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设备的检查、保养和修理
设备维修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设备修理的总称。
设备维修包含三个环节:
(1)设备的检查。检查设备是为了确定设备的运行状况。加工精度、磨损情况和故障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必然发生一定的磨损,必然出现故障隐患。对设备的劣化进行定性(确定设备已经丧失了哪些功能、已经出现了哪些问题、已经有了哪些故障隐患等)和定量的分析(设备磨损的程度、设备加工精度的降低程度等),可以为设备的保养和修理提供客观依据。
(2)设备的保养。设备的保养是指为了维持设备的性能。减少磨损、消除故障隐患、防止劣化而采取的清扫、润滑、紧固、调整等措施。恰当的保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用于修理的资金,把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设备的修理。设备的修理是指通过零部件的修复、更换等措施,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加工精度。设备的修理往往是在设备已经出现了故障之后进行的。虽然设备的保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备的磨损,但毕竟保养不能完全阻止磨损。因此,设备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之后,总会出现性能的丧失或加工精度降低的情况。通过修理,可以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使设备重新投入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班组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设备的维修是班组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组设备的检查、保养和修理一般都在班组内进行,除非班组无法处理。班组长在班组设备维修方面起着统帅的作用,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以保证设备维修工作顺利开展:
(1)处理好日常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的关系。班组长应使日常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互促进:一方面,日常维护保养搞得好,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优良运行状态,延长修理周期,减少修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计划检修搞好了,日常的维护保养就容易得多。
(2)处理好生产与维修的关系。班组长的重要工作是安排班组的生产作业,维修和生产作业存在一定的矛盾,即进行维修必然挤占了生产作业的时间。但是,班组长不能因为重视生产而忽视班组设备的维修。如果片面地强调生产,往往就会出现拼设备的情况,让设备超负荷运转,为了抢时间生产而忽略了设备的维修,最终往往会因设备出现故障而耽误了生产。事实上,维修搞好了,可以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可以保持较高的加工精度,可以减少因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的停工,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同时,为了尽量减少维修给生产作业带来的时间上的损失,应该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维修的时间。
(3)处理好专业维修与群众维护的关系。专业维修是指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的维修,而群众维护是指班组职工进行的正常维护保养。两者都应受到班组长的重视。班组长不能把设备保持良好状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专业维修上,因为毕竟专业维修一般只处理班组内无法处理的设备故障。平时只有搞好群众维护工作,才能使设备运转良好。
(4)处理好维修与更新的关系。维修是在设备整体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更新,而设备更新是设备的整体更新,即淘汰已经在技术上落后的或在经济上不合算的设备,代之以在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的设备。当设备频频出现故障或加工精度降低、磨损严重后,究竟是维修还是更新,需要进行认真的全面考虑:既要考虑对旧设备进行维修的代价和收益,又要考虑购买新设备的代价和收益,要对两种方案的投入产出比进行衡量,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优秀班组长做事要果敢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发生磨损,这种磨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起设备的加工精度降低、出现故障,甚至丧失部分功能,给班组的生产作业带来麻烦,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为了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因磨损而导致设备加工精度的降低和功能的丧失,班组就需要对使用中的设备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班组中进行设备的检查,是班组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组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修理的基础性工作。
设备检查的内容
班组进行设备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功能检查和精度检查。进行设备的功能检查,就是检查该设备是否还具有设计的功能。如前所述,随着设备的磨损,有些功能可能会丧失。保养不当、零部件的损坏或缺失,也会使设备的某些功能丧失。因此,进行设备的功能检查,应检查设备的磨损程度、保养状况、设备的完整性、每个零部件的性能等。如果出现了零部件的严重磨损,就需要更换零部件。如果零部件的严重磨损是保养不当引起的,应加强对操作者进行操作规范教育和设备爱护的教育。磨损或零部件的缺失也会引起设备的加工精度的降低。操作不当,或设备没有正确地进行调试,也会引起加工精度的降低。设备的精度检查也主要通过检查零部件是否完整、磨损程度如何、操作是否规范、调试是否恰当等方面入手。通过精度检查发现问题,一般需要对严重磨损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或进行新的调试,使设备重新进入最佳运行状态。
设备检查的方式
班组长进行设备检查的实施方式主要有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设备的日常检查,是在交接班时,由交接班双方对设备的运行状况、保养状况、是否出现故障等情况进行的共同检查。交接班时的双方共同检查,其目的当然有分清责任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班组的生产作业顺利进行。班组长要对每个班组成员进行教育,督促每个成员按照交接班的制度规定进行设备的检查。设备的定期检查通常是由班组长或专门的设备维修人员按照预先确定的日程表进行,设备的操作者一般也要参与。班组长要严格按照定期检查的日程组织定期检查的实施,以便全面了解班组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设备检查的手段
实施设备检查时使用的主要手段包括用感官进行直观检查和运用工具仪表进行检查。直观检查实施方便,但容易出现判断错误,需要由丰富经验的人员来实施。运用工具仪表进行检查,也称为设备检测技术或设备诊断技术,它的特点是易于排除主观判断错误,可以发现人体感官不易发现的设备隐患,比较精确地测量设备的磨损程度和运行状况,还可以减少人工检查通常采取的设备拆卸,以及减少因设备拆卸引起的工时损失。
3.选对人更要用对人
点检设备的重要作用
所谓“点检”就是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部位都均衡地磨损,而是有些部位更多更快地磨损,这些部位的磨损会使设备的性能、加工精度降低,因此这些部位是设备检查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设备点检制是从日本传入的一种设备检查制度,它是为了使设备保持规定的性能和精度,按照预先确定的检查规范或检查标准,以检查者的感官和检查工具仪器等,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制度化、规范化检查的制度。
设备点检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可以防患于未然,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磨损的情况和出现故障的征兆,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赢得了时间,从而避免了设备出现故障造成停工的损失。设备点检制要求每个班组、每个职工都参与设备的检查,体现了“全员管理”的先进理念,可以促进每个职工关心设备的状况,促进职工学习、了解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掌握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职工爱护设备、合理使用设备的自觉性。设备点检制通过主动出击,使设备能够经常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可以促使班组生产作业顺利进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日常点检与定期点检
点检制一般分为两类:日常点检与定期点检。日常点检由每个岗位上的操作人员进行,通常在交接班时进行,或在上下班时进行。操作人员根据日常点检表(卡)记载的事项逐项进行点检。定期点检由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也可由班组长进行,其点检周期可分为月点检、季点检、半年点检和年点检。
实施点检制的具体步骤
(1)编制点检标准文件。有关部门要根据设备设计说明书、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技术资料以及设备使用的经验等编制点检标准文件。点检标准文件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点检标准文件要定点,即确定检查点。通常要选择对生产、质量、维修、成本、安全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的设备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作为检查点。
②点检标准文件要定项,即确定点检的项目。
③点检标准文件要定标,即确定点检的判定标准。确定点检判定标准的依据是设备设计说明书、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技术资料等。定标就是确定各个检查项目的技术指标是否正常的标准。点检判定标准应该定量化,因此,点检判定标准就是确定各个检查项目的技术指标正常的区间和不正常的区间。
④点检标准文件要定期,即确定点检的时间周期。可供选择的点检周期一般包括时、日、周、旬、月、季、年等。一般需要根据设备以往的检修经验来确定点检的周期。
⑤点检标准文件要定法,即确定点检所采用的方法。点检的方法包括用人的感官进行点检和用工具仪器进行点检。
(2)编制点检表(卡)。要根据点检的检查项目编制点检表(卡),以点检表(卡)作为进行点检的内容依据。
(3)确定实施点检的人员和对点检人员进行培训。要根据“谁操作,谁点检”的原则确定日常点检的人员,要根据“谁懂行,谁点检”的原则确定定期点检的人员(专门的检修人员、班组长、工程技术人员等)。对于所有确定要实施点检的人员都需要进行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得实施点检。
(4)实施点检。即根据定点、定项、定标、定期、定法、定人的要求,由指定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根据规定的标准、用规定的方法、对规定的检查点的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点检表(卡)上,由检查人签字后存档。
(5)对于点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设备的检查人在点检中发现了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点检处理记录上。如果检查人没有能力进行处理,或受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处理,也要记录在案,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6)分析、改进和评价。无论是日常点检,还是定期点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都需要认真对点检实施中的情况(包括点检的结果、问题处理的情况等)进行分析,努力总结出规律性认识,如设备磨损的规律、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设备保养的规律等。在分析的基础上,要提出对策,即改进工作的意见,以使设备能够更好地运行。同时,检查人需要对自己所进行的点检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价点检工作的成败得失,以便更好地实施点检。
4.管人要懂得以权立威
设备修理的内容
设备的修理是指通过零部件的修复、更换等措施,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加工精度。
按修理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划分,修理可分为小修、中修、项修和大修。
小修是针对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发现的设备问题,通过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紧固、更换或修复磨损部件,以恢复设备的性能和加工精度的活动。小修属于日常零星维修,次数频繁,每次修理占用的时间短,工作量小,可结合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进行。
中修是通过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主要零件、对整个机械系统进行检查、紧固所有部件、校正设备基础等措施恢复设备的性能和加工精度的活动。中修发生的次数较多,修理间隔期较短,每次修理占用的时间较短,工作量较小。
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磨损情况和技术状况,通过部分解体、检查、修复、更换已经磨损或丧失性能的零部件、进行局部校正等措施,对一个或几个已经劣化的设备项目进行恢复的活动。项修的工作量与修理的具体项目和需要修理的项目多少有关,由于项修针对性强,因此占用的时间较短,修理费用较低,可为班组的生产作业赢得时间。
大修是通过对设备进行整体拆卸、零部件逐个检查、修理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已磨损部件等措施,全面恢复设备的整体性能和加工精度的活动。大修的修理间隔期长,一次修理占用的时间长,耗费的工作量和费用多,修理期间会对班组的生产作业产生较大影响。
设备修理的组织协调
由于班组设备的修理会对班组的生产作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班组长一定要精心组织、协调好班组设备的修理工作。班组长的职责主要包括:
(1)制订班组设备修理计划。班组长要通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掌握班组设备的第一手资料,了解班组设备的磨损情况和技术状况,分析点检记录,研究设备磨损和出现故障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班组设备的修理计划,上报车间或企业的设备维修部门。
(2)为缩短修理时间而做好准备工作。班组设备的修理通常由专门的设备修理人员进行。进行设备修理时,班组正常的生产作业就要中断。为了减少因设备修理而造成的班组生产作业中断的时间,班组长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在进行设备修理之前清理场地、准备非专用工具等,使设备修理人员可以尽快实施设备的修理。
(3)在时间上安排好班组设备的修理与生产作业。班组长要根据班组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经批准的班组设备修理计划,合理地安排不同设备的生产作业任务,避免班组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班组设备的修理计划发生冲突。并要根据班组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班组设备的修理计划,合理地调配班组的劳动力,使班组的设备和劳动力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率。
5.用班组文化凝聚人心
设备改造是对设备的局部更新,是对旧设备的技术改进与革新,它通过局部更新,使旧设备重新焕发青春,改善性能,提高加工精度,延长使用寿命。
设备改造的意义
(1)通过设备的改造,可以恢复和增加设备的性能,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等,使设备重新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2)设备改造比设备更新所需要的建设周期短,有利于班组按照生产作业计划规定的期限和进度完成任务。
(3)设备的改造使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使旧设备的技术水平接近甚至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水平,从而使设备的有形磨损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
(4)设备改造比更新设备花钱少,经过改造的设备可以达到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设备更新的效果,因此,设备的改造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5)设备改造有利于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安全生产和减少公害。技术的发展通常都有减轻劳动强度的作用。设备的改造是以新技术局部更新旧设备,因此通常也可以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新技术往往也可以解除旧设备的安全隐患,可以预防职业病、预防工伤事故和减少公害。
设备改造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提高设备的功率和转速,提高设备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设备加工精度,改善安全保护装置和环境卫生等。
设备改造的方式
设备改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设备的改装,即提高改变设备的功能、容量、功率、外型等,提高设备的性能,满足生产作业对于设备的更高需要。
(2)设备的技术改造,即通过设备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设备改造的方法
设备的改造与班组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大型设备的改造往往是由企业出面进行组织的,但班组内小型设备的改造,或班组内大型设备的简单改造,是由班组进行的。因此,班组长应该精心组织设备的改造。具体来讲,班组长可以在班组内开展以下活动,以促进班组设备的改造:
(1)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找设备缺陷的活动。进行设备改造的目的,就是以新技术取代旧设备的陈旧落后的技术。旧设备往往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缺陷,发现这些技术缺陷,是进行设备改造的前提。这些技术缺陷可能是设备的加工精度不高,可能是设备的磨损过快,可能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可能是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班组长在班组内开展找设备缺陷的活动,并不要求班组成员具备进行改造设备的能力,只要求发现问题。因此,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找设备缺陷的活动,是班组长组织设备改造的初级阶段。
(2)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对设备改造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发现设备技术缺陷的基础上,班组长可以发动班组成员开展对设备改造的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个活动对班组成员的要求更高一些,要求班组成员在熟悉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初步的思路。因此,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对设备改造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是班组长组织设备改造的中级阶段。
(3)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活动。在班组成员开展对设备改造的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基础上,班组长可以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活动。这个活动要求班组成员不仅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进行方案的实施。因此,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活动,是班组长组织设备改造的高级阶段。
6.创造“特色”的班组文化
班组生产工艺管理的内容
生产工艺管理是企业为了在保证产品设计要求和质量的条件下,使产品能够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制造出来,而对生产工艺准备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由于企业的生产作业活动在班组,因此,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必然要细化为班组的生产工艺管理,由班组长组织实施。
班组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对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选择制订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及其他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产品材料和工时定额的制订,新工艺、新材料、工艺装备的实验研究和推广,生产工艺和工艺纪律教育,新产品试制管理等。
班组生产工艺管理的作用
(1)把设计和制造连接起来。产品的研制开发一般由企业专门的部门进行,而新产品的生产则由班组进行。如果班组仅仅拿到新产品的样品,是不能马上进行生产的,因为样品的生产通常是手工制造的、非机械化的、非标准化的、非批量的,而班组的生产却是机械化的、标准化的、批量生产的。如何把样品转化为可以通过机械化设备生产的产品呢?这就需要一定的生产工艺。班组的机械化生产是以一定的生产工艺为基础的,班组长要以一定的生产工艺规范班组成员的生产作业。因此,班组生产工艺管理是连接设计和制造的桥梁。
(2)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的质量高低既与产品的设计有关,也与产品的生产工艺有关。拥有良好的生产工艺,并在生产作业中严格实施工艺方案,是实现产品设计质量的保证。例如,工艺方案中有规定工艺上要达到的技术指标,要明确指出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该技术的保证措施,这些内容都对产品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严密的班组生产工艺管理有助于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降低物耗和能耗。通过选用先进合理的加工技术,正确确定产品加工的精度,精密合理地确定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合理地确定生产定额等等,都有助于减少物耗和能耗,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
(4)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使用先进的工艺装备,可以比采用落后的技术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班组职工单位时间内加工的产品数量大大增加。
(5)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时间、生产工艺准备时间、生产作业时间等。良好的生产工艺管理,首先可以缩短生产工艺准备的时间,使准备工作迅速完成,迅速转入生产作业阶段。其次,良好的生产工艺管理,还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缩短工艺流程,从而缩短生产作业的时间。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使企业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6)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工艺管理可以降低物耗和能耗,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成本上具有了竞争优势;生产工艺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在质量上具有了竞争优势;生产工艺管理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在时机上具有了竞争优势。这些优势最终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7)提高班组职工的素质。班组长进行生产工艺管理,可以促进班组成员迅速了解、掌握新技术,可以促使班组成员了解、学习工艺流程,可以促进班组成员在生产作业中精益求精,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班组职工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促进班组生产工艺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7.明确共同愿景,激发班组活力
工艺规程,在企业具有法规的效力,认真执行工艺流程,是班组工人必须履行的职责。因此要做到:
(1)不断提高对工艺规程重要性的认识。要像遵守法律一样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反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小手工业生产作风。
(2)认真学习工艺规程,工人必须熟悉和掌握本产品工艺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做到人人明确本岗位的应知应会。新工人要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参加实际操作。
(3)要熟悉本工序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同时还要熟悉上下道工序的工艺要求,保证衔接正常。
(4)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所有产品图纸,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未经有关部门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更改。当原工艺出现重大问题时,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申请改变原来确定的工艺,但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投入生产。
(5)掌握和熟悉本岗位加工后的产品质量检查方法。正确使用专用量具,通过量具或测量仪器,认真贯彻自检、专检及首件检验制度。
(6)认真检查工艺执行情况,对各环节上的工艺要求和执行情况,要认真地进行全面的复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班组长,工管员要以身作则,成为执行工艺的模范。要爱护和保存好工艺文件,不丢失,不损坏,发现丢失,应及时汇报工艺技术部门。
(8)严格执行岗位经济责任制。在经职工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工艺规程的有关要求纳入岗位经济责任制中去,并严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