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5月31日,以色列和叙利亚在军事工作组会议上签订了双方军队脱离接触的协定。协定规定了隔离区和该区两侧的有限军队和军备地区,并且要求建立一支联合国观察员部队监督该协定的执行。于是,安理会在当日通过了第350号(1974)决议,授权秘书长采取必要步骤,立即建立“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UNDOF)。从6月起,该部队进驻位于叙利亚和戈兰高地的叙以脱离接触区,执行监督双方执行协议任务。在联合国的努力下,这一地区终于实现了停火并逐渐走向稳定。
二、联合国与黎巴嫩、也门内战
在中东地区,黎巴嫩是唯一的一个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有的国家,两大教派的对立及教派的长期纷争,使得黎巴嫩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内乱不断。虽然1943年各教派根据当时各教派的实力达成了分配国家权力的协议,但是由于各教派宗教利益的不同,导致在国家内外政策上不断发生分歧,甚至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国家的分裂为外来势力的插手提供了机会,而外来势力的介入更加剧了黎巴嫩的混乱。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美苏在中东的争夺日趋激烈。特别是苏联在中东地区影响的扩大,使美国产生了极度的不安。为了遏制苏联与中东革命,1957年1月,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要求国会授权他在中东使用武装力量,“如果总统断定有必要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国家以反对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艾森豪威尔宣称:“在中东出现的真空必须在俄国人进来之前由美国来填补”。艾森豪威尔的要求得到了国会的批准。“艾森豪威尔主义”出笼后,以加米耶·夏蒙为总统的黎巴嫩政府在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表示接受。此举立即引起国内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加上黎国内问题成堆,终于引发了一场内乱。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这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巨大反响,黎巴嫩内部也出现了一个阿拉伯联合共和派,该派在黎境内积极进行反政府活动。1958年5月黎国内爆发反对夏蒙政府的武装起义。
内乱爆发后,夏蒙立即宣称从叙利亚有大规模的入侵,黎巴嫩的暴乱受到阿联的支持。他表示必要时将寻求美国的帮助。5月22日,黎巴嫩向联合国安理会控诉“阿联”干涉黎内政,并要求召开安理会会议,讨论他所指控的“阿联煽动黎巴嫩叛乱”的问题。夏蒙的指控遭到“阿联”的否认。5月至6月,安理会两次开会讨论黎巴嫩的指控,并在6月11日通过了瑞典提出的一项决议草案,即第128(1958)号决议。决议的内容包括:第一,派遣一个观察团前往黎巴嫩,其任务是确定有没有人员、武器或其他物资供应非法进入黎巴嫩境内;第二,授权秘书长为此采取必要的步骤;第三,要求观察组通过秘书长向安理会随时提供情报。6月12日,“联合国驻黎巴嫩观察小组”(UNOGIL)成立。6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先后访问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及埃及。秘书长的积极干预和斡旋,促使黎巴嫩局势趋于平稳。
1958年,与美亲善的伊拉克爆发七月革命,阿拉伯民族主义似乎势不可挡。在伊拉克革命的鼓舞下,黎巴嫩再次出现革命形势。面对危局,黎巴嫩夏蒙总统立即要求美、英在48小时内对黎巴嫩进行干涉。7月15日,美国1万4千名士兵进入黎巴嫩,制止了亲纳赛尔派计划中的政变。美国派军对黎巴嫩进行干涉,是为了向阿拉伯民族主义炫耀武力,特别是作为对伊拉克的警告。美国对黎巴嫩的武装干涉进一步把中东陷入冷战之中。美军进入黎巴嫩的当天,应美国代表的要求,安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美国代表声称,美国应黎巴嫩的要求已派遣部队前往黎巴嫩。美国的出兵并非要从事任何敌对行动,而是为了帮助黎稳定局势,协助保持其领土完整和独立。一旦联合国接管,美国部队将立即撤出。美国的行为和辩解立即遭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反对,苏联代表要求安理会呼吁美国“停止对阿拉伯国家内部事务的武装干涉并且立即将自己的军队从黎巴嫩领土撤出”。苏联政府还发表声明,宣称将“保留为维护和平和安全而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利”。7月18日,安理会分别对苏联的提议和美国的提议草案进行表决,结果均未获得通过。安理会的讨论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8月7日,安理会决定召开联大特别会议,讨论黎巴嫩和约旦局势。8月8日,联大特别会议正式召开。8月20日,联合国的十个阿拉伯国家联合向大会提出一项建议草案。建议要求联合国秘书长立即作出实际安排以便在目前情况下在黎巴嫩和约旦的问题上,充分帮助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从而便于外国军队早日从黎、约撤出。该建议获得大会的一致通过。秘书长由此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随后,哈马舍尔德秘书长遍访开罗、巴格达和贝鲁特,与有关国家领导人进行广泛协商,使黎巴嫩国内的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0月,美国军队从黎巴嫩撤出。为了改善与“阿联”的关系,黎巴嫩政府在11月16日要求安理会从议程上取消它所提出的指控。11月17日,黎巴嫩政府通知安理会,基于它同“阿联”友好关系的恢复,请求观察员小组停止活动。于是安理会决定这支观察员小组于12月9日撤出黎巴嫩。黎巴嫩危机的解决是联合国预防外交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危机的解决中,联合国秘书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在反对以色列问题上,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但阿拉伯各国统治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其中埃及、沙特间的矛盾还相当严重。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后,冷战和美、苏在中东的争夺更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组成阿联时,曾邀请其他国家参加。因此也门便加入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由于这三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并不接壤,所以这种联合并不持久。在1961年9月叙利亚新政权宣布脱离阿联之后,也门虽继续保持与埃及的关系,但也使埃及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1963年也门爆发了内战,当时在苏联受过训练的以陆军参谋长阿卜杜拉·萨拉勒为首的一些军官发动起义,他们得到了埃及的支持。而世袭酋长巴德尔拥有沙特阿拉伯的支持。外来势力的介入使也门内战有可能发展成国际规模的更大冲突。该年9月,军官宣布成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并很快得到阿联的承认。10月初,大约有4万人的埃及军队应革命政府的请求前往也门协助共和国同王室势力作战。
面对也门严峻的局势,联合国秘书长专门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报告,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以防止也门内战的扩大化。在秘书长的斡旋下,冲突三方沙特、埃及和也门终于达成和平协议。1963年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9号决议,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立即建立他所确定的观察团,观察团的任务是观察和确认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间脱离接触协议的执行,并监督外国军队从也门撤军。决议要求各有关方面充分遵守秘书长在提交安理会的报告中所确定的脱离接触条款,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该地区紧张局势的行动。根据安理会的决议,由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加纳、印度、意大利、荷兰、挪威、巴基斯坦、瑞典、南斯拉夫等国人员组成的联合国驻也门观察团(UNYOM)从1984 年7月到1964年9月驻守也门履行职责,对于缓和也门局势、改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联合国在刚果和多米尼加维和
刚果(利)原是比利时的殖民地。二战以后,刚果人民争取独立运动迅速发展,出现了四个主要的政治派别。1959年4月,卢蒙巴组织八个政党的代表在卢卢阿堡(今卡南加)举行会议,向比政府递交了刚果走向独立的备忘录。面对人民起义的不断冲击,比利时政府被迫在1960年1月同刚果各政党各部族领袖举行圆桌会议,同意刚果独立,但却提出独立后刚果军队由比利时军官控制,旨在保护比利时与刚果的经济利益。1960年5至6月,刚果举行议会选举,不同政见的党派组成了联合政府,卢蒙巴当选为政府总理、卡萨武布出任总统。6月30日,刚果宣布独立,定国名为刚果共和国。
刚果的正式独立极大地鼓舞了刚果人民,他们立即行动起来驱逐比利时的殖民者。于是,驻扎在刚果的比利时军队向刚果军民开枪射击。7月10日,比利时本国军队借机入侵刚果,进行直接武装干涉。在他们的策动下,7月11日,加丹加省省长冲伯宣布加丹加“完全独立”,脱离刚果。加丹加的独立,刺激了刚果其他部分分离的欲望。为了制止国家的分裂,刚果政府只好向联合国求援。
7月21日,卡萨武布总统和卢蒙巴总理联名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请求联合国立即给予紧急军事援助,保护刚果领土,使之免受他们认为是危及国际和平的外部侵略。刚果政府还要求联合国制止分裂加丹加,并指责比利时通过精心策划的这一分裂,企图控制刚果。哈马舍尔德认为刚果的要求涉及到可能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件,因此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致信安理会主席,要求在7月13日召开安理会特别会议。这是第一次联合比属刚果的简称,以区别于法属刚果(布)。“利”是首府“利奥波德维尔”的缩写。1966年7月1日,利奥波德维尔改为金沙萨。
联合国秘书长直接向安理会发出号令。应秘书长的请求,安理会于7月13日开会讨论刚果问题。7月14日,安理会通过了一项决议犤3号(1960)犦,要求比利时军队从刚果撤出,授权秘书长采取必要的步骤,在同刚果政府磋商之后,向刚果政府提供一切必需的军事和技术援助,直到刚果国家保安部队能按其政府的意见,完全承担其职责时为止。
根据安理会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授权成立了“联合国刚果行动中心”(ONUC,系法文缩写,英文缩小是UNOC)。该中心一方面从事民政工作,另一方面派出了一支国际武装和平部队,即联合国刚果部队。与此同时,秘书长首任刚果特别代表本奇奉命与比利时代表就比利时军队迅速撤离问题举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7月15日,第一批有3500人组成的联合国驻刚果部队的特遣队在刚果首都登陆,并迅速进入刚果的几个重要军事据点。随后,他们分别占领了刚果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机场,基本控制了全国六个省中的五个。到1961年7月时,来到刚果的联合国维和人员共有八个营、约2万名军人和2000名文职人员及技术专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在联合国维和史上是少见的。
联合国维和部队来到刚果后,比利时军队撤离刚果。但是联合国维和部队主要来自欧洲、罗得西亚和南非,他们到达刚果后,不仅不帮助卢蒙巴政府统一刚果,相反却支持加丹加省的独立以及维护欧洲人在刚果的经济利益,保护欧洲人的矿山等,这引起了卢蒙巴的强烈不满。卢蒙巴宣称:“刚果永远不作联合国的殖民地,永远不受联合国托管”。他命令刚果士兵搜查了在刚果的联合国军总部,逮捕和审讯了一些联合国官员。卢蒙巴要求联合国帮助他使用武力制止加丹加的分裂,但遭到秘书长的拒绝。在得不到联合国支持的情况下,刚果中央政府决定自己采取军事措施统一加丹加,但联合国驻刚果部队阻止了刚果军队的行动。8月10日,哈马舍尔德决定亲赴加丹加同冲伯谈判,双方达成妥协。卢蒙巴对秘书长不同刚果政府协商就前往加丹加表示强烈不满,认为此举已破坏了安理会的相关决议,说明联合国已失去了中立性。卢蒙巴还转而寻求苏联的帮助,实现统一,得到了苏联等国的支持。美国据此认为卢蒙巴“是苏联的一个工具”,图谋将其赶下台。刚果事件的发展增加了美苏争夺的背景。
此时,刚果中央政府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亲西方的卡萨武布总统与卢蒙巴反目成仇。在美国的支持下,卡萨武布在9月5日解除了卢蒙巴的职务并宣布解散政府,同时请求联合国部队保护他的官邸并担负起在整个刚果领土维持法律和秩序的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