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正宗,要讲信誉。——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80年代靠胆识,90年代靠经验,进入新世纪的今天,要靠谋略和智慧。
——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周成建
1.做好“借”字文章
致富思维:
穷人: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一点优势,凭什么创业呢?
温州人:没有优势怕什么,跟别人借呗!借个老母鸡,还能下一个金蛋呢!
你一定听说过上岛咖啡吧,它是享誉国外的来自中国台湾省的餐馆。
但是,你听说过拉芳舍吗?
你知道上岛咖啡与拉芳舍有什么关系吗?
故事还得从2001年说起。
2001年,温州人林小芬打算开家咖啡店。于是,她做了市场调研,准备加盟上岛咖啡。
林小芬与上岛咖啡联系上了,同时她在温州市半腰桥找好了店铺,万事俱备,只等派上岛咖啡的技术人员过来了。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咖啡店要开业了,上岛咖啡原先计划好的技术人员却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及时到位。这可把林小芬急坏了。
怎么办?原计划的开业日期无法开业,这对开店来说可是大忌。而且,高额的租金使林小芬无法安心地等待上岛咖啡方面的技术人员。
于是,林小芬只好自力更生,“擅自”做了一些变动。
林小芬先跑到广州去物色菜单和厨师,然后请厨师根据温州人的饮食习惯对菜肴结构进行了调整,就这样,一份融合“咖啡牛排、广东小吃、温州风味”的菜单就新鲜出炉了。
2001年11月,林小芬的“上岛咖啡”按期开业。但是,与大多数的“上岛咖啡”不同的是,林小芬的“上岛咖啡”只是挂了“上岛咖啡”的招牌,提供的菜肴却做了一些改进,而这正是林小芬的特色。
原来,林小芬无意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咖啡店的形象,却正好迎合了温州人的口味。
林小芬的“上岛咖啡”一下子就受到了温州人的好评,许多温州人约朋友喝茶,都喜欢去林小芬的“上岛咖啡”店。
小店的成功使林小芬意识到,脱离“上岛咖啡”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于是,她赶紧在香港注册了香港拉芳舍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在国内申请注册拉芳舍商标。从此,林小芬创办了自己的事业。
2002年8月,林小芬在温州城东的一个并不繁华的地段正式开了第一家拉芳舍咖啡美食休闲吧。
尽管酒吧并不处在什么黄金地段,但是,这里交通方便,是个宁静的世界,正好是休息人群躲避喧嚣的理想场所。
为了迅速地扩大消费群,林小芬设计了吸引人的广告词“我不在家,就在拉芳舍,不在拉芳舍,就在去拉芳舍的路上。”
正是因为这广告词既好记又响亮,使拉芳舍迅速被温州人认知,并成为温州人最常去的休闲吧之一。
2006年7月,青藏铁路通车,拉芳舍也感到了商机。在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市中心金珠路,拉芳舍也开业了。这里的拉芳舍有四层,营业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共有100多张桌子,500多人可以同时就餐,是拉芳舍最大最高的连锁店。
在延续温州拉芳舍风格的基础上,拉萨拉芳舍还增加了麻将桌、木桶浴等项目。在拉萨经商的温州商人,不仅可以喝咖啡,还可以品尝到温州的炒螺蛳。
与此同时,拉芳舍作为温州市餐饮企业的惟一代表,被编入《中国餐饮年鉴2005年卷》。
温州人非常善于借鸡生蛋。温州的许多企业,一开始都是先替别人加工或者贴牌生产,等到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实力后,自己的品牌就被建立起来了,慢慢做大做强。
上海君婷制衣公司的创办人是温州人吴君婷女士,她高中毕业后先给别人打工,学习了一定的技术后,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刚开始,她没有注册自己的公司,只得借用别人的公司名誉做生意,这让她感到十分痛苦。
但是,吴君婷女士忍辱负重,最后拥有了自己的制衣公司,并在上海买了几十亩土地,吸纳了更多员工。
浙江长江电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建国也是一个善于借力的人。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刘建国成为了“美的”空调的浙南总代理,从此,刘建国就与“美的”紧密联系起来了。
很快,刘建国的空调销售额高达8000多万元。
刘建国创办了长江空调配件厂。
2000年9月。长江家电有限公司与长江空调配件厂合并,组建为浙江长江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还不超过4个月,刘建国又自主研发了新型智能豆浆机,并利用“美的”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将产品迅速推向了市场。难怪刘建国称,他事业的风帆是借“美的”的好风而扬起来的。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曾经说过,做好“借”字文章,,借脑袋、借人才、借智慧、借资金,我觉得绝对是聪明的做法。
经商创业,需要的资源太多了,资金、技术、人才、智慧等等,哪个都不得缺少。但是,很少有人在创业的时候能够拥有全部的资源,因此,向他人借力是经营的第一步。
温州人语录:
做好“借”字文章,做好“联”字文章,借脑袋、借人才、借智慧、借资金,我觉得绝对是聪明的做法。——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做企业也要顺势而为,最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和谐,和谐自然,那才是真正的美。
——挺宇集团总经理潘佩聪
2.从模仿开始创业
致富思维:
穷人:做生意,关键是要树立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没有办法成功。
温州人:刚开始,谁也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只有模仿市场上流行的东西,然后对它进行一定的改造,生意做起来就有把握了嘛!
如果你刚开始做生意,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技术,那么该如何迈出第一步呢?
温州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
说起模仿,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东施效颦”。
春秋时期,美女西施因为心痛而皱眉头,反而使西施更加楚楚动人,使人们更加喜欢西施。东施见状,便学着西施的样子,整天皱着眉头,希望获得人们的喜爱。结果,却成了人们的笑话。
可见,在人们的眼中,模仿并不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模仿是人学习进步的第一步。一个人从降生开始,就模仿着身边人的言行。在家里,父母是模仿的对象,在学校,老师是模仿的对象。在不断的模仿中,一个人才才能够成长,从而了解到,一个人不仅要学习他人,更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
人类不仅喜欢模仿同伴,也喜欢模仿大自然中的万物,仿生学就是人类向大自然模仿的证明。可见,模仿不仅影响着一个人,还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有人说:“温州人善于模仿。”温州商人善用模仿之道,被称为“拿来主义的践行者”。小到纽扣、打火机,大到皮鞋、服装流水生产线,他们都能放开眼界,模仿学习。
有人笑称:早些年,你今天在电视上看到外国时装周上那些最新潮的时装,过不了多长时间,在温州市场上就会出现极其相似的款式,并随之销售到全国各地。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抓住成功者的重点全部地模仿,也是一项成功的法则。温州人在创业的时候,就充分运用模仿他人的方式。他们的做法是:先委托国外的亲戚在服装节上以高价购得新产品,乘飞机带回温州,连夜拆开,从里子到面料,从领口到袖口,从口袋到门襟,一一解剖,然后将式样图交给大师傅复制出样板,交给裁剪部门。
温州眼镜业就是通过仿造兴起来的。
温州远洋眼镜公司是一家集太阳镜技术研究、开发、经营为一体的公司,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当年就是靠模仿起家的。
1982年,当时还在一家蜜饯厂打工的叶子健,看到当时市场上的金丝眼镜非常抢手。于是,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在市场上买了一副金丝眼镜。
回到家后,叶子健将眼镜拆开,仔细分析了眼镜的各个部件,然后到各配件厂寻找生产的相似的配件,再自己塑形装配成型安置。就这样,叶子健终于“生产”出了100来副眼镜。
叶子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拿着这些眼镜到市场上去卖。谁知,3元钱一副的眼镜不一会儿就被客人都买走了。
尝到甜头的叶子建立即辞掉了工作,叫上几个朋友开始大批量地生产眼镜。由于他的成本低,产品也渐渐走出模仿的框框,不断推陈出新,自主开发了1000多种产品,销量越来越旺,成为一家年产眼镜过2400万副的大型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把模仿称为是另一种创新。王春光认为,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温州人的许多创新都是从模仿他人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让温州人做一件产品,一开始他们模仿、“抄袭”、“复制”人家,等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创自己的名牌。很多温州人在外面经营的时候,观察市场、观察新的产品。一旦市场上有新产品,他们很快就开始投入制造。
王春光是温州人,但他也上过温州人的当。
1986年,王春光购买了一双“漂亮的”温州皮鞋,一周后,皮鞋寿终正寝。
“当时整个市场并不是很规范的。(温州人)没有技术,自己无法发明出一种产品。这种情况下,怎么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就想到假冒。”
“温州人从经验教训中发现,经商需要诚信,想要吸引消费者,就必须提高质量和服务。”
“完全模仿肯定没有办法成功。”王春光说,“这需要一个过程,温州走这条路,有很多机遇,这些机遇并不是会重复出现的。”
当然,模仿别人之前,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条件。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对任何问题都要有自己的主张,决不能被动地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聪明的经营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适当的模仿,在市场需要的时候,要适时地有所创新,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如今,已经发展起来的温州人早已经走过了模仿那个阶段,在他们看来,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成为创新。
实际上,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复制,而成功与失败在于是单纯的模仿还是人云亦云,盲目创新。善于经营的温州商人深谙其道。温州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但善于模仿他人,而且敢于放弃所模仿的一切,以模仿起步,把眼光紧紧盯在战胜和超越上。如果他们模仿的产品被市场上更新颖的产品超过了,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对旧产品的模仿,不断改进或者创新,生产更新颖、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他们在模仿中寻求着超越,在模仿中寻求着突破,从而稳稳当当地获得了创业的成功。
温州人语录:
我可能还没有度过创业期,因为我还是一个战士,还没有成为一个元帅,我一直梦想有一天不需要我亲自提刀冲锋陷阵。
——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卢伟光
3.把好质量关
致富思维:
穷人:对于小企业来说,质量无关紧要,温州的企业不都是靠假冒伪劣致富的吗?
温州人:质量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时候,市场中确实会出现劣质的产品,但在今天,每一个温州人都深刻地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
大家都认为温州人是最会制造劣质商品的商人,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偏见。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情况下,大部分商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温州人因为经商时间早,经商人群多而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不断规范的情况下,温州商人早已不做劣质产品,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企业要想求得长远发展,质量是第一生命线。
对产品的质量,王振滔总是严格把关。在一次与香港公司的合作中,第一批正待装运出口的皮鞋在抽检时发现有180双鞋商标贴歪了,王振滔得知后,二话不说,操起剪刀,将180多双高档皮鞋全部剪毁,并陈列在工业园内,让全体员工参观。奥康曾一下子解聘了8名高层管理人员,其中5人在集团分厂担任正、副厂长,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所负责生产的皮鞋质量不达标。王振滔痛心疾首地说:“我最害怕的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淡薄,现在奥康有几千人,质量保证不了,大家就要丢饭碗。谁让我们丢饭碗,我们就先砸他的饭碗。”在皮鞋质量上,温州不断地迈出坚定的步伐。
2003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免检产品”名单,22家制鞋企业的23个品牌都在上面,其中19家制鞋企业的20个品牌来自温州。如今,温州已经有33家制鞋企业的37个品牌荣获了“国家免检产品”的称号。
康奈、奥康、红蜻蜓、吉尔达、东艺、多尔康、澳伦、霸力、惠特、日泰、乔耐、富士达、泰马等品牌都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温州已经成为名牌鞋都。正如鞋王东艺集团董事长王东艺所说:“质量不是审出来而是做出来的,质量好不见得是名牌,而名牌质量都是好的。”
正泰集团在企业质量方面把得非常牢。董事局主席南存辉意识到,一个企业要求得长久发展,产品质量是第一生命线。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南存辉曾经远赴上海去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的退休老人王中江老师傅出山。王中江老人一听是温州来的客人,认为温州商品的声誉太差,又想到要自己出远门去温州,就很不情愿。南存辉却为了产品质量而三顾毛庐,多次登门拜访,诚恳的态度和正直的性格终于感动了王中江老人。
后来,王中江师傅对南存辉说:“你是要赚今天的钱还是明天的钱?如果你要赚今天的钱,那你根本用不着找我,你只要像其他人一样,搞点假货卖就行了,照样可以发一笔财。如果你要赚明天的钱,在今后还想赚更多的钱,那当然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来!”面对今天的钱还是明天的钱,南存辉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1993年12月的一天,正泰有一批产品要出口到希腊,已经定好船期了。这批产品对正泰来说非常重要,做好了,就等于打开了欧洲市场大门。因此,南存辉对子这批产品非常重视,在发货前,南存辉亲自到仓库查看产品质量是否过关。
当时,产品大部分已经装箱上车,正准备运往港口。南存辉让质检员打开一个包装箱,细细察看产品。
当产品拿到南存辉手中时,他的脸一下子阴了下来。原来,产品真的有点小毛病。他严厉质问在场的质量工程师:“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是怎么把关的?”质量工程师赶紧解释道:“根据惯例,产品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是销售国内市场,完全符合质量标准。”
但是,南存辉却口气强硬地说道:“这批货不能发,全部开箱重验!”
全部开箱重验,这意味着卡车上的一箱箱产品都需要重新卸下,运回仓库。这可把负责运输的经理急坏了,跑过来提醒南存辉说:“这样一来,会误船期的,如不能按时交货,对方会提出索赔的。”
南存辉面不改色地说了两个字:“空运!”
这可吓了运输经理一跳,海运改空运,这一改,运输费就得增加80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但是,南存辉坚定地说:“我们的牌子和信誉不只值80万。我们今天损失了80万,公司的信誉却保住了。有了这个信誉,我们能赚回十个80万,一百个80万,一千个80万!”
南存辉之所以能够带领正泰取得今天的辉煌,与他处处严把质量关是分不开的。正如南存辉所说:“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正宗,要讲信誉。”
温州森马有限公司有这样一段格言:
一颗钉子会影响一个马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