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形象艺术子集。汇入这个子集的都是可综合感知的具体形象信息束,并且这些信息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其文化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内容要求,它是文化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内容要求在形象艺术上的具体化和典型化,所体现的是其内容要求的顺违报应启发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共鸣。其内容有两个:一是对应于文化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正面要求,以艺术美的形式再现的社会组织倡导的思想行为;二是对应于文化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反面批判,以艺术丑的形式再现的社会组织唾弃鞭挞的思想行为。
(9)语言艺术子集。汇入这个子集的都是有关文化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内容要求铺演形成的语言艺术信息束,是文化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内容要求在语言艺术上的具体化和典型化,所体现的也是其内容要求的顺违报应启发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共鸣。其内容有两个:一是对应于文化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正面要求,以语言艺术的形式塑造的典型以再现其美,向社会显示应倡导的思想行为;二是对应于文化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的反面批判,以语言艺术的形式塑造的典型以再现其丑,向社会召示应唾弃鞭挞的思想行为。
很显然,文化的每一个构成要素子集的构成元素越是丰富多彩,其诱导作用就越大。这就是文化构成的层次要素定律。因为构成元素越是丰富多彩,渗透人心的触点就越多,就越能对其成员个人形成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作用。
七、文化构成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
文化构成的九个要素,分为四个层次,它们是严格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展开的。价值观念是高度抽象的信条和理念,一般以判断句或者简略的判断句的形式表现。每一个判断就是一个信息束,同时也是一个信条和理念。它构成文化的核心,并且文化的核心构成层也仅仅由它构成。
由核心层展开的第二个层次是理论层。理论层的两个构成要素与核心层的价值观念在逻辑上没有展开关系,但从内容的具体化程度分析,却存在有展开关系。科学技术是从人物关系上对价值观念的合理性的论证,但这种论证是以价值观念为之设置分析论证的立场和角度为前提的。并且其论证是把价值观念的信条和理念内容具体化了,是在说理论证的过程中具体化,使其表述就不再仅仅是一句判断,而是由判断展开所揭示的人的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伦理哲学与科学技术对价值观念的具体化展开方式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仅仅是它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对价值观念的合理性的论证,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性质,包括由多人构成的组织之间的关系的性质。
由核心层展开的第三个层次是实体层。之所以叫实体层,其原因也仅仅在于它是文化作为管理工具直接起作用的一个层次。并且其展开不仅仅是对核心层的价值观念的展开,而且也是对理论层的科学技术和伦理哲学的展开。因为实体层的四个构成要素,所具体化的不仅仅是核心层的价值观念,也包括理论层的科学技术和伦理哲学的要求。实体层的四个构成要素又可分为两组,一组是刚性约束,包括流程标准和管控制度两个要素,前者是行为标准,后者是遵循与否的责任判定和兑现。其贯彻落实是不允许打折扣的,任何打折扣的行为都会有对应的现实惩罚降临到头上。另一组是柔性约束,包括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两个要素。即其要求的贯彻落实没有严明的具体规定,即使完全不遵循,也不会有即刻的惩罚降临到头上。伦理道德是倡导,不遵循只是让人低看而已。风俗习惯只是一些仪式性约定,不遵循仅仅会让人觉得另类而已。并且实体层的四个要素也不是简单地对核心层和理论层的三要素的内容的具体化,在具体化的过程中也有对前两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细化完善的内容,从具体化中发现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性后,反过来对不合理的信条和理念进行修改完善。理念也好,信条也好,如果落不到实处,就是其内容本身有缺陷。
由核心层展开的第四个层次是表象层。之所以叫表象层,是因为文化在这个层次上的两个要素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存在的,并且其内容不仅仅是对核心层的价值观念的表象,也是对前三个层次的七个要素所约定内容要求的表象展开。表的是内容要求,表不能背离和改变被表的内容;象是方式,即通过象的方式进行表,而不是通过逻辑进行表。它会把前三个层次的所有要素的内容要求都表现出来。这就是将观念、理论、要求都艺术化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形象艺术直接是在象上表,语言艺术则是在语言这一人类特有的象上表。表的目的是让前三个层次的内容要求能广泛而完整、深入地为人所认知、认同和遵循。无论是怎么强调知行合一,但知总是在先,是知后再行,并不是王阳明所说的知就是行。所以喜闻乐见是表的要求,也就是象本身。艺术化的过程也就是把枯燥乏味的内容要求转化为象的过程。并且表象层的两个要素也不是简单地铺演前三个层次七个要素的内容要求,而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即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反思观念、理论、要求的合理性,并通过这一反思完善前三个层次的内容,提升其合理性,使之更加系统化。
理清了文化构九个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为自主地进行目标文化设计、构建,提供了思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真正起到管理工具的作用。否则视之为不可分割、不可思议的存在,也就无法充分地发挥它的工具作用。
八、文化诱导的观念灌输定律
人的意识尽管包括其大脑里所汇集的所有信息,但这些信息却不是分散地作用于人的行为选择,而是不自主地抽象为特定观念后发挥作用的。或者说人的意识会集中地体现为他的观念。所以人的意识中的观念是影响人的行为选择的最直接因素,人的行为都是其观念主导的。在没有外在强迫的情况下,都不会选择与其观念相违背的行为。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得从改变其观念入手,即通过灌输新的观念以丰富其观念的内容,校正其观念的偏颇,甚至改变其原有的观念。新观念的接受和形成,也就是行为选择的方向的改变和调整。
作为构成文化的核心要素的共同价值观念,是文化的信息束集合中最具复制力的信息束子集,是其文化所覆盖的社会群体成员之间身口相传,并作为其相互认同的根据存在的。所以文化的首要作用就是观念灌输,即把共同的价值观念,灌输给新生和新进的成员,以及观念偏离的成员。
观念灌输有两种情况:一是相对于新进的成员的灌输。二是相对于已有成员的灌输。
对于新进的成员的观念灌输,相对比较简单,它是这一社会群体的成员集体向新进成员的灌输,是由原有社会成员把其独特文化的理念灌输给他,并且也用不着特意的灌输实施。因为新进的成员要溶入这一社会,只有一条途径可以选择,即按照该文化特所有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观念,修正与之不相适应,尤其是有冲突的观念,改变自己以适应所进入的社会。否则,要么逃离,寻找与自己价值观念相同的社会群体居处,要么忍受他人不理解的白眼歧视和被排斥的孤独。并且他人的白眼和异样眼光也会杀人,让人发疯,要忍受是很难的。这种灌输实际上也就变成了新进人员的被动接受已有文化观念的过程。即使是一个能改造某一文化的圣人,他也只有先适应这种文化,让原有文化的社会接纳并赋予他一定地位之后,再有改造可言,并且改造的过程也只能循序渐进。
对于已有人员的观念灌输,则复杂得多,它是这一社会群体中的主导者,发现存在于其中的社会组织已经陷于停滞、衰退的境地,甚至面临解体和灭亡,必须引入新的观念改造已有的文化观念,增添血液,注入活力。这就是由少数具有新的观念的人向不具有这种新观念的多数进行的灌输。这种灌输,尽管通过反复说教,也能取得一定效果的,但见效慢,作用小。所以,只有通过文化的重构来灌输。这就把是灌输的途径由单一的师长教诲灌输,拓展到包括师长教诲灌输在内的六条途径。
(1)通过文化的表象层进行艺术渗透,由艺术濡染达成潜移默化地改造已有共同价值观念的目的。这就是把需要改变的观念和需要确立的观念,通过艺术表象的渗透濡染进行挞伐和倡导,让众人逐步调整改变原有观念,接受新的观念。
(2)通过文化核心层反思讨论寻求共识,一点一点地积累社会共识,以最终达成新观念的灌输的目的。这就是从对原有共同价值观念的不当分析入手,打开口子,引导争论,把新观念引入,以逐步在社会全体成员中达成共识。
(3)通过重构价值观念体系进行宣贯,由师长教诲灌输。这就是直接对其共同的值观念进行设计,并确立系统完备的体系后,由上而下地反复说教进行强化宣贯,以实现众人价值观念体系的转换。
(4)通过设计策划榜样示范灌输,由榜样行为引导。这就是在该社会组织的成员中寻求典型,并通过策划把新的价值观念的核心要求集中体现到他身上,由他的思想行为展现新的观念,并确立为效法遵循的榜样。
(5)通过构建理论体系强化逻辑征服力量,由自我推断确立。这就是通过对新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构建论证价值观念的理论体系,由形成价值观念的理论逻辑力量征服他人,引导自我分析判断,使之形成抗拒就是背理的自我意识。
(6)通过文化的实体层提供经验体验,由自我经验总结达成转变。这就是把所要灌输的价值观念要求具体化为行为活动的标准,给予严格遵循者以奖励,给予违背者以惩罚,让成员个人从趋利避害的经验总结中达成观念的转变。
由上述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艺术渗透、反思讨论、师长教诲、榜样示范、逻辑征服、经验体验六条观念灌输途径,如果不确立和打通,也就不可能有文化的观念灌输作用。所以,艺术渗透、反思讨论、师长教诲、榜样示范、逻辑征服、经验体验六条观念灌输途径,越是全面确立打通,就越是能保证文化的观念灌输作用的发挥。这就是文化诱导的观念灌输定律。
九、保障观念灌输作用形成的关键
由前述分析可知,观念灌输途径六条——艺术渗透、反思讨论、师长教诲、榜样示范、逻辑征服、经验体验的确立和打通,也就是全面实施组织文化建设。价值观念灌输作用是文化的管理工具作用的主要内容,没有这一作用的发挥,严格地说,文化这一管理工具的作用就无法形成。完善的组织文化建设管理,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1)设计规划。其工作内容主要有三个:一是选择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这就是对所要建设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其总体特征和总体要求是什么,必须具备哪些功能,其重点功能定位在何处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二是描绘文化建设工程蓝图,这就是对所选择确定的文化目标模式的建设过程进行规划,明确要完成的工作以及每项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管控办法,避免不预则废的后果发生;三是确定文化发展方向管控,这就是在文化建设工作完成之后为避免自动演化导致的作用蜕化而对发展方向的设定和保证不偏离方向的管控措施设定。因为文化生成过程中没有自我优化选择的机制,自然形成的文化难以起到管理工具作用。这就必须通过规划设计,保证组织文化与组织目标实际、组织架构实际、组织成员实际、组织环境实际相适应,进而以保证它能对组织的高效运行和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2)要素构建。其工作主要是对应文化的四个层次九个要素,进行信息束选择整理,并归类集合。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按照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汇集价值观念信息束,以构建核心层的价值观念子集;二是从人物关系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已有发展成果对价值观念子集的内容进行论证,建立自圆其说的能支撑价值观念体系的理论体系,并倒过来增补删减所汇集的价值观念信息束;三是分为流程标准、管控制度、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应确立和汇集与经由理论论证确定的价值观念相吻合的具体行为标准和规范;四是对应前三个层次的构成要素子集中的信息束所包含的要求,选择确定艺术化演绎的方式并广泛创作和收集形象艺术和语言艺术两个子集的信息束。这四个方面的工作不做扎实,文化建设就是空话。仅仅有响亮的标语口号和漂亮的形象标志,是无法让文化起到观念灌输作用的。
(3)融和浇筑。组织文化不能脱离组织存在,脱离特定组织运行过程的文化,就不是这特定组织的文化。所以能否达成二者之间的融和就成了文化建设管理的重点工程。其工作就是把要素构筑所集合的信息束所承载的指令要求,与组织运行过程统一起来。这就是分析组织目标实际、组织架构实际、组织成员实际、组织环境实际,严格地依照基于实际而又不拘于实际的原则,以明确需要改变的实际,认定必须适应的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个子集的信息束内容清理,清除与必须维护的组织目标实际、组织架构实际、组织成员实际、组织环境实际,以及组织存在和发展要求相违的信息束,补充与之相符的以及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稳定推动作用的信息束。在此既不能过分强调要与原有实际相符合,因为不谋求改变实际,文化建设工作就毫无意义。但谋求的改变又不能过分超越实际,因为超前于现实的文化会遭到抵制,丧失诱导作用。这就是说文化建设必须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超前性而又不能过分超前,因此文化只能渐进地完善优化,不能革命式的突进,否则可能带来组织发展的振荡,甚至毁灭组织本身。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所谓的革命不仅都是残酷的,灾难性的,而且达成的改变总会因为这种过程的振荡而留下后遗症久久难以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