身一人来到广州,他什么困难都不怕,一心向前冲。从当初的业务员奋斗到现在的业务经理,薪水倒是涨了好几倍。而现在,经验丰富了,说话的口气却不如以前“硬气”。面对同样的压力,他几乎难以做到当初“从零开始”的坦然。迫于业绩压力,他每天都处于一种极端的焦灼状态。“稍遇不顺,我的厌倦情绪就滋生出来,非常想逃避,不想上班。每天晚上,我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并且多次因为情绪失控而影响到家人。真的很讨厌这样的状态。”
工作热情日渐消退
小柯25岁旅游业
小柯是一家知名旅游公司的员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幸运儿——目前从事的旅游策划工作,既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又与自己的兴趣相投。她已经在这个公司工作了整整3年。
3年来,小柯的职位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的工作她已经完全驾轻就熟,她觉得工作越来越没劲。“我每天都不想上班,对工作没有了热情,就想着只要不出错就万事大吉了。可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的职业呀!我也曾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但现在那种职业的成就感没有了,我觉得自己具备的这些知识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脚下的路通往何方。”她摇摇头无奈地说。
工作琐碎缺乏成就感
杨健男33岁行政人员
杨健在公司里做了10年,如今也混了个“资深”,一人身兼多职,从上到下什么都需要管,既是办公室负责人,也分管后勤工作,偶尔还帮忙会计报个税,帮人事处协调协调,甚至在老总出差时担任全面负责内部工作的助理,几乎从早到晚连轴转地工作,没有一刻得闲。“经常回到家里了还得不到休息,电话不停地接,不是老总找就是同事找,老婆经常说我打杂还打得这么热火朝天。”他自嘲道。
虽然如此忙碌,杨健却并无多大成就感。他整天忙来忙去,压力很大,生怕哪里出了个错,大家的笑脸会立刻变成麻将脸。“我这个位置还很尴尬,这边老总认为我是帮公司花钱,不创造利润。那边员工认为我是老总的帮手,是眼线啥的。经常吃力不讨好,心累啊。”工作越辛苦,个人成就感却越低的他为此充满苦恼。
孟飞、小柯和杨健的现状在当今职场中其实屡见不鲜,这就是人们通称的“职业倦怠”。当工作把你的生活热忱耗尽,当上班的铃声成为梦魇的开始,职业枯竭感可能已经成为你职场前行的牵绊。
出现职业枯竭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据调查,我们产生职业枯竭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而工作1年以上的白领有超过40%的人想跳槽。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中有33.3%的人出现了职业枯竭现象。职业倦怠的常见表现是:工作时常常感到精疲力竭、容易情绪波动、经常妄自菲薄、服务质量下降、工作欠缺主动性、频繁跳槽、工作效率低等。
日前,国内某知名人力资源网站开展的一项《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74.6%的职场人产生工作倦怠。
那工作热忱为什么会枯竭,人为什么会变成倦鸟呢?
你曾被誉为“永动机”,用源源不绝的热忱拥抱着工作。于是,老板不断地对你委以重任。可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突然感觉自己精力不济、身体不适、异常烦躁……就这样,职业枯竭来了!
职业枯竭,从英文字面上我们就可以读到这样的信息:是工作让你产生了被耗尽的感觉,也就是在工作的重压之下你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1961年,一本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在美国引起轰动,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工作极度疲劳,丧失了理想和热情,逃往非洲原始丛林。从此,“枯竭”一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今天,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意味着填饱肚子,我们还希翼着在职场中结识朋友、得到归属感、受到尊重、实现自我……可是,你那份味同嚼蜡的工作、你那份勾心斗角的工作、你那份压力重重的工作却击碎了你填饱肚子之外的其他梦想,于是,现代职业病――职业枯竭由此而生了,工作热忱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
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压力群体及自我评价低者。调查显示,作为心理从业人员的心理咨询师,因其工作的助人性质,反而是最容易患枯竭的行业,占总比重的40%;其次是教师,占20%;此外是新闻工作者、警察,医护人员等。
人生要常立志
有谚语云:愚者常立志,慧者立长志。但是今天看来,这句话要改一下了,常立志的人一样是智者。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取了冠军。当记者们问他“你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当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最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比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自然就有希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名城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队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再次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的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这一回记者在报纸上没有再挖苦他,但是对他所谓的“智慧”仍旧迷惑不解。
这个谜底直到10年之后才终于被解开——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说的: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较快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着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了几个小目标,轻松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的那段遥远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常立志的人,因为这里说的常立志是指不断为自己树立近期人生目标的人。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情之所以经常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我们觉得成功离自己太过遥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稍微具备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了许多懊悔和惋惜。
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的目的地太过遥远,很容易就会丧失自信。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目标看起来一时难以实现,但你可以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可以很快实现的小目标,然后集中精力想办法逐一实现这些小目标。当这些小目标全部实现时,你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辉煌的人生不会一蹴而就,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堆砌起来的。让我们把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吧。
有时候,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细翻看他们的历史,就会知道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得来的,他们早已投入无数心血,打好了坚固的基础。那些大起大落的人物,声名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的成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因为他们并没有深厚的根基与雄厚的实力。
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都是由一块块独立的石块砌成的。石块本身并不美观,但组合在一起却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也许,我们无法一下子拯救或者改变自己,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有所收获。
画一张人生地图
前面已经讲到人生要常立志,这就需要我们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要有大的方向。没有设计图的搬砖似的工作是上班族职业枯竭的主要症结――缺乏人生的方向与目标。如果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即使一路走来颠簸失意,也不会因一时失落觉得疲累不堪、抱怨连连。
王浩27岁编辑
27岁的我已经在这家跨国公司里工作了8年,其间,我用了5年的时间从一个实习生手脚并用地爬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要知道,在我们这家外国公司里,部门经理已经是中国籍员工可以达到的最高位置。做了3年的部门经理,一切对我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但是,这种过于安逸的生活不仅没有让我感到轻松,反而越来越烦躁,我不知道在以后的20年中,我的明天是否永远将是今天的拷贝。我也想过自己创业或换别的公司,但却无法割舍这里熟悉的氛围和优厚的薪酬。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下,我成了被惯性推着走的、没有方向的人。
这个例子里有没有你的身影,或者说他是不是也正说出了你的心声?相信很多职场中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这正是因为你的人生没有一个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什么目标规划。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都有过毕业规划,每一个人都需要做一个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的大方向与目标,这有助于你在工作中自我定位。如果你一时找不到生涯目标,不妨将现阶段的个人方向和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相配合,与同事共同讨论一些方案,拟个三大目标或四大计划,再拆解成每天的工作进度,这也就是所谓的奋斗目标长短结合。在说到这里的时候要插一点东西,那就是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工作。
许多人刚参加工作,对工作充满新奇和无限的期待,根本来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样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迷失自己。实际上非常有必要在刚参加工作时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在为谁工作?答案应该是:我在为自己工作。这个道理,在刚参加工作时就该明白。
许多身在职场的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在为谁工作?这样的思考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觉得自己在为公司工作,或者说是在为老板工作;另一个就是认为自己是在为自己工作,而且无论是在什么单位。很明显,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也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对于前一种人来说,这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他们的逻辑大致是这样的:我在企业工作,而企业是属于老板的,那所以很明显,我在为企业、为老板工作。至于通过工作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他们都把这些简单地用薪酬加以衡量,他们只关心薪酬的多少,这也是他们工作最大、最原始的动力。
对于后一种人来说,虽然身处企业,企业也属于老板这一从属关系同样存在,但他们更多看中的是通过工作,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薪酬当然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他们更关注在工作中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因为他们清楚这些才是自己事业大厦最不可缺少的基石,而薪酬就如同这座大厦漂亮、悦人的装潢一样,随时都可以更换。
这样比较就可以看出,工作是在为自己。为自己一点点地积累财富,一点点地码高事业的大厦。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工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人生的存在形式,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为谁而工作,你首先是“工作”,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才是为谁而工作的问题。其次要有正确的心态——为自己而不是为老板工作的正确的心态。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外行,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鲁西做了十几年的木匠活,他因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天长日久,鲁西对老板说,自己想辞职做一些别的尝试。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他的请辞,但希望他能再帮自己盖一座房子。鲁西自然无法推辞。
鲁西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全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那么严格,他出的活全无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等到房子盖好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鲁西。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你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盖了那么多豪宅华亭,最后却为自己建了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言而喻。你是不是也为鲁西的行为以及结局感到惋惜?但是让我们回头反思一下自己,自己有没有做过像鲁西一样的蠢事呢?如果你是为了理想,为了让自己活得有实实在在的价值、被他人和社会认可、为了没有白活一生而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份薪水而工作,那么你就不会有鲁西这样后悔的机会,而你的人生同样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因为你的人生已经确立好了大的方向,在你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奋斗的时候这个目标会越加明确,这样你就不会感到迷失在工作堆中,找不到方向,从而更好的指引你前行。
另外,要分阶段给自己确定目标。我们往往是在爬坡的时候,感到干劲十足,充满激情;当爬上山顶的时候,反而觉得迷茫。所以职场上有必要在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这样总是觉得有方向、有动力、有奔头,有助于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集中精力,紧盯目标
既然已经为自己的人生画好了地图,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集中自己的精力,紧紧盯住目标不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每个人都会遇到事业的低潮,但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期望上天垂怜能改变命运,殊不知如果心中没有希望、眼中看不到阳光、对生活无所热爱、对朋友无所忠诚,那他怎么会战胜困难和挫折,怎么会取得成功?
卢梭说过,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会成功。
在央视的《人与自然》的节目中,曾经有这样一个镜头:在非洲马拉河的两岸,青草鲜嫩,一群群羚羊在那儿无忧无虑地享受。这时,一只非洲豹悄悄地隐藏在草丛中,准备向羚羊发起进攻。它悄悄地向羚羊逼近。突然,羚羊察觉到了危险的降临,立刻开始四下狂奔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