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我们家是个手术点,整个手术队在这儿驻扎着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马存国也犯了一些难着呢,为了做工作,他也吃了很多力。别人饭都吃罢了,我去找马存国的时候,他还在给人家做工作。我们饭都吃罢了他才回来吃点饭,吃完后别人都还休息着呢,他又去给人做工作去了。其实也犯难的很,人家骂他的时候,他就悄悄地不吭声,然后再去给人家做工作,说计划生育怎么怎么好,娃娃少了吃得好,穿的好,就继续给人家做工作。
主持人:经历这些年,您是怎么理解计划生育这个政策的?
马兰花:我总思想着,这个计划生育是个好事情,对农民来讲,我认为是最好的。养那么多娃娃,吃不饱,穿不暖的,为个啥,计划生育是最好的政策。养的多了也让人烦心的很,咱们农民,少了总好一点,娃娃少了对他这个家庭也好,娃娃有个好学校,以后能上个大学,娘老子也感到高兴也光荣。马存国在计划生育上也真正是尽心尽力了。政策再好,还要有个领头的人,火车再跑得快,也得有个头来带啊。
主持人:当初马存国是怎样给你们做工作的?
马兰花儿媳:那时候俺们家也是个手术点,马叔那时候给俺们讲政策,我们也听他的,他劝我们说生少了好。我生了两个儿子,大的上初中,小的上学前班。现在生多了也不好,我们想着咋供养娃娃上学呢,那些生得多的还想着怎么让娃娃吃饱肚子。现在这个政策也好,马叔经常给人做工作干啥的,我们庄子上一些人的家里,我们都没去过,马叔都跑遍了。那时候我婆婆就生了三个,觉着儿女少了还是省心,过得也富余,她也劝我们说生少些光阴也过得好些,能供养着娃们上学,我们庄子上现在也有娃娃多的,娃娃多了吃不好的喝不好,生多了日子总是没有生少的日子好过,没办法比嘛。
他在没有路的山塬之上
踏出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她们焦灼的目光找寻着这条路……
马兰花一家的幸福,是因为他们遇上了计划生育这个好政策,遇上了马存国这个计生政策的引路人。然而,对于那些没有赶上好政策的人来说,生活又是多么的不幸。沿着崎岖的山路,我们采访组一行又来到距离乡政府40公里的王团村。在计生服务对象陈尚阳夫妇的家里,我们见到了他70多岁的老母亲。老人单薄的身体就像院子里住了20多年的土窑一样,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子女多不仅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让她的身心备受煎熬,这让我们在场的每个人感到心情沉重,也感到像马存国这样的乡计生干部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主持人:老奶奶今年73岁了,身体看起来不怎么好,觉得怎么样?
陈尚阳母亲:就是身体不好,我今年73岁了,说起来也不大,就是娃养(生)的太多了,把我遭成病连连了。我养了6个儿子,2个女子,我生娃娃3天就下了炕,侍候娃们吃喝。那个时候,旧社会连一个鸡蛋都吃不上,还别说肉了,就那小米子米汤一天三顿地喝,就是吃那个把身体给吃垮了。生了这么多,遭了一身的病,娃娃受罪的到大都没有享上福。光阴没光阴,穷得叮当响。说是6个儿子,但一家比一家苦。我没享上一天的福,一直是个受罪的,苦了娃娃也跟上我受罪,日子没过到人前头。那个时候要有这么个好政策让我赶上,我也没这么苦,也就没那么多病,生上两个最好了。
主持人:相信老人刚才的一番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没有赶上好政策这是命运的安排,那么如今赶上了好政策,就一定不能错过?
陈尚阳的妻子:我现在比起我婆婆那时候好多了,人也不受苦,不受累了,生少总没有生多那么苦,首先娃娃就没那么受罪。
主持人:您跟马存国是怎么认识的?
陈尚阳母亲:马存国在我们这儿搞计划生育光我知道就二十几年了。进来了就喊,老奶奶你好着吗,我说好着呢,好着呢。我眼睛有点不好,看不清人,认不来了,就听声。他那天进来问老奶奶你好着吗?我想这怕是马存国,我一问就是的,我说我认不来了听来声呢,他经常来问询问询儿媳妇,看结扎后好着么。马存国这个人确实好。前年,我们媳妇结扎了,我说结扎了连个买鸡蛋的钱都没有,咋办呢?他赶紧和康书记一商量把他们自己的钱给我了,给了60元,说媳妇子结扎了先买点蛋叫吃着。去年又来,问起这个媳妇,我说咋结扎了肚子疼,给稍微检查一下。等到再一次来叫人给检查了一下,他又把自己的钱给了20元,说给媳妇先买点药叫吃着。这个人确实好得很,你说他为了啥,他就是一心动员叫大家按党的政策走,一看我们困难,心疼了。他把自己的钱掏出来叫买点药吃。马存国一次一次来给我们动员,就是这样我们就认识了。计划生育这个政策确实好得很,马存国也给我们说了。我们通过现在一对比,少生的,人家娃娃享福,大人穿得好,我说我生了那么多受了多少罪,那天还和我媳妇说,我活了七十几,还没穿过个毛衣,媳妇还把我笑了一顿。
在同一个小院里,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两代人,因为遇到不同的政策,所以才有了不同的命运。老人的不幸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儿媳的幸运。在贫困山区,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等待着像马存国一样的人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他
走千家万户
却与他们不沾亲也不带故
而他们却亲热地把他当成是“自家人”
在马高庄乡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与马存国年纪相仿的人都称他为“存国”,而比他小一辈的年轻人都亲切地称他为“爸爸”(叔叔)。由此可见,马存国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像自家人一样亲,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是马存国24年来走千家、进万户,用真情换来的,也是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温暖民心的结果。
王团村罗小颜一家就是“少生快富”工程的受益者,他们说,如果不是马存国,他们还真不知道,计划生育有这么好的政策。
主持人:当时知道不知道“少生快富”扶贫政策?
罗小彦妻子:当时不知道。马叔搞计划生育到我们村上来,说是还给钱着呢。他头一次来我们还不同意,心里想再生一个丫头,来了几次我们都没同意。马叔说少生上个娃娃吃得好,穿的好,不受罪,上面说还给钱呢。最后我和我男的一商量就同意了,上面给的三千块钱,我们商量着办了一个铺子。以后再往这后面盖间房,铺子再往大开,想着铺子以后开大了,娃娃长大了还要念书,供养着两个娃娃念书,念成功。
马存国画外音:罗小彦生了两胎,他是“少生快富”户,罗小彦两口子的工作我跑了第一次,第二次基本上就同意了。可是最后我了解的情况是,主要原因可能在他的父母,父母不愿意叫结扎。最后我就做老人的工作。因为罗存云和我们关系也相当好,我在他家三番五次,去过三次,在儿子那儿去过二次,一共去了五次,最后,通过逐步地讲政策,说“少生快富”还奖三千块钱,各个方面政策的好处,我给罗存云通过讲政策,他思想也通了,最后,罗存云两口子把话吐了,罗小彦的妻子就把手术做了,做了以后给了三千块钱,他们及时地又办了一个小卖部,现在家庭情况非常好。
主持人:马存国上门做工作,当时是不是就同意了?
罗小彦母亲:当时我们还有点不同意,咱们这农村人么死脑筋,我是养了三个男的,没有丫头,还想叫媳妇养个丫头。马存国就来做动员工作,说是现在这个社会,养的少对大人的负担也轻,对娃娃也好。第一次来说我没有同意,想叫媳妇再养个丫头,过了两三个月他又来了,说是你们想好了吗,我说还没有想好。第三次又来,我说要是本人愿意就叫做去。现在做了也好,给了三千块钱,办了个铺子,娃娃少负担也轻,对我也有点好处,不然我一直是个搞娃娃的,现在有些人也想通了,马存国的动员工作做得好。
主持:马高庄乡的山路有多长,马存国走的路就有多长。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洒下的是马存国辛勤的汗水,铺就的是山区老百姓的幸福之路。
今天的节目到这就结束了,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