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除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指导作用和对德育、体育等的促进作用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定向作用。职业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向作用,是指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在素质形成、发展及其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发展。定向作用要解决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今后“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职业道德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定向作用,这是由它自身的内涵所决定的。职业道德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人、对国家、对自然的准则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到定向作用。二是导向作用。职业道德虽然只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形成和发展的外化因素,但它的方向性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素质让人忧虑,应该引起所有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注,对大学生不仅要在职业道德认知上进行引导,而且更要在职业道德行为上进行导向。三是动力作用。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是一种最强大、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目标,是增强内驱力的关键。发挥职业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主要通过职业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大学生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四是维持作用。大学生的思想往往出现反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心理品质素质也不够成熟,缺少一种维持力量,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影响。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人格,正是这种维持力量的体现。五是潜能发挥作用。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大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潜能和人格潜能,两者都需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中介和载体反映出来。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智力因素,促进潜能的激发。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就是为了在大学期间打好素质基础,期望他们大学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进步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保持健康的人格。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需要
1973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马丁·特罗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的学说,即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从精英化经大众化达到普及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型高等教育,15%-50%之间为大众型高等教育,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希缺资源乃至社会特权;在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然要求;普及高等教育,则是走向信息社会的必由之路。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产者的能力和素质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单纯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大力开发人的能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人的能力的开发,则依赖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加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才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大规模地进行扩招,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是客观现实。如前所述到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过短短数年的艰苦努力,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美元的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道路。今后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这对改善劳动者的结构,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人才的机会,对毕业生来讲则是面临激烈的竞争。在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往往注重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由于扩招及其他社会原因,生员素质下降,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集体主义思想意识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学习懒惰,纪律松弛,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等等不良品行和行为。这就要求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自信自立、努力学习,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信用意识。只有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才能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中谋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有利空间。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引领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大学在适应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同社会的适度超越,以其着眼于未来的精神,保持应有的独立品格和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进而引领社会文明发展的航向。著名教育大家竺可祯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大学犹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降落道德之标准也。”蔡元培先生也说:“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者也”,当代学者张汝伦亦称:“大学应该是社会的理想模型,而不应该是社会的缩影”。大学更期望被视为一盏明灯,引领人们超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对现实秉有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前瞻性地规划未来。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在其《经济哲学》中指出:“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需要一套规则,需要一种意识形态来为他们辩护,并且需要一种个人的良知努力促使去实践他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也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规则和意识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与之相适应。
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就摆在了议事日程。因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曾指出:“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
再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促进全社会道德风貌的好转。职业活动是个人一生中主要生活内容,人生价值、人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职业活动得到实现的。所以人的品德、精神境界、价值观念也主要通过职业活动体现出来,并充分展示出一个人总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职业岗位是培养人格的最好场所,也是表现人格的最佳场所。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注重职业道德品质修养,必然会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从而带动全社会道德风貌的好转。此外,人的情感是相互传染的。高尚的道德情感以一种示范姿态,传递给自己的职业对象,从而使自己的职业对象感到心情舒畅愉快,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化为自己的行为,同时再传递给其他职业工作者。如此往复,在全社会造成良好氛围,形成一种气势,全社会的道德风貌在人们彼此影响感化之下,在党和国家共同倡导下必然会有一个较大提高。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高校培养目标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期待的重要活动。在社会对大学生的价值期待中,包含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同样,大学生是否具有社会所希冀的职业道德素质,也直接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在地蕴含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它是昭示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合理性、必要性的活动。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使这种价值体系为受教育者认同和接纳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追求,从而使受教育者在这种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其明确的目标,都是激励受教育者自觉追求党和国家确定的价值目标。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大学生具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政治素质方面,它要求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和人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要求大学生以良好的德行参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对大学生提出了职业生活方面的要求,即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合格的以至于出色的劳动者。
首先,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体现在他的职业生活中。一个热爱党和人民的人,定会热爱党和人民需要他做的工作;一个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人, 定会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视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遵纪守法意识很强的人,一定会自觉遵守劳动中的各项规章要求。所以说,一个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会在其劳动中得以体现,一个人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能够反映出他的思想政治素质。很难设想一个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都不具备的人,会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大学生将来如何对待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这本身就属于思想政治的范畴。因为经济建设是我党的中心工作,实现现代化是我国最大的政治。每个劳动者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事业勤奋工作, 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大学生不仅应能在政治风浪的考验面前做出正确抉择,而且能在走向社会后的职业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职业态度。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充实到各行各业中之后,他们的工作状况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最大的政治目标的实现。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目标的内在合理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思想道德方面的保证。这种保证既表现在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使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能经受政治风浪的考验,能抵御错误思想的侵蚀,还表现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德行。由于大学生的成才在其步入社会后还表现为岗位成才,以自己出色的本职工作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对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这种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能以良好的德行处理职业劳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能以职业道德规范制约自己的职业行为。因此,将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内在的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首先表现在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使得高校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注重从一般意义上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而对于大学生今后如何面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该以何种德行投入到职业生活中去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就使得大学生在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一问题上获得了全面的指导。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将和政治生活规范、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一起构成大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全面的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