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均衡装载的战术要求,在吸取美国船坞登陆舰的成功经验和本国“暴风”级舰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法国海军研制成功了该级舰。由于舰上均衡地装载了登陆艇、直升机和登陆部队及其装备,并且增设了一些医疗和指挥等设施,使该级舰可以承担后勤支援舰、母船和医院船的任务。例如,作为医院船使用时,舰上设有2个手术室和47张病床,并可临时加装医院模块,扩大医疗能力。一舰多用是该级舰的一个重要特点。
该级舰主要以坞舱、飞行甲板和机库、车辆舱三种方式进行装载。
坞舱占舰长的3/4,面积为1740平方米。航渡时,坞舱无水,当舰进入或离开锚地时,它下沉3米。目前主要装载步兵与坦克登陆艇或400吨级巡逻艇,暂不装载气垫登陆艇,估计21世纪初研制成功后才能装舰使用。
飞行甲板分为前后两个起降区。前面一个是固定式的,后面可根据需要由坞舱顶上加盖板而成。当这部分舱盖打开时,可允许小艇进坞;当它合上时,便成为活动机坪。这种两用舱盖的应用,是个创新。飞行甲板上设有“萨马赫”直升机拉降装置,最多时能停放7架“超美洲豹”直升机。机库设在舰首上层建筑的后部,可容纳2架“超黄蜂”或4架“超美洲豹”直升机。
车辆舱位于舰首,面积为1360平方米,与坞舱均作为装载大舱,两舱能通过斜坡板连接。舰靠岸时,坦克或各种车辆由舷门进出,或用起重机和升降机将车辆或货物吊入坞舱,然后再输转至各停放部位。此外,在紧急情况下,该级舰最多能运送1600名陆战队队员。舰员和陆战队队员为700人时,自持力为30天。
“惠德贝岛”级登陆舰
为了取代20世纪50年代服役的“杜马斯顿”级船坞登陆舰和装备当时正在研制的新型气垫登陆艇,早在70年代后期美海军已决定建造新型船坞登陆舰“惠德贝岛”级。在1978年海军五年计划中宣布了该级舰的建造计划,计划建造8艘(lsd41~lsd48)。该级舰设计以“安克雷奇”级舰为基础,首舰“惠德贝岛”号于1981年8月动工,1985年2月服役,其余7艘已分别于1986~1992年服役,前3艘在洛克希德造船建筑公司建造,后5艘在阿冯达尔工业公司建造,最后一艘舰的造价为两亿多美元。
老将退休,新兵上场
为了增加载货能力,计划建造5艘该级舰的改进型“哈泊斯费里”级,现已建成3艘,已分别于1995年、1996年服役,第4艘1998年4月服役,均由阿冯达尔工业公司建造。这两型舰有90%是相同的,只是改进型在满载排水量和装载能力上略大些,部分舰体结构作了少量调整。
“积极”的后勤支持
“惠德贝岛”级是美海军最新的船坞登陆舰,是当今和未来一段时间美海军登陆战舰艇主力之一,该级舰的主要任务是在登陆战中运送和投入各种登陆艇(尤其是气垫登陆艇)和车辆,并为登陆艇提供维修服务。
该级舰上装备了被动红外/反辐射的对空导弹和多种小口径舰炮,以及“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尤其是首舰安装了舰自卫系统(ssds),并于1993年进行了试验。该系统能组合和控制传感器和武器(如“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或对空导弹),以缩短该级舰反巡航导弹的反应时间,增强自身的对抗能力。
该级舰上层建筑布置在舰的舯前部,上层建筑后部有宽敞的甲板,舰内有较大的装载空间。因此,总体布置体现了均衡装载的设计思想。在这级舰上能装载登陆部队、坦克、直升机或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尤其是坞舱较大,可容纳4艘气垫登陆艇或21艘机械化登陆艇,突出了以装载登陆艇为主、其他装备兼顾的做法。
“新港”级登陆舰
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美海军提出了“发展20节登陆战舰艇”的计划,要求所有登陆战舰的航速和担任护航任务的战斗舰艇的巡航速度相适应,使整个登陆编队的航渡速度达到20节。要达到这一航速要求,最困难的就是坦克登陆舰。由于传统的坦克登陆舰为了在敌岸直接抢滩登陆,所以吃水较浅,而且舰艏线形不流畅,不利航速提高。为了突破原来的舰型,必须发展新舰型。
“新士兵”的闪亮登场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大量的试验工作,美国海军在60年代末研制出了新型登陆舰“新港”级,共建20艘。于1969年6月至1972年8月先后服役。前3艘由费城海军船厂建造,后17艘由国家钢铁和造船公司建成。
该级舰建成后,有的舰又经过了后期的现代化改装。其中14艘舰参加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目前在役不多。但从长期使用的经验来看,该级舰在舰型上的创新,尤其是优良的登陆装置,反映了美国坦克登陆舰的较高水平,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国家海军的重视。
新造型,新突破
“新港”级采用了细长的舰型,将艏部水线以下线形尖削,以利于提高航速。整个跳板上表面加有等距分布的防滑条,形成了锯齿状表面,以防止坦克和车辆打滑相撞。跳板平时放在甲板上,需要登陆时向前伸出,放到海岸或浮桥上。此时,坦克舱内坦克或车辆通过斜跳板移动到上甲板,再从上甲板经艏跳板下舰登陆。
在船尾设计跳板的好处是可以供水陆坦克等两栖车辆在深水中上下;当与大型登陆艇的跳板接通时,可将坦克等装备从该级舰换乘到登陆艇;如果将艉跳板放下搭到码头上时,可装载车辆。而由于水陆坦克和其他车辆从艉部上舰、艏部下舰进出自如,这对驾驶员操作和指挥也十分方便。
坦克登陆舰
坦克登陆舰是一种大型两栖舰艇,是为输送登陆部队及其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登陆而专门制造的水面舰艇,用于海上登陆战。美国在二战中建造了大量的大型坦克登陆舰。但二战结束后,美国将这些登陆舰大量向外输出。
在船舰的后部两舷装有4个浮箱,浮箱长约25米,宽约6米,容许负重75吨。当海岸的状况不利于直接登陆时,可将4个浮箱连成一条100米长的浮桥。再将艏跳板搭在浮桥上,这样,坦克等装备就能通过浮桥上岸。
“新港”级的成功研制和使用,是美国海军登陆战舰艇20节化的一个重要突破。
“大隅”号坦克登陆舰
1996年l1月18日,日本战后最大的坦克登陆舰“大隅”号缓缓下水。该舰的建成,创下了战后日本海军舰艇史上很多的第一:舰体长度第一;作战舰艇中标准排水量第一;在两栖舰船中,首次采用隐形设计,无前开门,搭载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并装备两座“密集阵”炮。
能隐身的超级大家伙
别看“大隅”号体大身重,但它的隐形效果相当不错:主舰体横断面呈“V”字形,舰首具有较大的前倾斜度,两舷外飘。上层建筑呈倒“V”形型结构,采用向内倾斜角度。这将有助于减小雷达反射波的强度,从而收到了较好的隐身效果。由于排水量和吃水深度增大,“大隅”号的装载量是现役最大的“三浦”级坦克登陆舰的3倍,一次可运载1000名陆战队员、10辆90型主战坦克及数架重型直升机。
身体庞大,作战灵活
“大隅”号舰首不再开门,舰体水线以下部分比较尖瘦,水线以上部分充分向外伸展,从而大大降低了航行阻力,提高了舰艇的航速和适航性能。该舰还在舰尾处设置了升降机井梯,搭载两艘从美国订购的气垫登陆艇;主甲板上配备两部大型直升机和升降机,用来搭载重型直升机。该舰的使用,突破了日海军以往登陆舰单一的抢滩登陆模式,既可凭借气垫登陆艇抢滩登陆,又可以借助舰载直升机实施垂直登陆。
传统登陆舰的舰首近水线位置一般设有大门和跳板装置,主要是为了使坦克、车辆和登陆部队在离敌人最近的岸边直接登陆。这样就要求舰首部位线形肥钝,虽然对于提高舰艇的航速和适航性都不太有利。
“大隅”号在舰首、尾各装备了l座“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该系统射速3000发/分,采用MK140型脱壳穿甲弹,其弹芯由贫铀制成,弹箱的备弹为1000发。由于采用了火控雷达以及脉冲多普勒跟踪雷达等,对目标具有很强的搜索与跟踪能力;系统作战反应时间小于4秒,一次用弹量约200发,作战区域为460~l850米。
目前,日本海军计划再建2艘“大隅”级舰,以替代日海军现役的“渥美”级坦克登陆舰的第二、第三艘“本部”和“根宝”号。
“渥美”级坦克登陆舰的首舰“渥美”号1972年建成入役。该级舰长89米,排水量1480吨,人员编制100人。
“海湾”级船坞登陆舰
英国发展船坞登陆舰历史较长,世界上第一艘船坞登陆舰就是英国人设计的。二战之后,英国研制船坞登陆舰的数量虽然远不及美国,但却有着自己的特点,如“无畏”级船坞登陆舰。但进入21世纪以后,服役已30余年的“无畏”级船坞登陆舰因性能较差,已不适应英国海军海上行动的要求。2000年初,英国海军认真分析了己方参加塞拉里昂和莫桑比克两栖行动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发展一级“海湾”级新型船坞登陆舰,并于同年6月招标。最后,斯万·亨特船舶有限公司和BAE系统公司船舶分公司被选中。
“芒特湾”号和“加廷根湾”号
2001年11月19日,英国国防部与BAE系统公司签订了建造“海湾”级第3艘和第4艘船坞登陆舰的合同。这两艘舰被分别命名为“芒特湾”号和“加廷根湾”号。由于它们没有耽误建造工期,2004年4月,经过为期5个月舾装的“芒特湾”号后来居上,反而成为“海湾”级中第一艘下水的舰。随后,“芒特湾”号船坞登陆舰进行了为期10天的第一阶段海试和数月休整。2005年10月21日,“芒特湾”号船坞登陆舰又进行了第二阶段海试。与此同时,该级第4艘也是最后一艘——“加廷根湾”号成功下水。
英国海军的“无畏”级两栖船坞登陆舰,可谓是登陆舰艇中的长辈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服役至今已有30多年的军龄。本来该级舰在1981年就该退役了,但马岛海战救了它,在完成作战任务后,两舰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
这4艘“海湾”级船坞登陆舰与经过现代化改装的“贝德维尔爵士”号船坞登陆舰一起构成英国海军船坞登陆舰群的主体,将大增英国海上支援力量和两栖战力。“海湾”级舰可运送人员、装备到世界任何海域,并且有能力部署登陆部队。看来,“海湾”级将会在英国海军于2010年前组建的“全球舰队”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