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保持一颗同情心,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慷慨地伸出友爱之手。有道是,解别人之难,可成自家之美。
20多岁的年轻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朋友多了路好走。那么,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不要走开,只有这样,在你需要的时候,你才能够得到朋友的帮助。
热播的喜剧片《杨光的快乐生活》,让很多人都忍俊不禁,其中的一个人物“条子”就是典型的市井小人,他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悄悄的溜掉,而一旦朋友有什么好事可以分享,他立马就在后面大献殷勤。
虽然艺术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这样自私的人也很常见。其实,朋友对于22岁以后年轻人来说,有时就是一种互助关系,如果你不肯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那么你终究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一定不要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悄悄走开,而要全力相助。也许你尽己所能的帮助就是给朋友在风雪中送去的无比宝贵的炭,让他永远对你心存感恩。这样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三年前,因为操作失误,他苦心经营了四年的小公司破产。一夜之间,他不仅成了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而且还欠了一屁股的外债,被人追得到处跑。家自然是不能待的,思来想去,唯有去省城的朋友那儿躲一躲。
他下了火车,又有些犹豫了。这位朋友如今已经结了婚,自己去了岂不是给人家添麻烦。自己现在如此落魄,连亲戚都不肯接纳自己,更何况这位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
他一念至此,就用口袋里仅有的钱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间最简陋的旅馆住下了。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想不到朋友找来了。
朋友有些生气地数落他:“你真不够哥们,来省城也不找我,还要我到处找你,要不是你妈妈偷偷地给我打了电话,我还不知道呢!”
看到朋友还是那般热情,丝毫没有看不起自己的意思。况且事已至此,他只得乖乖地收拾行李,跟着朋友往家里走。
朋友妻给他收拾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为他准备了可口的饭菜,还叮嘱他千万不要客气,当成自己家一样。
之后,他调整好心态,在朋友的帮助下,到银行贷了款,抓住机遇,终于东山再起,不但还清了欠款,还有了安定的生活。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适时地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走出困境。犹如你即将渴死在沙漠中,别人给你一口救命甘泉一样。如此朋友,谁会不珍惜呢?
一个农民正开车沿着一条乡间公路向前行驶,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男人和一辆汽车。那辆汽车显然出了故障。农民停下车,走上前去,问自己是否可以帮得上忙。那个男人问能不能搭他的车去一下当地的服务站。
农民同意了。两个人一起上了路。一路上,那人不停地向农民道谢,并且许诺付给他报酬。听了那人的话,农民回答道:“一个人如果不能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那是多么糟糕的一种状况啊。”
农民将那人送到服务站,就开着自己那辆叮当做响、几乎无法行驶的卡车走了。
几个星期之后,农民接到铁路运输公司打来的电话,说他们那里有运给他的一件相当大的货物。农民不知道是什么货物,就去了货场。在一节火车车厢里,他看到一辆崭新的福特牌卡车。有一张纸条是随签收单放在一起的。纸条上只简单地写了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能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那是多么糟糕的一种状况啊。”签名是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被誉为美国的“汽车大王”,是他使汽车变成了普通人的交通工具。
无论你是世界上多么富有、多么优秀的人,都不能没有朋友。人生路上,朋友之间,你帮我一把,我拉你一下,甚至互相搀扶着,都是为了更好地赶路。所以,人不要太自私,不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悄悄走开。
不要让抱怨他人成为习惯
如果你时常抱怨别人,那么你也会被人认为是个不合群,人际关系有问题的人,否则为什么别人不抱怨。
人人都会犯错,但没有人比那些不能容忍别人犯错误的人更经常犯错误的了。不幸的是,总有人习惯严于律“人”,一遇到什么不容易的事,就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抱怨个不停。于是,他人就成了这些人心中的“地狱”,是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当抱怨他人成为了一个人生活中的必修课时,他的生活就会在这种抱怨中腐败变质,而自己却久而不闻其臭,成了“抱怨”的牺牲品。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曾经更换了好几次将军——马克克兰、波普、伯恩赛德、胡克,还有米地。但这些将军接二连三的失败,几乎使林肯陷入绝境。所有的人都在指责林肯用人不当,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宽容地保持缄默”。林肯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你不论断他人,他人就不会论断你。”
当时,林肯夫人极力地谴责那些“该死的南方人”。林肯却回答说:“不用责怪他们,同样的情况若是换成我们,大概也会这样做的。”
永远不批评、责怪或抱怨他人,使林肯赢得了“最完美的统治者”的美誉。以至后来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也深受其影响。他说,在他当总统时,凡是遇到难解的问题,总会望着挂在墙上的林肯相自问:“如果林肯先生能活到今天,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也会把矛头指向别人吗?”
当一个人把抱怨别人当成一种习惯时,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上,苛求别人而疏于律己,这样的人必然会被自己编织的心魔所蒙蔽,一生都在抱怨中度过。就在你抱怨你脚下踩的是垃圾时,殊不知别人已经踩着这堆垃圾登上了世界之巅。
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从部队退役后回到了原来工作的广播公司工作。他原以为还会像以前一样,如鱼得水,发挥自己的特长。
然而,公司换了老板,自己原来主持的那档节目安排给了别人,而让他接手的是一档名叫《快乐孩子》的滑稽少儿节目,这也是全台谁都不想干的一档节目。更要命的是,这个节目播出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和半夜。
这让他难以接受,于是准备去找老板理论一番,争取为自己换个节目,实在不行,就辞职走人。
正当他准备去的时候,他突然看到办公桌上翻开的一本书上写的一句话:“适应环境,别叫环境去适应你。”
看着那句话,他想了许久,最终打消了去找老板的念头,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开始兢兢业业地做这档少儿节目。
在他的努力下,《快乐孩子》慢慢成为华盛顿地区最受欢迎的节目。老板对他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最后,两人居然还成了好朋友。
再后来,他又担任了另一个节目的主持人。最终,他成为了美国非常著名的节目主持人。
其实,几乎每一个团体里,都有一些爱抱怨的人。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团队中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
他们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这些人把自己、别人甚至任何事情都看得太严重,心里稍不平衡便满腹牢骚,看谁都不顺眼,仿佛全世界上所有人都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天长日久,不但会给团队制造麻烦,甚至造成其他人之间的彼此猜疑。
有一位老妇人,一直不喜欢她家对面的那位年轻妇女。老妇人抱怨说:“我没看见比她更邋遢、更懒惰的人了。她的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你看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你就会发现,那上面总是有斑点,她怎么会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呢?”
有一天,一个朋友到这位老妇人家,当老妇人又开始抱怨的时候,这位细心的朋友向对面院子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事情的症结所在。这位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老妇人家窗户上的玻璃擦了擦,将玻璃上面的灰渍抹掉了,然后拉着她再去看对面年轻妇人的衣服,说:“你看,她的衣服现在怎么样?”这位老妇人再一看,发现对面年轻妇人的衣服是干净的——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玻璃脏了。
抱怨他人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最不明智的一种选择,有些年轻似乎养成了这种不以为然的恶习,他们动辄就批评、指责他人,有些人更以此为快。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射出抱怨之箭,中伤他人。其结果要么伤害他人,要么被人挡回,弄得自己反遭他人伤害。不抱怨他人,既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理解,是一个年轻人走向成熟的一个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