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职业道德既能促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能促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
职业道德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和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体的职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习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7、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8、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
(三)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职业道德有它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职业道德迄今为止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职业道德萌芽于原始社会
职业道德的产生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二次大分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类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他们过着不同的职业生活,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实践,承担着不同的职业责任,产生了各自的职业利益和需要,形成了因职业的不同而产生的职业关系。这样,原始社会的人们经过长期世世代代的职业生活,就慢慢萌芽了调节、指导和约束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形成于奴隶社会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的使用,人们生产的剩余物品就多起来了,社会就能养活一部分专门从事艺术活动、科学活动、商业活动和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人,从而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更大分工,在生产领域出现了生产者和指挥者,在国家生活中出现了专门管理国家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生活的专职人员。这种分工的发展,一方面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产生,另一方面导致了各种行业和职业的出现。于是,不仅出现了调节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而且还出现了调节行业和职业关系的职业道德。在我国奴隶社会,除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医生、教师、官吏等。因不同职业分工有不同的职责,所以也就有不同的职业道德。
应当指出的是,奴隶社会的职业分工和职业道德要求,主要是指奴隶主阶级和自由民职业分工和职业道德要求,而不包括奴隶。因为尽管奴隶也有自己的道德,但奴隶被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因而奴隶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不是在从事一种职业,而是被看成“活的工具”在活动,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根本不适用于奴隶。
3、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得到了发展
在封建社会,职业道德被披上了浓重的封建色彩。由于封建社会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各种职业分工,多囿于封建地主庄园内,是为封建地主的需要服务的。它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安于本分的职业道德被看成是保护现有职业分工和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之方,认为只要百姓“乐其业”,社会就会出现“太平之象”;二是各种职业道德大都维护封建家长制统治。这是因为许多职业都是世袭的,特殊的技术是父子相传的秘密,而且职业道德也以“子存父业”的方式世代相传,从而形成职业道德的家长制统治;三是各种手工业者、医生、乐师等职业,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尽管如此,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师德、医德、官德等方面形成了许多进步性的思想,值得我们批判性地继承。
4、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大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日益发展,新的更大规模的分工也发展起来了。由于职业内部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也相应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与此相适应,职业道德也受到了人们进一步重视。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在职业关系中,既保持了古老的工业、农业、商业、畜牧业和军人、医生、学者的传统职业及其其它道德规范,又出现了律师、工程师、建筑师、新闻记者等一大批新的职业及其道德规范。第二,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注重了人的价值。“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移植于职业道德之中,肯定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以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这对于人们摆脱封建枷锁起到了巨大的解放作用。第三,随着职业道德的种类、内容等方面的发展,对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也广泛地开展起来,出现了专门的研究人员。由于学者们开始注重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使得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大发展,每一种职业道德的内容也趋向定型,职业道德逐渐发展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道德体系。
5、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时代更加充实和完善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产生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是人类职业道德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而产生、形成和发展,是社会主义职业活动不断完善和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成果。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灭了某些旧的社会分工,取消了某些旧职业,但劳动分工与职业仍大量存在,而且又出现了新型的职业关系。要保障社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职业、行业和部分事业的顺利发展,保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的基本一致,平衡各职业集体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还需要适用于不同产业、行业、职业的职业道德去调整。因此,由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社会分工、有职业划分,而且出现新型的职业,这就需要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它要反映在人们的职业活动中,有效地调整人们的职业行为,还需要各个职业集团结合职业活动特点,提出一些具体的职业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作为它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必然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了剥削与被剥削、雇佣与被雇佣的阶级关系和职业关系;各个职业集团之间、各个职业集团内部个人与集体及其相互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都是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关系;各种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组成部分。人们不论从事哪种职业,都不仅仅是为个人谋生,都贯穿着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全心全意为社会、为人民、为集体服务这一根本要求,所以要求其职业道德必须与之相符合、相适应。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而形成了上述新的阶级关系和职业关系。而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大发展的结果,又进一步反映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指导下形成与发展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道德又与共产主义道德是同一道德体系,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段的表现。因此,职业道德亦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无一不贯穿着共产主义 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对古今中外职业道德扬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特定的时代内容和阶级内容,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以来职业道德的最高成果。但任何一个社会的职业道德体系,都不是完全脱离本民族的道德传统构建起来的空中楼阁,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不能脱离以往社会而单独存在,它是从旧社会发展而来,所以,职业道德必然与以往的职业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首先表现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历史上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历史上劳动人民职业道德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种联系还表现在,对已往社会统治集团和其它阶级职业活动中所产生的职业道德也有间接的继承,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还批判继承了西方职业道德的精华。
第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同各种腐朽的道德思想不懈斗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发展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注意同各种腐朽思想和道德观念作斗争。在斗争中,总是以劳动人民的道德为主流,在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现阶段,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勇于开拓、注重实效等观念正在迅速萌生,但是长期历史传统积淀下来的一些道德心理、世俗观念,如平均主义、嫉贤妒能、排斥竞争、重农抑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等总是阻挠新的道德观念的变化。特别是腐朽的封建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如宗法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作风、以权谋私、损人利己等还在很大程度上毒化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道德。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健康迅速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同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道德作斗争。
第五,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遵守下得到迅速发展的
良好的党风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主要导向,对社会风气的变化,起着引导、制约和决定的作用。首先是党和国家机关干部要遵守职业道德,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反对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只有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率先提倡和遵守职业道德,才能促进社会上其他各行各业提倡和遵守职业道德,才能纠正带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才能推动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四)职业道德范畴、主要功能、原则及社会作用
1、职业道德范畴
职业道德范畴,是反映职业道德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反映和概括职业道德现象的特性、关系的基本概念,都可以视为职业道德范畴。
职业道德范畴的主要有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纪律、职业公正、职业信誉、职业荣誉等。
职业理想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一定的职业和从业者身上的实现,是从业者对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工作的种类以及所达到的成就的追求和向往。职业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同职业奋斗目标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设想和构想,是人们的职业信念和追求。职业理想在人们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职业态度系指个人职业选择的态度,包括选择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简言之,职业态度就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是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评价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是从业者对其他职业和广大社会成员履行职业义务的基础。它不仅揭示从业者在职业生活中的客观状况,参与社会生产的方式,同时也揭示他们的主观态度。它从本质上讲就是劳动态度,劳动态度是职业劳动者对社会,对其他生产参加者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的基础。人们的劳动态度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其中,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念对劳动态度有着特殊的影响。一个从业者积极性的高低和完成职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价值观念。影响职业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自我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