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从“面”起,知人从“面”起,为君之道不能一味以貌取人,但不能小视被选用人才的面相是否符合相术的原理,不要被人的面相迷惑。
从一个人的面相上不仅可以看出他的成就,还可以看出他的生死,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
例1:三国时的相术家管貉有一次去他哥哥家,正巧还有两个客人在。客人走后,他对哥哥说:“这两个人的脑门上和口耳之间都有凶气,这是要发生怪异变故的预兆,况且他们的魂魄游移不定,可能会丧身于水里,但其尸骨会回到家中。”后来听说这两人果真都是被水淹死的。
《相经》上明确指出:人活的是气。凡呼吸匀长缓慢的就长寿,相反则寿短。骨肉坚硬的人长寿但少欢乐,骨肉柔软的人寿短但很快乐。
例2:《左传》记录着这样一件事:鲁国的囊仲出使齐国回来后说:“我在齐国听说他们正在准备来吃我国的小麦。我看他们根本做不到。一听齐王说话吱吱唔晤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了。臧文仲说过:一个国王的说话吱晤含糊,就表明他快死了。”后来果然如此。
例3:郑悼公前往晋国感谢结盟成功。在举行授受玉璧的礼仪时,郑悼公以明显的快步走到了柱子东边。晋大夫贞伯见状说:“郑伯恐怕是活不长了?他是在自己抛弃自己!他目光流散,走路时脚步慌乱,不安于现状,大概是快要死了了!”果不出其言,同年六月郑悼公真的死了。
例4:周简王命令刘康公和成肃公会合晋厉公去攻打秦国。临行前,要举行祭肉形式为将士送行。但成肃公在土地庙中接受祭肉时,态度很轻率。刘康公见了说:""我听说人是受天地的中和之气而降生,这就是命。因此产生了行为、礼义和威仪的准则,这些都是为了巩固这命而生的。人若能遵守并维护这些规则就可以得到福禄,否则就要遭殃。所以德行好的人对待这些总是很谨慎,老百姓也是尽力而为。谨慎莫过于恭敬,尽力莫过于敦厚。恭敬在于供奉神灵,敦厚在于守本分,国家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祭礼时贡献熟肉和作战前接受生肉的仪式是敬神的重要环节。现在成肃公对待祭肉的态度这么不严肃,这是他自己在断送自己的命。恐怕他很难再回到本国去了?”这年的五月,成肃公就死在了这个地方。
例5:晋平公很重视程郑,任命他为下军的辅佐。郑国负责外交的官员公孙挥出使晋国,程郑接待他时问他:“如何才能降低自己的官阶呢?”公孙挥没能回答上来。当他回国后就对然明说起这件事,然明听后对公孙挥说:“程郑的话正说明他的死期快到了,除非他能逃走。高贵才知道恐惧,因为恐惧而要求降低职位,那能没有办法呢,只要肯位居人下就行了,有什好问的?身居高位而求降职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但程郑不属于那样的人,他要降职恐怕是因为碰上迫不得已要逃跑的麻烦了吧?要不就是疑心别人要迫害他,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害死?”第二年就听说程郑死了。
例6:一次,周景王派单成公到戚邑见韩宣子。单成公面见韩宣子时目光低垂,话语迟缓。叔向在他走后说:“成公大概快要死了!每个大臣上朝都有一定的位置,会见诸侯时进退也有一定的程序。上衣的左右襟要在胸前交会,腰带的结子要打在前面。不管朝见国王还是会见诸侯说话时,必须要让大家都能听到,这样才能把事情讲得明明白白,条理清楚。为了容貌端庄,看人时目光不能超出腰带结和衣领之间。用清晰的语言明确自己所说的事情,再用合适的仪态加强它,不注重这些礼仪就会使自己的形象受损。现在成公作为周王的特派长官,在朝会中传达周王的命令时,说话的声音只有一步之遥的人能听到,看人的目光还高不过腰带,神态低迷精神不振,吐字含糊不清。神情不振就难以让人敬重,言语不清就难以让人遵从。这都表明他守护身体的生气没有了。”当年的冬天成公就死了。
例7:宋平公宴请鲁国大夫叔孙昭子,两个人酒喝得很快乐,但后来不知何顾又都哭了起来?当时乐祁陪宴,撤宴后他偷偷对别人说:“恐怕今年国君和叔孙昭子都活不成了!我听说,该悲哀的时候却快乐,或者该快乐的时候却悲哀,都是丧失心志的表现。只有心志清爽才有魂魄,如果一个人的魂魄都不在了,怎么能活长久呢?”这一年,叔孙昭子和宋乎公相继去世。
例8:邾隐公前往鲁国朝见,隐公拿着玉圭的手抬得很高,脸向上仰。鲁定公接受玉圭的手却放得很低,脸也向下俯。子贡说:“如果按照礼仪观察他们的行为,这两位国君的表现皆有死去或逃亡的象征。脸面高仰,说明他很骄傲;身体低俯,表明他很衰颓。骄傲使人昏乱,衰颓能导致病痛。我们国君是主人骄傲在先,恐怕他得先死?”这一年鲁定公真的死了。直到鲁哀公七年,被俘的邾隐公才被鲁国放了出来。
例9:卫出公与吴国在鲁国的郧邑会见。吴国人包围了卫出公居住的地方。子贡向吴太宰嚭求情放了卫出公。但出公回国后还学着说吴语。年龄还小子之听了,说:""你是避免不了要有灾祸了,你很可能会死在吴国?你被吴国抓起来,还要说人家的语言,追随人家也太坚定了!”后来卫出公果真死在了吴国。
例10:鲁襄公在建造宫殿时是按楚国的宫殿的风格进行修建的。穆叔就说:“《尚书.泰誓》中写道人们想得到的,上天必定给他。大王是因为想到楚国去,所以才修建这楚式宫殿吧?所以,如果你去不成楚国,也一定会死在这宫殿里。”就在同年六月,襄公死在了这座宫殿里。
例11:晋厉公派卻肇送孙林父去卫国和他见面。卫定公很热情地宴请他,但他却表现得很傲慢。卫国大夫宁子说:“他是要灭亡了吧?古时候设置宴席,招待宾客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威仪和反省祸福。所以《诗经》中有诗说:‘牛角杯弯弯,香甜的酒绵软。彼此交往谦恭温和,种种幸福自然光临。’他这么傲慢,幸福当然不会光临,他这是在自取灭亡!”仅仅过了三年,御氏就灭亡了。
例12:齐庄公和卫国国君在商任相会,齐庄公和卫国国君公孙剽的态度都很不恭敬。叔向说:“这两个国君一定会遇到灾祸!从礼法上讲会见和朝见,礼仪是经纬。礼仪,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身体的守卫。礼仪上有所怠慢,政治上就会有过失;政治上有了过失,肯定就不能安身立命了。所以两国日后肯定要发生祸乱。”四年后,齐国发生了弑君的惨案,紧接着卫国的国君公孙剽也被人杀害。
六、真“才”不爱“财”
爱财之人必被财害,爱财之人必难成就盛世王业。
例1:周历王非常贪财,听了荣夷公的话对财产实行了专利,不许任何人分割其财产。忠臣芮良夫见状大胆劝谏周历王说:“难道周朝的王室要瓦解了吗?荣夷公只知道让大王实行国家专利,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使国家大难临头。世上万物自然产生出来的利益当然属于世上所有的人。如果有谁要独占,就会产生无穷的灾祸。属于天下百姓的财产,是不能独占的,独占的越多,怨恨你的人就越多。您把天下所有的财产都独占了,天下人就会都怨恨你,人怨甚多而又不防备大难临头,荣夷公用这种方法来引导您,不是让王室崩溃吗?”但周历王并没有采信他的建议,不久果真灭亡了。
例2:战国时魏文侯满载贵重宝物的国库发生了火灾,魏文侯闻讯穿上白衣,离开正殿,很是哀痛,群臣也跟着哭起来。惟独公子成父面无哭色,反而祝贺道:“我听到传言说天子把自己的财富都藏纳于五湖四海,诸侯们把财富藏于领地,只有你把国家的财富都储藏在你自己修建的国库里,显然藏的地方不对。你这么做,即使不发生火灾,也要引来其他人祸。你应该感到庆幸,幸亏没招致人祸,否则下场更惨?这样不是更好吗?”
游历于各个诸侯国的孔子经过实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老百姓富裕了,国王才能富裕。因此,圣明的君王只应该把人才据为己有,而要适当地把自己的财物土地分封给诸侯,把自己的财物赏赐给功臣,不和老百姓争利。
七、警惕四乱和四危
为君者选用人才应以信任为先,猜忌只会让群臣远离,天下大乱。
管仲云:“家有疑忌正室的小妾,是家乱;庶子疑忌嫡子,是宗乱;朝廷里大臣疑忌宰相,是国乱;官员昏庸无能,是众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