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需求不振、市场竞争日趋激化时,各类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施展价格营销策略,以求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但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企业在价格营销过程中已走入了误区。以家电业为首的企业更是大打“价格战”,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如何正确地实施价格营销策略,并且有效地通过价格宣扬品牌理念,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节)品牌定价策略
产品品牌定位对定价有很大的指导和限制作用。一个企业在定价时,除了考虑成本、期望毛利率、竞争对手价格等各种因素之外,还必须考虑产品的品牌定位。即在现实地位和期望定位两者的基础上,综合做出定价决策。
一般来说,在面对强势品牌的情况下,企业有以下几种选择:
第一,推出同类产品,但是价格相对较低,低价幅度与品牌差距成正比,品牌差距越大,价格低得越多。
第二,将产品线集中在中低档,规避高端正面冲突。而面对品牌地位比自己弱的品牌,企业采取的方法则完全相反。
不同档次品牌的产品定价必须反映品牌之间的差距,否则会模糊品牌定位,还会使品牌价值无谓流失,使企业不能得到应有的利益。
在定价与品牌之间存在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一方面,越是名牌,定价越高;另一方面,一种产品定价高,给人的印象就是“这种产品一定好”。而战略性定价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给一个产品定价,更是对整个产品线定价,给整个产品结构定价。有些高端产品要定一个高价,彰显品牌价值,但真正的主流产品不在高端细分市场,但是由于高端市场的高定价和品牌宣示作用,使中流产品也能定一个高价格,而且销量还好。
很多企业都利用了价格与品牌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在主流产品之外,推出几款价格很高的高端产品来显示自己的品牌地位。以美孚为代表的进口机油大都采取系列订价法,即按产品质量等级和粘度牌号的不同实行多品种定价,以适合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要,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美孚、埃索以中档偏高的价格为主,辅之以有点“离谱”的高价衬托,显示出企业的技术开发实力和品牌形象。我们看到,低档产品的价格,几个品牌的价格差价不大,但是由于美孚和埃索的高档产品价格很高,很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即这两个品牌是更好的润滑油。当这些消费者去购买低档润滑油时,大多数会倾向于去购买这两家的,虽然这两家的产品价格稍高,因为“它们是名牌,买得放心”。这正是这两家企业定价策略的目的。
微型案例:品牌定位与定价的关系
如果企业无视品牌定位,则定价就会背离品牌定位,导致定价失败。熊猫原来是北京当地的一个低端洗衣粉品牌,后来北京熊猫与宝洁合资之后,作为控股方的宝洁将熊猫的价格提高到中等水平,脱离了熊猫长期立足的大众化、低端细分市场。从此导致了熊猫在日化市场在十几年的稳步成长的大背景下,自己品牌的市场份额却逐步萎缩,最终宝洁通过战略定价的手段达到了消灭合资品牌的目的。
这种战略性定价错误在于放弃自己原有的细分市场和市场定位,以崭新的定价策略进入另外一个细分市场导致定价与品牌错位,如果同时没有大量的广告和市场沟通来支持这种转型,失败会来得更快。
如何正确地基于品牌定价仍然是一个大难题。在实际操作中,高估或者低估品牌价值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索尼曾经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名牌,采取典型的高定价战略。但是,最近8年来在数字技术领域,索尼始终没有推出什么像样的产品,其品牌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于是遭到了竞争对手三星的有利阻击。三星以索尼所参照,在产品不相上下的前提下,价格略低,取得了成功。
(第二节)高定价与低定价
定价的高低,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品牌定位和产品成本。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产品质量相差无几,但是不同品牌的产品定价却可能相差很多倍。这就完全体现了品牌的魅力。可以说,价格高低与品牌息息相关,甚至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产品成本的约束范围。
微型案例:NOKIA8800的定价案例
许久没有新作的诺基亚经典8系列,继8910i之后,“十年磨一剑”精心打造了2005年最具有贵族气质的8800,定位于高端人群的NOKIA8800,上市初期就定出天价,零售价格就是其型号代码:8800元,而其功能却较弱,既没有百万像素拍照功能,也没有智能手机高端的商务功能。本以为定价过高,购买者寥寥。没想到产品上市一炮走红,成为“富人们”竞相购买的宝贝。由于对市场预估失误,库存严重不足,上市没几天,8800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大面积出现断货现象,价格一度被炒到10000元,但购买者热度不降反升,价格越来越高,最后一度到达12800元的高度。在其价格早已远远超越成本的情况下,NOKIA剑走偏锋,创造了手机市场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令还在亏损线上挣扎的国产手机们唏嘘不已。
这是最近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NOKIA通过对8800的高端定位,硬是以天价卖出了功能较弱的贵族手机,并且在市场上引起消费者追捧。可见高定价其实是抓住了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追捧档次。8800手机的功能在这个案例中已经被弱化到忽略不计,追捧它的消费者看中的是手机的外观和定位——贵族手机。正出于这样的目的,任凭手机价格再高,为了满足自己的档次和品牌追求,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得到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各种世界名牌诸如GUCCI、DIOR等,经常会推出一些价格高达几十万元或者几百万元的服饰产品,在市场上同样受到追捧。如果单纯比较产品的质量,相信很多品牌都不在它们之下,可是正是由于别的品牌不具备这样的号召力,所以这些世界名牌才能长期保持自己的高定价。它们宣扬得更多的是自己品牌的品味、格调以及生活理念,这种无形的价值观念影响的是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不论是品牌还是消费者自身,都决定了这些产品必然需要一个高定价来满足自己。这恰恰是品牌营销的终极目的所在。
另外一方面,很多产品又采取了低定价的姿态进入市场。
微型案例:豪特的价格之战
豪特纸业作为天津市本土最大的纸制品生产商,一直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企业生产的纸巾质量上乘,在消费者中广受欢迎。2006年初,一些外地小品牌携低价劣质的产品进入天津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原有的竞争厂商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对策,接连加入这场价格大战,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此时,豪特却做出了相当英明的决策,保持自己原有的中高档品牌价格不变,趁其他厂商忙于应付之际,进一步深入高端市场,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抢占高端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将一直在消费者中颇有口碑的“伊薇”品牌价格定低,深化“伊薇”物美价廉的形象。正式在市场上掀起一阵实力之战。豪特的这种价格策略迅速奏效。由于“伊缘”的品牌效应,消费者对豪特建立起了良好的印象,更加认可豪特这个品牌,对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就能买到豪特的产品,自然也就更能接受。
消费者总有一种心理,买东西讲究物美价廉。如果能够用较低的价格买到高于他们期望值的产品,他们就会非常满意。豪特的做法的成功之处正在与此,抓住了消费者都追求高档货的心理,却用平民化的价格来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不断地强化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价低质优、品牌可靠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