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正,而以胜惑人之心也。”这就是说,事情不易了解的原因,是由于它隐藏迹象,把私心掩盖起来而显出为公的样子,把邪恶装饰成正直的样子,而且以必然的胜利去迷惑人的头脑。说明人的奸恶之所以难以辨识,是由于有正直、忠诚、善良的外表作掩护。
(2)“凡有才名之士,必遭险薄之辈假以他事中伤。始乎屏弃,卒不得用”。也就是说,凡是有才能的贤人,必然要遭到阴险浅薄之类人的恶意中伤。起初被迷惑而遭冷落,而最终得不到使用。说明因奸佞之人的无事生非造谣中伤,使得贤才难以被识别而加以使用。
(3)“潜伏着的感情和隐藏着奸诈,是很难从一个人的外貌了解到的。”所以古人说“伏情隐作,难以貌求”。同时也说明了“人之深者有两种。一日深沉。如纳言自守,容人忍事,内外分明,外边浑厚,不露圭角,不呈才华。此德之上者。一日奸深。如闭口存心机,深挟诈,形迹诡秘,双目斜抹,片语斜锋。此恶之尤者,切不可以深沉君子,与奸深并观也。”这就是说人的所谓“深”,有两种情况。一是深沉。其表现为少言语而守本分,能容人忍事,内外分明,待人处事浑厚而不逞强,不炫耀才华。二是奸深。其表现为缄口不言而心藏杀机,阴诈深藏,行为诡秘,双目斜抹,说话阴阳怪气。前者是最有道德的贤才,后者是极为险恶的奸人,所以切切不可将二者混淆,等同齐观。可是,在人际交往中,二者则经常混淆,造成贤佞难辨。
(4)“贤人必为国计,而不肖者专为身谋。为国计者必恃至公,故言直而援少;为身谋者专挟己私,故喻巧而援多。”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即品德高尚的人必定一心为国,品质恶劣的人专为自己盘算。一心为国的人必定是从最大的公心出发,所以说话直来直去,支持他的人就少;为自己盘算的人必定从私利出发,所以说话曲折巧妙,支持他的人就多。这进一步说明,奸与贤的界限虽是清楚的,然而,要识别也不是一件易事。
对于佞奸者来说,是因其能以假象蔽其真象,以外表又掩其内心的奸诈,且其谋深术巧,使人迷惑而难辨识。
《吕氏春秋·疑似》指出,物之相似最能迷惑人,它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辨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这是说,相似的事物最能迷惑人,石似玉,玉工难以辨其真伪;剑似吴干宝剑,铸剑师也难识其优劣;博闻善辨的人似通而实不通,足以惑人而误事,这是贤明君主所虑的。历史上不少亡国之君自恃见识超人而独断独行,其左右也顺其意投其所好,因而被视为心腹忠臣,正是其君似智而实不智,其臣似忠而实佞奸,致亡国亡身。最典型例子,就是明崇祯皇帝及围绕在他左右的那班佞臣。崇祯认为他是英明之主,臣下无人超过他,他的旨意就是真理,与他相左的视为庸才,或逆臣,一直至死都认为明亡咎不在己,而是在于群臣无能。他相信的都是对他听话、奉承的宦官和佞臣。正是这些似智、似忠的君臣甑送了明王朝。但这位似智的崇祯皇帝,他跟其前几代的只想享乐连朝也不上的皇帝确有点不同,他日夜操劳,好像有作为的贤君,故能迷惑人,因而不少人为之惋惜,认为他非亡国之君,而处于亡国之时。
奸佞之人能使人不知其奸诈,是因其用心险而术巧,对此,《元史·列传四十五》有精辟的论述:“奸邪之人,其用心也险,其用术也巧。惟险也,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也,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其谄似恭,其奸似直,其欺似可信,其佞似可近,务以窥人君之喜怒而迎合之,窃其势以立己之威,济其欲以立己之爱,爱隆于上,威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上莫之知。”明严嵩就是这样用心险而用术巧的奸佞人物。严嵩其人无才略,他最大的本事是巧于婿上,窃谋权利。世宗即以信道求仙著名的那位嘉靖帝,他虽昏庸,却自以为高明,凡拂其意的,不是廷杖,即杀戮;对严嵩则另眼相看,因严嵩善写“青词”,并作文为嘉靖歌功颂德。严嵩百事顺嘉靖意,照其意旨行事,故得人阁参与政事。严嵩虽年过六十,精神焕发,勤于政事,日夜在内阁值班,连家也不回。嘉靖大为赞赏,赐其银记,文曰:“忠勤敏达。”严嵩害人不露痕迹,被害的人也不知被谁所害。凡比已位高的,严嵩表面对他很恭敬,宰伺其过害之,取其位而代之。崇祯居深宫,大臣难得谒见,只有严嵩得亲近,旨意由他代下,因此他能一手遮天,权倾天下,结党营私,大受贿赂,是当时最大贪官。嘉靖对他长期信任而不疑。严嵩之能遂其奸,采取的手法都一样,即前所说“窥人君之喜怒而迎合之”而已,因而“爱隆于上”,“毒被天下而上莫之知”。
佞奸难辨是因其心险而术巧,而贤者难识是因其忠而直,故不为庸主暴君所喜欢。《元史·列传四十五》谈及知贤之难,是由于有下列几种情况:一、贤者不遇时,或无人推荐,因而隐居不出,必然不为世人所知。二、人君知而召之出仕却,却不重视,待之如奴仆;或待之以礼,而言不见用;或用其言,而急功近利,且使佞人参与。因此,难以发挥贤者的作用,也就不为其君所赏识。三、贤者不为所知,也是因为:人君居于高位,喜听别人的过错,而不喜人说自己的过错,所行是务快己心,而不是务快民心,贤者为公为民必然进谏以纠正其错误,这就使其君很不高兴,不会得到赏识而重用,也因此,君臣就难于相处。而拒谏喜谀的人君,其左右必多佞人,他们最忌贤者,必然大肆诋毁、多方陷害,正直的贤者不获罪杀头已算万幸,又何能发挥其才能为国为民做好事呢?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故贤人难知难任。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可算是我国古代识人高人一筹的人。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在齐桓公、晋文公、宋襄王、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位霸主中,从实力、人力和功绩等综合起来比较,大概就以楚庄王为最强。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三年不鸣不飞”的故事。
庄王即位三年,却从来不曾关心过政事,每天只是饮酒作乐,不分日夜地游玩。他还贴出了布告说:“谏者处死刑”。
于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地就这样一年过去,两年过去。臣子中有许多人也暗自庆幸着君王是个好逸乐之人;于是这些臣子也陪着他一同玩耍、十分愉快。不过,也有一些对庄王不以为然、不愿随之沉沦的臣子。
某一天。重臣伍举抱着被诛杀的决心,来到庄王面前。当时,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的丽人,右手搂着越国的美女,带着轻微的醉意接见他。“臣万分惶恐,希望告诉王上一些话。”
“你难道不知道我已昭告天下‘谏者处死刑’吗?”“其实,臣只是想说个谜语给大王猜猜。”“哈哈!是谜语啊!那就没有关系。你说说看吧。”“是这样的:山丘上有一只鸟,栖息在那儿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它不飞也不叫。请问它是只什么鸟?”庄王听了以后,就回答他说:“它虽然三年不飞,但却可以一飞冲天,它不鸣则已,一鸣则天下惊,你说的话我都明白,退下去吧!”
庄王严肃的表情一过,代之而起的,又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之后,庄王依然没有改变,而且玩得比以前更过分了。
这一回,一名叫做苏从的重臣出来了。他与伍举不同的地方是说话向来直来直往,毫不留情面。这回他是冒着被处死的危险,打算向庄王进谏。庄王见苏从来谏便再三地叮嘱他:“你应该知道我那个‘谏者处死刑’的布告吧!”苏从回答说:“如果能唤醒沉睡的君王,我这区区小命,就算是牺牲掉又如何!”庄王原来就在等待,看谁会对他提出强烈的意见。现在,时候到了,他突然停止游乐,重新整顿起国中政事来。庄王首先就由人事上开刀,当初和他一起游乐的数百名臣子全部加以处分,并启用新人。另外则把国事委任于伍举、苏从二人。由此可见,庄王实际上故意沉迷于玩乐,然后趁机安安稳稳看臣子的表现如何。等到他弄清楚了谁是可造之材、谁是不可靠的人,就当机立断调整人事,从而巩固了政权和国家的基石。庄王可谓一代英杰。
用人应注重实效
曾国藩指出,人才必须放在艰难的环境中考验,用人应当注重实效。遇到有道员缺空,加以任用。要是能让他马上开展工作,更有裨益于军务。
曾国藩认为:要达到“知人善任”,注重实效的目的,一要“轻言重行”,二戒以貌取以。要知人,更看其实践,即要衡量其人如何,主要要看他在实践中的表现。可以用花言巧语与骗人,但要用实践去掩盖自己的虚诈面目的人,虽然动作也可骗人于一时,但不可能长久,其真面终将暴露。
历史上无数知人善任的事实说明,实践是知人的标准。人才只有放在险境中考验,才能看出他的实际能力,对有能力的人,应当马上让他开展工作,因为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更深刻地识人、知人。
知人善任,在国外也受到普遍的重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美国汽车大王艾柯卡领导企业的切身体验。艾柯卡说:“我见过许多比我精明的人和许多对汽车行业懂得比我更多的人。然而,我已超过他们。为什么?因为我厉害吗?不。待人粗暴而轻率的人成功的日子是不长的。”这句话无疑就说明了用人当贵以实效。
在讲话时,艾柯卡特别注重针对听众的心理。他说:“使用听众自己的语言同他们讲话是重要的,这件事如果做得好,他们会说‘上帝,他说的就是我想的’,他们一旦开始尊重你,就会跟你到底。他们跟随你的原因不是因为你有什么神秘的方法,而是因为你在跟随他们的想法。”
他尽力鼓励别人提出哪怕是超出他们实际能力的想法与建议。在别人拿出具体办法前,他尽量做到不去干预和影响他们的设想。他还习惯在与下属交谈后,让对方将所谈的意见或建议写成书面文字,使这些想法具体化,以弥补口头交谈之缺陷,防止自己被仅仅是娓娓动听的言辞打动而采纳了不成熟或不切实际的意见。
艾柯卡在工作中,十分注重保护下属的积极性,例如当某位下属的意见未被采纳时,他总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建议是有效的,只是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即时实现,以鼓励下属今后提出新的建议。当需要对下属进行表扬或批评时,他奉行这样一条原则:“假如你要表扬一个人,用书面;假如你要使他难堪时,用电话。”书面表扬能体现郑重和对成绩的充分肯定。当下属工作中出现失误时,过分的难堪则会大大挫伤乃至毁灭他们的积极性。
艾柯卡在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时,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而当他离开福特公司到克莱斯勒公司任董事长时,这批人纷纷拥向克莱斯勒,他们放弃了福特的优厚待遇,谢绝了福特的一再挽留,而甘愿和艾柯卡一起冒风险,尝艰辛。由此可见,艾柯卡的知人善任和人际交往的特殊魅力。艾柯卡说:“我设法寻找那些有劲头的人,那样的人不需要多,有25个我就足以管好美国政府。在克莱斯勒,我大约有12个这样的人。使这些管理人员具有的力量就是他们懂得如何用人和发动人。”
在生意场上,更要注重用人以实效。常言道:“生意好做,伙计难找。”伙计不易找,运筹帷幄,独当一面的将相之才就更难求了。
美国著名的百货公可萨耶·卢贝克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理查德·萨耶是靠做小生意起家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后生意能做得那么大。他一生最大的长处,也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善于发现和起用人才。
萨耶起初在明尼苏达州一条铁路上当运送货物的代理商。这种代理商的共同的烦恼,就是有时收货人有嫌货不好,拒收送到的货物,代理商若再将货物带回,就得倒赔一笔运费。萨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新招——邮寄。这样不仅退货率大为降低,也为买主增加了便利。这种“函购、邮寄”的方式,在辽阔的新大陆上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他的生意必须扩大规模,否则,别人利用他创造的这种经营方法,很可能赶到他前面去。他饱尝了“伙计难找”的苦衷,挑选了将近五年,终于在一个夜晚,这个注定要在萨耶的命运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人,自己骑着马走来了。
他叫卢贝克,到圣·保罗去买东西,不料中途迷了路,这时已经饥肠辘辘,人困马乏。在皎洁的月光下,正在徘徊散步的萨耶看着卢贝克,对他的仪容外表顿生仰慕之心。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他邀请卢贝克到他的小店中休息。两人一见如故,困顿全无,直谈到东方破晓。
“我觉得你的想法非常的好,只要经营得法,一定前程远大”。卢贝克热情地说。
萨耶沉默了,心中翻腾得厉害。他隐约感到,他日夜寻觅的那个人已经出现了,但又不便造次,吞吞吐吐地说:“我有句话,实在不好开口,我想,既然你觉得这一行很有前途,何不参加进来,我们一起经营?”
两人默默相视,然后,隔着桌子热烈地拥抱在一起。以两人姓氏为名的世界性的大企业“萨耶·卢贝克公司”在拥抱中诞生了。
两人密切合作,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公司第一年的营业额就比萨耶独自一人时增加将近十倍,达40万美元。第二年的发展更快,这种发展速度不仅为二人始料未及,而且使他俩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了。
“也许我们都是中驷之才”,萨耶苦笑着说。
“是啊,这话我早想说了,就怕泄了你的气。”卢贝克说,“我们何不请一个有才能的人参加我们的生意?”
萨耶一直把当年发现卢贝克视为一大快事,对他的这个建议一拍即合。“好吧。我们为我们的生意找个老板。”
为上百万元的生意找个经营人,实在比找伙计困难多了,他们不久就感到了灰心。这种将相人才,实在是天才人杰,本来就是很稀少的;即使真有这种人才,恐怕也早被别人拉走了。萨耶和卢贝克几次三番地谋划,决定开阔视野,到一般的小商人中去寻找。这也是因为大公司的经理一般不屑于经营他们的“杂货铺”。而在平凡的人物中选拔适当人才委以重任,他一定会尽全力报效;不会像重金礼聘的知名人物,即使请来了,也只是抱着“帮帮忙”的心理。
一天,萨耶下班回家,看见桌上放着一块他妻子新买的布料,心中很不高兴:“这种衣料我们店里有的是,干吗要去买别人的?”
“我高兴嘛,”妻子任性地说:“料子不算太好,但花式流行。”
“我的天!”萨耶嚷起来,“这种布料去年上市以来,一直卖不出去。怎么会流行起来?”
“卖布的说的。”妻子坦白了,“今年的游园会上,这种花式将会流行。”
妻子告诉他。在游园会上,当地的社交界最有名的贵妇瑞尔夫人和泰姬夫人都会穿这种花式的衣服,而且还不许萨耶把这个情报说出去。
萨耶对女人在服饰方面这种“不甘人后”的一窝蜂心理早就习以为常,那两位贵妇可以说是当地妇女时装的向导,女人们对她们心目中向往仰慕的女人,更会盲目地跟着学样。
“这个情报,是谁告诉你的?”萨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
妻子支吾了半天,吐露了真话:“卖布的告诉我的,不过,他叫我不要再告诉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