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先要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未开始。事实就是,拖延直接导致行动的失败。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拖延一分钟,就浪费一分钟。只有战胜拖延,立即行动,才能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提前抓住机遇。现代生活的节奏是快速的,每个人都加足马力往前冲,如果你还想歇歇,你只能等待被淘汰。因此,每个人要具有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加快行动的步伐,才不会掉队,才能超越他人走向成功。
别总等到最后才动手
全身心投入到你的事业中去。假如它值得你去做,它也就值得你去研究。假如你不清楚某些具体情况,就多加观察,收集更多的资料,这也可以当做一种准备工作。它会给你一股力量去开始工作。你对自己的工作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兴趣。
大家都知道,做事拖拉是一个毛病。如果你是领导,你肯定不会喜欢做事拖拉的下属。然而,我们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染上了这样的毛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自我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
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你也许已经讨厌这种毛病,并希望在生活中改变它。如果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行动,这又是一种拖拉。
造成拖延恶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安全感,害怕失败,或无法面对一些有威胁性、艰难的事。潜意识也是导致人们拖延的因素。他们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情,但原因不明,就无法去做。有的时候是因为某些潜意识的恐惧,拖住了他们行动的脚步。
停止拖延的最好时机就是马上行动。
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什么事情先做起来,中途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
说起王跃胜有些人不大熟悉,但是说起"飞宇"网吧,北京大多数人不会陌生。王跃胜就是"飞宇"网吧的CEO,他还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他是共青团的突击手,当时还在团中央的胡锦涛同志给他发了奖杯。
王跃胜是一个农民,可别人说他不是一个一般的农民,是个现代的城市农民。他在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核心地带北京大学南门外开网吧,一开就是18家,而在全国,他开了300家。王跃胜相信"网络改变命运"这句话,因为他自己已经彻底地被网络改变了命运。王跃胜希望网络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在他的网吧里,几十万人学会了上网。
王跃胜最初做的是煤矿工人。他原以为当上工人,家里便有了依靠,可他以前没干过重体力活,下井才7天,就弄得浑身是伤。后来,也曾清理过马厩,扫过马路。看着又脏又累又无聊的工作,王跃胜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做这个?
那是1982年,王跃胜从父亲那里要了80元钱,又东拼西凑了100多元。这总共不到200元钱就是他准备挖第一桶金的全部资金了。他四处筹资,办起了加油公司,很快积累了可观的收入,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1997年5月,公司上了一套电脑管理系统,刚开始也没觉得怎么好使,慢慢地他发现,每月结账的时候,它的作用特别大,以前需要2到3天才能结清的账,计算机十几分钟就解决了。有了电脑管理系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需要维护设备,使用软件,公司又没有人懂,一有问题就要往北京跑,太麻烦。于是王跃胜又想:不如在北京开个公司,找几个高科技人才,办事也方便。
1997年7月,王跃胜第一次来到了中关村。他在北京待了两个月,几乎走遍了中关村的每个角落,深切地体会到电脑软件门外汉的滋味,认识到再靠当年的苦干是不行了,根本无法立足。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王跃胜进了一家网吧,发现里面全是大学生。这时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既然大学生都喜欢去网吧,那就开一个网吧,既能交朋友,又能找人才。主意一定,他就开始选地方,北大、清华、理工大、北航等学校一比较,发现还是北大这边好,小南门离学生宿舍才几十米,出门就能上网,并且还处于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周围辐射清华、人大,所以就选北大南门。1998年2月14日,飞宇网吧开业了。
刚开业的时候,飞宇只有25台电脑,1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他到电信局申请64K专线的时候,电信的人就说,现在上网的人不多,太超前了,要小心,可他还是看好网络的发展,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那会儿,也是比较胆大,因为还没有网吧管理的规定,工商局也经常来查。他们注册的技术公司,就说是在搞电脑培训。北京人的素质都很高,也比较理解,后来有了规定,才有了经营网吧的执照。
飞宇网吧每天的电脑上网时间达到23.6小时。大学未放假时,几乎每天可以看到排队等候上网的奇景。现在如果你去北京海淀路北大南墙一段,发现哪儿挤满了自行车,不用抬头,这里的招牌一定是"飞宇"。
"想到了好主意,我一定马上实行,就像我办加油站那样。"王跃胜如是说。
农民般憨厚的王跃胜告诫年轻人,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不要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时就晚了。什么事情先做起来,中途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
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因为缺乏立即行动的个性,梦想于是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
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他说得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即使这么简单的起床动作,即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自动反应,都可以击退你的恐惧。
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的时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来讲的妙用无穷,而"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但是并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真正做到。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
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度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美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美元,外加6600美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
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马上就开始。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注定会一事无成。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
工作中拒绝拖延
明明任务就摆在眼前,已经看得见头儿"催债"的嘴脸;明明只要轻轻抬手拨个电话、鼠标一点发封邮件,"再等等,就一下下"的心情依然支配了所有的行动。于是,天亮了又黑,"死期"将近,在渐渐沮丧的心情中,潜能的"小宇宙"却逼近爆发的边缘--一名拖延患者诞生了。
"拖延"特点有: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没有自信,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拖延,可以把一个企业拖垮;拖延,只能让他人领先。
当今社会是一个分秒必争的时代!美国上班族的午餐,都已经在办公室匆忙解决了,"有空再谈"已经成为他们在这股横扫全球的高效率风浪中的口头禅。但是,不少在商界做老总的朋友告诉我一个事实--很多本来可以优秀的员工,却在拖延的浪涛中被淘汰。
这个问题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绝迹,秉持"拒绝拖延"理念的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其中一例,当然"拒绝拖延"也是沃尔玛、通用汽车、德国电信、苏黎世金融服务、英特尔等知名大公司严格执行的员工行为准则。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跃升为全球利润最高的公司,有埃克森公司和美孚携手的因素,更是因为它拥有一支决不拖延的员工队伍。这家公司的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员工克服拖延的毛病,培养一种简便多效的工作风格,可以使公司的绩效迅速提升,使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及生命都富有价值。
感觉自己"不忙碌",就代表我们的"重要性"不够;我们感觉工作很多,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岔走神;拖延,不给自己的时间做主,那么,我们的时间就会沦为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随意占有的"公共资源";任何憧憬、理想的计划,都会在拖延中落空;过分的谨慎与缺乏自信都是工作的大忌。立即执行,便会感到简单而快乐,拖延,便会感到艰辛而痛苦;拖延的习惯会消灭人的创造力;把今天的工作拖到以后去做,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可以把今天工作做好;慢工可以出细活,十年可以磨一剑,但是,一个美女也会在无休止的拖延中变成老太婆。
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随时主动的工作,和拖延症战斗。已经有了不少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办法,比如记录自己的拖延、制订合理的计划、奖励自己的不拖延、说服自己开始工作,哪怕只工作五分钟等。专家认为,要解决拖延,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一开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把拖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从心理上接纳,不至于气馁下来半途而废。要与拖延战斗,耐心、宽容和坚持,三者都非常重要。
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后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在收到信件时没有马上回复,以后再拣起来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
许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制度:所有信件都必须当天回复。
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无趣。拖延则通常意味着逃避,其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种一样,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季节行动,以后就没有合适的时机了。无论夏天有多长,也无法使春天被耽搁的事情得以完成。某颗星的运转即使仅仅晚了一秒,它也会使整个宇宙陷入混乱,后果不可收拾。
"没有任何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及奇沃斯说,"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着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昂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会消磨,都会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真理都是简单的,但也正因为简单而常常被人们忽视。也许有人会说,在合适的时候,拖延一下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疲倦、沮丧、或者愤怒的时候,中断工作比勉强继续的效果好,例如在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暂时搁置工作等待条件的成熟;例如在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时,分清轻重缓急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准备应对危机却感觉很糟糕的时候,暂停应对以进一步做好准备,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
实际上拒绝拖延并没有对合理的等待提出异议,它也相信优秀的员工都不会以此而为自己拖延寻找借口,不会因此逃避真正需要马上执行的工作。
但时间一旦消逝便永不回头,我们应该想想自己的生命大约还剩下多少时间,立即拒绝拖延,提升工作效率,从而给自己腾出更多的私人时间,在这个竞争激烈,迅速变迁的世界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不要让拖延成为习惯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卧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农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被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弄走巨石,了结这块心病。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须立即处理,决不可拖延,就像故事中的老农一样。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行动起来,你就会在行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拖延存在于每个人潜意识中,不要让它成为习惯。拖拉是把今天的担子,放在明天的肩上,直到不堪重负,变成一个负不起责任的人。
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其实有太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为什么呢?是给忘了没有想到吗?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立刻去做,这是一个做事拖延的问题。因此,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最好是"决定了就做"。当我们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