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高度,是一位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从窦老师的课堂里看得出,拥有主动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她有了主动权,才有了她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发言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两种高度:一是教育专家的高度。如果教师是一位教育专家,你看到的课堂便充满教育研究的问题,而你也会潜心于课堂,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领地,一边专注地研究,一边寻求新的教育对策。二是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高度。如果你是一位知识渊博而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你看到的课堂便会是缤纷多彩的,自身感觉乐趣无穷。这两种高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缺一不可。我们必须有意地朝这两个方向努力,并坚持不懈,你才能不断地从一个高度迈向另一个高度。这样说,也许有些抽象,我们可以来举一个例子。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果你任教的是一年级,那么你的知识面不要仅仅只限于一年级语文课本,你更应该通读全部的小学语文教材,甚至可以读一读初中的语文课本。当你的视野站在了高处,你便会觉得手里的课本很容易,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课堂也是如此,站在一个教育专家的角度来审视课堂,你会准确发现自己的课堂真实存在着的教育问题,你也会及时理出头绪,明确地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该以怎样的步子去走,从而有效解决眼前出现的问题:站在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角度来审视课堂,你会发现自己教学方法的不足,你也更会及时想出应对的策略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得以改良。课堂,需要站得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一览众山小”,阅尽课堂的真实状态,并确定好自己新的课堂走向。
2.努力上好两堂课--随堂课和观摩课
随堂课的界定在于传授知识,追求朴素和有效,而观摩课的界定在于观摩和表演,给人一种课堂理念的引领,带有方向性质。无论是哪一种课,都是历练一位教师授课技巧的好机会,不容错过。如何上好这两堂课呢?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在我们看来,评价一堂好课只有做到“五个有”才可真正的算是一堂好课。即:
一是心中有学生的课。就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命的角度关注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有效率的课。就是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效率”不仅指全班同学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而且一定要在课内完成。
三是有意义的课。好课至少要让学生学到一些东西,能力有所提高,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强烈需求,使学生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是有智慧的课。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定的结果,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真情实感和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教学资源的生成,又有学习和状态的生成。有智慧的课,应该是内容丰富,师生双方活跃,给人启迪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好课无须完美,只求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这种课是属于常态下的课,有缺憾的课,不图热闹,不追求形式的课,对教师有感悟,对学生有启迪,因而是扎扎实实的课。
有的老师说,好课的标准容易定,上起来难。听着观摩课,感觉不错,可是平常课能像观摩课那样上吗?窦桂梅老师说:“其实仔细想想,公开课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日常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所以每次公开课前的心情就好比家中来客必定要打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既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我的备课,每一次都如《秋天的怀念》那样精心,这似乎成了我必需的生活。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后,我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收获,而当我一次一次记录下这些留待以后作进一步思考、完善时,我相信这种反复的教学历练最终化作的是对人生的修炼。”如果我们能够像窦老师那样,把平日的每一堂课,都看成观摩课,在天长日久的精雕细琢中,我们必定会上好平常课。上好了平常课,又何怕上不好观摩课?这首先是一个教学态度的问题,态度端正,则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会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无数的历练中渐渐提高我们的教学智慧。
3.主动向名师学习。磨课方能成为名师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果你没有被领导委任去外地听课的机会,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个渠道自我培训。网上有名师的教学视频、有名师的教学经验,你甚至还可以通过qq与名师展开面对面的交谈,如果你有足够好的运气,还能和名师做朋友,或者拜名师为师。现代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与名师亲密接触的机会。咱们一定要把握这些机会,与名师学习磨课,让自己也成长为名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名师的课,都是在磨课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平口对课精雕细琢,千锤百炼,最终方显课堂之完美。前面我们提过窦桂梅老师对一节课的开头十易其稿的故事,秉持着一份“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心态,窦老师磨出了一堂完美的课。把名师当做我们的引路人,借助磨课,我们也会很快地成长起来的。在这里请大家记住磨课的好处:
(1)磨课能够助教师深度挖掘教材
磨课前,同组教师都有对教材的不同理解,这种多样性的理解给了执教者一个全方位把握教材的机会。在磨课时,执教者就可以结合本次教研的主题,以及根据所面临的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吸纳,进而取长补短,达成对课程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每个教师对教材的不同解读,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以后再次解读教材时,便能从不同的解读方向去解读,从而更能全面地、有的放矢地把握教材的内容,并从中选出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解读,进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在长期如此地挖掘教材的过程中,就会提升自己解读教材的智慧。
(2)磨课能够培养教师之间的默契感
在磨课过程中,同伴互助,专家指导是离不开的。磨课同时也是集众人教学智慧,共同进步的良好平台。执教者写出教案后,一般要经过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一次次的反复,看似反复的过程却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在集体反复观摩、反复修改中找出优点和不足,既促进执教者进行反思,又会让其他参与其中的教师从中获益。通过这样的磨课过程,教师间的合作逐渐走向默契。对某种有效的教学理念达成一致的认识,便能形成一种默契,一种认识上的默契,一种实践上的默契。
(3)磨课能够让我们更深地了解学生
备课,教师考虑比较多的是怎样设计能使自己在一节课上畅通无阻,直至课堂结束。往往忽略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学生是主体,学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在磨课时,不同的教学方法都会摆在我们的面前。而这些方法,都有其可行之处,但是,这种所谓的“可行”是有限制的,它指向于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教学场景。如果选用更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就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唯有这样,才能选择到切合学生学习心理及个性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师生与文本的互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如何去认识我们的教学对象,如何让他们达成最有效的学习。从而精心预设,然后在课堂上达成“以学定教”。所以,磨课既让我们更深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我们在今后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
(4)磨课能够磨出教师的灵感
通过磨课产生的教学设计都会有新的亮点。而且在“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都会对所执教的内容产生新的想法,这些新想法,就是教师上好下一堂课的灵感。这种灵感,不但促使执教者能上好下一堂课,更能在新的教学中不断生发灵感,并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推动自己的课堂教学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样,我们就实实在在地赢得了课堂,赢得了自我及学生的成长。
赢得课堂,是每个教师成就自己最重要的一环。而成就自己,首先得成就自己的课堂。一个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师,才是最有含金量的优秀教师。而赢得课堂,离不开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必须主动积极地深入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在艰苦的磨砺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上出好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因为只有智慧地成就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我的意图”,也才算真正赢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