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使得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等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价值观正面临挑战。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不断整合、重构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他们较过去更加务实和理性。这种变化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和职业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避免大学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世俗化和功利化。在教育中要坚持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避免大学生形成索取型的职业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大学生奉献型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主要表现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反对损人利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事业,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我们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职业道德价值的有机统一。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冲突时,自觉服从社会价值。在具体实践中自觉抵制惟利是图、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消极因素的影响,用正确的道德规范来引导和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六)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向性目标
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既有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有资本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通过教育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履行职业义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成功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大学生以后从事本职工作打下良好职业道德基础,为他们从业后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提供理论、知识、情感前提。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求知与修养相结含,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教育,它与一切旧的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它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基础;把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技能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教育的客观要求。只有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个最大的目标,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真正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七)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的、阶级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反映着行为的道德调解的特殊方向,又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活动的特点,是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重要补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一定的生活活动方式,就形成一定的职业活动。职业的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8-29页。]*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的制约。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它也受阶级道德的制约。人类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职业道德,共产主义职业道德是适应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职业道德体系,是从无产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中引伸出来,又完全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新型的、最崇高的、最进步的职业道德,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共产主义职业道德必将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自觉遵循的道德。它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一种重要精神支撑。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在这个阶段人们还是把劳动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不能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在现阶段,我们仍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共产主义职业道德仍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到那时我们不但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共产主义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模范地遵守共产主义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劳动为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才智。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学生要以共产主义职业道德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践行共产主义职业道德的模范,为争取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原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公共含义为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根据《美国学院辞典》“原则”条,在普通英语中,原则(principle)这个词有多种解释:A、被接受或公开声称的活动或行为准则;B、根本的、原初的或一般的真理,为其他真理所凭借;C、根本的教义或信条、特别的统治性意见;D、行为的正确准则;E、正确行为的要求和义务的指导感;F、行为方式采用的固定规则。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原则”条的解释,在法律英语中,原则(principle)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的诸多规则或学说的根本的真理或学说,是法律的其它规则或学说的基础或来源;二是确定的行为规则、程序或法律判决、明晰的原理或前提,它们构成一个整体或整体的构成部分的实质。这表明原则是其他规则的来源和依据,是整体的基础,具有不可动摇的根本地位,也表明了它们是其他规则产生的依据,同时又是直接的行为规则。[1][*[1]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大学生处于独特的发展时期,大学阶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是人格形成和各种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本身有着特殊的特点。如果不注意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关注大学教育的特点,就会使得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形式、课程设置上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在某些领导的个人好恶支配下任意变动,这些变动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特点及其学习的特性,可能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确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同确立了行为的守则,确立了一种行动的标准,可以对日常中的教育进行及时指导和矫正,加快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需要考虑到大学生和大学生教育与学习的特性,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为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供参考。
(一)主体性与引导性共存的原则
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1][*[1]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页。]*因此,道德的本质在于它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不是社会对付个人、反对个人的工具;道德不只是要求主体对自身以外的规则、规范负责,而是首先要求主体对自己负责,因为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种种关系持积极的、负责态度的人。因而,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主体性教育原则要求在实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以增强大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动性。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要求大学生将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并外化为适当的道德行为。凡是人类的学习行为不仅体现一种接受性,接受人类文化的经验;它更体现了主动的建构性,需要大学生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在道德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在知识经验上略显不足,需要把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指导下尽可能少的走弯路。可见,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主体性与引导性的充分发挥为重要前提。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要求教学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懂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学会基本技能,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或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之一,是教学必须遵守的。中国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比较完全的知识,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循着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路线进行的。而且,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掌握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书本知识为主的认识过程。这些,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成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是从长期的职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从业者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材料。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不要理论,恰恰相反,更要求学好理论,懂得理论。如果不掌握理论,那就根本谈不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下气力学习职业道德理论,正是为了去实行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实际只是实际,实践只是实践,大学生永远也不能提升自己职业道德理论的高度。而实践也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在一定的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并且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所以实践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将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时刻与实践紧密联系。
从职业活动决定职业道德的角度看,职业道德表现为“职业化”、“角色化”的特征。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及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有针对性的施教。
理论联系实际还表现为专业知识和职业实际的结合,没有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还表现为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本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职业实践,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要做好工作,仅对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如果缺乏搞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完成好本职岗位任务,就会变成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