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命之所以能够升华是由于它有情感,是情感统治着它的生命,使它的生命活跃起来;是情感指挥着它的官能,使它的肢体积极起来,是情感产生着欲望,并赋予物质以进展运动、以意志、以生气。
狗
——[法国]布封
身材的高大,形状的清秀,躯体的有力,动作的灵活,这一切外在的品质,就一个动物来说,都不能算是它的最高贵的部分;正如我们论人,总是认为精神重于形貌,勇气重于体力,情感重于妍美,同样地,我们也认为内在的品质是兽类的最高尚的部分;就是由于有这些内在的品质它才与傀儡不同,才能超出植物界而接近于人类;动物生命之所以能够升华是由于它有情感,是情感统治着它的生命、使它的生命活跃起来,是情感指挥着它的官能、使它的肢体积极起来,是情感产生着欲望,并赋予物质以进展运动、以意志、以生气。
所以,兽类的完善程度要看它的情感的完善程度:情感的幅度愈广,这个兽就愈有能力,愈有办法,愈能肯定自己的存在,愈能多与宇宙的其他部分发生关系;如果它的情感再是细致的,锐敏的,如果这情感还能由教育而获得改进,则这种兽就配与人为伍了;它就会协助人完成计划,照顾人的安全,帮助人,保卫人,谄媚人;它会用勤勉的服务,用频繁的亲热表示来笼络主人,媚惑主人,把它的暴君改变为它的保护者。
狗,除了它的形体美以及活泼、多力、轻捷等优点而外,还高度地具有一切内在的品质,足以吸引人对它的注意。在野狗方面,有一种热烈的、善怒的、乃至凶猛的、好流血的天性,使所有的兽类都觉得它可怕;而家狗,这天性就让位于最温和的情感了,它以依恋为乐事,以得人欢心为目的;它匍匐着把它的勇气、精力、才能都呈献于主人的脚前;它等候着他的命令以便使用自己的勇气、精力和才能,它揣度他,询问他,恳求他,使个眼色就够,它懂得主人意志的轻微表示;它不像人那样有思想的光明,但是它有情感的全部热力;它还比人多一个优点,那就是忠诚,就是爱而有恒:它没有任何野心、任何私利、任何寻仇报复的欲望,它什么也不怕,只怕失掉人的欢心;它全身都是热诚,勤奋,柔顺;它敏于感念旧恩,易于忘怀侮辱,它遇到虐待并不气馁,它忍受着虐待,遗忘掉虐待,或者说,想起虐待是为了更依恋主人;它不但不恼怒,不脱逃,准备挨受新的苦痛,它舐着刚打过它的手,舐着使它痛楚过的工具,它的对策只是诉苦,总之,它以忍耐与柔顺逼得这只手不忍再打。
狗比人更驯良,比任何走兽都善于适应环境,不论学什么都很快就会,甚至对于指挥它的人们的举动、态度和一切习惯,都能迁就,都能配合;它住在什么人家里就有了那人家的气派;正如一切的门客仆从一样,它住在阔老家里就傲视一切,住在乡下就有村俗气;它经常忙于奉承主人,只逢迎主人的朋友,对于无所谓的人就毫不在意,而对于那些被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生来就只会讨人嫌的人们就是生死冤家;它看见衣服,听见声音,瞟到他们的举动就认得出是那班人,不让他们走近。当人家在夜里嘱咐它看家的时候,它就变得更自豪了,并且有时还变得凶猛;它照顾着,它巡逻着;它远远地就知道有外人来,只要外人稍微停一停,或者想跨越藩篱,它就奔上去,进行抗拒,以频频的鸣吠,极大的努力,恼怒的呼声,发着警报,一面通知着主人,一面战斗着:它对于以劫掠为生的人和对于以劫掠为生的兽一样,它愤激,它扑向他们,咬伤他们,撕裂他们,夺回他们抢去的东西;但是它一胜利就满意了,它伏在夺回的东西上面,就是心里想吃也不去动它,它就是这佯,同时做出了勇敢、克制和忠诚的榜样。
我们只要设想一下,如果世上根本没有这类动物,是一种什么情况,我们就会感觉到它在自然界里是如何地重要了。假使人类从来没有狗帮忙,他当初又怎么能征服、驯伏、奴役其他的兽类呢?就是现在,没有狗,他又怎么能发现、驱逐、消灭那些有害的野兽呢?人为了自己获得安全,为了使自己成为宇宙中有生物类的主宰,就必须先在动物界里造成一些党羽,先把那些显示能够依恋、服从的动物用柔和和亲热的手段拉拢过来,以便利用它们来对付其他动物;因此,人的第一个艺术就是对狗的教育,而这第一个艺术的成果就是征服了、占有了大地。
大部分的动物都比人更敏捷、更有力、甚至于更勇敢些;大自然给它们配备的、给它们武装的,都比人要优越些:它们的感官也都比人的更完善,特别是嗅觉。人拉拢到了像狗这样勇敢而驯良的兽类,就等于获得了新的感官,获得了我们所缺乏的机能。我们为了改善我们的耳目,扩大视听的范围,曾发明许多器械,许多工具,但是器械也好,工具也好,就功效而论,也都远比不上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这种现成的器械——狗,它补充我们的嗅觉之不足,给我们提供出战胜与统治一切物类的巨大而永恒的力量;忠于人类的狗,将永远对于其他畜类保持着一部分的权威和高一等的身分:它指挥着其他畜类,它亲自率领着牧群,统治着牧群,它使牧群听从它,比听从牧人的话还有效;安全、秩序与纪律都是它戒慎辛勤的成绩;那是归它节制的一群民众,由它领导着,保护着,它对民众永远不使用强力,除非是要在它们中间维护和平……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在卢浮宫博物馆
——[法国]罗丹
在中世纪的建筑中,用雕像作支柱的形式很普通,而用雕像的侧影却很特殊,不是由缩进的胸部,而是由向前高举的臂肘支撑形成的。
为人类赎罪的圣母坐着,俯首看着她的儿子,是支柱形;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双腿弯着,俯视这些人,是支柱形;苦痛的圣母,弯身在儿子的尸首上,也是支柱形。
米开朗基罗,我再说一次,无非是最后和最伟大的哥特式艺术的雕塑家。
内心的反思,苦痛,厌恶人生,反抗物质的锁链——这些就是他的灵感的因素。
这些奴隶是由似乎极易断的细绳捆绑的,但是雕塑家要指出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束缚,因为这些形象是用象征手法来表现的被教皇朱理二世压迫的人,他所塑的每个囚徒,都表现了人类的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
您瞧右边的那个奴隶,相貌像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早已猜到了最沉痛的、伟大的音乐家的容貌。
然而,沉郁、悲痛却折磨着米开朗基罗的一生。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生活和欢乐呢?人间的欢乐愈是诱惑你们,愈是对我们有害。”这是他的一首美好的十四行诗里的一句。
在另一首诗中,米开朗基罗又说:“一生下来便死去,是最幸福的人。”
他所作的雕像,都是被这种焦痛束缚着,似乎要扭断自己的身体。然而内心的无奈、压力那样大,似乎只好屈服。米开朗基罗到了老年,真想毁掉那些雕像——艺术再也不能满足他了;他需要“无限”。
他写道:“绘画、雕塑再也不会迷惑我,使我不转向在十字架上张着两臂迎接我们的神圣的基督。”
《耶稣基督的仿效》这本书的伟大的神秘的作家说得好:
“最高的智慧是:抛弃尘世,趋向天国。抛弃俗念,再不依恋易逝的事物和阻碍人类走向无限之路的欢乐。”
记得在佛罗伦萨的圆顶教堂欣赏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哀悼基督》的雕刻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个杰作,平常是在黑暗中,此刻为银白的火光照耀着——一个唱诗班的孩子,长得很好看,走近和他身材一样高的火把,拿到嘴边,吹灭了,于是,这座神奇的雕像再也看不见了。而这个孩子,就像是熄灭生命的死亡之神。在我的心里珍贵地留着这个强烈的印象。……米开朗基罗最珍爱的主题,如人类灵魂的深奥,努力和苦痛的神圣,的确是庄严伟大。
但是,他蔑视人生的想法我不赞同。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至于我,我要不断训练自己观察自然时要冷静。我们应该走向宁静。基督教的神秘的焦痛,相当程度地还在我们身上存在着。
生活百味来源于自然界,而坚强的个性却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
什么最有意义
——[德国]爱因斯坦
假若没有孜孜追求的一种志向,假若不去探求客观世界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境界,那么在我看来,再长的人生也是没有意义的。
俗世之人所努力追求的一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都不屑一顾。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惟一目标,这种伦理的基础,可以说与动物无异。
指引我前进,并且不断地鼓舞我去创造生活和正视生活的,是真、善、美。
生活百味来源于自然界,而坚强的个性却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我自己的本性使然。现在经常有一些品格高尚的人愤然弃世,以致我们对于这样的结局不再感到震惊和奇怪了。然而要做出死别的决定,一般都是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感到内心绝望而了结自己的生命。今天,在精神健全的人中间,极少发生这种事情,偶然出现的例外发生在那些最清高、道德最高尚的人身上。也许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正如终生都游荡于水中的鱼儿,不是对水的世界也一无所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