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工艺分析和审查的目的在于对产品结构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和审查,从工艺角度检查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合理性,以便使所设计的产品符合本企业制造条件,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产品结构的工艺性是指在一定生产类型和生产条件下,产品结构符合最佳制造过程的要求。即从工艺的角度,分析评价产品和零部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生产制造的可行性以及使用维修的难易程度,提出修改的建议和意见。
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用途和使用要求来完成的。评价结构设计是否先进合理,是取决于该产品结构在满足使用要求和规定的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能否根据企业的资源和条件,采用先进合理的方法进行制造,以求达到最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或经过改型的较老产品以及生产类型和生产方式有较大变动的老产品,都应进行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和审查。主要内容有:
(1)审查产品结构的继承性。可计算继承性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继承性系数=原产品零件在新产品中的应用数量新产品全部零件数量
继承性系数越大,表明工艺继承性越好,工艺准备工作量小,准备周期短。
(2)结构的标准化程度。其计算指标是标准化系数,计算公式为:
标准化系数=产品设计中标准化零件的数量新产品的全部零件数量
标准化系数越大,工艺准备工作量就越小,生产准备周期也越短,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3)分析生产制造的可能性。主要指产品零件的结构、形状、技术是否合理,生产制造工艺能否达到规定的设计要求,是否便于加工和保证质量。
(4)分析和审查选用和引证的技术标准是否适宜,是否适合本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否便于采用高效率的加工方法等。
(5)审查选择的原材料和外购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与使用要求,是否经济合理。
(6)技术要求的经济合理性,例如:机械加工的精度、表面粗糙度是否适当。
(7)工艺装备系数是否合理,能否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艺装备和标准工具。
为了缩短技术准备工作的周期,避免对产品设计做过多的修改,减少损失,工艺性分析和审查工作应与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工作平行进行。产品设计图纸在工艺性分析和审查完毕后,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和会签,才能交付生产部门使用。
在产品投产前,班组长应组织有关工人认真学习消化产品图纸及有关工艺文件,并按照上述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与审查有关内容。
2.建立和完善班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工艺准备的质量和合理性,需要先拟订出工艺方案。工艺方案是工艺设计和准备的指导文件,是工艺准备工作的总纲。它指出产品制造的技术关键及其解决方法,并规定了工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工艺方案的类型
(1)新产品试制与投产的工艺方案,复杂精密、试验研究性的重要产品应制订周密详细的工艺方案。
(2)老产品技术改进的工艺方案,老产品设计有较大改进或产量有较大改变时,应当重新制订工艺方案。
(3)按照生产批量的大小可分为大批量生产的工艺方案,成批生产的工艺方案,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方案和单件生产的工艺方案等。
工艺方案的内容
(1)规定新产品试制及过渡到成批或大批量生产后应达到的生产指标,如质量、生产率、材料利用率等。
(2)规定工艺制订的原则,例如,是采用专用设备还是采用通用设备,工序是集中还是分散,等等。
(3)规定工艺装备的设计原则及工艺装备系数。
(4)提出工艺关键的解决方案及有关的试验研究问题。
(5)工艺路线的安排及生产组织形式的确定,产品加工车间的划分和零件的分布等。
(6)工艺方案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
(7)工艺准备工作量的估计和工作进度的计划。
(8)规定工艺规程编制的要求、形式,编制的繁简。
(9)确定产品加工的组织方式与外协关系。
(10)制订产品试制进度表。
(11)制订与产品加工工艺有关的技术改造方案。
(12)确定产品加工中的关键技术,落实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工艺方案的内容随着产品的性质、生产类型和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有些企业的工艺方案简单,主要是确定一些基本的工艺要求;而有些企业的工艺方案可能比较完整,并进行了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产品的工艺方案有多种,因此需要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工艺方案的技术评价主要是工艺技术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工艺设备的操作性和性能稳定性等等。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是工艺评价的重点。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可以用如下的指标:产量与质量指标(如单机产量、制成率、合格率、废品率等)、投资与产值指标、工艺成本指标、工艺准备周期与生产周期等。
工艺方案的评价方法比较多,当工艺方案的成本接近时,可以采用比较收益的方法;当成本差异大而收益差异不大时,可采用比较成本的方法;如果成本与收益差异都比较大时,采用收益与成本之比的方法。当生产周期较短时,可采用静态分析法;而生产周期较长时,可采用动态分析法。
3.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
工艺方案是指导工艺设计的基础性文件,是工艺准备的总纲,它指出了产品试制中的技术关键和解决办法,规定了各项工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编制工艺方案,一般由总工程师提出初稿。自行设计的或通用产品的工艺方案的编制要尽量详尽些,仿制、变型专用产品的工艺方案可简单编写;长期生产产品的方案要详细些,短期生产可简单些;大量生产产品的工艺方案要详尽些,相对少量生产的可简单些。
编制工艺方案应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工艺员、工艺装备设计员、检验员、老工人、班组长以及第一线工人的意见。
在制订工艺方案时要注意对产品制造中诸多重大原则问题的解决。因此应全面了解产品的性能和技术条件,掌握产品的关键技术。了解产品对批量生产、加工方法、生产组织的需求。对已有的企业工艺文件进行对比分析。在制订出若干工艺方案后,要进行工艺方案的会审。然后将方案下放到有关车间、班组及工人中征求意见,最终形成几个候选的工艺方案,再进行相关的技术和经济评价,选优后形成最终采用的工艺方案。
4.严肃班组纪律
制订工艺方案涉及因素繁多,同时针对同一产品的加工过程往往可以制订出多个不同的工艺方案,而每一个工艺方案所需的费用和所取得的经济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从技术和经济上对完成某种生产过程的工艺方案进行评定和选优,以选出最优方案。
工艺方案的技术评价
工艺方案的技术评价是指对工艺方案的可靠性和先进性进行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自然是首先考虑的,但同时要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考虑适宜的先进技术。例如,采用技术,可以追求世界最先进水平。自动化电子化,也可以采用适合于当前企业发展的技术条件的工艺。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确定适宜的先进工艺。
工艺方案的可靠性是指工艺方案能够保证实现产品设计图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工艺方案的先进性是指方案所规定的设备、工艺装备、加工方法,能够使产品质量和制造产品的生产率达到更高的水平。工艺方案的可靠性是选择方案的主要前提。工艺方案的技术先进性要服从于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并建立在工艺方案的可靠性之上。
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
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是指在技术评价的基础上对工艺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经济上的依据。
从宏观看,要考虑国情,我国资金不充裕、劳动力众多,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就不宜一味追求自动化,而是要考虑合理利用劳动力、节省投资,同时要注意该制造技术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从企业看,应着重考虑在保证质量、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方面特别要考虑产品开发方式是创制还是仿制,生产设备是通用还是专用,以及有关年产量与批量的生产类型因素。例如,对于大量大批生产并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较为稳定的产品应采用自动线生产,或采用由高效专机组成的流水线生产;对于一般成批生产的产品可采用普通专机组成的流水线生产;对于小批生产的产品应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补充少量工艺装备,或在万能设备上加工,或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
某种工艺方法,只能适用于一定的生产类型、年产量和批量。生产一种产品,往往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方法,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对这些不同的方案,需要进行经济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例如,高效率的工艺装备一般通用化程度低、调整时间长、价格昂贵,只有对大批量生产的零件才适用。因为批量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工艺装备费就可低些,保持较低的工艺成本。如果某种零部件的年产量较低或者批量很小时,尽管工艺装备效率高,直接的加工费用低,但是工艺装备费用分摊于小批量,就会大大增加单位产品的工艺成本。因此,对工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就要对不同工艺方案的设备调整时间和生产率来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不同工艺方案的工艺成本和产量进行综合的经济分析。以下分别介绍:
(1)对于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一般而言,可行性研究中用于经济评价的指标,原则上都可以用于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分析。但考虑到工艺方案评价的特殊性,应当采取主、辅指标相结合和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下述指标:
①产品的产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如劳动生产率、合格品率、优等品率、废品率等。
②与工艺有关的投资指标。如投资额、工艺方案的投资回收期、追加投资回收期。
③与工艺成本有关的指标。如试验研究费、工艺装备设计制造费、工艺成本等。
④工艺准备周期、生产周期指标。
⑤其他涉及工艺方案经济的指标。如安全性、环境保护、劳动条件等。
(2)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很多,有工艺成本法、收益比较法、收益成本比率法等。一般而言,投资较大、重要性程度高的工艺方案可采用较为详细的方法来分析评价,一般性的工艺方案则可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当各种备选工艺方案的成本相近时,可采用收益比较法并选择收益大的工艺方案;当各种备选工艺方案的预期收益相差不大时,可采用工艺成本比较法来选择工艺成本小的方案;当备选工艺方案之间成本和收益相差都比较大时,可采用收益成本比率法来择优选择。
5.重视班组规章制度创新
工艺规程的概念
工艺规程是一个总称,它是反映工艺过程的文件,其主要形式有工艺过程卡(也称工艺路线卡)、工艺卡、工序卡等。工艺规程是将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用文字、图表或其他载体的形式写成文件,形成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化的产品制造的顺序和方法。
工艺文件的种类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是不尽相同的,但在大体上工艺技术文件包括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工艺装配图、劳动定额表、原材料和工具消耗定额表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指导工人操作、组织生产、保证被加工的产品符合设计图纸及技术标准要求的最基本的工艺文件,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调度和劳动组织以及材料供应等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
工艺规程的形式
它是指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改变其形态、尺寸和材料性能,使之变为产品的过程。企业种类不同,生产技术条件不同,生产规模不同,选择的工艺路线就不完全相同。
工业企业所用的工艺规程的具体格式不尽相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工艺规程的形式根据其内容的详尽程度分为:工艺过程卡(或称工艺过程综合卡、工艺路线卡)、工艺卡和工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