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自己跟着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起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讲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呢?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家都不满意。
一般说来,这么做事的人会有以下几种心理:
——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错,不管啦!
——本身就是没有主见之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所以谁说得有道理,就听谁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但你要知道一点: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也有可能;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你要让每个人满意,事实上。必定会有人不满意!最后的结果只有两个:
(1)为了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因为你总是怕对方不满意,还得小心察颜观色,揣摩他的心思。这多辛苦啊!恐怕非神经衰弱不可了。
(2)别人摸透人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但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索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人人看不起,给人好处别人还不感谢你的天下超级大笨瓜!
那么应该怎么才能让大家尽量满意呢?
做你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你就毫不动摇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时要看意见本身,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么做有时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如果你不受动摇,就可赢得这些人事后的尊敬,毕竟人们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纯粹是为了私心!
这么做,会有人称赞你,也会有人骂你,但如果你想面面俱到,恐怕结果是——每个人都嘲笑你!
培养判断力
判断力对一个成功者来说太重要了,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都需要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判断其好坏与否,最后才能决定是否实施,而实施的结果则完全系于其判断之上。
工作做不好的一大原因,就因为在零星细小的事务上多费了工夫。在小事上所浪费的时间,尽管不多,可是若再欠缺判断力,那就很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对琐碎的事情欠缺判断力的人,不论对什么事情,总是想得太过分。例如:怎么办才好?不办怎样?办了又怎样?等等,如临大敌。结果,时间虚掷,没有一样事能做得完美。
再者,为避免错误、失败,遇事无不斟酌再斟酌,考虑再考虑,以致坐失良机。这种事也是常有的。
这些人也许是要使事情办得完美无瑕吧,然而,往往是事与愿违。
他们恐怕也并非是故意要将工作延缓,只是太过分认真了,以致无论对任何事情,都要绞尽脑汁地去思考,结果是徒劳无益,使工作停滞不前。
因此判断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判断的分类。
人的判断通常有如下四种类型。
(1)极端保守主义型。属于这类型的人即使做琐碎的小事,也要费很多时间,思来想去之后,结果是什么也没做。
(2)普通的保守主义型。浪费了许多能力和时间,结果总算还能做某种程度的工作。
(3)进步主义型。这是下决心快,并能立即付诸行动的类型。如果再有其他事,又会立即去应对。
(4)急进主义型。这种类型的特点也是下决心很快,但却不立即行动,而要辛苦地将决心正当化,而且因为非常地固执于此,最终和第一类型无多大差异。
因此,应该说,我们赞成进步主义型的判断,这种判断力也是最能促成成功决策的一种判断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同样也需要加以修正。
比如说,机敏的决断应当是一种补充,一般说来这种判断比费时良久的深思熟虑更趋正确,这是因为,所谓人的思考,时间越长,受到先人为主或隐而不显的偏见左右的机会就越多。思考时间长的人,大都是不能成就大事的,这些人的决断易为偏见所左右。
决定事情要迅速。越是快捷,越会得到好的结果。
有时直觉是最宝贵的才能。
而犹豫不决无异于裹足不前。
另外,培养迅速决断力的方法,人们就要大胆而肯定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不要害怕犯错误。实际上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为求得工作更完善,不免拘泥于琐碎的细节,担心犯错误,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最后,为了使决断敏捷,必须坚持某种原则或某种目标,这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搞得头昏脑胀,反而把重大的事情给忘了。这是没有决断能力的人的通病。
有决断力的人,坚持看问题核心的原则。抓住原则就会排除混乱,展现坦途。
为了人生零星琐碎的事情过分思虑是愚蠢的。一切事情越能干净利落地决定,越不会招来损失。
敏捷地作出决断,这是工作的秘诀。
李嘉诚金言: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已,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鼓励自己作出重大决定
鼓励自己作出重大决定的关键在于让自己能够正确面对。我们知道,人没有方法可以知道每件事,但是有办法可以在你决定前,多知道一些。也有方法可以给你时间思考。
1.不要害怕作决定
许多人都害怕作决定,因为每个人的决定对他们而言,都是未知的冒险,而且最使他们困惑的是,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重要。因为不知道这点,他们毫无头绪地浪费力气,担忧无数的问题,最后什么都没处理好。
2.不要临时作决定
作决定似乎就像在你不知道你真的想要何物时。随机扔硬币一样。很不幸的是,留给你决定或评估所有选择的时间太短了,瞬间的决定通常是软弱,因为它们总是基于只对目前有用的事实。这样,结果总是不好,因为迫使你作出这样决定的力量,经常会扭曲了事实、混淆了真相。当所有的决定都取决于现在时,最好的决定,事实上是老早以前就决定的那一个。
3.决定要反映你的目标
决定应该反映你的目标。假如你的目标明确,要决定就比较容易。没有目标你只是在那儿瞎猜而已。
定不要害怕失去别的
对你最好的决定可能不是最吸引人的,或是能让你最快得到满足的那一个,那就是为什么作决定这件事,总是显得如此复杂的原因。
记住,很少抉择会让人完全舒服,想想你一生中所作的重大决定,它们都有退缩的时候。买房子会用掉可能投资在生意上的钱;投资在生意上的钱又可能使一场假期或某个嗜好泡汤。这样。为了后来比较大的收获的决定,却延后了此刻的享乐。买房子可能是个投资的好办法,而生意可能让你能拥有更多的假期。有时候放弃现在的享乐和作某些牺牲是享受长期快乐的惟一办法。有时候作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比另一个选择差的决定,是你能最终达成目标的仅有的方法。
关键是眼光要准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可能独守一技而获得成功。李嘉诚的才华更是表现在各个方面。房地产投资的技巧已使他获得了不小的成功,而在股市上操作的技巧更使他的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们知道,李嘉诚真正成功,是靠地产股市。他的扩张史,无疑是一部中小地产商借助股市杠杆,急剧扩张的历史。以小搏大,层层控股。到1990年初,李嘉诚以他私有的98亿余元资金,控制了市值900多亿港元的长实集团。1972年长实上市时,市值才1.57亿港元,18年后市值增长近180倍。以全系市值计,比1972年膨胀了586倍。
归根结底,李嘉诚在股市的作风,一如他在地产一样,“人弃我取”,“低进高出”。而作为李嘉诚搏击股市的基本定则,“高出低进”的实战案例不胜枚举。
1985年1月,李嘉诚收购港灯,他抓住卖家置地急于脱手减债的心理,以比一天前收盘价低1港元的折让价——即每股6.4港元,收购了港灯34%的股权。仅此一项,便为和黄股东节省了4.5亿港元。
6个月后,港灯市价已涨到8.2港元一股,李嘉诚又出售港灯1成股权套现,净赚2.8亿港元。低进高出,两头赚钱。
再如巍城公司开发天水围的浩大地皮之事。由于港府的“惩罚性”决议,开发计划濒临流产,众股东纷纷萌生退出之意。
人弃我取,知难而上。看好天水围发展前景的李嘉诚,从其他股东手中折价购人股权。于是便催生了嘉湖山庄大型屋村的宏伟规划。长实是两大股东中最大的赢家。
低进高出,关键是眼光要准。股市的兴旺与衰微,大都与政治经济因素有直接关系,大致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研究和掌握这个规律,就要密切关注整个国际间的时势。
作为系列上市公司首脑的李嘉诚,在股市的表现与他在地产的表现一样令人折服,传媒称当时为“中小地产公司的长江实业,初试啼声,已是不凡”。
1972年,股市大旺,股民疯狂,成交活跃,恒指急攀。李嘉诚借这大好时机,将长实骑牛上市。长实股票每股溢价1港元公开发售,上市不到24小时,股票就升值一倍多。这便是典型的“高出”。
1973年大股灾,恒生指数到1974年12月10日跌到最低点150点的水平。1975年3月,股市跌后初愈,开始缓慢回升。深受股灾之害的投资者仍“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就在这个时期,在李嘉诚的安排下。长江实业发行2000万新股,依据当时低迷不起的市价,每股作价3.4港元。李嘉诚宣布放弃两年的股息,既讨了股东的心欢,又为自己赢得实利——股市渐旺,升市一直持续到1982年香港信心危机爆发前。长实股升幅惊人,李嘉诚赢得的实利远胜于当年牺牲的股息,李嘉诚以自己的充足信心和投资技巧真正实现了长线投资、长线回报的目的。
李嘉诚创业五谋略
创业艰辛,但艰辛中又有着成功的快乐。李嘉诚在其早年的创业实践中,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从开始的迷惘之中寻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捷径。
1.重视时机和信息的运用
从李嘉诚的创业史,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时势的准确判断和创业时的独立果敢,而这都建立在他对信息的分析和把握上。另外,由于资金不足,李嘉诚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以最少的钱办最大最多的事,并根据创业的不同时段采取有效对路的管理工作方式。因而初战告捷。更值得指出的是,李嘉诚从两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中分析出全世界将会掀起一场塑胶花革命。而此时的香港,塑胶花的生产和销售尚为零。李嘉诚洞烛先机,全力投入。
2.重视质量,善于公关
李嘉诚创业过程中十分注意抓质量管理,并自觉运用公关手段解除危机。例如,创业不久,李嘉诚因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使长江厂四面楚歌。面对挫折,李嘉诚采取“负荆”拜访等几手招数。起死回生。而当同行竞争短兵相接时。一些厂家拍摄长江厂的破旧厂房在报章发表,企图以揭短的反面宣传使长江厂信誉扫地。李嘉诚却将计就计,运用太极推手的精义,突出奇兵,充分利用了这种免费宣传,正面宣传了自己。
3.学习先进技术,把握市场脉搏
李嘉诚为了寻找企业的新出路,不惜以旅游签证飞赴意大利学习塑胶花技术,以香港经销商和打工仔的多重身份进人塑胶公司,通过耳闻目睹和与技术工人交朋友等多种手法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回到香港后,抢先生产出塑胶花,又以高瞻远瞩的准确定位牢牢掌握了市场。尔后,又看好股份制,借鸡生蛋,使长江实力迅速扩充。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李嘉诚十分注重市场的把握。他立足稳定后又想方设法绕过洋行中间商,直接与外商交易,牢牢掌握了主动权。终于,以其精诚。以其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险赢得了欧洲和美洲的大客商和市场,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
4.进入房地产市场,采取稳健战略
应该看到,李嘉诚获得成功的重要转折点是进入房地产市场发展。但与众不同的是,李嘉诚挺进房地产的原则是谨慎人市、稳健发展。具体做法是不卖楼花,不贷款,不按揭,只租不售,从而有效地避开银行挤提、地产危机。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香港地产有价无市,到处贱价抛售物业。李嘉诚审时度势,人弃我取,趁低吸纳,这一招奠定了他成为香港首富的基石。而由于采取了稳健战略,使得李嘉诚能够击败置地,竞投地铁中环站和金钟站上盖兴建权中标,这是李嘉诚以弱胜强的战便之一,其中李嘉诚的精确分析及周密行动令人叹服。
5.把握投资策略在耐心中求发展
李嘉诚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之后。有效地把握了投资的策略,他针对当时的市场需求,相继兴建多个大型屋村。赢得“屋村大王”称号。而且在补地价的时机选择和换地的超前筹划方面,令人击节叫绝。为了奠定自己的坚实地位。李嘉诚的大型屋村酝酿10年方始出台,让人佩服李嘉诚的深厚功力,而在土地拍卖场上,他又被称为“擎天一指”。更值得指出的是,他以长远的眼光与合和主席胡应湘联合推出的“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催生了中英两国政府的新机场建设规划,这一切都是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