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人建立文明古国,历史极为悠久。历史发展到武益纳时代,声势浩大,统一了南国和中部之国,各王国都打益纳旗号,一方一王国,贤能守基。武益纳天下,因夺权战争,造成了氏族的交错杂居局面。可乐宫殿是武益纳君臣师议政之所,是四方氏族的高贵根基。武益纳君长建国分封后,天下社会安定,大有发展,事事顺心如意。国家日益发展,时光美好,天地顺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安乐。可乐大城是百姓的智慧和结晶,是君主的基业治所。九营十八部是可乐大城的拱卫主力军。武益纳君主王朝的政治中心城就这样建成。武益纳君主建治可乐,统天下军民,行令治国治军,先法治人。各部将领,各部军营,皆行令统一,四邑治安。按时缴租贡赋,天下良田好土,都是赋税区域。辖区青年都有入军卫国的义务,出征时必须踊跃争先。君主行令,藩国臣民不得违法乱纪。武氏族王国君长袭任七世时,隶有五氏族君长,各自有江山社稷,各据一方,各自立势,互不谦让,常常战争。战争造英雄,武氏族王国能人辈出。
尹珍北学中原路线探索
尹珍从家乡毋敛坝前往中原洛阳求学路线,因史载遗迹不多,一直无法定论,直接记载尹珍事迹的,仅《华阳国志》和《后汉书》。有研究学者认为:一是从古毋敛坝(新州)南下南海郡(番禺),再乘船北上;二是北出南川至巴郡(重庆),经长江向京师洛阳。笔者认为,尹珍走这两条线路的可能性都不大,也不会后来从家乡就近向东前往武陵郡师事应奉,而是选择走北方经长安到京师洛阳的的可能性最大。
绕家人原生性族群文化调查与研究——以麻江县河坝地区和都匀市绕河地区为中心
绕家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少数民族共同体,长期处于未识别民族状态,较少受到外界关注。近年来,因“枫脂染”的蜡染工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呃嘣”大歌在2008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一举夺得原生态演唱“金黔奖”,这一族群才逐渐为外界所知。2010年年底至2011年年初,我们对绕家人原生性族群文化展开了多视角多途径研究,通过挖掘绕家人原生性族群文化的渊源与留存,力求廓清绕家文化与周边苗族主体文化及其他瑶族分支文化的界限,真实客观地展示绕家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试论宋朝对大理国与越南的治策
有宋一代,大理国和交趾皆被宋朝视为化外,不予统一,在不阻绝与二者之间的政治联系时,又严加提防,即通过互市贸易对其怀柔羁縻和牵制;借助笼络西南各族首领和积极经营广西来牵制大理国和交趾。但由于大理国与交趾对宋朝的政治影响各有不同,宋朝对二者治策又有所区别:交趾的进贡和宋朝的册封皆相对频繁,且对交趾之军事侵扰尤为纵容;但宋朝对大理国的朝贡和册封则较为冷淡和慎重,甚至拒绝。
明清地方文书档案遗存述略
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文书档案相继面世,一批利用地方文书档案的史学研究成果引人注目,地方文书档案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地方文书档案已成为中国古代史史料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总体来看,利用地方文书档案研究历史的时间并不算长,其研究成果也不为多;特别是有关地方文书档案的史料仍在发掘之中,其确切的遗存情况尚不十分清楚。
叩开苗疆走廊文化的大门——以清水江流域天柱县契约文书为中心的调查
本文乃赴清水流域田野调查,采访当地知识精英,共同商讨契约文书地方俗语解读问题,并赴注溪、鲍塘、孔阜等自然村落,咨询契约文书原有代笔人,获取大量第一手史料,兼比对各种文献记载,逐日排比撰写之学术笔记。随着文本时间空间观察格局之凝聚与扩大,我们可以步入古今交汇的民族生活文化场域,目睹现实与历史不断对话并从中涌现出价值与意义的真实过程,体会观察者主观的观察视角与客观的观察对象互动式的取象致思方式,从而既将历史视为有生命的存在而主动与其对话,也对现实寄以情怀并揭示其存在意义,是一种场景性的知识考古学叙事取向,或许能产生视野交融的解释学效果,有裨于更好地体会或领悟历史的“活态”形式与内容。作者近年积极提倡多元化的学术与思想的言说方式,力图打破单一的论文流行体一统天下的文本格局,希望开辟从形式内容到个性风格均显得多姿多彩的殊途同归的写作表达新路径。本文即为其实践性、尝试性的文本写作策略成果之一。
汉苗边界:清代清水江下游的宗族建构与国家认同
本文以田野调查所收集的大量清水江下游清代和民国版本的苗族侗族家谱为中心,考察了清代清水江下游苗族侗族的建祠修谱、移民记忆等宗族活动。认为苗侗宗族制度是对宋明理学纲常伦理思想的传承,是边缘族群国家认同的体现,是王朝国家推行教化政策的工具。
清代锦屏三寨当江之“利权”考——兼与杨有耕先生商榷
清代三寨当江始于乾隆年间,并非雍正年间。其独享利权,不仅因为官府批准了毛价、行用、牙口、厘金、经费、扣称、扣色、扣招等抽扣山贩和水客的名目,而且还因为私抽乱扣、“有抽扣不服务不管理”,更重要的原因是木行的独特公私混合的体制。
《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简评
《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终于在1996年杀青面世了。这部书目共计三十多万字,只印了五百册,且属内部发行。但“十年辛苦不寻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项弘扬贵州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它的竣工,对进一步发展贵州当代文化,振兴贵州,提高并增强贵州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信东风唤不回——窃书小记
生于一九五○前后的中国大陆人,必将有如梦魇、“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厉鬼”的饥饿铭刻于心。六七十年代更是肉体与心灵饥饿双重叠加:竭尽全力打食也未必能活着;而识得些汉字的年轻人面对花木凋落、无书可读的荒漠,唯有喟叹:这阴险乏味的人世还有什么活头。
关于本文,节引几句知青老友的点评:“这是他在物质与精神都极度饥饿的‘文革’岁月一段偷书被囚经历,读罢果觉精彩刺激,其中有一代书痴落入精神荒原的勇毅、决绝、创恸与苍凉。当年我们一伙穷哥们常深夜出入他家那个小院高谈阔论乐此不疲,加上他那些几乎以命换来的珍宝书籍,使一干朋友在精神饥馑的岁月有了罕见难遇的精神大会餐。……其记忆力及其叙事功夫,使此文别饶趣味亦不乏寄托矣。”
盛世佛缘,佛恩浩荡——读《虚云和尚全集》南老序言所感
《虚云和尚全集》的出版,无疑是当今佛学、佛教发展事业中的一大盛事,不仅是虚云大师与众生的一大殊胜因缘,也是净慧大师的无量功德。南老序言开篇从“传记与年谱”说起,以司马迁《史记》牵出东汉以来刘向首著的《列仙传》,再至慧皎著的《高僧传》,再到后来的《景德传灯录》,寥寥数言便将中华文史的脉搏展现。万言之序,本不多见,且年、月、日,且人物、地名、事由,如此详尽,真乃大智之南老。南老之序言,一解学佛人善以别人之果作为自己之因的学佛习气;一解学佛人对虚云大师众多久久不解的质疑。解答之中,言语活泼幽默,深入浅出,深睿大智,处处显现出南老的大师风范,泰斗风格。
从甘地的土布运动看英印文化之间的冲突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和剥削,引起了印度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英印交流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作为民族主义运动的绝对领导人,为了维护民族本土经济利益,使印度走向民族独立,甘地提出了“土布运动”这一主张,土布运动思想是甘地根据当时印度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甘地的亲身经历并吸收了印度及西方学者相关的思想而产生的,直到甘地逝世,土布运动才宣告结束。甘地主张土布运动的目标是恢复传统的村社式的印度,其本质则在于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批判,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反思,是英印文明冲突的一个产物。甘地的反工业化思想沉重打击了以牺牲人类精神为代价换取物质利益的现代西方文明,打击了那些沉迷于享受物质利益而泯灭了人类灵魂发展的现代西方文明的倡导者。
梵净山三大古寺佛教文物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活动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游客旅游需求正在由浅层次观光旅游逐渐向深层次文化旅游及体验旅游上倾斜,文化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旅游是一个立体概念、一个综合概念,其中历史因素是构成旅游目的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梵净山正在大力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如何挖掘梵净山的历史文化追溯梵净山佛教历史将有利于强化其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深度及广度。本文通过铜仁地区政协工委赵幼立秘书长组织的“梵净山佛教文物考察”对西岩寺、天庆寺、天马寺三大古寺佛教文物的实地考察成果,来具体考证梵净山佛教历史源流,以便进一步促进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