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储备一年了,连转正都没有音讯,还谈什么干部。”孙红气哼哼地说。原来,一年前孙红就应聘进入了一家商贸公司。根据当时的应聘条件,孙红面试的是“储备干部”的职位,当时的面试官说:“这个职位在公司前景相当好,一旦有机会就直接是某部门的主管。”冲着这个头衔,孙红并未在意,就和公司签署了“人事代理”合同,她一心努力工作,想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干部。
上班后,孙红就被分配到市场部,从街头调查员做起,孙红凭借自己的辛勤工作,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后,就转到了办公室,当起了文员。
孙红虽然拿着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但心中充满着希望。眼看着一年的劳动合同就到期了,孙红向办公室主任打听自己未来的方向。人事主管的一句话让她从头凉到了脚。办公室主任说:“你还储备干部啊,我们部门里都是储干,你看小王、小高,哪个进来不都是作为‘储干’的呀。要想上去,还是要努力工作,只有业务水平提高了,这干部才能做得上。”
原来,办公室内的大部分人当初应聘时都是作为“储备干部”被招入的。所谓的储备干部,和一般的文员没啥两样,是一种障眼法,它迷住了不少求职者的眼睛,这是一种诱人的馅饼,看得到,却永远吃不到。
很多雇主招聘储备干部,其实就是招聘基层员工。一般的职位很难吸引到好的人才,于是,大小雇主纷纷打出“干部牌”。而一些雇主更是别有用心,抓住求职者求职心切的特点,用“储干”的幌子招聘销售人员,甚至从事非法勾当。
有些知名的大企业,招聘职位从前台到经理,惹得众多求职者蜂拥前来。认认真真填好简历,经过三五轮严格的考核筛选后,终于过五关斩六将获得首肯,但却被告之暂时不能入职。求职者此时的失望,恐怕还不如当初就被拒绝的好。
求职者要明白,这些雇主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圈套五:以招聘之名,窃取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有些竞争力比较弱的雇主,由于自身缺乏足够优秀的创意,又聘请不起高水平的设计员,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他们以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面试的过程中,往往会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并以此窃取求职者的劳动成果。所以求职者应聘时,自己首先要有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注意保护个人研究成果,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向雇主展示固然重要,但要学会有所保留,以免被别有用心的雇主利用而造成损失。
林奇和去一家软件公司应聘,这家公司正在招聘程序员、美工等。这家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工作环境整洁,招聘流程正常,岗位提供的薪酬符合市场价位,一切看似都在常理。
林奇和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上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规定的编程语言,时间不限,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只要能完成目标即可,但不能相互交流。在公司会议室里,林奇和与另外8个求职者每个人的试题不同。林奇和无意中发现,看似只是九段程序,其实恰巧能整合成一个项目……
在林奇和他们9个人完成笔试后,竟然没有一个求职者被该公司录用,可想而知,他们9个人的劳动成果就这样被窃取了。
林奇和非常喜欢制作手机铃声。在毕业前,他曾到一家公司实习,同事们都认为他天资聪颖,在手机铃声制作方面是个高手。
林奇和在求职被骗后,决定到南方去打工。在经过几次面试之后,他找到了一个工资和福利都不错的公司,但这家公司要求林奇和在正式上班之前,做一套他们指定的铃声做为最后考核。制作铃声对林奇和来说是小菜一碟,他在一天内就搞定了,他很有把握地发了过去。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公司竟以他做的铃声不合格为由,拒绝聘用他。
林奇和进了另外一家做手机铃声业务的公司,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才明白原来那家做手机铃声的公司,是用招聘的手段来骗取求职者的一些作品。因为每个求职者为了能进入公司,都会竭尽全力。于是求职者得到的测试曲目是各不相同的,这样一次下来,能顶公司员工一周的工作量,而且求职者的用心程度,比在职员工要强好多倍……
那些黑心的雇主以招聘为幌子,收取简历、组织面试,窃取求职者殚精竭虑做出的一份份计划书、策划创意和科研成果。他们除了骗取求职者做的软件编程之外,有的还骗取求职者做的策划方案、骗取求职者设计的图纸、商标等等,这类骗子公司骗的不是求职者的钱,但是他白白占用了求职者的智力和劳动成果。让求职者丢了无形资产——思路,却没得到工作,而骗子却乐得吃上一顿营养丰富的“免费午餐”。
其实,这是求职者遭遇了“智力陷阱”,求职者的劳动成果被骗子以招聘为由而窃取。求职者在判断不出雇主的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要有防范的心,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在给雇主提交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雇主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这些劳动成果内容是自己的。还有就是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申明》要求雇主签收。申明内容如下:“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使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着作权之问题,将承担法律责任”。
圈套六:以招聘之名,对在职员工施压。
有些劳动强度大、时常加班加点而薪资较低的工厂,常常在本工厂召开招聘会,并且喜欢在本工厂员工上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招聘。这些雇主的目的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加压力,让员工看到潜在的竞争者,不要以为这里的待遇不好,想进来工作的人多的是!这样好消除在职熟练员工的怨言,让其继续老老实实地工作。
这些雇主招聘时,弄得场面非常热闹,招聘的岗位众多,数量又大,少则招几十人,多则成百。他们把招聘时间安排在上班时间,把招聘的地点安排在工厂门口或者是午餐时间在食堂大厅里,众多的求职者聚集在狭小的空间,使得整个场面热闹非凡,结果却是众多的求职者没有一个人被雇主录用。
这种招聘圈套相对来说,给求职者带来的损失要少点。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同样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免得白费精力。
密码11求职路上“李鬼”多
求职的路上,求职者会碰到形形色色的“李鬼”,让人防不胜防。有些看上去很好的职位,背后却隐藏着招聘者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雇主借面试窥探求职者以前所在公司的机密;有的借需要详细资料来骗取求职者的个人详细信息,进行非法牟利等等。
柴卫华在一次“面试”时,面试官通过和他交流,了解了他原所在公司的运作方式,轻松地窃取同行的商业情报。
柴卫华是某广告公司的市场开拓部主任,因与老总产生了一点小矛盾,就萌生了跳槽的想法。这时,恰逢有一家广告公司在招聘新人,柴卫华决定前往试一试。
在柴卫华向面试官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简历后,面试官让他谈谈自己在原单位的工作案例。
柴卫华当时感觉就有点不对劲,因为面试人员不仅让他重点讲述自己负责过的几个设计方案,还问及原公司的业务特色、如何接单、如何与客户联络、目前有哪几个主力设计师等情况,这些都涉及商业秘密问题。
柴卫华为了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是将这一切和盘托出。
面试结束半个月了,柴卫华一直没有接到录用通知。他却发现公司的一个主力设计师跳槽了,转投他应聘的那家广告公司,因为那家公司为这个主力设计师提供了更好的待遇。
柴卫华这才恍然大悟,认清了那家公司面试的真正目的,可是他有苦说不出,因为他和公司签订过保密协议,如果说出去,他不仅会失去工作,还要支付违约金。
雇主利用面试来刺探同行商业情报的行为,已超出正常的面试范围。所以求职者不管是否与原单位签订保密合同,在面试的时候都不能泄露商业情报。这样既可避免被少数别有用心的雇主利用;又可以避免给真正招人的雇主留下“不诚信”的坏印象。
除了通过招聘会求职外,现在网络求职不断兴起。在网上求职逐渐成为个人择业的重要渠道。可是,由于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一些网上“李鬼”抓住求职者急于上岗的心态,设置种种网上招聘的陷阱,致使不少求职者蒙受经济乃至名誉上的损失。
赵晓燕前两天突然收到两张银行寄来的信用卡对账单,她一下愣住了,心想:我从没办过信用卡,怎么会有对账单呢?
赵晓燕纳闷之余开始慢慢回忆,猜想:可能是之前在网上求职时留下的个人资料被利用了。
赵晓燕前段时间曾经在某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上面列出的职位、薪酬都十分吸引她,赵晓燕便电话联系了招聘单位。联系上后,那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让赵晓燕先把个人的详细资料寄过去,还一再强调资料里要有身份证复印件。
对方一再对赵晓燕表示他们公司比较规范,必须详细登记每位求职者的详细资料。当时赵晓燕求职心切,没想太多,就照对方的话做了。没有料到,对方的目的不在于招聘,而是利用赵晓燕的个人资料,假冒她的身份到银行办理信用卡,然后恶意去透支消费。
现在网上各种“李鬼”非常活跃,这些网上“李鬼”常常打出虚假的招聘信息,诱使求职者递上详细的个人资料,然后利用求职者的资料去牟取利益。
建议求职者,先要查实用人单位是否正规、可靠。在填写网络求职登记表时,不可轻易公开个人的重要信息,特别是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和身份证号码。
求职者常常还会遇到各种智力型“李鬼”,有些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和创意型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布下智力陷阱,要求求职者提供论文、设计作品等,以此窃取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杨一鸣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往自己看中的公司也多次投了简历,但一直都是杳无音讯。随着日子的流逝,处在失业状态的他心里着急万分。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家外贸公司的笔试通知电话,这是一家有名的外贸企业。杨一鸣学的是英语专业,要是能到这家外贸公司上班,和自己的专业很对口,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笔试当天,杨一鸣早早来到该公司,面试官非常热情,向杨一鸣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具体情况。笔试开始后,工作人员分发给杨一鸣一份该公司的项目企划案,让他将其翻译成英文,并注明原方案的不合理之处。之后还要用PowerPoint的格式做成幻灯片,并附上英文讲解。
笔试结束后,面试官让杨一鸣回去等消息。杨一鸣等了几天,见没有录取自己的消息。便每天都上这个公司的网站查询,有一天,他竟然看到自己笔试时翻译的企划案被该公司以其企划部的名义公布在网站上。后来,杨一鸣了解到,同样在这家公司求职的人也和他一样,在做完笔试以后,也都没有被录用。
应聘者求职时的劳动成果,就这样被“李鬼”窃取了,网上的这些“李鬼”打着招聘的名义无偿占有求职者的智力成果,最后以人已招满为由拒绝求职者。在网上求职,要认清网络的虚拟性,还要看到目前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不到位,提醒求职者在通过网络找工作时,最好找正规、知名的网站,同时做好相关核实和调查工作,谨防上当。
求职者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开求职中的“李鬼”呢?有份调查中指出:直接来自用人单位的占了27.89%;来自职业介绍所的占2579%;来自网络招聘的占23.16%;来自大型招聘会的占14.21%;来自咨询公司的占8.95%。
在几大求职途径中,在现场招聘会求职遭遇“李鬼”的几率较小,但因为求职成功率低,很难成为求职者首选的求职方式。网络招聘虽然以免费申请、大量职位信息及个性化搜索、查询功能吸引了许多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但由于覆盖面过广,所提供职位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也遭到了众多非议。而职业介绍所出现的问题则更为普遍,许多非正规职介所混迹其中,让执法部门防不胜防。
求职者如果遇到“李鬼”向其收取费用时,一定要问清楚这笔钱到底是什么费用。求职者有权到相关部门投诉,还可以要求相应的民事赔偿。
密码12面试中充满陷阱
求职场就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求职者在面试时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面试场上遇到的这三样:稀奇古怪的面试题目、冗长重复的面试程序、面试人员的傲慢轻视。
面试题目稀奇古怪。例如:“按照平面几何原理,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请问,在什么情况下,这个定例是错误的?”、“米的妈妈是谁?米的爸爸是谁?米的外婆又是谁?”……不知从何时起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进入了面试题目。
曾晓宇在参加一家公司集体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突然提出:“米的妈妈是谁?米的爸爸是谁?米的外婆是谁?”让所有求职者回答这个问题。
曾晓宇幸亏看过这样的脑筋急转弯题,他抢先答出:“米的妈妈是花,米的爸爸是蝶,米的外婆是妙笔”,面试官对他的答案很满意,此时其他求职者还愣在那里,一个个的面面相觑,对曾晓宇说出的答案一头雾水。面试官接着问曾晓宇:“为什么?”曾晓宇说:“因为有‘花生米’,所以米的妈妈是花;又因为‘蝶恋花’所以米的爸爸是蝶;又有‘妙笔生花’之说,所以米的外婆就是妙笔。”
曾晓宇感觉自己太幸运了,几个一起到该公司应聘的求职者,与他的专业水平差不多,就因为他之前看过这道脑筋急转弯题目才侥幸胜出。事后,曾晓宇表示:“说真的这次太幸运了,如果不是以前我看过这类脑筋急转弯的笑话,我就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个答案的。有人说这样可以看出求职者的反应能力,其实,我看是侥幸而已。”
求职者经常碰到这样类似的面试题目,一位求职者在去某公司求职面试时,面试官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数出对面街道上的所有路灯?”,还有个求职者,他在去某家具城面试时,就被问“通过哪些方式能查到本市的公务员有多少人,一栋建筑物为什么有的柱子是方的,有的柱子是圆的”等。
面试题目稀奇古怪,令人匪夷所思。求职者不明白这样的问题能从哪些方面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也看不出这些问题和企业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很多求职者认为,出这样题目的面试本身就是个陷阱,就是侥幸答对了,未必能看出求职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求职时面试程序冗长重复,“面试官”的车轮式发问常令求职者抱怨不已。参加求职面试时遇到办事拖拖拉拉的公司更令求职者心烦意乱,有的求职者因此干脆放弃了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