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自习课上,我在讲台前批作业。我让学生集体写课堂作业,让他们不经允许不可以随便离开座位。安静了大概十分钟,方铭突然拿着扫帚走到我跟前说,“老师,这边有纸屑,我帮你扫点吧”。顿时,我就来了火,正想开口指责,但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一点,对他进行表扬呢!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坐端正,开始了我对方铭的表扬策略。“同学们,刚才方铭不举手,就擅自离开座位,他这种行为对不对?”“不对。”同学们响亮的回应了我。“他这种行为虽然不对,但这也反映了他身上的某些优点,我想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方铭同学观察力很敏锐,很爱劳动,很乐于助人,这些优点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值得。”听到我预期中的回答之后,我又说到,“方铭过来想把地上的纸屑扫掉,这个初衷很好,不过我希望他以后做这件事是在下课后,而不是课上。但是同学们,我们依然要看到他身上折射出的闪光点,为他鼓掌!”方铭此刻的小脸上也是露出了喜滋滋的神情。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发觉在我的课上,他发言的热情明显高涨了不少,而且动不动就站起来的次数也减少了很多,看来只要激发他上课的兴趣,他能控制住自己。
后来,我又发现,每次放学后,即使没轮到他扫地排课桌,他也会主动去帮忙。我又再一次利用他的这个优点,在我的课上大大表扬了他。我每表扬他一次,就感觉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进步了许多。目前,他在我的课上已经改掉了这个动不动就站起来的坏毛病,虽然偶尔还会插嘴一下,但是总的来讲我对他采取的激励性措施还是挺奏效的。
在方铭这个例子成功之后,针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上课捣乱型的学生,我又如法炮制,上课捣乱的学生开始慢慢减少。正当我为此得意之时,我碰到了一个最棘手的小家伙,他叫阙胜龙,他属于第三类上课捣乱型。这个小家伙虽然个子是班里最小的,但是精力却永远是最充沛的,他还常常把他使不完的精力用到我的课堂上来捣乱,因而他的成绩总是班里倒数。刚开始,我对他极尽笼络之能事,他也就乖了大概三节课左右吧,后来爱插嘴的老毛病又犯了。接下来我开始对他采取另一种策略,即找准弱点,攻其心房。学生们非常喜欢在上课的过程中玩游戏,我抓住这一点,只要阙胜龙在我的课上插过一次嘴,我就不允许他参与任何游戏。然后下课后我再找他谈话,让他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如此来对他进行惩罚。这项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因为我每个单元的新课基本上都有游戏环节,阙胜龙为了和其他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上课时扮鬼脸逗人发笑的行为明显减少了许多。于是我再接再厉,知道他学习英语有困难,我就经常帮他补习,还给他适当地安排学习小助手,让学习好的同学和他同桌。但是一旦看到他固态萌发的话,我毫不手软,马上会对他采取一系列的惩罚性措施,比如不让他参与课堂活动,罚他打扫卫生等。
在我把前面三类爱捣乱的学生一一摆平之后,第四类跟风型捣乱的学生因没有了跟风的源头,自然而然就熄火了。
虽然在整顿课堂纪律的过程中,我对学生们严厉了一点,但是出来的效果非常不错,无论是同学们的作业质量还是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看来,一名成功的教师,除了要关心身边每一位学生之外,也要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在班级中建立威信,从而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尊重。虽然这是我工作的第二年了,但作为一名新老师,我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还很缺乏,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来充实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唐丽英)
14.班主任的“三字经”
从懂事至今,“三字经”从没在脑子里消失过。小时候,听老师读;做了老师,给学生读;做了母亲,给儿子读。
“三字经”的精髓,“三字经”的教育真义,就在这样听、读的过程中慢慢吸纳。做了班主任,日复一日地积累经验,思考成败得失,也有了自己的“三字经”。
一、进门三看:看表情、看桌面、看地面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这么说来,观察尤其重要。而作为班主任,第一项基本功就是要善于观察。如何观察呢?据我多年的经验,就是进教室要多看,有针对性地看。
首先看学生表情。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掩藏心事。他们往往把心事写在脸上:或者是和同学吵架了,或者是和父母斗嘴了,或者是考试失败了,或者是被老师批评了,或者是莫名其妙心情郁闷了,都会让表情爬满脸庞。班主任关注了学生的表情,就很容易关注学生的内心,然后及时走进学生心中,很多问题就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我还记得我班的许宏宇,有天早晨我进教室,看见他黑着一张脸,眉宇之间有一股邪气,并且也有点心神不定。下课之后我赶紧找他。经过反复地询问、交谈,得知他在校外找了一帮混混准备与初三的学生打群架。我与许宏宇谈了很久,终于让他打消了打群架的念头。试想,如果我不注意学生的表情,看不出他的心事,那么等待我的就是气冲冲地处理群殴事件了。
第二,看桌面,是看学生的桌面是否干净、整齐。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他的生活质量。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孩子,他的心灵也趋向于干净整洁。而且,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搭建孩子们的心灵花园。
第三,看地面,是看地面是否打扫得干净。地面的洁净度反映着当天清洁值日的责任度。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他会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反之则一团糟。经常这样看,然后比较,孩子们的责任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二、课堂三有:有书、有笔、有本子
有人说“习惯不是铸就你,就是毁灭你”。对这句话我从未产生过半点怀疑。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备,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孩子们的习惯除了生活习惯外,还有学习习惯,今后还有工作习惯。这里主要谈学习习惯。
我的课堂规矩是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到“三有”--有书、有笔、有本子。如果没这“三有”,我就不上课,直到学生课桌上有了这三样东西,我才会清清嗓子,准备上课。我看有些班级,学生课间在外打闹,上课就傻傻地坐着等老师到来。老师讲了好一会,有些学生的书在哪里还不知道。等到要做作业了,笔和本子也不知去向,于是就听到一阵稀里哗啦的找笔、找本子的声音,有时声音大得还要老师招呼几次才能制止。一堂课只有40分钟,做无用功就要花去差不多一半的时间,课堂效率哪里来呢?
三、课间三听:听学生说,听老师说,听领导说
光是看和做,还远远不够,班主任还要善于听。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吗?那么,教师要听谁说呢?
首先要听学生说。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接触时间最长的一群人。他们的烦恼、他们的辛苦、他们的意见,都会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喜欢听,学生才喜欢说。孩子的心是最柔嫩、最脆弱的,如果忽略了他的心声,他的心灵就很容易扣上纽扣。一旦孩子的心灵扣上了纽扣,我们想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就难上加难了。
其次要听其他老师说。班主任不可能每堂课都蹲在教室里。因为班主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有些学生在班主任面前是会伪装的。因此,任科老师更容易看到事情的真相。所以,班主任老师要多听老师说,不要护短,真诚地聆听任科老师的述说,然后及时地把事端消除。
当然,也要听领导说。领导都是由教师岗位走上来的,他们在担任领导之前多半是一线的骨干,所以学生中的问题他们很清楚。另外,他们做了领导,外出学习取经的时间比一线教师多,所以,他们带回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因此,我们要多听领导的建议,多听领导的指导。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工作才会做到事半功倍。
四、闲时三动:动口、动手、动脚
班主任的工作时间是不固定的,随时都要整装待发,也就无所谓闲与忙。但是,工作之余,忙中偷闲那阵,班主任要舍得“三动”。
一是“动口”。不要害怕自己啰嗦。说得多了,学生虽然会嫌你啰嗦,但你若缄口不言,学生也未必喜欢你。因为多数学生是缺乏自控的,他们需要善意的监督,也需要及时的提醒。我还记得我曾经送走的“猴儿班”,他们有一阵子嫌我说得太多。我虽然觉得委屈,还是赶紧遵命闭嘴。结果几天下来,班级涣散,因为有些自控力差的孩子一旦缺少提醒,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做了。后来他们说:“还是"猴王"啰嗦着好啊!至少,我们听到了她的啰嗦,知道她的存在,知道她在乎我们。”
二是“动手”。我不喜欢那种叉着腰颐指气使的人,更不喜欢双手环抱看热闹的人。我喜欢那种凡事动手的人。学生劳动、学生运动、学生活动,如果我们都做旁观者,的确会轻松很多。偶尔当当旁观者,也未尝不可。但如果长期如此,那就大不妙了。学生在做,老师在看,那是两个阵营,两个阵营的是敌人;如果学生在做,老师也做,那是一条战壕,一条战壕的是战友。因此,感情深浅大不同。而学生判断老师,首先是从感情出发的。所以,班主任要舍得“动手”,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阵营中,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是“动脚”。这种说法或许有点牵强。但我认为一个脚不勤的班主任开展工作只是闭门造车而已。所谓“动脚”,就是经常移动自己的“脚”去跟班。班级是需要跟踪的,没有跟踪,难以掌握真实情况。得不到真实情况,班主任在说话、做事、评价的时候往往会大失偏颇。一旦偏颇了,班主任就把自己和学生对立起来了。想想,如果两军对阵,将会是什么结局?
五、胸怀三心:爱心、耐心、佛心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属于班主任的实际操作行为,那么胸怀“三心”则是支撑行为的理念。因为一切行为都会受到态度和理念的支配。正如张万祥老师,他从教几十年,受过非难,受过打击,受过误解,但他都挺过来了,并且对教育不离不弃,爱到极致。退休之后还在网上收徒,成为教育界的佳话,而他,也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青春老人”。是什么支撑着张老师这样做呢?那是因为他有对教育的痴爱,有对国家民族那份爱到骨子里的精神。
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当好领头雁,心里必须怀着一些东西。就我个人看,用不着太崇高的理由,也用不着太圣洁的思想,只要胸怀“三心”就可。“三心”是什么呢?
一是爱心。夏丏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爱是教育的法宝。只有用爱去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教育才是有效的。”关于爱的教育,很多著作已经说得非常详尽,在此不必赘述。
二是耐心。说到爱心,很多教师都说很容易,认为只要去接纳他,关心他,尊重他不就行了吗?的确,爱并不困难。但要爱得有耐心,这就不是每个班主任都能做到的了。好多班主任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因为不成钢,所以心里着急,心里恼恨。其实,既然不是钢,为什么不让他做铁呢?班主任只要端正了心态,耐心就会出来。没有耐心的爱,那是横暴的、粗糙的爱,那样的爱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爱得有耐心,爱得长久。
三是佛心。这是爱的最高境界。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耐不住佛家的寂寞,常常夜半趁着老和尚休息后,偷偷翻越围墙下山。因为墙头偏高,于是在墙根下垫一块石头,出入便可踏之上下。老和尚浑然不觉,小和尚侥幸逃过数次。偶然地,老和尚发现了那块石头,并暗中目睹了小和尚的一举一动,很是痛心。但没有立即揭穿他,而是镇定后冷静思考。如何想一个两全之计?既不让徒儿难堪又让其改邪归正。
这一天夜里,老和尚发觉小和尚又越墙而去,便胸有成竹地坐在那块石头上。小和尚开心归来,照例爬墙一跃而下,落脚处却是师父的肩膀。师父笑笑说,我给你当台阶,是不是更方便些?小和尚吓得魂飞魄散,尔后是深深的懊悔,从此改过。
这便是爱,一种充满佛心的爱,就因为老禅师的佛心,所以小和尚从此静心修炼,再无旁骛。
其实,每个班主任心中都有自己的“三字经”。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科学做教育,真心待学生,不管哪一种“三字经”都是好经!
(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