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谢了她,慢腾腾地爬上楼,走进房间。曾为房间注入生机的香气已经消失,木犀花香已经离去,代之而来的是死气沉沉,发霉家具老朽、陈腐、凝滞的臭气。
希望犹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他顿觉信心殆尽。他坐在那儿,看着咝咝作响的煤气灯的黄光。他就这样呆呆地看了一会儿,然后站起来走到床边,把床单撕成长条,然后用刀刃把布条塞进门窗周围的每一条缝隙。所有的缝隙都被密封严实以后,他关掉煤气灯,却把煤气开足,然后感激不尽地躺在床上。
按照惯例,每晚麦克库尔夫人都要拿罐子去打啤酒。她取酒回来,和珀迪夫人在一个地下幽会场所坐了下来。这是房东们聚会、蛆虫猖獗的地方。
“今晚我把三楼后间租了出去,”珀迪夫人说,杯中的酒泡圆圆的,“房客是个年轻人。两个钟头以前他就上床了。”
“嗬,真有你的,珀迪夫人,”麦克库尔夫人羡慕地说,“那种房子你都租得出去,可真是奇迹。那你给他说那件事没有呢?”她说这话时悄声细语,嘎声哑气,充满神秘。
“房间里安起家具,就是为了租出去嘛。”珀迪夫人说,她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我没给他说那事儿,麦克库尔夫人。”
“可不是嘛,我们就是靠出租房子过活。你这样做一点错也没有,夫人。如果知道这个房间里有人自杀,死在床上,谁还来租这个房间呢。”
“当然嘛,我们总得活下去啊!”珀迪夫人说。
“这话不假,夫人。我帮你把三楼后间收拾规矩才一个星期吧。那姑娘竟然用煤气把自己弄死——她那小脸蛋儿多甜啊,珀迪夫人。”
“可不是嘛,都说她长得俏。”珀迪夫人说,既表示同意又显得很挑剔,“惟一的缺点,就是她左眼眉毛边上长颗痣。再来一杯,麦克库尔夫人。”
误会
——[美国]马克·吐温
我在车站找座位,遭到了列车员的抢白。 正当我大感委屈之际,一个黑人茶房却对我大献殷勤。后来弄明白,这只不过是一场误会。
几年前,我由于要到东部去,中途须在纽约萨拉曼卡换乘卧车。我到时,车站里早已挤满了人,他们一窝蜂涌进了卧铺车厢,挤得车厢里几乎水泄不通,而且人声嘈杂,尘埃飞扬,这份罪可真够受的。这时,我问票房里一位青年人我能不能买到一个铺位,他粗暴地回答“没有”,一听到他的咆哮声,我不由得心惊肉跳,心里极不舒服,因为这种语调极大地挫伤了我的自尊心。我只好走开了,又去苦苦哀求另一位站务员,问我能不能在一节卧铺车厢里弄到哪怕是一个破旮旯儿都成。哪知,他也气呼呼地嚷道:“没有,你别做梦啦,哪有旮旯给你留着,好了,别再烦我,走开!走开!”说完,他转身就走了。这时我的自尊心又一次受到伤害,简直到了没法儿说的地步。我心里是那样生气,所以我跟我的朋友说:“要是这些混蛋知道我是谁的话,他们会马上……”刚说到这里,马上被我的朋友打断了。“不要说那些,”他说,“要是他们果真知道你是谁,你应该知道结果,即使车厢里早已座无虚席,他们照样还是帮着殿下弄到一个空位儿。”
话虽这么讲,但对改变我的处境也还是一无用处,但是,恰好就在这当儿,我发现照管卧铺车厢的一个黑人茶房两眼一个劲儿瞅着我。我看见他黑黝黝的脸膛上顿时笑眯眯起来。只见他一边在与那穿制服的列车员低声交谈,一边还向我频频点头,显出谦恭的神色。一会儿,那个黑人茶房急冲冲走到我身旁,而这个列车员却径直向前走来,瞧他那种殷勤客气的劲儿仿佛从每一个毛孔里渗透出来。
“您需要哪些服务?”他开口问道,“您不是想在卧铺车厢里找一个铺位?”
“不错,”我说,“还得劳你们帮帮忙。做了好事——总要得到好报吧。”
“现在我们只有豪华的卧铺包厢,”列车员恭敬地说道,“里面有两个卧铺和两只安乐椅,您随便使用。喂,汤姆,把这些手提包搬上车去!”
最后,他十分郑重地举手碰了碰帽檐,以示对我恭敬。我和我的朋友于是就在那个被称为汤姆的带领下向豪华卧铺走去。我可忍不住真想跟我的朋友说上几句话,但我还是按捺住了,心想,等着瞧吧。汤姆把我们安排在那个豪华的大包厢里可真是舒服极了。接着,汤姆就低头哈腰、满脸堆笑地说:
“现在,您先生大人还要什么服务吗?我都可以给您办到。您尽管说,没关系的。”
“今儿晚上9点钟,我要用一些热水和一大杯热酒,行吗?”我问,“你知道苏格兰潘趣酒该温到什么程度吗?”
“好的,先生,您放心,这完全可以给您办到。到时候我亲自给您送来。”
“噢,那很好,不过那盏车灯挂得实在太高啦。你可不可以给我在床上放上一支大蜡烛,让我看起书来舒服一些?”
“那不成问题,先生,这很好办,我会亲自把蜡烛安放在那里,让它整夜亮着不熄。先生,您还有别的吩咐吗?不要客气,尽管对我讲就是了,好歹也得给您办到。嗯,就是这么一回事儿。”说罢,他就不见影儿了。
黑人茶房走后,我脑袋往后微微翘起,大拇指勾住袖子口,朝着我的朋友笑了一笑,轻声地说:
“嗨!朋友,到现在你应该说些什么?”
我的朋友似乎没有回答我问话的意思,他在想别的事。不一会儿,一声门响,那张黑黝黝的笑脸突然破门而入,紧接着是下面这一段话:
“上帝保佑您,先生大人。我一下子就把您给认出来啦。我跟那个列车员全说了。上帝啊!我两眼瞅着您,我一下子就把您给认出来啦,哈,哈!”
“是这回事吗?”我边问边把加了四倍的小费递给了他,“请问我究竟是——谁呀?”
“吉尼尔——麦克勒兰一个大富翁。”说完,他又不见影儿了。
被盗去的情书
——[美国]爱伦·坡
警察局长乔治为了找到公主的情书,派人几次搜查勒布伦的家,结果一无所获。迪潘却只探望勒布伦两次,就取回了那封情书。
一天下午,我和我的朋友迪潘正在他的居所里的火炉旁抽烟聊天,正谈得高兴的时候,迪潘的老友——当地的警察局长乔治先生来了。
乔治坐下来,一边抽着烟,一边说:“发生了一宗奇案……”碰上难题,他常常寻求迪潘的帮助。
“但愿不是谋杀案。”迪潘说。
“当然不是,事情很简单,而我却没有办法!”
“什么事啊?能把我们的局长先生也难住了!”
“别说笑了,迪潘。案子是保密的,但我会告诉你,已经许诺了,谁找到那个东西,就给谁五万法郎。如果找不到,我就要被撤职了。”
“是吗?那你说说是怎么回事吧。”迪潘说。
“是这样的,公主收到了一封重要情书。发信人在信封背面写上他名字缩写的大写字母‘S’。
“公主拆开信正在看,伯爵夫人杜瓦尔进来了。她是个以传播别人隐私为乐的妇道人家,是个‘新闻’小广播,公主不想让她看到信,就连忙把信塞进信封去,放在桌面上。
“不久,勒布伦先生进来了。他是政府的一个重要官员,也是个讨厌鬼,经常耍花招捉弄人。”
“我认识他,”迪潘说,“他很精明。”
“嗯,勒布伦见桌面信封上的大写字母‘S’,就猜出了公主的秘密。趁着谈兴正浓,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装作看着,然后放在桌上公主的书信旁边。三人天南地北谈个不休。
“在告辞时,勒布伦玩了个移花接木的花招,把公主的信当做自己的信拿走了。公主见了,却又不能说什么。”
“奇怪,为什么不能呢?”我问。
乔治答道:“还不是因为那伯爵夫人!如果公主制止他,他准会说:‘啊,你是说这信吗?真对不起,我看见了,是S寄来的。’这样,伯爵夫人就开始广播了:‘你们听说没有,公主有情人啦!他的名字叫‘S’。”
迪潘说:“可恶的妇人!”
乔治接着说:“勒布伦有了这封情书,就等于抓住了公主的把柄,这样,公主就不得不支持他。”
“你找过那封信没有?”迪潘说。
“我的人已经全面搜过勒布伦的家。你知道,这件事必须暗地里进行。但很走运,他晚上常常不在家,佣人又另住一间房子。我们连续搜了好几个晚上,但是一无所获。”
“信大概没有放在他家里吧?”我说。
“一定在,”迪潘说,“勒布伦用它来要挟公主,要随时都能用得上。”
我又说:“也许他随身放在口袋里。”
乔治答道:“这种可能已排除了。我的人两次化装为‘贼’袭击了他。搜查他的衣服,拿了他的钱,却不见那封信。”
“你的人袭击他!”迪潘嚷道:“你这么做不太合适吧!乔治!他并非傻瓜。他会想到警探要以某种方式搜查他的。”
乔治笑着说:“我们早已想好了对策,就是:捉贼,还钱。”
“那你们是怎样搜查他家的?”迪潘问。
“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查遍了,桌椅的上上下下,书桌书柜的里里外外,墙壁和地板,院子的石板缝,藏酒的地窖,甚至连桌腿台面都拆下来检查过。另外,还用长长的钢探针,插进床铺椅垫和其他柔软物件中去,结果依然是两手空空。”
迪潘陷入了沉思。我和乔治也只是静坐不语,一味抽烟。最后,乔治要走了,他问迪潘:“喂,老朋友,能给我什么好建议?”
“再去全面搜查他的家。”迪潘终于又说了。
“现在还有这个必要吗?”乔治问,又说,“信肯定不在他家。”
“现在只能这样做,不然,你可以向政府告他,说他盗窃信件,犯了法。”
“这个办法我也想过,但行不通,因为公主不想把此事公开化。”
“你能述说一下信的大意吗?”迪潘问。
“可以。”乔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说了信和信封的大致内容。
最后,迪潘说:“先照我说的试一试吧!”
三周后的一天傍晚,我和迪潘也是正在火炉旁抽着烟,乔治又来了。
我问:“乔治先生,那封情书找到没有?”
“没有。我们已照迪潘的高见,再次搜过勒布伦的家了。”乔治叹了一口气,又说,“情况日益严重,我的职位恐怕保不住了。”
迪潘吐了一口烟,待缕缕烟云飘散以后,才不慌不忙地说:“你把那五万法郎的赏金交给我吧,我把信交给你。”
顿时,我和乔治都惊愕得张口结舌,都望着迪潘,半天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乔治才如梦初醒,伸手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个又大又厚的信封,不声不响地交给迪潘。
迪潘接过钱,数了数,走近书桌,开了抽屉锁,把钱放进去,然后又从里面拿出一封信来,交给乔治。
乔治用颤抖的双手打开了信,看了一看,像触电似地从座椅跳起来,冲出门外……
迪潘说:“怎么说呢?这里的警探是很尽职尽责,也很聪明,但就是过于循规蹈矩,缺乏想像力。
“他们从不想像一下别人的思维活动,用老办法对待一切问题。没头没脑的人偷了东西,警探几乎无所不破。然而,要是精灵鬼作案,他们会一筹莫展。”
“你是怎样得到这封信的?”我急切地问。
“一天早上,我去探望勒布伦,临时戴上一副墨色眼镜。我推说眼睛有毛病,请他介绍眼科名医。趁着谈得投机之时,我仔细察看了他的房间。”
“噢,这是你戴墨色眼镜的原因。”
“很对,”迪潘说,“他正在埋头翻他的通讯录,找他熟识的医生的地址。嗯……靠窗的地方,有张大桌子,放着报纸信件和几本书;两张小桌上啥也没有;一个书柜,六张椅子,几幅图画……这些东西,无一使我感兴趣。后来,我的视线移到壁炉上,只见到……”迪潘停了下来。
“快说,你看见了什么令你感兴趣的东西?”
“壁炉旁边有个普普通通的信插架子,用一根脏绳挂在墙上一枚生了锈的钉子上。”迪潘一边说着,一边拿出香烟点上了火。
“信插架上有什么东西吗?”我问。
“有两三张明信片、一封信。信封很脏,而且破皱了。我看了看上面写着的地址,当然,和乔治说的大不相同,连信封规格也不一样大。但我料定,那一定是我要寻找的那封情书。”
“你的意思是勒布伦把信封换了?”
“一定是这样的,换个信封多简单。”
“这么说,勒布伦根本没有把信藏起来!”
“对警探来说,”迪潘说“已经藏得很巧妙了。”
“那你又如何把信取回的?”我问。
“我自有办法。在告辞的时候,我把金烟盒留在他的桌子上。第二天早上,我又去探望勒布伦并顺便拿回金烟盒。我跟他聊了几分钟后,街上一声枪响,接着传来有人呼喊、跑步的声音。
“勒布伦走向窗口,伸出头去看看发生什么事情。我则走近信插架,拿出那封信,放进口袋,然后把我预先写好的一模一样的信放进去。然后,我也走近窗口去。”
“街上有什么变故吗?”我还是不明白。
“是有人玩旧枪走了火,由于没有子弹,因此也没人受伤。警察赶来处理了此事。这时,我也离开了勒布伦的房子。半个钟头以后,我见到了那个打响旧枪的人,给了他一百法郎。这一切都是我安排好的。”
“啊……”我彻底醒悟过来。
胸中的蛇
——[美国]霍桑
埃利斯顿与妻子离异后,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他为过去的放荡生活感到内疚, 为可怕的悔恨所折磨,又苦于无处发泄,最终演变为精神分裂症。
“他来啦!”街头一群孩子嚷嚷着,“胸膛里有条蛇的家伙来啦!”
赫基默尔正要走进埃利斯顿家的大门,孩子们的喊声留住了他的脚步。马上要与昔日的朋友相见了,他却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仅仅阔别五年,青春时代的好朋友,却变成一个为幻觉所苦的病人,或者说是可怕疾病的受害者。
“他胸膛里有条蛇!”年轻的雕塑家重复道,“一定是他,世上除了我,恐怕再也没有人有这样的好朋友了。唉,可怜的罗西娜,愿上天赐我智慧,顺顺当当地完成这趟使命!女人的信念真是坚强,因为你的信念,上天才给我一次机会。”
这么想着,他伫立门首,静候那位被他人以这么奇怪的方式宣告来临的人露面。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位骨瘦如柴、病容满面的男子,头发又长又黑。走路时好像在模仿蛇的动作,在人行道上摆过来摆过去,做波浪似的曲线运动。赫基默尔暗想,要么是他的精神,要么是他的肉体,发生了蛇变成人的奇迹,蛇的本性仍被人的面目遮掩,只是遮掩得不够完美罢了。
这么说也许太离奇。赫基默尔注意到,此人苍白病态的面色还有点儿发绿,令人想起一种大理石,从前他自己就用这种大理石雕过一尊妒嫉女神头像,当然头像上少不了蛇一般扭曲的鬈发。
被蛇附身的人走近大门,没进门却突然停步,他亮闪闪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雕塑家同情而沉着的面庞。
“它咬我!它咬我!”他叫着。
顿时一阵嘶嘶声清晰可闻,但这声音是源自状如疯子的嘴,还是真有条蛇在发声,难以确定。但这已使赫基默尔从心底打了一个冷战。
“乔治·赫基默尔,认识我么?”这个不幸的人问道。
赫基默尔当然认识他。但雕塑家要从眼前这个人的形象中找出罗德里克·埃利斯顿的特征来,还需要通过用粘土塑造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人脸获得直接与实际的认识。眼前的这个人与他从前的那个朋友差距实在太大了,然而的确是他!想到自己在佛罗伦萨逗留还不到五年,这位一度神采奕奕的青年,就发生了如此可憎可怕的变化,着实令人惊异。这变化既已成事实,不论是怎样演变而来,其过程肯定都是痛苦难耐的。雕塑家感到无法言传的震动,但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想到表妹罗西娜。这位典型的温柔女性,却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么个似乎被天意剥夺了人性的家伙永远联结在一起。
“罗德里克!”他痛心地喊叫道,“我听说过这件事,可我的想像与亲眼所见相去甚远。你遭到了什么不幸?怎么弄成这副样子?”
“哦,不值一提!是条蛇!是条蛇!世上最普通的东西。一条蛇盘踞在我胸膛——就这么回事。”罗德里克·埃利斯顿回答,“可你的胸中又如何呢!”他极其敏锐且洞察一切的目光直视雕塑家的双眼,雕塑家还从没福气被人这样看过。
“纯洁健康,什么也没有。凭我的忠诚和良心发誓,凭我心中的魔鬼发誓,这可是个奇迹!一个胸中没有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