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既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文化的诱导作用发挥的一个途径。在任何时候,对于事物的认知都有一个先后,后觉得有先觉来觉。在先觉觉后觉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榜样示范。而榜样示范的意义则是被模仿,没有他人的模仿,榜样示范也就不可能产生作用。
模仿是很多动物都有的一种本能行为,相对于人而言,虽然不能说是一种本能,但它却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行为选择模式。但人的模仿是有目的的,是功利性的,或者是为了演练技能而模仿,或者是为达成特定价值需求满足而模仿。尽管模仿都是以示范为前提的,但有示范不一定会有模仿。只有为获得敬仰而模仿被敬仰者的行为,为获得赞许而模仿被赞许者的行为,为获得地位而模仿身居高位者的行为,为保证时髦而模仿公众人物的行为。因而只有示范者具有特别的地位,才能形成模仿。所以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也就不仅仅是一个对榜样行为的设计策划和提炼归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促使模仿的问题。所谓促使模仿也就是让模仿者认定模仿的价值,能从模仿中获得其价值需求的满足。但这并不是要给模仿者提供什么外部激励,而是让模仿者能形成内在的自我激励。这也就是让榜样示范者居于特定的地位,拥有特定的身份。细分可概括为四类:
(1)文化楷模。这就是在文化所覆盖的社会中,以知行合一着称,全面而严格地践行了文化“三共同”的内涵,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其言行举止,找不到一点有违文化“三共同”的要求的瑕疵,成了所有成员心目中的文化化身,享有极高的威望,能让所有成员崇敬和爱戴,是他们诚心向往的长者和导师。
(2)居高位者。他们是“三共同”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言行是严格规划设计过的,能完整、准确地表证“三共同”的要求。并且其言行在带头践行“三共同”的要求上是有重点,他们强调的是要保证自己带头示范作用的效果,既要借此明确其要求的内涵和重点,又要高效地推动模仿以广泛模仿效法。因为他们的高位决定了他们的示范主要只是为了表证,其目的在于达成管理作用的领和导。
(3)典型榜样。他们不一定全面严格地践行“三共同”的要求,但他们的某一特定行为具有调度的典型性,能透彻地诠释“三共同”某个特定要求的内容,并且是用他自己的典型行为突显了“三共同”的这一要求的内涵。他也因此而受到赞许,甚至被抽象拔高为典型人物而被推崇。
(4)公众人物。他们是拥有大量追随者和粉丝的明星,他们的言行会自动地被其追随者和粉丝模仿效法,所以不是榜样的榜样人物。对于这类人物必须从人格和品行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尽管并不是一定要让他们都做道德君子,但不能允许存在明显违背“三共同”要求的言行,以使之能从正面引导其粉丝、追星族众的行为选择。
所以,要保证文化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就必须保证上述四类人物的言行只能正面传递“三共同”的信息,至少不能有违。因而,被敬仰者、被赞许者、居高位者和公众人物的行为越是充分体现组织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事习惯的要求,文化的榜样示范作用就越大。这就是文化诱导的榜样示范定律。
十七、保证榜样示范作用的关键
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是以示范和模仿两个方面的行为主体的相互呼应为前提的。没有榜样示范者的示范,就不会有模仿关系的形成,但没有模仿者对于榜样示范者的全面认同,也不会有模仿。除了喜剧的滑稽表演之外,谁会整日模仿跛子、瞎子的行为。榜样示范可以是以获得广泛模仿为目的的自主行为,也可能是没有被模仿目的的自然行为,也不以模仿人的存在为前提。但模仿却一定是有目的的,不仅必须以示范人的存在为前提,而且还必须有对被模仿者人格的崇敬和行为的认同为前提。所以,要保证文化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就必须对应作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
(1)对于率先全面尊从“三共同”行事,没有任何相违行为的人,给予特别的尊重,在会组织中全面确立其尊者地位。目的是让社会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对他形成发自内心的崇敬、仰慕、爱戴,自觉地奉之为先知先觉的文化教主,进而自发地认定为应该模仿效法的典范。这也就是把他确立为组织文化楷模。但文化楷模不是由哪个人或机构加封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是由其行为表现得到组织成员广泛认同之后,由社会组织高层领导人带头给予崇敬、仰慕、爱戴后让众人感知其价值而确立起来的。
(2)让社会组织高层领导人把自己定位为“三共同”的火种传播者,有重点地带头遵从“三共同”行事,并保证不发生任何明显的相违行为。目的是让所属成员认定社会组织高层领导人正是因为这些行为才升入高层、身居高位的。如果让所属成员感到是作秀,也就难以从内心形成模仿的冲动——为得位而模仿——这也就失去了榜样示范作用。因此,对于不践行“三共同”的要求,且已居高位的贵者,必须从高位上驱逐下去,剥夺其贵者身份和地位。否则哪怕让所属成员稍稍有点只准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的感觉,榜样示范作用就全部消失了。
(3)作为突显了“三共同”中的某个或某些内容,即用自己的超常努力践行了“三共同”中某个特定的内容要求,并且又正好是众人都未做到,而在“三共同”的其它要求上又没有明显相违行为的人,通过大张其鼓地宣传表彰,给予荣誉,以使之成为“三共同”中这特定内涵上的典型人物。这就是让他人为获得同样的荣誉而模仿。
(4)对于已经成为能影响社会公众的公众人物,包括各行各业的明星,提出高于社会一般公众的行为标准要求。追星族和粉丝会不自主地模仿其行为,必须保证他们的行为中没有一处与“三共同”要求明显相违。否则,给予超越常人的惩处,以羞辱之,以避免社会组织成员效法他们的有违行为,让社会公众为避免受辱而仅仅从正面模仿其行为。
十八、文化诱导的艺术感染定律
文化之所以能诱导被管理者改变其行为选择方向和方式以做好工作,其根本原因在于构成文化的信息束集合中的信息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和传播能力,能通过复制传播让人接受所复制传播信息的指令要求,并遵循行事。反过来说,只有具备一定复制传播能力的信息束才能成为文化的构成细胞,不具备复制传播能力的信息束是被人类社会遗忘了的过去,对他人的行为选择是不会有任何影响作用的。所以,文化的构成细胞——信息束,不能是僵死的遗闻,只能是艺术化的具有强大复制能力和传播能力,能一十相传,人人喜闻乐见的具体化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这也就是说,作为文化构成细胞的信息束只能是艺术化的信息,是富有感染力的信息。因为任何有感知能力的人,都难免被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化的信息感染,以至于认同和接受其所包含的指令要求,遵循行事。文化的诱导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借助于其信息存在形式所固有的艺术感染力实现的。
作为文化构成细胞的信息束,并不是先有其内容然后再艺术化,而是它本身就是以艺术的方式存在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既是信息的存在也是艺术的存在,二者是统一的,不存在一部分是信息,另一个部分是艺术。只是艺术化的程度高低有别而已。除了在文化的构成表象层中有相对独立的语言艺术和形象艺术两个直接以艺术的形式存在的要素之外,其它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表现形式也都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化。价值观念的归纳表述必须简洁、通俗、形象、工整,这本身就是艺术化的要求,即使在流程标准等程式化的文件中也包含有一定艺术化。怎么表述才准确,才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甚至包括格式怎么排列才美观,这都包含有艺术化的内容。所以,当人们已感知到这一信息的存在时,就已经是艺术化的信息存在了。
文化的艺术感染作用的核心是对外在要求指令的艺术化。要让他人改变其行为选择方向和方式,作用他的是信息所包含的要求指令。但同一要求指令,如果其存在形式不同,即存在艺术化的程度不同,对他人的行为选择影响作用也就会完全不不同。让人喜闻乐见的要求指令会因为其喜闻乐见而接受其指令要求,并遵循行事,反之相反。艺术化也就是提升外在要求指令信息自身的复制传播能力,不仅让忠言不逆耳,而且让人自动寻求忠言。
提升外在要求指令信息的复制传播能力的途径,就是通过对外在要求指令的艺术化,把作为文化构成细胞的信息束所包含的指令要求内化为潜在意识、转化为趋利避害意识两条途径发挥其感染作用。
把作为文化构成细胞的信息束所包含的指令要求内化为潜在意识的实现方式有五个:一是具体化,即通过艺术化处理把信息束中所包含的指令要求具体到具体的人物、具体的事件、具体的地点、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背景下进行陈述,把它演绎成故事、史诗。二是弹性化,即通过艺术化处理把信息束中所包含的指令要求以非强制而让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陈述,让人感到是一种发人深省和循循善诱的教诲和关怀。三是无边化,即通过艺术化处理把信息束中所包含的指令要求以非对象化的方式进行陈述,让人感到不是仅仅针对特定对象的,而是面向所有人提出的要求,以通过淡化和减少针对性而造成的压迫和逆反心理以达成引导接受的目的。四是非功利,即通过艺术化处理把对信息束中所包含的指令要求的遵循和违背与直接利害关系分离开来,使之感受不到功利主义的压迫。《铡美案》中铡的是数百年之前的负义汉陈世美,《打金枝》中打的是一千多年前不守礼教的升平公主。五是超意识,即以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等艺术形式,在信息束中所包含的指令要求中注入情感和审美体验,进而通过情感注入和审美体验把信息束中所包含的指令要求导入对方的潜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