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丧偶多年的同事见此情景,就经常去看望罗大姐,耐心地开导她,邀请她一起出去玩,也结交了很多老年朋友,心情好了,人也开朗了不少,也慢慢地走出了丧偶的阴影,重新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一次,那位同事再去看她,见她一人在家里,问道:女儿搬走了吗?怎不让女儿多住一段时间?她说,现在一个人生活很好,清闲,自由自在,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每天的例行公事:买菜、煮饭、打扫卫生,没完没了家务事,累坏我了。她本想请一个保姆,一是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家里有个人可以减少一些对老伴的思念,二是出现意外时身边有人在,心里踏实些。接着罗大姐向同事算了一笔月支付账:保姆工钱每月350元,水电费250元,生活费700元,除了这样的正常开支,1600元退休金就所剩无几了,我哪还有零花钱呢?何况三朋四友出去玩乐花钱。所以,请不了保姆,就自己照顾自己吧。她每天午饭后去机关娱乐室打打牌,和朋友们聊聊天,晚上看看电视,现在还学会了织毛衣,有时间就给自己织,给儿女们织,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在机关工作的女儿来电问问好,聊上几句,一天就这样快乐地度过。
老年人丧偶之后难免会有一个孤独的过程,只有走过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内心孤独的人很难找到快乐。老年人丧偶之后内心悲伤,心也真正处在了孤独的状态,陷入了无边的伤感之中。走出孤独,首先要树立豁达乐观的心态,遇事要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其次要走进朋友的圈子,这样才能融进朋友的圈子。再次是要有平和的心态,孤独是因为自己关闭了心灵的窗子,只要坚定地打开心灵之窗,阳光就会照亮你的生活,孤独就会走远,就能重新开始一段自己很美好的新生活。
当了一辈子老师的邹旭已经65岁了,本来想着退休后可以好好地和老伴一起幸福地安度晚年,没想到事与愿违,一场病永远地将老伴带走了。老伴走后,邹老师深感寂寞和孤独,感到生活顿时变得索然无味,对未来没有一点激情和期望,觉得生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一次偶然的机会,邹老师成了“银龄单身俱乐部”的4名义工之一。这份工作可以为其他老人做些事情,打发些时间,还可以结交朋友排遣寂寞,更重要的是邹老师在这个俱乐部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她又看到了生命的意义。而现在,邹老师体会到的是“越做越年轻,越做越开心,已经离不开这份工作了”,每天早出晚归乐此不疲。
一个人只要能找到生活的支撑,能找到生活中的乐趣,能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能走出忧伤的阴霾,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夕阳红不是丢人的事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丧偶的老年人再婚率在不断增加,老年人再婚有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这种观念已逐步被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们接受。
老年人一个人生活很多时候都会感觉无依无靠,儿女们也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陪着老人,所以老人再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不少老年人觉得再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不仅自己丢人,也会让儿女们很没有面子,在外面抬不起头。因此受封建思想影响和所谓“道德”的自我禁锢,阻碍了丧偶老人再婚,还有一些害怕家庭的反对。
王老太快六十岁了,这辈子也够苦的。老伴在十五年前就去世了,她用中学教师那份不高的薪水,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并供他们上了大学,毕业后儿子们都在深圳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于是,她开始一个人在老家过起了形单影孤的日子。五年前,大儿子的孩子出生,王老太顺理成章地来到深圳,成了儿子不花钱的保姆。如今,五年过去了,两个孙子都在她的照看下长大了,进了幼儿园,老太太的日子又轻松了起来。后来,大儿子的单位另分了一套房子,他们一家三口搬到新房去了,王老太又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当妈的,就是这个命,儿女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可忙碌了这么多年,王老太已经不习惯孤家寡人的生活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知怎么打发,整天坐在屋里发呆。两个儿子还算孝顺,时常给母亲送钱送吃的,不过他们总是显得很忙,常常一两个月才能与母亲见个面。老太太一个人待在家里,常常一连几天都没人说上一句话,身体也渐渐不太舒服了。老家的表妹来深圳做客,看到她的情况后,颇为她担忧,建议她走出封闭的环境,多参加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在她的鼓励下,王老太加入了老年秧歌队。很快,她就和老伙伴们混熟了,每天有了事做,生活也有了规律。
扭了半年的秧歌后,王老太像变了个人。她终于想明白了,她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很快,她与同住一个小区的林老汉产生了感情。这林老汉的老伴虽然在两年前去世,但他的女儿就住在隔壁,平日里照顾得也更多一些。林老汉虽然比她大五岁,但身强体壮,为人热情,时常上门帮助她干一些换煤气罐之类的力气活。而她也时常做些可口的东西,与他一同分享。有时,林老汉的女儿一家外出了,她还上门帮他打扫打扫家里的卫生。
秧歌队的一位老大姐见他们两个你有情我有意,便给他们牵了个线儿,两人把话儿挑明了。于是他们决定各自回去与儿女们商量,然后选个日子把婚事办了。
刚开始还害怕儿女们不会同意,没想到儿女们都欣然同意了,还说以后自己的爸爸妈妈就有人照顾了,他们在外面也就放心了。就这样,王老太和林老汉在自己儿女的陪同下欢欢喜喜的领了结婚证,当捧着那张鲜红的结婚证时,老两口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接着儿女们又为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他们便成了老人们眼里羡慕的一对幸福的新老夫妻。
老年人怎样从丧偶的悲剧中走出来?怎样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老人的再婚从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问题。丧偶的老人再婚以后生活会有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感到孤独,觉得生活更有意义。这说明再婚可以解决老年人丧偶后在生活、情感上的痛苦与无助。
首先,一个新的老伴可以共同分享、追忆生活的往事、喜怒哀乐,这样可以排除内心的烦恼、焦虑、苦闷忧郁,使内在的情感与外界的刺激达到平衡。
其次,对于再婚老人来说,有人陪伴度日可以消除孤独。白天做些两个人都感兴趣又对社会有益的事;晚上一起听音乐、看电视;夜深人静时互相体贴、安慰。这样的生活既解决了平时在生病时没人照顾的问题,又给生活带来了乐趣。
所以,再婚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沟通和慰藉,这样在心理上能达到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它能使人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后阶段。
老年丧偶,选择再婚,这本是一种很平常的社会现象。有的怕儿女感到脸上“不光彩”;有的怕亲戚批评对原配“不忠贞”;有的怕朋友嘲讽再婚是“不正经”……这就给某些老年丧偶者是否选择再婚,在精神上增加了一些压力,在心理上增添了一些负担。
所以老年人要正确看待丧偶后的再婚。人类社会,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婚姻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的格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社会成员,一旦进入成年,无论男人或女人,只要生理和心理健全,或早或迟总要寻找伴侣,结为夫妻,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年人的再婚,也是继续生活之需要。一个人,从小做儿女,长大做父母,年老做爷奶,一直过着以婚姻为纽带的家庭生活。本来,每个家庭,每对夫妻,都希望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但是,由于“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些夫妻不一定能“白头偕老”。这样,就不可避免会有不幸丧偶的老人,即使同女儿在一起生活,他们的内心也还会感到孤独和寂寞的。
一个老年人,尤其是丧偶老年人,他们特别需要的是:陪伴、体贴和倾诉……在这些方面,有时儿女能够做到,有时儿女很难做到。为了更好地生活,老年人丧偶后选择再婚,是完全可以理解,支持与尊重的。所以丧偶的老年人要放开自己思想的包袱,勇敢地走向再婚的殿堂,继续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