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6900000003

第3章 水满则溢,人满则败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自古谦虚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自知,遇事总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那么他必将走向失败,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做人千万不可过于张狂,要懂得适时反省自己,审视自己的不足,然后完善自我!

居功不傲是做人的根本

“居功不傲,知荣守辱”是说一个人有了功劳也不要骄傲;只有明晓什么是荣耀,才不会做出自取其辱的事情。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只能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有些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在爬到一定高位时,不是居功自傲,便是矜才使气、盛气凌人。

萧何是西汉初期的大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东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被封为“赞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萧何功高盖主,民间又有极好的口碑,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小心翼翼,以“自毁其名”的方法逃避了被杀的厄运,寿终正寝。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恩宠更加进一步,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晋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自是相当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兴高采烈。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长安城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称他为东陵瓜。萧何入关,闻知他的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怕是在怀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次日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充入国库,用作军需。汉帝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第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不再说话。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

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原因。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不断地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之所以几次问您在做什么,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心所向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不是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低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刘邦知其后果然变得高兴起来,一场弥天大祸烟销于无形。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汉帝并不怕他们有反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汉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而是无足轻重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能够明哲保身,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

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吗?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渐渐消失。

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心中相当愧疚,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很少,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觉得太可惜了,便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秸照样可以供养禽兽。汉帝刘邦当时正在病中,见此奏章,一怒之下,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满朝文武以为萧何一定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

幸好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平日肃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卫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余怒未消。道:“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受了商人的许多贿赂,竞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吗?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么样的君主了!”

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怪丞相了。臣闻百姓丰衣足食,君上的欲望也不会得不到满足,相国为民兴利,化无益为有益,正是丞相调和鼎鼐应做的职务。民间百姓感激,断不会感激丞相一人,因为有这样的良相,必是贤明之君主选用的。还有一层,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拥关中,何至反以区区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买人心呢?”

王卫尉见汉帝认真在听,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给了陛下机会。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听了,心里虽然很不高兴,但想想王卫尉的话毕竟有道理,于是挥挥手,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

萧何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就光着脚徒步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便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终于还是承认了萧何的廉政为民,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为了一家人的安危,也只能从此时国事保持沉默了。

萧何一生谨慎,谦恭自守,不居功自傲,对汉高祖忠心耿耿,尚且遭到皇帝的猜忌,只能以自污其行免其祸,臣下侍奉君主的险恶处境由此可见一斑,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可真正能自毁其名于天下的又有几人能有此胸怀。

一个想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就不要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而应抱着淡然一笑的态度。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已经取得的“功”,不骄不躁,得意淡然,谦虚谨慎,不要让路边的一座小山峰,阻挡了自己前行的道路。人生得意须淡然,否则失败会接踵而至。切记,富贵不骄,功成身退,得意淡然,低调做人。

心之感悟:

试想宇宙之大、人际之繁,一人之功、一己之才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每一个人的“功”和“才”都是踩着别人的肩头摘得的。所以,才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

老虎面前莫称“王”

为人趾高气扬,飞扬跋扈,肯定会遭到他人的厌恶,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交朋友。为官者趾高气扬还会影响仕途的升迁。做人高调,触犯了这条法则,无异于惹火上身,种下祸根。只有低调处世,才能在世间站稳脚跟,进而成就自己的一番大业。耻高气扬,与人对着干,必定会遭受失败,虽然别人可能一时不会对你如何,但是长此以往,就算不把你打入谷底,也会阻挠你的前进的步伐。

有一位已工作十余年的老干部,他向来十分低调,只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从最初的职员到现在的车间主任,每次他受到领导的表彰和嘉奖时,他都会对领导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荣耀,这是整个集体的荣耀,是整个集体的功劳,我没什么可以炫耀的,要嘉奖就嘉奖在座的所有人吧,是他们创造了我们厂的奇迹!”他一直都把荣耀、优越感献给了别人,因此他一直深受工人们的爱戴和拥护。

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虚,别人才认为你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老虎面前莫称王,鲁班面前莫弄斧。做人不要得以不要忘形,趾高气扬的人必定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晏子乘车外出,马车正好从车夫的家门前经过。车夫的妻子就从门缝里偷偷地往外看,只见自己的丈夫坐在车上的大伞盖下,挥鞭赶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十分得意。

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就要跟他离婚。车夫大吃一惊,忙问什么原因。

他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在诸侯各国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车上,态度却是那样谦逊。而你呢,只不过是给相国赶赶车罢了,却趾高气扬,表现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像你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出息呢?这就是我要跟你离婚的原因。”

车夫仔细琢磨妻子这番话,既受教育又感到惭愧,便向妻子认错。自此以后,车夫变得谦逊谨慎起来。

车夫的这一变化使晏子感到奇怪,就问车夫原因,车夫把妻子的话如实地告诉了晏子。晏子认为车夫的妻子很有见解,也对车夫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便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真正的君子就如同晏子,有谦逊的态度,有广阔的胸怀。和晏子相比,我们中有些人有一点点本事就飘飘然,忘乎所以,结果只能是自找苦吃。

一只猫头鹰每到晚上才出来吃东西,白天就睡觉。有一天,正当它睡得很香时,被一只蚱蜢的声音吵醒了。它没法入睡,便恳切地请求蚱蜢停止。蚱蜢却根本不理他,仍然叫个不停,声音越来越响。猫头鹰被弄得无可奈何,烦躁不安。

突然它想到一个好计策,便对蚱蜢说:“听到你动听的歌声,我已睡不着了。你的歌声如同阿波罗神的七弦琴一样动听。我将把青春女神赫柏刚送给我的仙酒拿出来,痛痛快快地畅饮一场。你若不反对,就请上来一起喝吧。”

蚱蜢被这赞美之辞弄得忘乎所以,什么也没想就急忙地飞了上去。结果猫头鹰从洞中冲出来,把蚱蜢弄死了。

故事中的蚱蜢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受到吹捧就得意忘形,结果白送了性命。得意忘形是摧毁心智的利器,任何人要是被它冲昏了头脑,就可能会遭遇不好的下场,得意者终必失意。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就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忘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之下。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谓是乐极生悲。所以我们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否则就会埋下灾祸的隐患。

关公面前耍大刀,得意的忘乎所以,就会给自己留下隐患。所以有本事、有志向的人,大都谦虚谨慎。聪明和智慧的人都会审视度势,在适当的时候把握适当的机会,从而做出正确的事情。

心之感悟:

低调者做人的心态就是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请教,以低的姿态坦诚接受别人的批评与意见,然后加以冷静地分析,从而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借此修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

人要有自知之明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了解人不易,连古人也说:“知人之难,尧舜所病。”是啊,知人难,知己更难。人自以为最了解自己,其实,许多事实说明,人往往最不了解的是自己。

如果我们平庸而不自知,则如同困在水族馆里的深海鱼类,在特制的虚拟深海中自由游戈,浑然不觉外界的变化,不再向往海阔凭鱼跃的大海,只知在这狭小范围内乐不恩蜀。如果我们平庸而不自知,只会在平庸的生活中失去自我的棱角。

在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中,有这么一件事情:

我的下属中有一个“自觉心”明显不足的人:他虽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视甚高,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职位不满意,随时随地自吹自擂,总是不满现状。前一段时间,他认为我不识才,没有重用他,决定离开我的组,并期望在微软其他组中另谋高就。但是,他最终发现。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的同事也都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现实相距太远。最近,他沮丧地离开了公司。接替他职位的人,是一个能力很强,而且很有“自觉心”的人。虽然这个人在上一个职位工作时不是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迁太快,愿意自降一级来做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础,而他现在也的确做得很出色。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也不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欠缺。坦诚自己的不足而向他人求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反而可以表示自己的虚心和自信,赢得他人的青睐。

一个人走来走去却从未感到自己躯体的重量,但是,倘若他想挪动别人的身子则会立刻感到沉甸甸的。一个人的眼睛天生只能看到周围的环境和人,只有借助镜子、水等媒介才能看到自己。同样,我们能够清楚地看清别人的弱点和缺陷,却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熟视无睹。

据说在古希腊一座神庙入口处,就写着“认识你自己”这样一句警语,让人们永远记住这句话。因为只有认识了你自己,才能变得睿智,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人生。

明朝有个浅薄的书生,刚刚学会写几句歪诗,就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夸口自己要比当时的大学者解缙的学问还要深。他给解缙出了个对联:“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雁。”解缙并没有对他说什么,只是回了一副对联给他:“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书生见罢,羞得满脸通红,灰溜溜地走了。

书生的尴尬,就在于他没有自知之明。只因为自己有了一点点成就,就开始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这无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不能自视其睫。拿着手电筒夜里走路,也往往只照前方,而照不到自己;人在宇宙中,也往往只注重认识外界,而忽视了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以周围人为参照物才能看清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短处。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因为他们都留着一只眼睛审视着自己。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于是有人去特尔斐神庙求神谕,询问是不是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传达神谕的女祭司回答说;“苏格拉底确实是最聪明的人,没有再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了。”

此神谕传到苏格拉底的耳中后,他感到大惑不解,因为他认为自己连最小的智慧都没有,又何来大智慧呢?为了证明神谕是错的,他走访了不少自认为是很有智慧的人。结果他发现这些人都有某些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们却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以为自己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便就以为自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他认识到自己和这些人真正的区别在于,他意识到自己是无知的,而那些人却不承认自己是无知的。

于是苏格拉底从中悟出了神谕的真正意义:人类中最聪明的人就是,认识到自己在智慧方面实际上是不足道的人。

人只有承认自己是无知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智慧,由无知变成有知,人只有承认自己是无知的,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不断地改进;人只有承认自己是无知的,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吸取别人的经验。

一天,阳光明媚,年轻的黑格尔与父亲一起在林中散步,走到一处僻静的地方,父亲问黑格尔:“除了小鸟的叫声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黑格尔说:“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黑格尔很奇怪,就问父亲:“你又没有看到,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呢?”

父亲回答:“从声音就能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声就越大。”就这么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让黑格尔铭记一生,也使他远离平庸。

马车之所以有噪声,是因为它的空洞;做人之所以贫乏,是因为缺少智慧的填充。在这个世界上,金钱不会让你变得充实,地位不会让你远离无知,只有给你光明与力量的知识宝藏,才会让你变得厚实与凝重,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你生命的砝码。人生于俗世之间,相对于浩如烟海的知识宝藏而言,全知全能是神话,无知在所难免,但是它并不可怕,只要你有一双愿意倾听的耳朵,一双渴望智慧的眼睛,一个渴求高尚的灵魂,相信休同样可以获得许多。“马车越空,噪声就越大”,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要心怀虔诚,虚怀若谷。

心之感悟:

“气就怕盛,心就怕满,才就怕露。”盛气就会凌人,心满就不求上进,露才就流于肤浅。这三条都是人们修身的大敌。所以,只要是圣贤哲士,都极力做到虚怀若谷,谦恭自守。

骄傲使人更愚蠢

谦虚谨慎使人清醒地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明白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自己所掌握的一点不过是丸牛一毛,沧海一粟,根本就没有骄傲的资格。骄傲的人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全世界唯其独尊,以为世上没有人能比得了自己,从此迷失了自我,不再努力,结果终把自己毁掉。

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有一只狐狸喜欢自夸自大,它以为森林中自己最大。一天傍晚,它单独出去散步,走路的时候看见一个映在地上巨大的影子,觉得很奇怪,因为它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大的影子。后来知道是它自己的影子,就非常高兴。它平常以为自己伟大,有优越感,但一直找不到证据可以证明。为要证实那影子确实是自己的,它就摇摇头,那个影子的头部也跟着摇动,这证明影子是自己的没有错。它就很高兴地跳舞,那影子也跟着它舞动。它正得意忘形时,来了一只老虎。狐狸看到老虎也不怕,就拿自己的影子与老虎比较,结果发现自己的影子比老虎大,就不理它继续跳舞。老虎趁老狐狸跳得得意忘形的时候扑过去,把它咬死了。

饿昏头的人有时真的会相信,在本来空无一物的地上看见了食物。由于尊严匮乏造成幻象,也常使人错生“优越感情结”的海市蜃楼。从这种错误的心理出发,表现出自以为是、我比你行、刚愎自用的傲慢态度。幻象总是比较显着地出现在一个人生命中最自卑的地方,以便身体的平衡系统帮他从自卑的郁结中解放出来。

骄傲并不是自尊或自信,而是过度的自我意识使然。有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若种植信心,他会收获品德。”一个人若种下骄傲的种子,他必收获众叛亲离的果子,甚至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像那只自夸自大,自我膨胀的狐狸一样。

人因自谦而成长,因自满而堕落。成功固然值得自豪,然而自傲就是自暴,自满就是自弃。老子《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又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果成功之后,只知自我陶醉,而迷失于成果之中停滞不前,那就是为自己的成就画下句号。

有人会说,大凡骄傲者都有点本事,有点资本。你看,《三国演义》中“荆州”和“失街亭”的关羽和马谡不是都熟读兵书,立过大功吗?这种说法其实是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而没看到事情的本质。关羽之所以“大意失荆州”,马谡之所以“失街亭”,不正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有资本”而铸成的大错吗?

奥地利在滑铁卢战役前夕已经看出了法国即将战败的端倪,这是奥地利王朝所不愿看到的结果,为此它暂时没有加入新的反法同盟,而是派出外交大臣进行调解,希望法国与反法同盟握手言和。应当说,这对法国是十分有利的,也是争取奥地利至少保持中立地位的良机,但拿破仑却被自己以往的胜利蒙蔽了眼睛,他认为自己继续作战必胜无疑。

因此,他不仅不把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的意见放在眼里,反而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他怒火中烧,大骂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啊!梅特涅!你说说,英国给了你多少钱,让你扮演这个角色来反对我?好吧,让战争爆发吧!再见吧,我们在维也纳再见吧!”

这种侮辱对欧洲的一个大国来讲是无法忍受的,奥地利很快便投入了同盟国的怀抱,随之而来的便是法军的惨败。傲慢是一把自杀的利剑,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傲慢而一意孤行,最终败走麦城。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应该自豪,再接再厉,但不能被这些成绩冲昏头脑,以致最后一败涂地。

我们说,一个人有一点能力,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产生一种满意和喜悦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这种“满意”发展为“满足”,“喜悦”变为“狂妄”,那就成问题了。这样,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将不再是通向新胜利的阶梯和起点,而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和绊脚石,那就会酿成悲剧。

有一角力高手,浑身足有360种解数,每逢比武,灵活变化,交替使用,所以,每次出手都各不相同。他最喜欢的是长得英俊的那个小徒弟。他把自己的本事教给他359种,只保留一招未传。小徒弟力大无比,学成后谁也敌他不过。

后来,小徒弟跑到国王面前夸下海口,说:“我之所以不愿胜过师傅,只因敬他年老,又看他毕竟是自己的师傅。其实,我的本领和力气,绝不比师傅差。”

国王见他这样目无师长,很不高兴,令他师徒二人当着满朝达官贵人的面,进行比武。那青年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地走进赛场,像头愤怒的大象,仿佛他的对手是一座铁山,他也会把他推倒。

他的师傅见他力气比自己大,只好使出留下未传的那最后一招,一把将他扭住。他还不知怎样招架,就已经被师傅举过头顶,抛在地上。满场的人都欢呼叫好。国王赏赐师傅一袭锦袍子,并斥责那青年说:“你妄想和你师傅较量,可是你失败了。”

徒弟说:“陛下!他胜过我并不是凭力气,而是用他留下没教的那一点儿小本事,才把我打败的。”师傅说:“我留下这一招,为的就是今天。圣人说过:”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给你的朋友,万一他将来变成敌人,你怎样抵挡得住。还有个从前吃过徒弟亏的人说过:“也不知是如今人心改变,还是世上本来没有情义。我向他们传授射箭技艺,最后他们却把我当作天上的飞鹄。今天看来,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徒弟听完后羞愧难当。

真正有本事,胸怀大志的人是不容易骄傲的,这是一个人的修养达到较高境界的表现。倒是那些胸无大志的人,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骄傲。这说明:骄傲的程度与愚蠢的程度成正比,与成功的概率成反比!要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既坚定又稳健,必须戒骄戒躁,永不自满。千万不要做半瓶子醋,要以一种空杯为零的态度虚心学习,养成求取进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我们才会在有所成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才会有成功路上坚实的步履。

心之感悟:

成功常在辛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切记!不要尽想出风头,要等风头来找你出!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伏下身子扎实肯干的时候取得的,一旦骄气上升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避免过分自夸贬低他人

天生万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强求,也不能随意抱怨。作为现代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的夸大自己,太过招摇,要做到谦恭、礼让。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善于克服自身骄傲情绪的滋生,要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

有一天,一群动物聚在一起,总是互相炫耀自己的优点,嘲笑其他动物的缺点,大家相处得很不愉快。于是它们决定成立一所学校,希望通过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他们设计了一套课程,包括奔跑、游泳、飞翔和攀登。所有动物都注册了,选修了所有的科目。

最后的结果是:小白兔在奔跑方面名列前茅,但是一到游泳课就浑身发抖;小鸭子在游泳方面,成绩优异,飞翔也还差强人意,但是奔跑与攀登的成绩却惨不忍睹;小麻雀在飞翔方面,轻松愉快,但就不能正经地奔跑,碰到水就几乎精神崩溃;至于小松鼠,固然爬树的本领高人一等,奔跑的成绩也还不错,却在飞翔课中学会了溜课。

动物们愈学愈迷惑,愈学愈痛苦,终于决定:好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不再盲目地嘲笑别的动物。就这样,森林里的动物们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气息和快乐的生活。

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就会迷迷糊糊;如果仅是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就可能变得自卑猥琐;如果刻意夸大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点,则可能变得狂妄自大。

如果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实在,去追寻那缥缈的希望,那么生活就充满了痛苦、无奈。我们必须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才能生存;我们也必须把握自我,获得自我认定,进而使自我充分发展。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再神通广大,也有“玩不转”的地方;要想让事业发达,买卖兴隆,没有得力的人才相助,是难以成功的。因此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但要有横刀跃马、驰骋沙场的将才,也要有知人善任、统率三军的帅才。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只有集众人之所长,依靠众人的智慧、力量,才能成就大业。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自古流传的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一段佳话。

韩信在刘邦军中,虽经夏侯婴的推荐,但未受重用,仅拜为治粟都尉,即管粮饷的军需官。后来,韩信数次与萧何交谈,萧何发现韩信与众不同,很钦佩他。当汉军到南郑时,韩信估计萧何已数次向上反映,但刘邦仍不想用他,就一个人悄悄地逃离了汉军。萧何听说此事后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即亲自去追韩信,劝说韩信回汉。并向刘邦推荐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铁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则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意思是说,韩信是举国无双的将才,大王如果打算长期在汉中一带称王,那韩信确实是一无所用;如果真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可以与您商量军国大事的人了。大王如果一定要向东发展,争取天下,如能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不能用韩信,韩信终归会另谋出路的。在萧何再三推荐下,刘邦终于选择了吉日良辰,沐浴斋戒,筑台拜将。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向刘邦力荐,则楚汉之争鹿死谁手,实难预料。萧何作为宰相,懂得藏拙,善于用人,才成就了一段将遇良才的佳话。况且就连刘邦这样的帝王之才也需要倚重别人,更何况我们呢?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切记一定不要一味的夸大自己,贬低或指责别人。

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夸是明智者所避免的,却是愚蠢者所追求的。”真正的明智者之所以不会自吹自擂,因为他觉得宇宙广大、学海无涯、技艺无穷,终其一生,也不能洞悉其中的全部奥秘。而那些平庸之辈,总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点滴成绩,他们用富丽堂皇的话装饰自己,以讨得廉价的喝彩。

通常,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大自夸,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永远做谦逊的人,实际上就是让自己做一个被人们认同和喜爱的人。由此可见,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要戒骄戒矜,学会谦逊。

因为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例如:鲁哀公十一年,在一场抵御齐国进攻的战斗中,右翼军溃退了,孟之反走在最后充当殿军,掩护部队后撤。进入城门的时候,他鞭子抽打马匹,说道:“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不快。”他这样做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功劳。从积极的那一方面说,能够很好地令自己立身处世,不矜功自夸,很好地保护自己不被他人嫉恨。

论理说韩信应是是汉朝的第一大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攻下代,活捉夏说;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历挫楚军。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项羽,是靠韩信消灭的。但是,将士功高震主,本来就犯了大忌,加上他又不能谦退自处,看到曾经是他的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傅宽等都分土封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樊哙是一员勇将,又是刘邦的姨夫,每次韩信访问他,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就要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这样,最终使自己一步步走上了绝路。

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只要稍有点处理不当,就会招致不少麻烦。轻则,工作不愉快;重则,影响职业生涯。因此,与人相处,避免过分自夸。

心之感悟:

我们要不断学习并体会到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乐趣。要不断学习朋友的长处并获得朋友们的帮助,低调沉稳,不要浮夸。宁肯让人低估自己而避免犯下大的过失,也不可以因为过于张扬而导致人生的惨败。

做人不可以太狂妄

“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两字相互牵连着,所以凡遇好事的时候别张狂,张狂过了后面就是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候也别乱套,哪怕咬着牙也要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这句话是故人留下来的一段极富哲理、发人深省的话。

班克?海德是位资深演员,不仅演技精湛,而且聪明过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情的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使她失去了昔日的闭月羞花之貌。

有一天,她偶然听到跟自己在百老汇同台演戏的一位年轻女演员极其傲慢地对众人说:“班克?海德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随时可以抢她的戏。”

海德听出来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演员,但不改掉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毛病,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于是,她从旁边走出来,既心平气和又针锋相对地说:“我的确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说句不够谦虚的话,我甚至不在台上也可以抢了你的戏。”

这位年轻的女演员不以为然,针锋相对地说“您过于自信了吧。”

班克?海德说:“那我们就在今晚演出的时候试试看。”

当天晚上,班克?海德和那年轻女演员同台演出,演出快结束的时候,班克?海德要先退场,留下那名女演员独自演出一段电话对白。

班克?海德在台上表演饮香槟的内容之后,把盛着酒的高脚杯放在桌边上,随即退下场。台下的观众把注意力全集中在那个高脚杯上,因为那个高脚杯眼看就要跌下去了。观众担心、紧张的心情使得那位年轻的女演员差点也分了神。

那位年轻的女演员使足了浑身解数,也无法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她希望杯子掉下来,那么以后自己就可以有所发挥。可是,杯子没有掉下来,她只好在观众心不在焉的表情下演完了这场戏。

为什么高脚杯没从桌边掉下来呢?原来,老练的班克?海德退场前用透明胶布把高脚杯粘在了桌边上。

那位年轻的女演员从此事中领悟到:如果能把遇见的每个人都当成老师,那么就能学到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化解许多不必要的阻力和麻烦。对于一个刚出道的年轻演员来说,更是如此。

那位年轻的女演员主动找到了班克?海德,诚心诚意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班克?海德大度而关切地说:“如果年轻貌美是一个人的推荐信,那么优秀品质则是一个人的信誉卡。”然后,她拿出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送给了那位年轻的女演员。班克?海德在笔记本中,记下了多年舞台生涯的丰富经验和教训,并在笔记本的首页给那位年轻的女演员写下了这样的话:“向尊长谦恭是本分;向平辈谦虚是友善;向下属谦让是高贵;向所有人谦和是安全。”

狂妄的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过低地估计别人的智慧。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无人可比: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就自以为武功高强,到处称雄。这些狂妄的结局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

1996年6月,俄罗斯总统大选中列别德单枪匹马竞选总统,获得了15%的选票,名列第三。叶利钦立刻认识到这是一个后起之秀,为了蝉联总统,他将列别德招至麾下,委以安全会议秘书和总统国家安全助理的重任。列别德将成为2000年的俄罗斯总统,这是叶利钦的预言。

可是仅仅121天之后,在10月17日,这位政坛红人列别德就被叶利钦撤销一切职务,并被撵出了克里姆林宫。列别德之所以那么快就从权力高峰上跌落下来,其原因是他和50岁的内务部长库利科夫的争吵。

库利科夫既得到叶利钦的支持,又是时任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的盟友,他是克里姆林宫里参与决策车臣战争的“强硬派”。然而列别德却凭着一时的名气,一进入克里姆林宫,就把手伸向了库利科夫的权力范围,库利科夫当然不会轻易就范,于是两人发生了激烈的斗争。

不但如此,列别德还抡起大牌把上下左右的同行们“揍”了个够:他指责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想成为俄罗斯的“摄政王”;他又阻挠叶利钦总统任命前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巴图林,其担任负责高级军职任免机构的领导人;他一再攻击库利科夫,而且要其“引咎辞职”;最后,他又和以前的好友、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吵翻,他指责罗季奥诺夫对空降部队进行改革是“企图消灭空降部队”。他攻击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是维护国家利益,而是有利于某些“势力集团”。

此时的列别德狂妄至极,不知天高地厚,提出增设副总统的职位,毫不掩饰他要当二号人物的企图……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在议会、在党团到处树敌,谁也看不起,而且野心勃勃。他刚担任安全会议秘书,就要求扩大安全会议的职能,还起草了新章程,以国家安全为由,把自己的手伸进外交、经济等领域。

10月17日,叶利钦撤销了列别德的一切职务。因为列别德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他真以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是“救世主”外,别人都是无能之辈。在这121天的时间里,其种种表现足以说明他从政经验不足,还不成熟,出言不逊,树敌太多,不具备一名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这是人们常说的话,如果过于狂妄,往往还会为别人留下笑柄。一个人有多少本事,别人都看在眼里,不用自己张扬显示。狂妄有时候反而暴露了自己内心的虚弱,极力表现自己也是生怕别人触到自己的软肋,说自己不行。

聪明人总是注意适当地隐藏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一上阵就表现得过分。伴随着岁月无声的流逝,你自以为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有一天当你突然醒来一看,才知道自己还停留在当初的出发点上。

人若是狂妄,那么他所评判事物的标尺就会失衡,不能再正确地看待自己,并且也最容易走进自己设置的怪圈。

心之感悟:

急于显露自己的能力,几乎是每一个新人的通病,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不要被自己头上的那层光环迷住了双眼,有些眼花缭乱,摇摇晃晃,如同醉汉。因此无论功成名就还是事业中途偶然出现的高潮,都要学会为人谦虚,抑制住狂妄之心,你才不致迷失自己。

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谦逊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生高雅的体现。“满招损,谦受益”,站的位置不管有多高都要仰视别人,那样才能够看得更远,学得更多。

人生,需要一种如山的谦逊,懂得人外有人。守住自己的一方水土,享受自己的田园生活;被恭维、被赞誉、被羡慕的时刻,泰然处之,报之于淡淡的微笑。

先知是穆斯林的领袖,他常常和人们一起参加赛马、赛骆驼。他有一只骆驼因为快捷而出名,每次比赛都能获得胜利。一些穆斯林因此认为,这只骆驼跑得快的原因是由于它属于先知,具有神力,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任何一只骆驼能比它跑得快。

一天,一个乡下人骑着他的骆驼来到先知的城市,他要求与先知赛骆驼。先知的追随者满怀信心地赶来看比赛,在他们心里,先知必胜是毋庸置疑的事。然而,比赛的结果完全与人们想象的相反,那位乡下人的骆驼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那些深信先知的骆驼必定赢得比赛的人,对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感到非常不满、非常气愤。看到他们不满的情绪,先知开导他们说:“这没有什么可生气的。没错,我的骆驼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比任何一只跑得都快,所以它满不在乎,高傲自大,认为世界上它就是第一。可是事实上呢,强中自有强中手,骄傲者最终会失败。”

人生中总会遇到鲜花和掌声,在这种万人瞩目的时候,能够报以淡然的一笑,不仅是素质的体现,而且是内涵和修养的彰显。但有的人会在此刻显得骄傲,不知道内敛,不知道那山还比这山高的道理,而这只会让自己的庸俗更快地显露。

宋朝时候,安阳县有个叫杨二的人,他以拳术高超闻名乡里。他能用自己的两肩把装满粮食的船扛起来;几百人用竹篙刺他,只见竹篙寸寸断裂,不见他滴一点血。他也招收徒弟授以武艺,每当他去武场传授技艺时,观众们挤得密密实实,像围墙一样。

一天,有个老态龙钟的卖蒜老汉在一旁观看杨二耍棍时不时地流露出讥笑的表情,并且时不时地摇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杨二的一个随从发现了,便告诉了杨二。杨二听后更加暴跳如雷,请了很多人来作证,要与老人比试,还让老人立下了生死契约文书。

老汉主动提出让杨二先休养3天,补充元气。3天后他会让人把自己缚在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皮让杨二捶打。3天后,老人如约而来。杨二叫人把老人缚在树上,扑上去狠击老汉一拳。老汉寂然无声。杨二却双膝跪倒,磕头求饶。众人这才发现原来他的拳头陷入老汉的肚腹,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老人把肚皮一松,他就跌出十几米以外去了。

老汉没有言语地背起装着大蒜的口袋走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来自哪里。看着他默默远去的背影,众人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掌来。

自以为实力强大,殊不知在别人看来也许一文不值。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一个人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否则你就会迷失自我,看不清方向,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的赞美里而扬扬得意。也许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或别人欠缺的地方占有优势,那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如果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就会被自己烦恼,在自己的世界里徘徊不前,看不到进步。

古时候山西上党地区有一个叫张才的画家,特别擅长画荷花,他画的荷花像刚摘下来的一样。因此在家乡很有名气,但他却自命不凡,瞧不起人。有一年,一个叫李真的秀才进京赶考途经上党,听说了张才的大名,很想去拜访他。

李真,通晓诗书,精于绘画,但他的老师劝他不要过早炫耀自己的学问,然后他听从老师的嘱咐,为人低调,不张扬,名气也不大。

第二天,李真去登门拜访张才,但吃了闭门羹,因为张才认为自己是高人而李真是无名之辈,见他有辱自己身份。

过了一天,这个地方正逢赶集,张才也拿自己最近的绘画作品去市场摆摊出售,他的作品引起周围人的满堂喝彩。李真正好也来赶集,很快知道了卖画的就是自己想拜见的张才。他走上前去,说:“我是个读书人名叫李真,久仰先生大名,很想和先生切磋切磋,今天我已在旅店略备薄酒,向先生请教。请跟从我来。”张才不以为然,但又不好意思推辞,因为周围有许多观众。

张才跟李真来到旅店,走到屋内的一竹帘前,李真把路让开,做个“请”的手势,张才挺起胸脯去掀帘子,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掀不动。等他定睛一看,这哪里是真竹帘?而是李真作的一幅画!张才羞愧地低下头,谦恭地向李真赔罪。自此,中国又多了一句歇后语:墙上挂竹帘――没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自己在事业小有名气时,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放平心态,自己的事业才有更大的发展。可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一番业绩时,常常自我陶醉,一味夸大自己的成绩,把别人不当回事,自以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引起别人的反感,也不利于自己的进一步发展。

生活的多姿多彩让不同的人感知不同的美丽,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人民珍爱的花朵,而她们无疑都在美丽的绽放着。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都不要因为别人的几句恭维而飘飘然,都不要认为聚光灯只打在自己身上,都不要以为自己是那朵最美的花朵,都不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他人。所以,做人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心之感悟:

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人不懂得“满则溢,骄必败”的道理。他们在自我的世界里张扬得意,接受不了自己比别人差的事实,这种人必将尝到失败的苦果。

恃才傲物,必毁前程

自我表现应该说是人类的天性。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渴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个人风采。这也是适应激烈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当我们展现自我才华的时候,要注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表现要恰如其分。不分场合、情境的高调表现自己会产生一种压力,引起别人的反感。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危机,甚至会和许多机会擦肩而过,使本来应该辉煌的人生之路变得暗淡无光,反而和表现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

唐代着名的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从小就文采出众,才思敏捷。每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别人对那些试题都要苦思很久,可他却能在顷刻之间完成。据说,他只要把手交叉八次,就能做出一篇八韵的赋来。所以,当时的人都叫他“温八叉”。按说,温庭筠有这样的才华,早就应该金榜题名,青云直上了。可他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始终没有中第。

原来,温庭筠有一个习惯。由于他富有才华,所以在考场上早早就答完了考卷。剩下的时间,他不肯闲着,就开始帮助起左邻右舍的考生来,替他们把卷子一一做完。那些考生自然对他感恩戴德,但却引起了主考官的不满,多次将他黜落。后来,他这个名声越传越远,弄得人人皆知。主考官就命令他必须坐到自己跟前来,亲自看着他。温庭筠对此不满,还大闹了一场。可即使这般严防,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考生的忙,自然,他自己又是名落孙山了。

考了十几次还没有中第的温庭筠渐渐对科举考试失去了希望。他投到丞相令狐绹的门下去做幕客,替丞相代笔写些公文、诗词。令狐绹很看重他的才学,给他的待遇也十分优厚。但温庭筠却恃才自傲,对这位丞相特别看不起。

有一次,皇帝赋诗,其中一句有“金步摇”,令大臣们作对。令狐绹对不出来,就去问温庭筠。温庭筠告诉他可对“玉条脱”。令狐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温庭筠就说“玉条脱”的典故来源于《南华经》,并不是什么生僻的书。丞相在公务之暇,也应该多看点书才是。言下之意,就是讥讽令狐绹不读书。令狐绹十分不高兴。又因为皇帝喜欢《菩萨蛮》的曲调,令狐绹就让温庭筠为自己代填了十几首进献给皇帝,还特别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可温庭筠却将此事大肆宣扬,使得尽人皆知。令狐绹就对他更加不满了。

温庭筠对令狐绹的为人颇为鄙视,还经常做诗讥讽他。令狐绹作了宰相,因为自己这个姓氏比较少见,族属不多。所以一旦有族人投奔,都悉心接待,尽力帮助,有很多人都赶来找他。甚至于有姓胡的人也冒姓令狐。温庭筠讽刺道:“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他还看不起令狐绹的不学无术,说他是“中书省内坐将军”,虽为宰相却像马上的武夫一样粗鄙。令狐绹得知这些事情,就更加恨他了,后来温庭筠又想参加科举考试,令狐绹奏称他有才无行,不应该让他中举。就这样,温庭筠终身与科举及第无缘。

温庭筠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得罪了主考官,得罪了宰相,还觉得不够,又把皇帝也得罪了。唐宣宗喜欢微服出行,一次正好在旅馆碰到了温庭筠。温庭筠不知道他是当今天子,言语中对他很不客气。皇帝认为他才学虽优却德行有亏,把他贬到一个偏僻小县去作了县尉。

温庭筠一直当着各式各样小得不能再小的官,穷困潦倒。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而犯夜,被巡逻的兵丁抓住,打了他几个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那里的长官正好是令狐绹,温庭筠便将此事上诉于他,可令狐绹却记着当年的旧恨,并未处置无礼的兵丁,却因此大肆宣扬温庭筠的人品是如何糟糕,后来这些关于他人品的差劲的话传到了京城长安,温庭筠不得不亲自到长安,在公卿间广为致书,申说原委,为己辩白冤屈。

这个时候,他对于自己过去恃才凌人的作法感到后悔,写诗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可是这种悔悟并没有使他吸取教训。后来,他做了国子监考试的主考官,又忍不住自我表现了一回。按照一般规矩,国子监考试的等第都是由主考官而定,并无公示的必要。温庭筠可能是饱受科举不第之苦,又对自己的眼光特别有自信,于是别出心裁,将所选中的三十篇文章一律张榜公开,表示自己的公平。他觉得自己的眼光很高,态度公正。所以并不害怕“群众监督”。可他选中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是指斥时政的,温庭筠还给了这些文章很高的评语,不免让那些权贵们心中不满。后来,丞相杨收干脆找了个理由,把他贬到外地,温庭筠郁郁不快,还没有到贬所就因病去世了。

像温庭筠这样才华横溢之人,本来是应该有一番大作为的。可是,他却不懂得低调做人,太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华,甚至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所以,他的才华不但没有成为成功的助力,反而却处处招惹是非,使他丧失了很多本来应该把握的机会,潦倒终身。可以说,他的仕途进取之路是被他自己亲手断送的。

心之感悟:

那些有着满腹才华的成功者,懂得低调处事的重要性,往往不会恃才自傲,反而表现得平易谦逊,这才是有着真正的大智慧。“空心的谷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谷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得志之时须考虑失意

很多人经历了几番风雨几度挫折,才渐渐地地明白了:一个人得意的时候,不可能处处胜于人,也不要安逸时以为什么都可以享受一辈子。有得必有失,也许暂时的安逸,会让你遭到意料不到的天灾人祸。懂得这一道理的人,都应该收起“蛟龙腾跃嫉水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的自负;控制骄傲自满的情绪,经常反躬自省,才能功成名就。

那些小病小灾纠缠一生的人,往往长命百岁、安享天年;而那些无病无痛、大红大紫的人常常遽祸忽至,猝不及防。命运往往是无常的,做什么都要低调,留有余地。要在“得意”的时候,忧虑可能来临的“失意”,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不然只会像陈后主,朝不保夕,依然“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北朝时期,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代有位诗人有感于陈朝灭亡,写下一首七言绝句,说的就是陈后主不理朝政,骄奢淫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来陈后主即位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安定,可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常,由于陈后主的骄傲自满,以为陈朝已经固若金汤,无需居安思危,所以终日花前月下,纵情酒色,放浪形骸,很快,起初的一代明君就变成了昏庸之君。

即位后不久,陈后主被弟弟叔陵斫伤,终日在后宫养病,只留当时他最宠幸的张贵妃陪伴于身旁,将其他妃嫔包括皇后都摒斥在外。皇后沈婺华,出身显贵,父亲为陈朝重臣,母亲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之女会稽穆公主,她聪明贤淑,精通诗书礼仪,但因赢弱多疾,后主对她还不及一般嫔妃,这样一来备受宠幸的张贵妃宠冠后宫。

陈后主修建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分别给张贵妃、孔贵妃等受宠的妃嫔居住。每日饮食起居均由这些人服侍,并且每次饮宴,都命诸妃嫔和女大士等吟诗作乐,选出较好的谱成歌曲,命上千名宫女习而歌之,轻歌曼舞终日弥漫整个后宫。张贵妃初入宫时,是龚贵嫔侍儿,偶然被后主见到,被其美色迷惑,对其宠爱有佳,很快拜为贵妃,后生太子深。她又非常会察言观色,每次宴会宾客,张贵妃都会荐诸宫女参与其事,宫女们对她甚为感激,于是都在皇帝面前说她好的一面。

张贵妃得宠以后,陈后主越来越怠于政事,文武百官凡有奏章,都必通过宦官蔡脱儿、李善度等人才能达于帝前,而每次批改奏章,后主都与张贵妃共同定夺,张贵妃正好借此机会干预政事,朝中的大小事情没有她不了解的,后主见朝野上下的言论,张贵妃足不出宫的都了如指掌,更加对她宠幸。

可是后主并没有看到,政治形势的可危之处:朝中宦官佞臣,内外勾结,王公显贵,骄横不法,花钱买官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后宫犯法的,只要请张贵妃说情,后主往往都会既往不咎。荒于酒色的陈后主仍然没有意识到,“一时的兴旺并不代表一世的兴旺”,还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

朝中正直的官吏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奏后主,阐明了朝中的混乱局势,并且极力陈述施文庆、沈客卿等人飞扬跋扈、专制朝政之举,可昏庸的后主已听不进任何忠言,先后将大臣毛喜贬谪出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傅绰赐死狱中。

耿直的大臣章华,上书后主说:“陛下即位,于今5年,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色。祠七庙而不出,拜妃嫔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莽,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邪归正,悔之晚矣!”

后主收到这样的奏章不但没有悔过自新,而且一怒之下将其斩首,朝中官员见后主如此暴虐,都明哲保身,三缄其口,一个本来兴旺发达的国家就被陈后主弄的岌岌可危了。他总以为自己是那个“得志”之人,而不知道“失意”之日已不远矣。

陈后主本来可以避免亡国,但是奸臣当道,嫔妃蛊惑,更加上他自己不知居安思危,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其实,只有站得高,才能够看得远。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品之不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如果一生无挫折,那就不叫作人生了。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就没有成功的喜悦。古往今来,太多才高位高之人不是因为自身能力输于别人,而是因自己的功绩变得骄矜自恃,忘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这样也终会被命运惩罚。

湖南某市人事局的一名职员名叫王某,由于他近几年工作十分勤奋,十分卖力,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人事局领导经过几番讨论研究,派他到市的某一区人事局做主任。

在他刚到区人事局当主任的几个月里,他正春风得意,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他在各种汇报中都大谈自己的成绩,如何拼搏取得,却很少言及朋友、下属甚至上司的功劳。他周围的人听了之后都非常不高兴,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这使他百思不得其解。过了一段时间,虽然他仍是个主任,但是很少有员工买自己的帐,根本没一个人再理他,甚至连上面的几位局长都不愿理他。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活得很空虚,很孤独。

故事中的王某就是因为仅仅只是取得了一点点成就,便开始得意起来、目中无人,最终令自己变成了办公室里的“独行侠”。

心之感悟: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人生不可能一辈子都在顺境之中。为人的调子压得低,心态才能够修炼得静,这样的人才会在“得意”之时自省己身。

骄傲只会让你止步不前

谦卑是一种低姿态,不仅对一般的人有用,对处于高位的人更为有用。但凡有作为的人,常用谦卑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与指导人生的方向。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谦虚作为人生最为可贵与美好的品质之一。一个人虚心而不自满,便能经常保持一种似乎不足的状态,因而能获得更大的、更多的益处。“满招损,谦受益”,自满将招来祸患,而谦卑则能得到长远的好处。

汽车大王福特曾说:“一个人若自以为有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我见过许多人,开始时挣扎奋斗,但在他付出无数血汗,前途稍露曙光后,便自鸣得意,开始松懈,于是失败立刻追踪而至。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当我从事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我每晚睡觉前,总会拍拍自己的额头说:如今你的成绩还是微乎其微,以后的路途仍会有险阻,若稍一失足,必导致前功尽弃,切勿让自满的意念搅昏你的脑袋。当心!当心!”这都是在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满。

一般来说,在事业尚未取得胜利或取得较小胜利的时候,一个人保持谦虚的态度还是比较容易的,而在取得较大胜利或较大成就的时候,依然能继续保持谦虚的态度就困难得多了。胜利和成就,本来是值得欢欣和庆祝的事,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胜利的激流中,许多时候都暗藏着一堆骄傲的暗礁,如果不警惕,它们往往就会把前进的船只撞碎。

文强曾经是声名远播的“打黑英雄”:在他的指挥下,“中国第一刑案”要犯张君伏法。很多人都还记得当年的文强是那样豪迈,2000年9月19日晚,中国头号悍匪张君被重庆警方擒获,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文强,一脚踏于其脸一侧,厉声喝问:“你服不服?”是役,文强声名远扬。

时隔9年后,曾连任公安局副局长11年,现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的文强再次引起轰动,此次却是因为他本人的落马。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文强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文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并处没收全部个人财产。同时,文强妻子周晓亚因犯受贿罪,具有自首情节,被减轻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万元。

文强14岁就读四川省公安学校,29岁时任巴县县委副书记,37岁起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达16年,先后指挥破获震惊全国的警匪枪战案、中国第一盗窃案、运钞车被劫案、杀人恶魔张君案,获公安部一等功多次,是闻名一时的“打黑英雄”,号称“全国排名靠前的刑事侦查专家”;他所领导及主管的重庆市公安局刑侦力量一度居全国前列,并多次荣立公安部一等功,重庆警方一度在中国警界也事有盛誉!

文强的一生又显得很矛盾,这位性格豪爽的警界人士渐渐地在荣誉面前陷落。重庆市召开了一次内部通报会,会上通报了文强的相关违纪情况,在相关详细情况尚未公布之际,民间对于文强所涉及的相关事情也在网络上盛传。熟悉文强的一位人士说:“文强在2000年因为张君案擢升为正厅级侦察员,之后他有些自满,其破案过程中因为需要及时掌握线索等原因,与地方黑恶势力有密切的接触,未能把握好分寸。”

据统计,文强坐拥8处豪宅,京藏过亿资产,为至少6个大型黑社会团伙提供保护。在他的任期内,全市1400多起命案未破,500名杀人犯在逃。他又被称为“全市最大的黑社会保护伞”。法院院内,当所有人听说文强最终被判死刑后,纷纷鼓掌欢庆,有的做出了胜利的手势:“我们国家的法律是公正的,希望重庆打黑能继续打下去!”法院外,举着标语的市民说:“文强本应是老百姓的‘保护神’,却成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这种人走到今天,罪有应得。”

一审被宣判死刑后,文强不服判决,连夜亲自写上诉状,然后在上诉期内将上诉状递交给相关法院。文强的辩护律师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递交了文强案二审的相关手续。法院受理后,二审程序开始启动。最终,二审结束,法院宣布维持原判。

文强,曾经是重庆警界的骄傲,现在却是重庆警界的耻辱。其实,越是功勋显赫、权高位重的人,越要懂得居功不自傲、得意莫忘形的道理。那些“只进不退,见好不收”最后惨遭杀戮的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并不少见,他们心中始终贪念着名利和由此带来的自我满足最终落得可悲的下场。

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要炫耀。要懂得掩饰自己的才能,隐藏自身的光芒,要知道树大招风,必有后患。尤其是在权衡得失时,切莫得意忘形、居功自傲,务必本着“见好就收,低调做人”的原则。因为低调的人知道,因成功而得意忘形时,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最终要为自己忘形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嚣张,旁若无人,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尊贵身份而狂妄,傲视他人。

人生最佳的策略就是低调,因为低调者从不招惹是非,从不在别人面前显耀自己。无论什么时候,低调行事总是一件好事。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争强好胜、狂妄自大可能会一时得胜,但是一定不会长久。这样的人,迟早会自食其果,招来诸多事端,以致身败名裂,不能自保。

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有一点成就便骄傲自满,而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干一番事业,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人人都不喜欢那些骄傲自满,不能放下身架的人。骄傲不仅会使人们对你留下不良的印象,而且你也会因骄傲而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如果你不愿面对这样的结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自己的行为,不要骄傲自满。

心之感悟:

人有了才能是好事,但如果因为自己才华出众而骄傲自满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骄傲往往是与无知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人一骄傲就会招人反感,自然也很难得到上司的赏识和朋友的认可。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在事业上、生活中得到长远的发展呢?

自负离无知只有一步之遥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爱表现的心理,有的人懂得谦恭之道,所以没有过分的言行,而有的人则喜欢炫耀自己,拿自己的优势招摇,唯恐别人不知道。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多少才学,即便有点才学也会因为自负而走入认识的盲点,要知道,自负离无知只有一步之遥。

在一列火车上,一个戴眼镜的人正在向坐在他对面的漂亮女孩自我吹嘘。他口若悬河地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听了他的一番高谈阔论,大家才知道他原来是某名牌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当这个博士生向女孩讲述数学的奥秘时,女孩似乎完全入了迷。

这时,坐在博士生旁边的一个看似民工的年轻人说话了:“这位大哥,听你说了对数学的一些见解,我十分佩服,正好我这儿有一道数学题,你能否帮我算算?”

博士生被人打断,显得有些不高兴,但听对方要请教问题,便不由得显出了傲慢的神色,他白了年轻人一眼说:“什么题?你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年轻人笑着说:“也没什么,前些天和家中通电话,我侄女向我求教,是一道小学五年级的题。”

博士生听了这话,脸上有些不屑地说:“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拿道小学数学题找一名名校数学系的博士生做,这也太可笑了吧。”

“呃,既然大哥你这么说,那就算了。”

博士生摆摆手,把头一抬说;“把题拿来吧,我看看。”

年轻人开玩笑似的说道:“那你就试试吧,要是给难住了,可别怪我。”

博士生自负地答道:“哼,小学数学题能难倒我?你别胡说了,赶紧出题吧。”

年轻人点了点头,便把题说了出来:“3个‘5’、1个‘1’,每个数字只准用一次,数字的顺序可以随意排列,但结果必须是‘24’,不过有一条,那就是必须用小学生学过的四则运算法则。”

“我还以为什么题呢,你等着,一会儿就给你答案。”

博士生说完,拿出纸和笔开始计算。年轻人看了一会儿博士生的解题方法笑了一下,便靠着椅背闭目休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列车快到终点站的时候,博士生已经算了近5个小时,但是依然没有得出结果。

博士生有些坐不住了,他感觉自己要崩溃了。万般无奈之下,博士生推醒了正在睡觉的年轻人,说:“兄弟,你确定这个题目有解吗?这是什么破题啊,你不是在耍我吧?”

年轻人揉了揉眼睛,偏着头看着博士生,说:“你确定这个题目没有解,而不是你做不出来吗?”

博士生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解题步骤,觉得其中并没有什么纰漏,便大声地说:“我肯定这题根本没有答案,你要是能解出来,我就跳火车。”

年轻人呵呵一笑一说:“大哥,你把话收回去吧,别把话说满了!”说着,他拿过纸和笔,只几秒钟的工夫,就在纸上写出了算式:(5—1÷5)×5=24。博士生拿出稿纸,看了半晌,脸刷地一下红了。

自负感的产生往往源于已经获得的一些成绩,是自满情绪的进一步恶化。可以说有自负感的人,也有一定的资本,但他们在成功面前不小心失去了自我,以为自己已成了人物,听不进去他人的劝谏。

夏夜的屋角,一只气喘吁吁的苍蝇碰到了一只悠闲的蚊子。

蚊子问苍蝇:“为什么跑得这么急啊?”

苍蝇回答:“我刚才被人拿着苍蝇拍追,差点就完蛋了,要不是我跑得快……”

“干嘛那么怕人类呢?”蚊子轻蔑的打断了苍蝇。

“难道你不怕他们?”苍蝇很吃惊地问。

“那当然!”蚊子不屑的挥挥前爪,“他们还应该怕我咧!”

“哎?”苍蝇瞪大了眼睛,“怎么回事?”

“你来,我带你看一样好东西。”说完,蚊子连拉带拽地将苍蝇拖进了书房。

书房的桌子上摆着一本打开的书,是本关于哲学方面的书,他们就落在了那本书上。

“看看吧,上面是怎么写的。”蚊子指着书中的一段傲慢地说。

“一只蚊子在大洋的另一边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苍蝇纳闷地读道。

“哈哈哈……”蚊子狂笑着,说:“看到没有,可以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以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没想到我这么厉害!现在我还怕什么人类,我只要轻轻地扇一下翅膀,他们就会被吹到九霄云外去……”

这时,一只壁虎出现了。苍蝇先看到,拼命地飞起来,并对蚊子大喊:“快跑啊!有壁虎!”

蚊子不屑地瞄了他一眼,说:“我连人都不怕,小小的一只壁虎能奈我何?看我不把你扇到世界尽头去!”于是,非常自信地扇动着翅膀向壁虎走去。

壁虎张开嘴,舌头一弹,蚊子不见了。苍蝇看到,叹了口气,摇摇头,飞走了。

自视过高的蚊子终于付出了失去生命的惨痛的代价,这不能不说是他咎由自取。想想,蚊子如果不是过于自负,假如对于苍蝇的劝阻他能听得进去,那么,他就还会如此轻易地丢掉性命。

自负者因为过于自信,总是仰着头走路,他们常常趾高气扬,昏昏然不辨东西,等待他们的,不是迷途就是跌跤!

心之感悟:

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有能耐,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只会遇到尴尬。因为过于抬高自己,过分自我膨胀,而不客观地审视自己,就注定会走向失败。

高姿态只会招来他人的嫉妒

平常相处中就有这种情况:某人才思敏锐,言辞锋利,一开口就流露出一股子傲慢之气,此种印象形成后,别人就不易于接受他的观点。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优越,从而让别人佩服和服从,但却往往事与愿违,在人群中颇不得人心,从而招来嫉妒。

不管是谁,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在交往中,人人都想获得良好的评价,自觉和主动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如果你放下身段,抛开身份,也许会发现,前面的路越走越宽;如果你降低姿态,低调做人,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现,你得到了更多。将心比心,如果对方过分地显示自己,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这样无形中对你的自尊就形成了一种轻视和挑战。你心理自然就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的态度,甚至产生嫉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总之,在与别人交往中,豁达而谦逊的人最受人喜欢。与之相反的是: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者常会引来反感,在交往中处于四顾无援的境地。这样其实是害了自己,我们要学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不然的话就会像戚姬那样被他人嫉妒的怒火焚烧掉:

汉朝元年,刘邦带兵东征,得到定陶美人戚姬,伴随军中。事隔不久,戚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如意。到了汉七年,削除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以后,刘邦分封诸子,长子刘肥已封齐王,薄姬所生刘恒封代王,赵姬所生刘长封淮南王,戚夫人所生如意封赵王,另有刘建封燕王、刘友封淮王、刘恢封梁王。因为刘邦喜欢戚姬而疏远了吕后,自然使戚姬遭到吕后的嫉妒。

刘邦不喜欢太子刘盈,因为他是吕氏所生的儿子。刘邦在分封为王的诸子中,最喜欢的是戚夫人所生之子赵王如意。刘邦经常说起:“刘盈为人仁弱,只有如意这个孩子最像我。”刘邦还常在戚夫人宫中,把如意抱在膝上。在戚姬的怂恿之下,废立太子的想法已是滋于言表,后宫更是无法安宁。此时,吕后的嫉妒之心再次加重了。

刘邦要想废太子,自然要征求大臣的意见。最少要让大臣不致反对,生出事端,毕竟太子是储君,是国家未来的王者。到了西汉十年,刘邦在朝堂上正式提出废太子刘盈。朝臣开始很惊诧,继之强烈反对,尤以刘邦的同乡汾阴侯周昌反对最烈。周昌连声反对,刘邦也很无奈,此时只好暂时作罢。之后,吕氏跪谢周昌。因为要不是周昌,太子可能就废了。

后来,吕后听从张良的计策,请来了商山四皓,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得宠的戚夫人并不想做皇后,但处心积虑要立如意为太子,每日在刘邦前哭泣。刘邦多次废立未遂,便在一次见到八十多岁的商山四皓之后,招呼戚夫人指着他们说道:“我是想换太子,大臣们却拼死护着,寡人不能够为了此事动摇了江山社稷。就连那几个老家伙都来帮忙,他们就是商山四皓,以前我请都请不到,他们却是慕名辅佐太子。现在没有办法了,太子刘盈羽翼已经丰满,恐怕以后难以更动。日后我去了,你务必要低调为人,吕后才会放过你啊!”戚夫人听到这些话,伤心地哭了起来。刘邦抚着戚夫人,要她稍微平静一些,柔声地说:“咱们原先都是楚国的人,你起来吧,给我跳一下楚舞,我来陪你唱支楚歌吧。”戚夫人泪水涟涟,展开双袖,跳起了楚地舞……从此以后,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的事情,但是戚姬总是不甘心,她一点都没意识到自己已是吕后的眼中钉了。

刘邦驾崩以后,太子刘盈即位,那时才17岁,称作汉惠帝。而吕氏尊为皇太后,裁决政事,实际上已经是掌权之人。吕后临政的第一件大事是报复,她派人把戚夫人抓起来,囚在深巷。后来又差人把戚夫人的头发剪去,给她戴上脚镣手铐,拿囚犯的衣服逼其穿上,还命她每天干重活。戚夫人过惯了富贵荣华的生活,突然一落千丈,干起了这些苦活儿,心中便无限伤痛。她在干苦役的时候,想起以前的种种,便后悔没有听刘邦的话,遭受吕后的嫉妒和报复,落到了如此田地。

如此这般,吕后还难以消除心中的嫉妒,还派人去赵地接赵王如意。惠帝刘盈知道母亲的用意,心中感慨,毕竟如意是自己的兄弟,他决定保住如意的性命。所以,当她听说如意将到长安,便亲自接到宫里,饮食起居和他一块。几个月的平安生活,倏忽而过,刘盈以为母亲不再追究了,就放松了警惕。有一天,惠帝起床后到宫外练剑,没叫醒如意,让他独自一人留在宫里。结果,回宫以后如意已被强迫喝毒酒而死。惠帝很伤心,但是也没办法,只能够好生安葬了他。

这还不算完,赵王如意死了,就轮到戚夫人。吕后派人砍去了戚夫人的四肢,又让人挖去了她的眼睛,再用药熏聋耳朵,强迫她喝下哑药,然后不死不活地扔在厕所里,最后戚夫人就这样在受尽折磨之后,无声无息地悲怆而死。到此,吕后的嫉妒心才得到了宣泄。

也许我们会感慨吕后的毒辣,只是因为嫉妒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杀死了戚姬,而且连她的儿子都不放过,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让人发指。事实上,人生之中总会遇见这样的小人,如果我们和戚姬那样不懂得收敛,那样必定会遭人嫉妒和憎恨,只会惹祸上身。

每个人都不一样,也许有人身居要职,声名显赫,也许有人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但是,即使如此,你也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如果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只会招惹他人的嫉妒和厌恶。

心之感悟:

一位西方的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滴水的最好去处是哪里?那就是大海。每个人都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因此,倒不如放下高傲,还自己一个普通人的本来面目。

同类推荐
  • 青春之成熟车站

    青春之成熟车站

    这时听歌,绽放文笔,有思想,有感情,更有青春的成年的那份冲动
  • 那一抹微风暖阳

    那一抹微风暖阳

    10月的天,依旧阳光明媚,在那个河边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香味,微风吹过,河面波光粼粼,17岁的我,在那个小城河边,第一次懂了什么叫心动,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是那个剪着短发穿着白T阳光干净的少年,仍然能一想到就让人微笑。
  • 二乐日记

    二乐日记

    二乐是个奇怪的家伙,喜欢写些乱糟糟的日记。
  • 木叶传记

    木叶传记

    本书基本来源于火影,作为一代人的梦想,寄托自己的希望。
  • 我是王爷的白莲花

    我是王爷的白莲花

    星迟的前小半人生,活的压抑又规矩,秉承事在人为的道理。直到某一天,她被东邻九王爷选去做了贴身药师,从此,跟着王爷行走江湖,医病救人,劫富济贫,时不时还遇到一点小危险。日子过得着实不安稳,但是星迟却很满足。她始终记得,那男人说的一句话:有些时候,你就要尽人事,听天命,明明可能结果都一样,干嘛要自己折磨自己?……是的,没错,吾妻星迟,温婉贤淑,美丽大方,纯性质朴,就是....太容易上当受骗。慕容梵摩挲着下巴,看着不远处的白衫女子,唇角一弯。
热门推荐
  • 零分青春

    零分青春

    青春总会离去.我们总会老去.她也总会离去.
  • 九尾狐妖界逍遥

    九尾狐妖界逍遥

    我作为狐狸这辈子最大的过错就是和人类去计较房地产,计较输了还被一个神经质界王拎走当了他的第二号手下。一条性取向有问题的青龙有什么秘密,敬业的界王老大面临过劳死的危机,天师这个现实的种族经费继续赤字...在这群不怕死的火星人面前我只想弱弱的呻吟一声——喂,好像我才是主角...那声来自野性的呼唤,欢笑之下掩盖的悲伤如血墨倾洒。怎样才能公平?怎样才算宽容?天地无声,爱无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诸天劫灭

    诸天劫灭

    人生百年,恍如一梦。见过家族破碎,见过亲人惨死,回到开始的江水寒发誓要阻拦这一切的发生!在即将到来的波澜壮阔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
  • 放开那枚金镑

    放开那枚金镑

    兰逸原以为穿越到了欧洲十六世纪,成为一名光荣的包税人。但这个世界明显与他想象的不太一样!精灵、矮人、地精是否真实存在?能够排泄橡胶,去谷脱壳的珍奇异兽何处可寻?!商人种田文(向二目致敬),将种田进行到底!
  • 保姆

    保姆

    江红生下了私生子,却给工友。养父母去逝后,儿子想方设法去找母亲江红。于是演绎一幕母子深情。不想,母亲江红已经早来到了他家当保姆。
  • 神奇宝贝在途中

    神奇宝贝在途中

    (圆梦,希望能坚持下去!)一切从新开始,新的一切又要会怎样呢?
  • 好男孩家训—培养真正的男子汉

    好男孩家训—培养真正的男子汉

    本书内容包括:培养智慧的男孩培养勤奋的男孩培养博学的男孩培养上进的男孩培养自立的男孩培养自强的男孩培养坚韧的男孩培养理性的男孩培养博爱的男孩等。
  • 我和狐仙有个情缘

    我和狐仙有个情缘

    她,普普通通的女孩,只想平静的生活。偶然间,认识了狐仙尘泽,随他了解了他的世界,认识了许多的妖……
  • 天价睡美人

    天价睡美人

    相亲路上,和恶魔来个偶遇?有没有搞错啊!被占便宜不说,还惨遭绑架!打?打不过!逃?逃不掉!丫的,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羞辱她,小宇宙瞬间爆发,某妞煞白着一张小脸装腔作势的道:“你……你敢动我试试!”在她的惊呼声中,他弯腰抱起她,朝豪华的总统套房大步走去……
  •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