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舰艇又称两栖舰艇,是为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补给品登陆而专门制造的舰艇,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舰艇。一般认为登陆舰艇的最初形态是俄国黑海舰队1916年使用的称作“埃尔皮迪福尔”(希腊文,意为“希望使者”)的船只。这是一种平底货船,吃水很浅,排水量为100~1300吨,适于运送部队抵达海滩实施登陆作战。
“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
“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艇,主要用于运送战斗装备和海军登陆部队先遣登陆分队队员。能在浪高2米、风速12米/秒的海况下平稳行驶,可突破1.6米高的墙形水障。为解决海域登陆问题,俄罗斯在登陆舰艇的制造时积极使用动力支持设备,其中最流行、最实用的就是气垫登陆舰艇。
血气方刚的“超级野牛”
气垫登陆艇可以使登陆能力从常规登陆舰海岸线长度17%的登陆水平提高到78%。苏联海军从1955年开始研制、生产的1232系列小型气垫登陆艇就是这种舰艇,全部由“金刚石”造船公司制造,其中12322型“欧洲野牛”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艇。
战场新宠——强大的作战能力
“欧洲野牛”登陆艇的船体由高强度耐腐蚀铝镁合金整体焊接而成,气垫护栏分两层,按照纵横垂直面的“十字形”来进行隔舱化处理,4台工作轮轴直径达2.5米的拉升设备可自动把船体提升到需要的高度。
上部结构由两个纵隔板分成3个功能舱容,中部为登陆装备舱,设有坦克、战车专用的滚道和进出斜坡,设备舱装配主动力装置和辅助动力装置,登陆队员和乘员生活设施舱内装配有通风系统、空调、供暖系统、声热绝缘层、减振材料结构、生命救护保障系统、大规模杀伤防护设备。
由于“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具有优越的战术技术性能,许多国家对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希腊。2000年1月24日,俄罗斯武器进出口总公司和乌克兰特种出口总公司与希腊国防部签署了出售4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合同,总价值2亿美元。俄、乌各提供2艘。
金刚石造船厂
金刚石造船厂是俄罗斯目前主要的高速艇生产企业,曾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登陆气垫艇。船厂拥有两个面积为2400平方米的车间,一个配有两座起重能力30吨的吊车,另一个配有两座起重能力28吨的吊车,可同时建造多艘70米长和30米宽的快艇。停泊码头长355米。
再次改进,尽显“野牛”霸气
俄海军首艘“欧洲野牛”型气垫登陆艇于1992年建成,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2000年10月24日,根据希腊海军的要求,经过大修和现代化改进后在芬兰湾下水试验,考虑到南部海域盐分较高,更换了专门研制的新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组和气垫,试验成功完成后,于2000年12月20日开始向希腊海军交付。为希腊海军提供的第2艘l180“克法洛尼亚”号在维修和改进后,于2001年1月16日下水试验,2001年8月开始交付。这2艘气垫登陆艇纳入希腊海军战斗编成后,已经参加过多次演习,表现出了较高的战术技术性能,希腊国防部随后又向俄方订购了2艘。
“伊万·罗戈夫”级登陆舰
从6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海军执行从近海防御向远洋进攻转变的战略。在建造各种大型舰艇的同时,于70年代开始研制船坞运输舰。该级舰在加里宁格勒的扬塔尔船厂建造,共建成3艘。首舰“伊万·罗戈夫”号于1978年服役;第2艘舰“亚历山大·尼古拉耶夫”号于1982年4月下水;第3艘舰“米特罗凡·莫斯卡连科”号于1991年5月服役。
科技优势与设计缺陷
俄罗斯“伊万·罗戈夫”级船坞登陆舰的出现,由于其设计新颖和外形特殊,曾引起世界各国海军的普遍关注。该级舰主要具有如下几大特点。
1.功能比较齐全
该级舰能装载登陆艇、坦克、车辆、直升机、人员和其他装备,是一级多功能的船坞运输舰。舰尾设坞舱,能容纳各种登陆艇。坦克舱在坞舱前面,直通首大门,可装载坦克或车辆。上层建筑前后各设1个机库,最多容纳6架直升机,平时只带4架。机库前设有升降平台。由于舰首设有跳板和双扇侧开式首大门,该级舰具有直接抢滩登陆能力。加之舰上配备较多的电子设备,可兼作两栖战指挥舰使用。从舰的功能上看,充分体现了“均衡装载”和“一舰多用”的设计思想。
2.总体布置紧凑
该级舰船体内部主要为坞舱和坦克舱,两者由一个斜坡相连。在坞舱和坦克舱下面布置有机舱、压载舱、弹药舱和燃油舱等。加之舰首设有首门与跳板,与西方同类舰布置不同,反映了苏联在舰艇设计方面的新颖思想。
3.增强了作战能力
该级舰武备较强,主要由对空防御和对岸火力支援两部分组成。气垫登陆艇和直升机在舰上的应用更增强了其能力,前者使登陆范围大为扩展,后者则能够增强垂直攻击能力。
“蟾蜍”级是苏联在1965年开始建造的首批大型登陆舰“鳄鱼”级的基础上发展建造起来的坦克登陆舰。该级舰吃水比“鳄鱼”级要小,易于直接抢滩登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均衡装载的要求,提高了独立作战能力。
“蟾蜍”级共有两个型号,1型和Ⅱ型。1型舰共建25艘,在波兰的格但斯克船厂建成。Ⅱ型舰共建3艘,首舰于1987年动工,1990年5月服役。两型舰主要是武备略有不同,1979年曾出售给南也门1艘。该级舰与“伊万·罗戈夫”级船坞登陆舰一同被认为是苏联两栖战舰艇迈入先进行列的标志。经过90年代的兵力削减,目前在俄罗斯海军中尚有18艘“蟾蜍”级在役。
不过由于该级舰的排水量有限,又几乎集中了登陆战舰艇的所有功能,必然导致每一种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在这艘吨位不大的舰上设前后两个直升机升降平台,减少了甲板面积的利用率。最后,由于首楼和桥楼组成的上层建筑过于高大,很容易遭到敌方的攻击。
“鹿特丹”级突击登陆舰
“鹿特丹”号突击登陆舰是由荷兰皇家斯切尔德船厂设计建造的,在设计上具备随时接战与持续作战的能力,可在远离母港之处进行作战。
一场意外事故后诞生的全新战舰
20世纪80年代,北约会员国除英、法外,两栖作战舰艇多由美国供应其淘汰的舰艇,但在90年代在巴尔干半岛的和平维持行动中,西班牙海军的两栖舰艇发生意外事故,此后西班牙海军认为需要现代化的两栖作战舰艇,并具备大规模部队运输能力。
所以西班牙政府与荷兰海军签订了两栖部队运输舰艇联合开发计划,这个计划来自于荷兰皇家海军的“鹿特丹”级与西班牙皇家海军“贾利希亚”级。整个合作开发计划于1992年6月签订发展备忘录,两国开始投注资金于此开发案。荷兰海军的“鹿特丹”号于1998年成军服役,西班牙海军第一艘“贾利希亚”级两栖船坞登陆舰“贾利希亚”号于1996年5月成军。
和平维持行动
和平维持行动的全名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和平维持行动”是国际社会可以支配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目的是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198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维持和平的作用得到举世公认。
灵活应变的“鹿特丹”号
“鹿特丹”号主要负责执行两栖作战:包括运输、独立发动营级单位进行登陆,进驻海军陆战队的登舰、运输、转乘登陆舟艇、作战与后勤车辆及装备的登陆等;其次是执行和平维持行动,将飞行甲板供反潜直升机起降,或是运输陆、空军的装备与器材,担任大规模伤员海上救护舰等任务。
漂在海上的“医院”
“鹿特丹”号舰上设备齐全的医疗中心也是一大亮点。舰上有由计算机实时监测与控制的病床、手术室,相关设施还有良好的X光机、高温真空消毒器等。其医疗设施可与小型医院相比。在一般作战任务中会有2名驻舰医官、一名牙医官与2位护理军官。在灾害救援与人道救助中,还可再增加12名医疗人员。伤员在被紧急医疗照顾和分类后,接着就直接分送各病房治疗。
“闪电”级船坞登陆舰
法国为保护其海外省和海外领土的利益,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组建了快速部署部队。由于当时估计首批服役的8500吨“暴风”级船坞登陆舰将在90年代后期退役,故法海军迫切需要建造新型船坞登陆舰。为此,在海军1984~1988年舰艇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建造3艘“闪电”级船坞登陆舰的任务。首舰“闪电”号于1986年开工,已于1990年12月服役,第2艘舰于1998年2月服役,均由法国布勒斯特海军船厂建造。第3艘舰目前尚未确定建造与否。
“暴风”级下诞生的“闪电”级
该级舰是“暴风”级的派生型,在用途、装载能力、航速和武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其主要使命是能运载1个机械化步兵团及其有关装备。这级舰建成后,“暴风”级并没有随之而退役,反而进行了延寿与现代化改装,等待新一级船坞登陆舰或船坞运输舰于2004年服役后再退役。这反映了法国与美、英等西方国家一样,自90年代以来特别注重增强两栖作战能力的建军思想。
最勤快的后勤支援
法国海军目前拥有两艘大型“闪电”级船坞登陆舰,第一艘“闪电”号,舷号l9011,在1990年正式服役;第二艘“热风”号,舷号l9012,在1998年正式服役。两艘“闪电”级都是在位于布雷思特法国舰艇建造局的海军造船厂建造,分配到法国战斗海军土伦基地地中海司令部。
“闪电”级用于装甲部队的登陆和支援,使法国海军能够迅速部署一支军事力量。其主要任务是在无准备的海岸上用于步兵和装甲车辆登陆、用于海军军事力量和人道主义任务的机动后勤支援。
随时待命的“移动船坞”
“闪电”级拥有容积达到13000立方米的船坞,能当做一个浮动的船坞使用,船坞里能携带登陆车辆;10艘中型登陆艇;一艘机械化登陆艇和4艘中型登陆艇。可移动甲板能够帮助车辆停车位或舰载直升飞机着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