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以上分析,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的整个历程和各个细节方面考虑,我们认为大学职业道德教育中可以建立起五个环节、三个等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五个环节反映的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不同阶段要求。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有五个重要的环节,它们分别是组织、环境、计划、实施和总结,体现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周期,在对各个环节的评价中,甄别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效果和问题,以起到监察和激励作用。组织环节反映各个教育系统对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的组织是否得力、总的结构是否完善,包含着各个教育系统的领导、网络和师资建设情况,如学校在进行教学规划时配备充分的师资,把职业道德教学课程作为学校的基础课程去建设和发展。学校管理教学方面的领导必须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行政行为上给予足够的支持。环境环节反映各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所提供的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否达到要求,这些都是职业道德教育得以进行的前提基础,包括各级系统的氛围、设施、经费、资料以及基地的基本要求。计划环节是在前两大环节顺利的基础上,各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授课、实习等其他教育的形式、时间和目标的预期安排,大致有学校、专业课程、实习等方面的计划。实施是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根据计划贯彻职业道德教育方针、努力进行各种活动,完成预定的方案。主要内容是授课中、实习教学中、学校其他工作中对计划的实施情况。最后的总结环节是在教学实践等完成后结合毕业生的社会跟踪调查对前期工作作出总结,为以后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五个环节较为完整地反映着在职业道德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大致评价思路。
三个等级反映的是从职业道德教育的五个大环节到各环节的主要结构再到更细节的组成要素三个层次的评价内容。上述的组织、环境、计划、实施和总结是第一层的考察要素,看各个学校在五个大的成分上是否完备,如果缺少了某一环节那么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存在严重漏洞,需要及时更正和完善。第二级的考察指标是五个环节下的各子成分(组织内的领导、网络、师资;环境内的氛围、设施、经费、资料和基地;计划下的学校工作计划、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计划、毕业实习计划等;实施环节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实习教学、班主任的工作等;总结环节下的对实习、教学的总结,对毕业生质量的评定等)的情况。最后的三级指标是每个二级指标里面需要着重注意的内容,考虑的是实际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如:组织环节中领导二级指标下领导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情况、实施环节中各科教学二级指标下对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评定等等。
五个环节三个等级包含了一种全程的观点、一种结构的观点,它既考虑到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周期历程的时间性特点,也兼顾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组成成分的结构性特点。在这样的兼顾宏观与细节、统筹了理论与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评价指标体系中,再纳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的综合方法,对当前甚至以后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评价都显得科学、规范和客观,能够一改过去大学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监管不力的局面,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大大推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完善、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七、强化队伍,培训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教学活动对学生都有最直接的影响。在以前的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由于重视不够,存在师资队伍短缺、师资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很多是由辅导员或者由行政管理干部兼任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这些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不钻研、不学习,甚至也没有备课,这严重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职业道德教育师资的短缺会直接影响到每个教师的教学精力的分配,造成每个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指导;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本身专业素养和品德素养则影响到学生知识的获得深度和广度,影响到学生能否观察模仿到良好的品德行为。由此看来,选拔、组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人才梯队,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道德素养,增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技能是发展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有力举措。
选拔和组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人才梯队是职业道德教育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专门的人才梯队,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就难以得到保障。在具体的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可以综合德育、心理学、社会实践等各领域的特点,选拔具有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责任心、掌握良好教学技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地位,从而组建起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师资队伍。
在大学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力。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道德教育,也即是说,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最终是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领域来教授的。因此,这里首先要求的是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具有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尤其是道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尽管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主要是专业课教师,然而将学生的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将大学生在职场中的处世为人与其专业知识结合的最紧密的却是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又岂可对学生的专业一无所知,前车之鉴告诉我们那种对学生轮番的谈人生大道理的道德说教课,其实效是不会令人满意的。事实上,职业道德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是作为一种应用型知识,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它需要具体细致的实质问题相联系,这必然涉及到专业知识的运用。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即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知识与经验,又对某一专业有所涉猎。这些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学校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培训,让这些老师能够持续发展。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应尤其注意密切与大学生的联系,走到学生中去,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中,挖掘大学生专业、对工作、对未来的疑问与困惑。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以激发引导为主,给予受教育者以充分的自主。二是不直接给学生下道德判断,不依靠权威方法进行德育,认可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并加以保护,最终达到使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去选择、去判断、去实践。三是教师根据实际决定对教材的选择,根据学生和教学选择方法,并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尊重学生中教育学生。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在德行、知识和方法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他更强烈的体现着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作用。由于以前的疏漏,这个工作可以说任重道远,需要整个社会长期予以关注,这也将对我国的大学职业道德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八、树立榜样,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形象对学生具有吸引、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进取,这既是每个教师赢得学生基本的尊重的必要条件,对职业道德教师来说,也是能使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得以顺利开展,赢得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认可的先决条件。在这里,还必须提及的是,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搞好师德建设,搞好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师德修养也非常重要。教师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教师的立业、敬业、勤业、创业和乐业精神,正是师德高尚的重要表现,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那么,我们的教师究竟做得如何呢?我们在对某高校进行的教师教学效果问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任课教师都满意的只占4.0%,加上对多数任课教师满意的占21.0%,二者合计也只不过25%。如此,学生怎么会对上课、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教师的知识水平只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问题。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而力求认真教学、教好学,真正做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是热爱事业,关爱学生。热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而关爱学生是热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在教育史上,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凡在教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没有哪一位不是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例如,我国现代教育家孙敬修正是以“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这种无私的精神从事儿童教育,才深深赢得了我国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爱与尊敬。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以师为乐,以师为荣,关爱学生。可以说,“热爱事业、关爱学生”是当好一名教师的起点。
二是以身作则,做人表率。教师的教育始终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从这一点上说,教师的道德水准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只有教师注重身教,才能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心中的火种。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因此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做人表率,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以身作则,做人表率”是当好一名教师的根本。
三是勤奋好学,精于业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既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也应该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因此,教师是否熟悉业务、教好功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表明教师的社会责任。千百年来人们都把精于业务、教好功课作为评价教师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准。历史上凡有作为的教育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精于业务的典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叹道:“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而在目前高校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过去所掌握的知识,不思进取,如个别教师在讲课内容上照本宣科、书云亦云,没有补充新的知识;在讲课方式上,个别教师依旧停留在“授人以鱼”的境界中,未能“教人以渔”。如此的教风与学识根本不能满足探奇求新的青年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心之一,创新教育亦成为一个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办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历史和现实都要求我们今天的人民教师勤奋好学、精于业务,做一个创造型教师。可以说,“勤奋学习,精于业务”是做一名好教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