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4000000048

第48章 叩开苗疆走廊文化的大门(4)

自有明一代以后,延至清初大规模开辟苗疆,虽难免霸道暴力流血,而终让位于抚主剿辅。王道政治尽管时遭错置,然终将展现为历史主流。而论其地缘因素,天柱实为儒家文化之首要转输区,清水江亦为文化幅射之一大通道,则又证诸史籍即可知之也。尤其清初凭借国家力量,疏浚清水江险危河段,航运负载能力明显加强,其文化走廊功用愈加突出。惟大量考古村料证明,王朝国家力量介入当地之前,世居民族已凭借清水江交通便利,形成联结南北,横贯东西,联结众多族类生活群体,足可自成一区域文明,范围极为广袤之文化交流圈。据此则清初疏浚清水江,其“官道”色彩明显加强;而此前则民间交流亦亟频繁,则不妨称其为“民道”。而无论“官道”或“民道”,千年流淌之清水江,实不愧为苗疆人民之母亲河,其所创造养育之两岸文明,已足可令世人称羡,自可径将其称为“苗疆走廊”文明。可谓随江水之流动而流动之文明,经流动而不断变迁发展之文明。而天柱位处开发较早之清水江下游,较诸清初始设之新疆六厅,当地不仅文化风气日趋汉化,即书院数量亦逐渐增多。其中如居仁书院、循礼书院、龙泉书院、白云书院、邦洞学馆等,均培养不少地方精英人才,虽未必就形成一范围广大之士绅阶层,然皆乐于接受或利用正统儒家汉文化,汲汲于提倡风雅,欣欣然鼓吹休明。数量不少之地方精英群体,或为闾里楷模,或为乡族表率,嘉言懿训,垂范四邻,乃至户诵家弦,彬彬然风气大变。据云当地远口镇鸬鹚渡口,即有一大户吴水禄,非特家族多出举人进士,且凭借木商生意富甲一方。其家族庄园大门,尝大书联语一幅云:

财盖清江横放金狮能断水,

文登榜首连科进士可通天。

吴永禄乃乾嘉时期人,实可谓经商而通儒之大豪族,故并不讳言其家财之富有,更乐于夸耀其科举之功名,重视正统道德资源之占有,怀抱文化正当性之诉求。足证儒家价值之传播,非但涵化出一批读书士子,且亦催生大量商绅,形成区域经济文化之一大特色。而商人之身分地位,亦迥然高出于农之上。则清水江两岸社会及其所负载之经济文化之发展,大体皆可视为人财物皆随江水之奔淌而不断流动之结果。而边地化变成内疆,异域亦再造为旧邦,透过清水流域社会经济文化之变迁,亦不难看出广袤强盛统一之王朝帝国,始终表现出无远不届之力量,构成国家与地方交织互动之复杂关系。难怪康熙年间天柱知县王复宗尝有言云:“皇上天威遐畅,山无伏莽,海不扬波,晏平莫可尚已。”其神情口吻跃然于纸上者,无非为国家话语之骄狂傲慢。可证儒家由一己之修身而至齐家治国平天下,何尝不希望其所抱持之道德理想层层向外推展落实,而实际之结果往往则是其所抱持之道德价值层层向外递减衰弱。国家之罪恶与国家之必要,似乎永远吊诡式地矛盾而统一。惟从长时段视野判断,王朝力量介入所导致之苗疆再造或变迁,仍有裨于族群之交流与互动;而社会文化之变迁尽管深刻而巨大,固有之民族礼俗风规依然大量孑遗和保留。所谓“一邑之内,民行有当兴者,躬行以倡之;民俗有当革者,率众以除之。以诗书为必可法,毋安固陋也;以仁义为必可行,毋事凉薄也。务使怠惰者奋兴,梗顽者知化,驰骋于道德之林,优游乎圣贤之域,土习民风,蒸蒸日上,黼黻休明,于以辉光国史不难矣。”具见地方大纲政要举措,虽必然体现国家权力意志,然主导者仍为行政理性,而非暴横蛮力强加。盖从理想层面看,农安耕凿,士乐诗书,骎骎乎入于人文盛境,从来皆为儒家之价值理念。而从现实层面观,则儒家价值浸淫化导之功,无论间接或直接,均正面进入当地伦理体系核心吃紧之处,影响其礼俗行为与交往方式,其作用与意义绝不可轻易低估也。故曰天道假其私而行大公,当亦理性狡狯之一大方式耶?而当地经济文化之发展,仅从商人最为仰慕之科举声名看,明清两代,天柱一县之地,即有进士四人,举人二十人。戊戌维新期间,康梁公车上书,当地举人参与兹事者,居然亦有四人。虽然从整体看,科考数量规模仍嫌狭小,乃至根本难敌江南任何一郡县,然毕竟天启斯文,大有破天荒意味。中原边地一体化之发展趋势,无论衡以何种因素,均愈往后即愈明显,则又断然无疑义也。

今日伫立侗族古桥遗址,遥想三百年前苗疆开辟情景,不能不感慨时光递嬗,迁流靡定,惟势所适,顺之则昌。当年烽烟四起,戾气遍布,虽杀戮暴虐施于一时,战场尸骨层层堆放,然战火终必让位于炊篝,干戈皆转化为玉帛,兵家亦衍生为文德,遂重开百年和好亲睦之局,再现交流欣融之象。依据孔子实与而文不与之史笔义法,出于历史智慧之判断,亦可谓天道好生而不废杀,然一皆以善为终极目标。以仁为本,以道匡之,以义治之,方为正法。一旦暴力僭越道德,手段侵凌目的,只知杀人而不知安人,则无论知我罪我,皆必须严厉批判,虽千万人亦必前往。

为避免耽误时间,风雨桥碑林虽颇引发兴味,亦不敢滞留太久。稍作考察后,即前往李村长家。村长家住孔阜,位于坌处北面,距街镇甚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沃田延至街镇,远看形若马蹄,近观则似牛角。村寨座落于山间平地,有八十馀户人家。余告村长云:“山含翠青,地涌流泉,一水萦环,田多美沃,当地形胜颇颇类韶山,惟房屋造形略有区别。然地气南移,风物之胜,今已在兹而非彼,日后必见人才翩然兴起也。”村长连声笑答曰:“惟愿如此,惟愿如此。”步行约半里至村长家,恰逢早来之外地客人已济济一堂,寒喧后遂围坐火塘,边餐边叙,主题仍为文书俚俗辞语,皆逐条询其地方习俗涵义,一一溯其形成渊源。原来李村书亦擅长书法,乃当地签订契约必到之人。交谈时间虽不多,收获则颇丰盈。趁兴致仍请村长带路,继续考察坌处街市。步过石桥,一入街市,即见一高大建筑,人称桥头宗祠,实乃当地大户王氏家祠,始建于光绪二年(1877),竣工于民国五年(1916)。宗祠正门为石门坊式风格,两边砖柱分别题有楹联两幅。其中一联云:

忆先祖忠孝肇基历唐宋元明每著芳声积厚流光荣史册,

在后昆肃雍承祀联尊卑长幼各舒诚竟象贤崇德荐馨香。

读联可知儒家文化及其价值,实浸淫当地民心既深且巨。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宗祠于地方秩序之作用,余以为实大矣哉!惜时间甚紧,不敢久滞。遂继续沿街肆步行,途中时见铺肆门窗洞开,却无主人看护,可识偷盗甚少,乡治秩序井然。比照清代以来契约背后潜藏之信用体系,仍足以证明民风醇美而无华。今日城市文明之弊病,乃在文胜于质;文胜于质则不虚假即虚伪,补救之道则为以质救文。如此则城市反当效法农村,所谓礼失而求诸野者是也。

据余多方询问百姓,返归后复查考文献,反查咨询得知,当地三门溪、鲍塘、中寨、孔阜,合称四大名寨,并盛传歌谣云:“三门溪的银子,鲍塘的窨子,中寨的谷子,孔阜的顶子。”三门溪与三门塘相互对望,均为清水江航行必经之码头。尤其三门溪有溪水注入,形成积水缓流水坞,极便于船只停泊,一度成为皇木采办要地,木材贸易聚散中心。由于木材大量集中扎排贮存,年吞吐量可达数万立方,非仅往来商贾甚多,贸易市场兴盛,而且木行商号林立,财富滋殖汇集,乃至富户豪右屡兴,仅木行巨商即达十馀户。中寨、鲍塘、地坌木材贸易亦甚发达,惟富庶程度相对三门溪略逊一筹而已。然既为当地名寨,亦各有其文化特色。鲍塘窨子屋余已亲获目睹,一律皆砖墙砌成,既代表财富,亦象征地位。建筑时间则可上溯至清初,恰值木木贸易鼎盛期。盖当地非特盛产木材,亦地处三门溪流程中流,稍溯溪而上,即可落脚住宿,成交木材生意。故人称“小洪江”,显示富贵之窨子屋亦相对集中,形成村落建筑风格,广泛传为民间口碑。中寨之沃田,余驱车途经时已略窥大概,其地位处三门溪上游,离湖南最近。与鲍塘一样,木材采购远输,三地恰好前后衔接,形成重要航行支线。而溪水浇溉良田,稻谷年年丰产,富庶可比江南,颇令邻村称羡。孔阜文教之盛,适才观坌处文昌碑,亦已知其大概。据云当地人口原不过二十馀户,然清末以来即有五名拔贡,乡人皆视其为头戴顶子之官员。惟村长李绍华告余尚有高中进士者,乡人无不引为世泽光耀。然余返归后遍查文献,实乃子虚乌有之说。兹事虽无史实凭据,然认同则可靠无疑。可证国家力量扎根既久,文教体制浸淫日深,乡人自身之文化身份固然并未丢失,煞倾心汉文化之心态亦昭然可见。所谓“理道之先在乎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云云,则足以证明无论发展经济或推行教化,均为古人视野中从事秩序建构,不可须臾或缺之两大施政主题,可视为“理道”必具之左右两翼。如果说银子与谷子象征财富或丰裕,窨子与顶子便隐喻地位或荣耀。至于社会财富之积累,身分地位之提升,揆诸当地实际,皆无不朝着“国家化”方向发展,最终则与外界联成一广大之市场体系。衡量其最富者,非仅冠首黔省,甚至可与江南抗衡,颇令人啧啧称奇。清人胡章尝序乾隆《清江志》云:“苗裔竟有通经应试如内地者,风气骎骎日上矣。”所谓“如内地者”云云,亦屡见于其他典籍,实即“殊域”变为“华夏”之另一种说法。持类以看法者,如严如煜《苗防备览》亦云:“我朝重熙累俗,圣圣相承,九夷八蛮,渐摩以仁义,陶淑以礼乐,雍雍乎一道同风矣。……与我齐民无异,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讵不信哉!”严氏之正统中心论取向颇为实出,姑不论如何对其施加褒贬笔法,然苗疆民众无论“熟苗”“生苗”,一概逐渐与王朝国家“齐民无异”,所谓“一道同风”云云,仍非有意宣染之饰言。从清人士夫之官方视野观察,苗疆实有一不断去边地之发展过程——非特边缘可归心于政治中心,即异俗亦能化变为文化正统。惟清人“内地化”(国家化)发展之看法,倘若不再成为今人衡判之依据,则如何重新寻找本土文化视域?是否尚有其他世居民族之裁评标准?苗疆反抗与认同之心理文化象征资源究竟孰轻孰重?王朝中心话语与民间自我表述究竟存在多大差别?怎样看待国家权威在地方传统中之合法化方式和过程?苗疆民众作为文化调适之主体,究竟怎样转移自己固有之礼俗风规?如何才能走出清人话语导向误区,寻绎更具有本土实证经验支撑之客观言说立场?当仍为有待学界努力探知之一大学术难题。兹亦余之所以重视清水江文书之一大缘由,目的无非为同时兼具国家与民间双重审视眼光,以求澄清历史之本来真相,还历史评判之合理公正。盖历史之复杂诡谲多变,实际远超出今人之想象。

当然,与鲍塘相较,坌处之窨子屋,数量当亦不少。惟排比错落稀疏,类型略有差异,风格亦稍感逊色。然作为祠堂建筑,一样透显仪式礼序之规范要求,体现凝聚族群之伦理目的,颇具文化符号之深刻涵义。街道尽头寂静处,有一白墙大院,院中悄无声息,房屋门锁紧闭。透过纸窗缝隙窥探,原来竟是道观。屋内供奉太上老君,几案洁净,座次有秩,可证常有仪式活动。院内堆放四、五挑柴火,均未御扁担,横斜仰倚石阶,似乎刚从山中砍下担回。余甚好奇,询之村长,乃知道观定期举行活动,信众全为当地妇女。活动期间集体起居作息,共同用餐,柴火即专为煮炊所备。道教信众极为团结清整,互帮互助,相携相扶,实为重要之社会认同团体,非仅反映当地文化结构之复杂,且亦表明精神信仰之多元。举凡儒道释三家,均无不具有深广之民众基础,能够以民间化形态扎根乡村社区土壤,随处都可触摸其微妙跳动之生命脉息。而民间宗教也者,尤为古今风俗之渊薮。故关注儒释道三家之民间形态,亦必重视乡民之精神信仰。

余已在金凤山目睹释教胜迹,而坌处之佛教古庵,分布数量亦不少,其中规模最大者为潮源庵,遗迹至今尚有保存。余尝数次访问三门塘,亦尝参观当地回龙寺,见其所供奉者,兼及儒道二家,则余所谓复合型文化之结论,虽不中亦当不远矣。至于地方巫文化信仰,亦早已化为习俗风尚,迄今随处都可见其象征物遗迹,亦时或能睹其仪式场景。盖多种宗教复合混杂,皆能满足其解决人生社会问题之需要,实为民众生活必不可少之有机组成部分,亦乃把握乡土社会极为重要之观察渠道,远非学问科学体系多归属精英,仅局限于观念与抽象之层面,缺少大地本来含藏之灵验气息,总与民间大众保持鸿沟式之距离可比。

薄暮返归县城,邀文物局局长姚敦屏先生共用晚餐。酒酣耳畅,纵论天下,话题涉及考古发掘,相互颇为投机。盖当地近年兴修大型水库,沿江两岸考古成果甚多。时段上至史前新、旧石器,下迄明、清两代,中则自殷商至唐宋,均有大量遗址陆续见诸天日,引起世人瞩目。其中最突出者,则为战国楚墓,非仅遗址规模大,而且出土文物多。余近撰有《在苗疆发现历史》一文,主要涉及清初设置新疆六厅以后之历史,以为传统史家长期忽视当地文明成就,当有重新理董发现之必要。而地下考古材料已足可昭示,清水江文明极为灿烂悠久,非仅为长江文明上游支系发源地之一,即华夏文明亦不可忽视其局部组成之重要意义。而苗疆历史之发现,不过仅属起步。契约文书之系统整理公布,虽只能揭示其冰山之一角,然亦涉及繁复之内部机制结构,前景意义尚有待贤达高明共同努力以实现。

八、畅谈清水江学学科发展前景

四月五日,上午九时驱车赴凯里,下午一时始达,下榻银盘山饭店。天柱县副县长李滕刚专程从贵阳赶回,设宴款待,相谈甚欢,晏毕已三时。欲拜访单洪根先生,困极未果。晚招待同行者品尝酸汤鱼,余告众酸汤之所以盛行,乃至今人无不视为美食,原因实为黔省自古以来即缺盐,不得己遂以酸汤代之。兹说虽尚俟材料佐证,然明清两代之贵州盐政,始终皆为一大棘手问题,则史实斑斑可考,实乃无可争议之史实也。晚读博文,睽之既久,如逢故人,物亦有情焉。

四月六日,上午与凯里学院及当地专家座谈,共同讨论清水江文明及契约文书之整理研究问题。余先在宾馆门前迎候客人,错过徐晓光而迎得单洪根。洪根先生长期研治木商文化,见面即赠余新著一部。以文会友,斯亦乐事也。九时会议正式开始,由黄诚博士主持。余亦会议东道主,出于礼义,遂先发言,以示尊重。

同类推荐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教师公文包-万事由来

    教师公文包-万事由来

    本书分读报资料、文化教育、名词术语、军事战争、民俗礼仪等七类,对一些事物名称、名词、术语等的历史由来进行了介绍。
  •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本书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热门推荐
  • 离阳宫斜花清醉

    离阳宫斜花清醉

    九州十天的宴会上,初次相识,碧云畔边,女子轻声询问:“仙友可是身体不适?”女子显然不知他是十天上的太子,却又未知女子为何寻到此处。旧疾复发,他心里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只是微微点头却只字不提。转身便要离开,那女子却说:“仙友若不介怀,我可为仙友诊断一二。”回头看那女子,他鬼使神差的将手伸了出去。后来他知,她原来是药神之女。药神被人陷害,意外冤死狱中。她怨念天道的不公,背弃天道,沦为魔道。他不忍看她一人承受这莫大的痛楚,甘愿化身为深山精灵,只为能陪伴在其身侧。天魔之战,他被识破身份,而她绝尘而去,宁可孤独一人,也不愿他的施舍怜悯,只是那时,他早已动心。天魔之战,他一战成名,成了九州十天的新主,只是她却早已斩断情丝。染溪尽,百草枯。更叠云天,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狼人游戏被诅咒的小镇

    狼人游戏被诅咒的小镇

    遥远僻静的小镇,每天喧闹让人烦扰却也不失欢愉的氛围,居民互相信任从未有过争执,但这简单美好的小幸福却在他们围剿了一头狼后,一切都不同了“弑我族人,世代存活于诅咒!”恶毒的诅咒布满了整个小镇烘托一片诡异气氛原本安定的小镇变得人心惶惶。他们祈求神父召唤上帝拯救世人,上帝却是用着游戏戏弄着可悲的人们没有人知道狼人是谁…也没有人知道,自己能否活到明天。呐,你准备好了吗?
  • 艾上安心

    艾上安心

    正在高二的学生会会长——艾雯带着一届新的学弟学妹们走进了校园,每天平凡的生活或许有些枯燥,可却仍旧能擦出火花。美好的一天从意外开始,她和她的闺蜜——莫莉走在路上,竟意外的认识了一位中考状元——苏安轩,他们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 恋日情缘

    恋日情缘

    二十年前,她误认为被父母抛弃,被送孤儿院后性格孤僻少有玩伴,后被收养。童年受创,二十四岁的她直至遇到冷漠孤傲的蓝劭祁,他带她走出童年阴影重拾亲情再获爱情……
  • 我的宇宙超级战舰

    我的宇宙超级战舰

    【新书:全球极限进化,给你一个真实的末世体验。】浩瀚宇宙,文明林立,当灾难即将降临,平凡少年意外在自家果园内发现一艘宇宙战舰,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先进科技、超级战士、强大的外星文明!
  • 墨剑传承

    墨剑传承

    三百年前,那人是天下第一的剑神,手握墨剑,傲立人间最高峰,无敌于世,飘然离去后留下了一个剑神的传说。三百年后,来自现代世界的穿越者余天手握墨剑,走上了智商碾压异界的不寻常路,走上了新剑神的征途。
  • 破法世界

    破法世界

    这是一个人魔神共处的世界,人族最为弱小,且最有成为天地共主的潜力,魔族的力量最为强大但是被神族一直封印在蛮荒之地,神族这个看似正义的种族,却远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直到一个少年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
  • 刘牤战纪

    刘牤战纪

    一次意外,让年纪轻轻的小混混刘牤被判终生监禁。难道他的一生就此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中度过吗?且看小刘牤如何在网游《无限重生》中踏出一条重生之路。因为年轻,所以犯错。因为热血,所以重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这个世界,由你掌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元气少女:死缠烂打追上你

    元气少女:死缠烂打追上你

    第一次见,她说她被精神病追,他居然相信了,还帮她躲过了一劫;再次见面,她调戏他,他面红耳赤;第三次见面,他救了她。她说我要追你,他说你别玩了。一场女追男的恋情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