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同心县计划生育女子技术服务队,人们就会想到“乌兰牧骑”这个特别的称谓,就会想到傅玉梅、周桂芳、王开花等一串串让人心暖的名字。这,就是这支队伍的荣耀。
同心是一个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落后地区。说它是“贫瘠甲天下”,一点也不为过。贫穷与落后从来都是孪生姊妹。生活在同心这块苦土上的人们,始终固守着传统的观念,在人口生育问题上,还信奉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的观点,导致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成立了计划生育部门,奋战在计生战线上的广大计生人前赴后继,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女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她们“舍小家,顾大家”,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我县计生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使我县人口出生率从1979年的42.05‰下降到2003年的
19.39‰,自然增长率从1979年的34.13‰下降到2003年的15.29‰。她们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支动人的敬业之歌,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在各族群众的心目中树立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形象。
同心县女子计划生育服务队从198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人们交口称赞的一支计生服务队伍,一直是一支承载重托和荣誉的优秀队伍。早在1992年,就被时任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的彭珮云亲切地称为“乌兰牧骑”式的女子技术服务队。在这支队伍里,先后锻炼出来的计划生育手术专家就有好几位,并在全国取得了荣誉。以傅玉梅、周桂芳、王开花为代表的第一批手术队,在同心县打开了计划生育的新局面。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走村入户,认真钻研,探索手术服务新技术,发明了“输卵管结扎术小切口皮下缝合术”,既减轻了服务对象的痛苦,也赢得了全国同行的尊重。傅玉梅先后获得了全国和自治区的二十多项荣誉,还被光荣的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周桂芳获得国家计生委和卫生部颁发的万例手术无事故的殊荣。目前,我县共有17个女子技术服务队,有51人长期赴各乡镇搞计生服务。她们翻山越岭,上门服务,赢得了育龄群众的信赖,技术人员与育龄妇女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成为育龄妇女的亲姐妹。在生育、节育方面,育龄妇女由过去的不敢讲,不愿听,转变到现在的主动讲,道实情,说心里话。技术服务队的队员们本着对每一位已婚育龄妇女身心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着力落实对节育手术后对象及使用药具对象的跟踪随访。对做绝育手术的实行一周内访视,一月后随访一次;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一月后访视一次,3个月、6个月、1年各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对使用药具的,每月访视一次。及时、周到的跟踪服务,指导、解决了许多妇女避孕节育中遇到的难言之隐。无论是育龄妇女还是退出育龄期的妇女,技术人员都给予认真地检查和热情耐心地讲解。截至目前,共做各种节育手术近13万例,少生人口约6万多人,从未出现一例大的手术事故。
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县地广、人多,居住分散,为了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她们顶着因经济条件差带来的困难和群众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以及传统宗教观念形成的压力,常年巡回服务在偏远山村。她们或为人妻,或为人母,为了计生事业,她们抛家离舍,割舍了亲情,常常是一出门就是几个月。
手术队长于桂香:苦也罢,累也罢,这些都是常常发生的,我们这些手术队常常一出门就是几个月,离县城近的还可以不定期的回家洗洗涮涮,像我们下东边几个乡镇的技术人员,短则一个月,长则2-3个月回不了一趟家,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干的就是这份工作。
手术队队员周萍:可以说我们计生局现在的17支手术队,每个手术队成员都来过了这个山里,都经历过这些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亲身经历的。提起这些事情,每个人都是一摞一摞的,根本说都说不完。苦也不算啥,我们就干的这份工作,当时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就选择了计划生育这个行业。
作为一个女人长年奔波在山大沟深的村庄里,其难度可想而知。更难的是,有时候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和别人的理解,她们没有怨言,仍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她们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树立起计生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象。
计生局副局长慕雄:我县女子技术服务队,组建于1981年,20多年来,经过两代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这二十多年来,我县约少生6万多人,共做各种节育手术13万例。特别是我县的小切口不拆线,不住院这一种技术曾获得国家计生委科学技术奖。这些技术队员二十多年来,跑遍了全县的山山川川,沟沟岔岔,有时她们为一例手术可以背上手术包,步行几十公里,去做手术,是她们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好成绩。
预旺镇副镇长罗正刚:预旺这地方,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每到一个村子,手术点都没办法设,要挨家挨户的到群众家去。手术队的同志特别辛苦,她们给每一个育龄妇女,带环的也好,结扎的也好,都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有些可以说一家子成三次四次地跑去做工作,我们工作人员和手术队的同志配合把思想工作做通,才能把这个手术做了。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有的年轻同志都患上了腰肌劳损。有的同志长期下乡,孩子得不到照顾。有的同志带着吃奶的孩子跑遍了全县各山村。有的婚假、产假没有满,就主动提前来上班。每一个人心理想的是计生工作一刻不能放松,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就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手术队长杨晓英:我自1989年固原卫校毕业以后,就一直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在计生战线上干了十五年,在这期间,我跑遍了同心县所有乡镇和所有的行政村,为广大育龄妇女做各种节育手术近两万例,无一例手术事故的发生。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是技术服务,所以一定要确保手术质量。提高妇女同志的满意程度是我们的服务宗旨。
手术队长白小平:手术队的同志面对的是农村妇女,工作重点在农村。在工作当中我们克服了千辛万苦,尤其是得不到育龄妇女的理解和在大山中找不到村庄的艰辛,别人是很难理解的。大家都无怨无悔,没有一句怨言。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是母亲又是妻子又是女儿等多种职责,每一个家庭都离不了,但是,为了计生工作必须克服困难。就像赵永霞、杨兰英同志,放下没有断奶的孩子一下乡就是几个月,作为一个新妈妈来说,她们的心情是非常难受的。马桂兰还放下有病的孩子,投入到计生工作第一线。但作为一名计生工作人员来说,大家都是无怨无悔的,每一年都超额完成计生任务,使计生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在预旺镇虎家山村,以于桂香为队长,周萍、马艳琴做副手的手术队,在农家炕头,端着农家饭碗与群众倾心交谈,认真做手术对象家属的思想工作,她们每天一大早就从一个村子赶到另一个村子,在乡干部的陪同下,乘坐摩托车为了一例手术穿梭在山间小道,走家串户倾听民声,与育龄妇女交朋友,帮助群众走“少生快富”之路,赢得了群众对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我县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领导很重视,多次深入村社农户家中,检查指导计划生育工作。各乡镇一把手及时召开会议,落实任务,并亲自带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二是计划生育专干、村社干部和信息员情况明、底子清。三是我县计生局女子技术服务队,深入到十二个乡镇,走庄串户,深入育龄群众家中做好育龄群众的服务工作。四是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少生优生”的观念增强了,“多子多福”的观念淡化了,特别是近两年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以来,为广大育龄群众指明了小康之路和致富之路,也为计生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群众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太好了,这几年,使我们农村群众减轻了很多负担。过去农民的娃娃多,吃不好,穿不好,过不好日子。这几年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好,农民(对计划生育有了认识)觉得娃娃一少,吃得好,穿的好,日子过得好。尤其这个计划生育队下来后,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宣传党的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对育龄妇女特别照顾,她们这个计划生育队确实太辛苦了。
因为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影响,我们没能诸个一一采访,但是我们知道,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还有15支手术队正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工作,她们分别是豫海镇的马小梅、周琴、丁桂花、赵燕;河西镇的倪秉兰、马月萍、耿彩英、刘瑞萍、马月圆、张卫艳、马雅琴;丁塘镇的马茜、王莉、杨文华、马晓丽、户淑英、王瑾、杨彩兰;窑山乡的马桂兰、马桂香、丁海梅;韦州镇的李克华、张琴、丁莉娟;石狮镇的杨兰英、马鸿雁、赵永霞;下马关镇的赵霞、赵菊兰、鲍永凤;张家塬乡的梁占萍、王秀萍、扈晓琴;王团镇的杨晓英、张晓琴、张英;田老庄乡的白小平、马丽琴、杨环;马高庄乡的王春燕、苏润妍、杜梅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2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我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群众的婚育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大多数人开始自觉自愿地采取节育措施。同时,计生局全体职工的艰辛付出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1986年县计生局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从1991年至今,计生局连续被评为区级和县级文明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先进集体”,1997年被区计生委评为“优秀计划生育服务站”,2000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单位,1998年被自治区妇联评为“三八红旗集体”,2001年被区人民政府授予“少生快富”特别奖,2003年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先进集体”。
坚定的脚步,坚实的轨道,必将开创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更加辉煌、更加绚丽的明天。
随着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人口增长率的进一步下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同时,战斗在计生第一线的这些巾帼英雄们,她们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服务,她们每到一处,当地的群众就会转变观念,倡导婚育新风,走上“少生快富”之路。女子计生服务队已经成为大山深处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我们节目组通过这个短片,向她们表示致敬,祝她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