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有个学生故意说老师的坏话,被老师发现,老师把学生叫到偏僻的地方,要求其写出保证书,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并保证必须把成绩提高到班内前5名,否则就让其叫家长并通知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后结果是:期末统考中,这名学生在班内考试获得了第7名,而这位老师却还对其进行表扬,对过去的事一字不提。最后,这名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对那位老师非常感激。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后汉的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在课堂上睡觉,弟子私下嘲笑:“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听到后非但没发雷霆之怒,反而含笑问学生:“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边韶的胸怀和智慧让嘲弄他的学生羞愧不已。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他有资格大发虎狼之威,绝对不用担心有人告他违法侵权和遭恶报应,反而会感激他管教有方。但是他还是没有这样做,只是用他的胸怀坦然面对,用他的智慧巧妙化解。
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人的胸怀比天空更广阔。”作为教师,除了要有宽泛的知识之外,必须要有更博大的胸怀,这是每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言传身教的基石。宽容,人类最重要的美德。宽容只能通过宽容来培养,在教师博大的胸怀中,孩子体验到宽容了,他也就学会了宽容。
一、宽容的基础--爱心
我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心,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参加一次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从始至终挂在嘴边的是“我们的孩子”,却一直没有说“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这位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学生,而是当作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而这位教师把给自己孩子的爱给了学生,让我真正体会到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个父母,他们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
二、宽容的表现--容人和容事
容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学校的孩子则是千奇百怪、形形色色。教师的心房能容下这么多的学生吗?唯一的办法是:向每一个孩子敞开心扉。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习惯各异,但无论怎样,老师都要向他们毫不保留地敞开心扉,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因人而异。教师可能不喜欢某个孩子,但绝不歧视这个孩子,教师可能看不惯某个孩子,但绝不看不起这个孩子,这才是为人师的胸怀。教师的心扉敞开的越大,走进教师内心世界的孩子越多,这些鲜活的生命就会不断丰富、拓展教师的心灵,使教师的胸怀更加博大。
容事:孩子进步了,教师欢欣鼓舞,孩子退步了,教师怨天尤人;孩子取得成绩,教师喜上眉梢,孩子犯了错误,教师不依不饶。这就算不上胸怀。胸怀宽广的教师胜不骄、败不馁,闻过亦喜,而不是心浮气躁、怒火中烧。不可否认,很多教师出于对孩子负责,因孩子退步而着急。这一点儿没错,教师的崇高正在于此。但必须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上,否则,极容易走向反面。有的老师爱和孩子较真,面对孩子的错误或“另类”,非要追究个没完没了。这种“执著”常常会产生一些和正确教育方法背道而驰的做法。究其原因,胸怀不够而已。面对孩子,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既要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又要学会等待孩子成长。胸怀决定心态,心态改变了,一切都会改变。
“孩子毕竟是孩子”,这是我们面对学生违反错误时常说的一句话。它有很深的含义:
1.孩子的特殊性。他们是身心尚未成熟的特殊人类群体,我们要以孩子的标准衡量孩子,要以孩子的方式对待孩子。
2.孩子的权利。他们有获得关心、保护和教育的权利,也有犯错误的权利。如果孩子能正确地把握自己,那么就没有老师了;如果孩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那他就不是孩子,而是任人操纵的机器了。
所以,教师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对事,在教育过程中、在管理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思路随着心胸的开阔而展开,智慧油然而生。
三、宽容的价值--感恩和回报
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尺度,宽容也一样,如果教师对学生一味地宽容,那就是纵容,这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宽容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都与感恩和回报有相通之处。很多西方人在用餐前都要祷告--感谢上帝赐给我们食物。而我却要说:感谢我们的父母吧!是他们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生命,让我们成为了万物之灵--人;感恩我们的师长吧!是他们给了我们知识,启迪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人生有了精彩的创意;感恩我们的朋友吧!是他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对我来说,他们都是最重要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回报。
四、宽容的思考--“1%=100%”有的教师说:我毕竟让绝大多数孩子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呆在狭小潮湿的角落和流落街头的孩子只是个别,综合评价的话,也是功大于过。表面看,这话很有道理,可是如果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一下,你会发现:教师百分之一的失误对于某一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在教师的从教生涯中,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肯定会留下一些遗憾,和我们几十年的工作历程所取得的成绩相比,不过九牛一毛、无足挂齿。可对于某一学生而言,他得到的可能是伴随一生的痛苦回忆!因此,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白志新)
8.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放弃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在班级工作中,班级这个完整大厦若出现一个“破窗”行为,这个小小的“破窗”行为对完整的班级而言很不和谐。如果教师置若罔闻,就是在纵容更多的学生去效仿。久而久之,班级这座大厦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破窗”。
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出勤看似是一件很小的班级常规工作。在很多学生看来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事情。一分钟虽然短暂,但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班级的管理非常完善,学生们就会置身于一个全身心向上的班集体之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很强的自律性,不会出现迟到行为。这种严格的班级氛围会给学生一种不自觉的提示:绝对不能迟到。但是,如果有人迟到了一次,班主任对此事不加以纠正,对其他同学就会有一种暗示:原来是可以迟到的。迟到人次愈多,对不迟到者来说就愈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个班级很快就会处于一个混乱局面。出勤管理是如此,其他的班级工作管理亦是如此。
在个人教育当中,也存在这个“破窗理论”。一个洁身自好严格自律的人,在一些错误面前,总会给自己一个严肃的警告:“不能去做。”所以他总是能在错误面前止步。而在他第一次犯错时要经历激烈的思想过程,在做错事以前总有一种恐惧感和罪恶感。而经历错误之后,反而有点心安,做错之后没有什么大不了,如果不进行教育的话,就会去犯更多或更大的错误。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深渊不可自拔。在班级当中,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我是差生我怕谁”的感觉。此时再进行教育的话,就难度很大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从学生自身来说,也要及时发现和修复“破窗”,完善自身。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不要让他觉得老师不管他,不能让他放任自流,更不能让他成为真正的“破窗”!
(翟传玺)
9.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点体会
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学生还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差,同时又缺乏持久性,加上思想波动大,对他们的管理稍有松弛,不是学习下滑,就是思想涣散。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方法和途径也是灵活多变的。下面就在这里提几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渗透于故事中
对于学生进行教育时,光讲大道理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班中几个最顽皮的学生听我讲故事时,也能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常常通过讲故事、看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二、渗透于活动之中
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启发学生去发现班上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每个人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并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的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了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全班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渗透于表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